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学ppt课件
展开1.通过故事再现和读图,掌握北宋的建立和统一。2. 通过读课本、史料,了解赵匡胤集权“安”天下的具体措施;知道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3.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看待宋初政治制度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中国自三代以后,得国最正者,惟汉与明。匹夫起事,无凭籍威柄之嫌,为民除暴,无预窥神器之意。——孟森《明清史讲义》
陈桥兵变 黄袍加身
普曰:“……唐季以来……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出自《续资治通鉴》、作者:[清]毕沅、第二、第44页
收其精兵稍夺其权制其钱粮
(1)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3)地方禁军定期换防
“令天下长吏择本道兵骁勇者,籍其名送都下,以补禁旅之阙”
分化事权(多人,多重机构)
材料 在宰相之下添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枢密使分取军权,以三司使(又称“计相”)分取宰相的财权。 ——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复置转运使……译文:自今年起,每年所收地方赋税,除留下地方行政的基本开支外,全部上缴中央,不得截留。又设置转运使监控地方财政…… ……方镇阙帅,稍命文臣权知……复置通判……译文:方镇缺少最高长官,命文臣掌管一州……设置通判与知州共同处理政事。 ……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译文:这样中央财力雄厚,可有力控制地方。 ——出自《宋史全文》卷一
1.派文臣做知州2.州县长官,三年一换3.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力
1.取消节度使的截留特权2.设转运使,监控地方财政
罢节度使兵权 ,收地方精兵
太祖: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思考:1.结合地图分析宋太祖为何烦恼?2.平定天下的计策是什么?3. 结果如何?
宋太祖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去治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武臣危害大。”
想一想:宋太祖的话表明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
北宋重用文官,压制武将; 文官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武将受文官监督和管束。
注重文化教育,改革科举制1)录取人数多 2)享受待遇高 3)起授官职高 4)提拔特别快
宋太祖一朝科举15次,录取100多人,宋太宗一年录取500多人,宋真宗科举录取人数更多。
读书——科考——做官——重文轻武
积极影响:1.重视教育和文化,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素养,创造出了光辉的文化成就;2.杜绝政权的频繁更替,有利于社会安定和政权稳固。消极影响: “轻武”也制约了武将的才能,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
钱穆: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合作探究:我们该如何认识北宋的政治制度?
1.朱熹的评价公正么?
稳定、统一符合宋初社会需要
2.如何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上述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曾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拥立为帝的是( )A.赵匡胤 B.李渊 C.刘邦 D.朱元璋2.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解读不正确的是( )A.地方上派文臣任州县长官 B.中央宰相不止一人C.设立多重机构,相互制约 D.地方将领和驻军永不调换3.北宋时,曾流传“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凯歌劳还,其荣亦不可及也”(将领即使领兵打仗获胜的荣誉也不及考上状元),这反映了当时政府( )A.削弱节度使的权力 B.文武并重 C.委派文官主持军务 D.重文轻武4.材料 内则设中书、枢密院、御史台、三司等在京诸司,外则设转运使、知州、知县等众官以相统御……回答: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初在中央和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主 要措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说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说课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乱世雄才逐鹿中原,力征天下决战赤壁,势均力敌三国鼎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13课 五四运动集体备课ppt课件,共1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究五四背景,历史剧场五四前夕,看五四现场,年5月4日,年6月,拒绝在合约上签字,国立北京大学,史料相互印证,工人罢工,探五四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11课 元朝的统治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11课 元朝的统治备课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目的巩固统治,推陈出新,因地制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