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三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三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第二课时教案,共8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 30—31 页,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提示
为了突出重难点,教学设计中专门安排了用短除法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并且习题中也设计了用两种方法求最大公因数的例子,让学生明确求最大公因数用短除法是最简 便的,同时也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逻辑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
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回顾旧知,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找出 10 和 4 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结合此题,教师提出问题:你用什么方法求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什么是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
设计意图:回忆上节课学习的知识,检查孩子的掌握情况。
(二)探究新知:
学习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
师:上节课我们用列举法、画图法求最大公因数,今天我们求最大公因数的另一种方法。 课件出示:用短除法求出 27 和 18 的最大公因数
3 2718
3 96
32
27 和 18 的最大公因数就是 3×3=9
引导学生观察,3 是 27 和 18 的公因数, 3 是 9 和 6 的公因数,除到公因数只有 1 为止。
说明:教师讲解时,要先让学生明确先用 27 和 18 的公有的因数 3 去除,除得的商如
果还有公因数就要继续除,再用公因数 3 去除,一直除到公因数只有 1 为止。注意除时两个数都要除以公因数。
师:比较我们学过的三种方法,哪一种简便一些。 学生讨论
师小结:我们在求连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通常使用短除法。
倍数的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师:大家掌握了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老师想考考大家。准备好你们的纸和笔,看谁 先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出示课件)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6 和 1218 和 5424 和 72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找到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全班进行交流
师:仔细观察,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与这组数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 生 1:我发现每组数中的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生 2:我发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那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那个小数。(3)师:可以再举例验证一下吗?
师生共同总结: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那个小数。 3.互质数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课件出示第二组数:8 和 9、17 和 28、15 和 32
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独立解答,发现这些数的公因数只有 1,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 1。(2)师:像上面这组数,它们只有公因数 1,我们可以说公因数只有 1 的两个数也叫做互质数。8 和 9 是互质数,17 和 28 是互质数。还能举出几组互质数吗?
共同总结: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 1。
设计意图:有一般到特殊,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态度,让学生在老师 的引导下,主动去获取知识,并且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数学 问题,在体验中总结出规律,归纳出方法。
(三)巩固新知,拓展提升:
教材 32 页自主练习第 8 题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可以选择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地板砖”使学生明确,要求的地板砖的边长必须是
微机室长和宽的公因数,也就是找 90 和 60 的公因数。
教材 32 页自主练习 9
学生审题,明确:把 3 种彩条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且没有剩余,每段彩条最长几厘米? 就是求 16、32、56 的最大公因数。
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列表法也可以用短除法。 指名学生板演,试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集体订正,师生共同总结方法:先用 3 个数公有的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三个数只有公
因数 1 为止,再把所有的公因数连乘起来。
设计意图: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其实是对公因数的深度理解的过程,选择这两个练习题,主要是使学生感受最大公因数的应用,体会到这些现 实问题虽然背景信息不一样,但是都可以用最大公因数来解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 力,形成模型思想。
(四)达标反馈
甲、乙是两个相邻的自然数,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A1B甲 C乙D甲乙两数的积
13 和 26 的最大公因数是()。3.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27 和 3616 和 20
4.将边长 80cm、宽 60cm 的纸板裁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可以裁成边长最大的正方形多少块?
答案:1.A2. 133.944.12(块)
(五)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本节课的体会和收获。
(六)布置作业
1.m 和 n 是相邻的两个不为零的自然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2.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是()。
所有偶数(0 除外)的最大公因数是(),所有奇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已知 A=2×3×5,B=2×4×5,那么 A 和 B 的最大公因数是()。
数 a 是数 b 的倍数,那么 a 和 b 的最大公因数是()。
A. aB. bC. 1D. ab 6.下列叙述的几组数中,()的最大公因数是 1。
A.两个不同的数B.两个不同的奇数
C.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D.一个奇数和一个偶数7.在公因数只有 1 的一组下面画“”
5 和 1113 和 2612 和 2132 和 33
8.求下列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65 和 3916 和 3872 和 3688 和 121
答案:1. 12. 13. 214.105.B6.D 7.略 8 略
板书设计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32718……用公因数 3 去除
9
6
3……用公因数 3 去除
32……除到公因数只有 1 为止27 和 18 的最大公因数是:3×3=9
教学资料包
教学资源
1、按要求,使填出的两个数成为互质数.
①质数()和合数(),
②质数()和质数(),
求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8 和 108144 和 3628 和 98
把长 120 厘米,宽 80 厘米的铁板裁成面积相等,最大的正方形而且没有剩余,可以裁成多少块?
答案:1.(答案不唯一)2.1236143.6
资料链接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约数,也称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因子,指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约数中最大的一个。a,b 的最大公约数记为(a,b),同样的,a,b,c 的最大公约数记为(a,b,c),多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也有同样的记号。求最大公约数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质因数分解法、短除法、辗转相除法、更相减损法。与最大公约数相对应的概念是最小公倍数,a,b 的最小公倍数记为[a,b]。
一、基本概念
如果有一个自然数 a 能被自然数 b 整除,则称 a 为 b 的倍数,b 为 a 的约数。几个自然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自然数的公约数。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公约数,称为这几个自然 数的最大公约数。
"倍"与"倍数"是不同的两个概念,"倍"是指两个数相除的商,它可以是整数、小数或者 分数。"倍数"只是在数的整除的范围内,相对于"约数"而言的一个数字的概念,表示的是能 被某一个自然数整除的数,它必须是一个自然数。
几个自然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
③合数(
)和合数(
),
④奇数(
)和奇数(
),
⑤奇数(
)和偶数(
).
最大公约数。例如:12、16 的公约数有 1、2、4,其中最大的一个是 4,4 是 12 与 16 的最大公约数,一般记为(12、16)=4。12、15、18 的最大公约数是 3,记为(12、15、18)=3。
二、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一)列举法:就是把几个数的所有因数都写出来,通过对比、观察、找出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
求(12,18)。
12 的因数有:1、2、3、4、6、12.
18 的因数有:1、2、3、6、9、18.
12 和 18 的公因数有:1、2、3、6.
(12,18)=6
(二)分解质因数法:就是将几个数各自分解成质因数的形式,把公因数相乘得出最大 公因数。
求(12,18)。 12=2×2×3
18=2×3×3
(12,18)=2×3=6
(三)短除法的做法
短除法求最大约数,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有的商互质为止,然
后
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所得的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求 24、48、60 的最大公约数。
(24、48、60)=2×3×2=12
无论是短除法,还是分解质因数法,在质因数较大时,都会觉得困难。这时就需要用新 的方法。
(四)直接观察法
①两个数成倍数关系的:
如果较大的数是较小的数的倍数,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例:96 是 16 的倍数,96 是 96 和 16 的最小公倍数。
②两个数是互质关系的: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积。例:7 和 13 的最小公倍数是 7×13=91。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青岛版 (六三制)三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趣导入,动手操作,合作学习,闯关我最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六三制)五年级下册三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讨,理解意义,学习方法,回顾反思,总结全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三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