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综合性试题汇编(含答案)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新题速递之热和能(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新题速递之热和能(含答案),共8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新题速递之热和能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2•新都区模拟)探究某物质熔化和沸腾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把某种固体碾碎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从开始加热到实验结束的内消耗酒精,酒精的热值,这种物质的液态比热容,下列选项错误的
A.该物质在第末的内能大于第末的内能
B.在段和段,该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C.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为
D.该装置能量的转化效率为
2.(2022•河南模拟)第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开幕!部分场馆采用人工造雪的方式建造赛场。人工造雪是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或喷枪,水接触到高压空气被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在落到地面以前形成小冰晶,从而实现降雪。人工造雪中的“雪”的形成是
A.熔化现象 B.凝固现象 C.凝华现象 D.升华现象
3.(2021秋•望花区校级期中)下列热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滴水成冰 B.霜打枝头
C.冰雪消融 D.漫天大雾
4.(2021秋•射阳县校级月考)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 B.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C.人步行的速度为 D.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
5.(2021秋•清江浦区校级期中)在防范甲型流感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的示数是
B.它的分度值是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6.(2021秋•昆山市校级月考)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用它测一个标准大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若用这支温度计去测量某物体的温度时,它的读数恰好等于物体的实际温度,则该物体的温度是
A. B. C. D.
7.(2021秋•和平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是简易温度计模型,下列关于这个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没有将瓶塞塞紧,浸入热水后,液柱升高会更明显
B.如果瓶内没有装满水,浸入热水后,液柱升高会更明显
C.如果只将玻璃管变细,浸入热水后,液柱升高会更明显
D.如果只将玻璃瓶变小,浸入热水后,液柱升高会更明显
8.(2021秋•大荔县月考)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乙物质在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C.甲物质的熔点为
D.乙物质在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9.(2019•邵武市模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长度为
B.通电螺线管左端为极
C.温度计的读数为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10.如图所示,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属于晶体熔化的是
A. B.
C. D.
11.如表是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水银
钨
金
铁
铅
熔点
3410
1064
1525
328
沸点
357
5900
2500
2750
1740
A.表中几种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B.人们常说“真金不怕火来炼”,所以黄金掉入铁水中也不会熔化
C.灯泡里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
D.在铁锅中可以将铅熔化
12.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B.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C.晶体熔化时不需要吸热,非晶体熔化时要吸热
D.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3.(2020秋•吴江区期中)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
(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 和 。
(3)如图所示,温度计的液柱示数应该是 。
14.(2019秋•潼南区期末)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测人体温度用 ,测量时玻璃泡应与被测人体 接触。
15.(1)温度的定义:表示物体的 的物理量,热的物体温度 ,冷的物体温度 。
(2)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为 ,“负4摄氏度“写为 。
16.实验室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操作正确的是 图,若图中是测正在用酒精灯加热的液体的温度,测得的数值比液体实际温度高的图是 ,测得的数值比液体实际温度低的图是 。
17.图中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体温计的示数是
18.(1)熔化: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熔化 热,如冰的熔化。
(2)凝固: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凝固 热,如河水结冰。
注意:熔化吸热致冷例如:超市中用冰熔化吸热保鲜雪糕和海鲜等。
19. 态、 态与 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聚集状态。
20.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 体温计的量程通常是 ,图甲的读数是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1.(2021秋•横县期中)如图是一次实验中画出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它的熔点是 ,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
22.(2020秋•永川区期末)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组装器材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的顺序;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某一时刻,小华同学发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
(2)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冰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是一种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
23.(2019秋•潼南区期末)如图1该温度计的示数是 ,图2物体的长度是 。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4.(2021秋•夏河县月考)一个质量为的铝壶里面装有、的水,现将它们一起加热,吸收热量后它们的温度升高了。铝的比热容为,水的比热容为。求
(1)铝壶吸收了多少热量?
(2)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3)若它们共同吸收的热量由的水,降温到提供,则需要的水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5.(2020秋•湛河区校级期中)一支完好的温度计示数已经不准确,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放入沸水中示数则为。求:
(1)此时这支温度计每格代表多少摄氏度?
(2)若测一个物体温度,温度计的示数为,其所对应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3)如果一杯热水的实际温度为,则显示温度为多少?
(4)如果显示的温度跟实际温度相同时,显示的温度是多少?
26.如图所示的示意图,锅盖上有一个竖直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上配有一个限压阀,当内部的气体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气体就会冲开限压阀,放出一部分水蒸气,使锅内气体压强减小,现有一个直径为、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为、限压阀的质量为的高压锅,用它来煮饭,若当时的大气压为。问:
(1)此高压锅的原理?
(2)此时内部气体的最大压强是多少?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新题速递之热和能(2022年4月)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22•新都区模拟)探究某物质熔化和沸腾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把某种固体碾碎放入试管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物质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等)。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从开始加热到实验结束的内消耗酒精,酒精的热值,这种物质的液态比热容,下列选项错误的
A.该物质在第末的内能大于第末的内能
B.在段和段,该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
C.该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为
D.该装置能量的转化效率为
【答案】
【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燃料的热值及其计算;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能量利用效率
【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理解能力
【分析】(1)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变大;
(2)利用公式△计算吸收的热量;
(3)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据此求出固态时吸收的热量;根据△计算固态时的比热容;
(4)由乙图可知加热时间,则可求出从开始加热到实验结束的共吸收的热量;再利用燃料的热值公式求出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利用效率求出这种装置能量的转化效率。
【解答】解:
、由图可知,该物质是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内能变大,故正确;
、由于用同一个热源加热,在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从开始加热点)到开始熔化点)用时3分钟,熔化的时间段)用时也是3分钟,所以该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故正确;
、用相同的热源加热,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由图可知,从熔化结束点到沸腾开始点的时间为,,,吸收的热量为:,液态时在内吸收的热量是;则在固态时加热的时间为,则固态时吸收的热量为:;,,
固态时的比热容为:;故正确;
、由图可知该物质从熔化结束点到沸腾开始点的时间为,从开始加热到实验结束共用,
从开始加热到实验结束该物质吸收的热量,
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这种装置能量的转化效率,故错误。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熔化的规律、吸收热量的计算、效率的计算,涉及到从温度时间图象搜集信息并加以利用,知识点多,属于中档题。
2.(2022•河南模拟)第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在北京开幕!部分场馆采用人工造雪的方式建造赛场。人工造雪是将水注入一个专用喷嘴或喷枪,水接触到高压空气被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在落到地面以前形成小冰晶,从而实现降雪。人工造雪中的“雪”的形成是
A.熔化现象 B.凝固现象 C.凝华现象 D.升华现象
【答案】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理解能力
【分析】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解答】解: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吸入大量的水而产生雪,因此这个“雪”是由“水”变化来的,属于凝固现象。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分析,要抓住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这才是解题的关键。
3.(2021秋•望花区校级期中)下列热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A.滴水成冰 B.霜打枝头
C.冰雪消融 D.漫天大雾
【答案】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
【分析】从六种物态变化定义进行判断: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收热量;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出热量。
(2)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吸收热量;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出热量。
(3)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吸收热量;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出热量。
【解答】解:、滴水成冰,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这是凝固过程,凝固放出热量,故错误。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直接变成小冰晶,这是凝华过程,凝华放出热量,故错误。
、冰雪消融,雪由固态变成液态,这是熔化过程,熔化吸收热量,故正确。
、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小水珠,这是液化过程,液化放出热量,故错误。
故选:。
【点评】判断一种过程是什么物态变化,一定要分析过程原来和现在的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断。
4.(2021秋•射阳县校级月考)下列数据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 B.人体的正常体温为
C.人步行的速度为 D.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
【答案】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温度;电压
【专题】应用能力;估算综合应用题
【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故不符合实际;
、人体正常体温在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不符合实际;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故符合实际;
、经验证明,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为不高于,故不符合实际。
故选:。
【点评】估测是一种科学的近似值,它不仅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应用日常知识积累解答此题。
5.(2021秋•清江浦区校级期中)在防范甲型流感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的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的示数是
B.它的分度值是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的
【答案】
【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专题】应用题;应用能力;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1)先掌握体温计的特殊构造、使用注意事项、分度值和量程,再根据液面位置读数;
(2)体温计和普通的液体温度计一样,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解答】解:
、此体温计上分成10份,1份代表,所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故其读数为;故错误;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它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故错误;
、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故正确。
故选:。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体温计的原理和使用注意事项,由于其特殊构造,使用前应用力甩几下。
6.(2021秋•昆山市校级月考)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用它测一个标准大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若用这支温度计去测量某物体的温度时,它的读数恰好等于物体的实际温度,则该物体的温度是
A. B. C. D.
【答案】
【考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
【分析】依据题意可知该温度计80个小格对应,可求其分度值;设其实际温度为,用除以分度值可得其实际的格数,实际格数,据此可求时的数值。
【解答】解:冰水混合物的实际温度为,沸水的实际温度为,该温度计的示数由变到共80个小格,则其分度值为;
设实际温度为,则有:实际格数;
测量温度为实际格数;
当时有:;
解得:,故正确,错误。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摄氏温度及其计算,求解本题的关键是计算不准确温度计的分度值,明确显示温度与实际温度之间的关系。
7.(2021秋•和平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是简易温度计模型,下列关于这个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没有将瓶塞塞紧,浸入热水后,液柱升高会更明显
B.如果瓶内没有装满水,浸入热水后,液柱升高会更明显
C.如果只将玻璃管变细,浸入热水后,液柱升高会更明显
D.如果只将玻璃瓶变小,浸入热水后,液柱升高会更明显
【答案】
【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专题】理解能力;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一般情况下,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收缩。这就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解答】解:、如果没有将瓶塞塞紧,浸入热水后,热量会散失掉一部分,体积变化不明显,液柱升高不明显,故错误;
、如果瓶内没有装满水,浸入热水后,体积变化不明显,液柱升高会不明显,故错误;
、如果只将玻璃管变细,浸入热水后,体积变化明显,液柱升高会更明显,故正确;
、如果只将玻璃瓶变小,浸入热水后,体积变化不明显,液柱升高不明显,故错误。
故选:。
【点评】本题考查温度计的原理,属于基础题。
8.(2021秋•大荔县月考)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乙物质在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C.甲物质的熔点为
D.乙物质在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答案】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专题】应用能力;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反映在熔化图象上:晶体的熔化图象有一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而非晶体的图象呈逐渐上升趋势,没有水平线段。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甲从一开始就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错误;
、乙物质在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错误;
、分析图象可知,甲是非晶体,没有熔点,故错误;
、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故乙物质在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正确。
故选:。
【点评】该题以图象的形式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识图的关键是找出图象中的水平线段,凡有水平线段的,说明该物质在这一过程中,虽然吸热但温度不变,对应的是熔点。
9.(2019•邵武市模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长度为
B.通电螺线管左端为极
C.温度计的读数为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答案】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安培定则及其应用;长度的测量
【专题】应用能力;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1)刻度尺读书时要注意分度值,同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用右手螺旋定则,根据电流流向,右手握的方向即可判断出磁极;
(3)温度计的示数在量程的范围内,且分度值为,可根据这两点读出此温度计的示数;
(4)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得下一位,为,题中读数单位写错,且没有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故错误;
、由图可知,电流从螺线管的右端流入,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极,故错误;
、由图可知,该温度计的示数由下到上变小,分度值为,所以该温度计的示数为,故错误;
、由图可知,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故正确。
故选:。
【点评】此题为一道基础题,考查常见的几种物理仪器的读数以及右手螺旋定则的应用。在读数前一定要观察仪器的量程和分度值,长度的读数需要进行估读。应用右手螺旋定则时,要明确用右手握螺线管。
10.如图所示,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属于晶体熔化的是
A. B.
C. D.
【答案】
【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专题】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
【分析】①熔化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若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②凝固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若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凝固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凝固图象。
【解答】解:
、整个过程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不符合题意;
、整个过程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符合题意;
、整个过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下降,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不符合题意;
、整个过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晶体、非晶体熔化或凝固图象的分析,首先根据温度的变化趋势判断出熔化或凝固图象,然后根据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判断。
11.如表是部分金属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水银
钨
金
铁
铅
熔点
3410
1064
1525
328
沸点
357
5900
2500
2750
1740
A.表中几种金属的沸点都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B.人们常说“真金不怕火来炼”,所以黄金掉入铁水中也不会熔化
C.灯泡里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沸点高
D.在铁锅中可以将铅熔化
【答案】
【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熔点和凝固点
【专题】理解能力;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表中金属的温度低于熔点为固态,介于熔点与沸点之间为液态,高于沸点为气态。
【解答】解:、表中几种金属的沸点都不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因为沸点均高于水银的沸点,故错误;
、黄金掉入铁水,铁水温度为,高于金的熔点,金会变为液体,故错误;
、灯泡里灯丝用钨制成,是因为钨的熔点高,故错误;
、因为铁的熔点高于铅的熔点,所以在铁锅中可以将铅熔化而铁不熔化,故正确;
故选:。
【点评】该题目考查熔点与沸点与对应物态的判断,难度适中。
12.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B.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
C.晶体熔化时不需要吸热,非晶体熔化时要吸热
D.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答案】
【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专题】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都需要吸收热量,都是由固态变为液态;但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态在熔化时温度升高,没有固定的熔点。
【解答】解:、晶体有确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故正确;
、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故正确;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需要吸收热量,故错误;
、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都是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故错误;
故选:。
【点评】此类问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态的特点,要知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3.(2020秋•吴江区期中)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中:
(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 和 。
(3)如图所示,温度计的液柱示数应该是 。
【答案】(1)液体热胀冷缩;(2)量程;分度值;(3)。
【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专题】基本仪器的使用专题;应用题;应用能力
【分析】(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之前要观察并明确温度计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3)温度计读数时注意液柱是在零刻度线的上方还是下方。
【解答】解:(1)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使用温度计之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位置;
(3)由图知,温度计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液柱最高处在以下,所以显示的温度为。
故答案为:(1)液体热胀冷缩;(2)量程;分度值;(3)。
【点评】温度计是日常生活和物理实验经常要用的测量工具,应该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14.(2019秋•潼南区期末)标准大气压下,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测人体温度用 ,测量时玻璃泡应与被测人体 接触。
【答案】冰水混合物;体温计;充分。
【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专题】理解能力;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沸水的温度规定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测量人体温度用的是体温计;使用体温计其玻璃泡应与被测人体充分接触,才能准确测量人体温度。
【解答】解:在标准大气压下,将沸水的温度规定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测量人体温度用的是体温计;
使用体温计其玻璃泡应与被测人体充分接触,才能准确测量人体温度。
故答案为:冰水混合物;体温计;充分。
【点评】本题考查摄氏温度及其换算,体温计的使用,属于基础题。
15.(1)温度的定义:表示物体的 冷热程度 的物理量,热的物体温度 ,冷的物体温度 。
(2)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符号为 ,“负4摄氏度“写为 。
【考点】温度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
【分析】根据对温度物理意义及单位的掌握作答。
【解答】解:(1)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2)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负4摄氏度“表示温度比低,写作“”。
故答案为:(1)冷热程度;高;低;(2);。
【点评】此题考查了温度的物理意义及单位,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
16.实验室里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热胀冷缩 规律制成的,如图所示,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操作正确的是 图,若图中是测正在用酒精灯加热的液体的温度,测得的数值比液体实际温度高的图是 ,测得的数值比液体实际温度低的图是 。
【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理解能力
【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
(2)从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进行判断: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被测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到示数温度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解答】解: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是液体温度计,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由图可知,甲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乙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丙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丁温度计的使用是正确的;
若正在测量用酒精灯加热的液体的温度,甲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乙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测得的数值比液体实际温度高;
丙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测得的数值比液体实际温度低。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丁;甲、乙;丙。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使用方法的掌握,这是基础性的内容。
17.图中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体温计的示数是
【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
【分析】人的体温一般也不会超过的范围,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分度值是,属于识记性内容;读数时要先明确分度值,再看液柱位置,然后读出温度值。
【解答】解:读图可知,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分度值是,此时体温计示数是:。
故答案为:;37.6。
【点评】正确读取温度计的示数:学会温度计的读数:明确是零上还是零下,明确量程和最小刻度值,读数时从绝对值小的向绝对值大的读。
18.(1)熔化:物质从 固态 变为 的过程,熔化 热,如冰的熔化。
(2)凝固:物质从 变为 的过程,凝固 热,如河水结冰。
注意:熔化吸热致冷例如:超市中用冰熔化吸热保鲜雪糕和海鲜等。
【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应用能力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其中,熔化、汽化、升华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凝华放出热量。
【解答】解:(1)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是吸热过程;
(2)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是放热过程。
故答案为:(1)固态;液态;吸;(2)液态;固态;放。
【点评】此题考查了熔化、凝固的定义及吸放热情况,属于基本概念的考查。
19. 固 态、 态与 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聚集状态。
【答案】固;液;气
【考点】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理解能力
【分析】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解答】解:固态、液态和气态是是物质常见的三种聚集状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故答案为:固;液;气。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三种聚集状态,属于基础题。
20.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乙 ;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 体温计的量程通常是 ,图甲的读数是
【答案】乙;缩口;;38.5。
【考点】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异同;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理解能力
【分析】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体温计和常用温度计的区别有三个:一是量程不同,由于体温计是测量人体的温度,所以测量范围是;二是它的分度值不同,一般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它的分度值是;三是它的构造不同,它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缩口,遇热液柱可以通过缩口上升,遇冷液柱会在缩口处断开而不能自行下降,使用之前必须用手向下甩,才能使停在玻璃管内的水银回到玻璃泡内。
【解答】解: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乙;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缩口。它的量程是:,分度值为:,此时体温计的读数为。
故答案为:乙;缩口;;38.5。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体温计的原理、量程、分度值和使用方法,属于基本技能,需要熟练掌握。
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
21.(2021秋•横县期中)如图是一次实验中画出的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以判断这种物质是一种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它的熔点是 ,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
【答案】晶体;80;15。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专题】应用能力;应用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晶体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由图可知,图中有一段温度保持不变的过程,说明冰是晶体,这个过程所对应的温度就是该晶体的熔点,其熔点是;
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但要不断吸热;
由图知,物质从第开始熔化,到熔化完毕,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故答案为:晶体;80;15。
【点评】此题通过对图象的分析,考查了对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常见题目。
22.(2020秋•永川区期末)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小华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组装器材应按照 自下而上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的顺序;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某一时刻,小华同学发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示数为 。
(2)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冰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是一种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
【答案】(1)自下而上;热胀冷缩;;(2)晶体;不变。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专题】实验基本能力;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根据图乙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读出示数;
(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图甲组装器材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由图乙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此时是零下,液柱上表面对准了下面第4个小格处,读作;
(2)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冰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丙图可知,冰有固定的熔点,是一种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热胀冷缩;;(2)晶体;不变。
【点评】此题考查了对冰的熔化图象的分析,要掌握晶体熔化过程中的特点;晶体与非晶体最大的区别就是看是否有一定的熔点,从图象上分辨,最大的不同就是晶体有一段时间只吸热而温度不变,我们应该学会区分。
23.(2019秋•潼南区期末)如图1该温度计的示数是 23 ,图2物体的长度是 。
【答案】23;1.41。
【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长度的测量
【专题】温度计、熔化和凝固;理解能力
【分析】(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先要弄清楚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并注意区分温度是零上还是零下;
(2)物体的长度等于物体右端刻度尺示数与左端刻度尺示数之差。
【解答】解:温度计上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即分度值为;此时温度计内液面所对刻度在20以上第3条刻度线,显示的温度为;
物体左端刻度尺读数为,右端刻度尺读数为,则物体的长度为。
故答案为:23;1.41。
【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刻度尺和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四、计算题(共3小题)
24.(2021秋•夏河县月考)一个质量为的铝壶里面装有、的水,现将它们一起加热,吸收热量后它们的温度升高了。铝的比热容为,水的比热容为。求
(1)铝壶吸收了多少热量?
(2)水吸收了多少热量?
(3)若它们共同吸收的热量由的水,降温到提供,则需要的水多少?(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铝壶吸收了热量;
(2)水吸收了热量;
(3)若它们共同吸收的热量由的水,降温到提供,则需要的水。
【考点】热量的计算
【专题】比热容、热机、热值;计算题;应用能力
【分析】(1)知道铝壶的质量、比热容、升高的温度,利用吸热公式△求铝壶吸收的热量。
(2)知道水的质量、比热容、升高的温度,利用吸热公式△求水吸收的热量。
(3)求出它们共吸收热量,这些热量由的水,降温到提供,再利用△求需要水的质量。
【解答】解:(1)铝壶吸收的热量:
△;
(2)水吸收的热量:
△;
(3)的水放出的热量:
,
由△可得水的质量:
;
答:(1)铝壶吸收了热量;
(2)水吸收了热量;
(3)若它们共同吸收的热量由的水,降温到提供,则需要的水。
【点评】本题考查了吸热公式、放热公式的应用,关键是注意温度升高到(末温)和升高△的区别,是一道基础题目。
25.(2020秋•湛河区校级期中)一支完好的温度计示数已经不准确,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放入沸水中示数则为。求:
(1)此时这支温度计每格代表多少摄氏度?
(2)若测一个物体温度,温度计的示数为,其所对应的实际温度是多少?
(3)如果一杯热水的实际温度为,则显示温度为多少?
(4)如果显示的温度跟实际温度相同时,显示的温度是多少?
【答案】(1)这支温度计每格代表;(2)温度计的示数为,其所对应的实际温度是;(3)如果一杯热水的实际温度为,则显示温度为;(4)如果显示的温度跟实际温度相同时,显示的温度是。
【考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专题】应用能力;温度计、熔化和凝固
【分析】(1)根据冰水混合物的实际温度为实,沸水的温度为实,不准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分别为显,显,对应105个小格,则每个小格对应的温度为该不准确温度计的分度值;
(2)已知显示温度显,其对应的实际格数为显,再其分度值即可求解实际温度;
(3)已知实际温度,再除以分度值即可求出实际格数,再用实际格数减2可求显示温度值;
(4)用实际温度除以分度值可得不准确温度计上的实际格数,实际格数显示温度的数值,据此可求显示温度的数值。
【解答】解:(1)根据冰水混合物的实际温度为,沸水的温度为,其温差△;
不准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分别为,,其温差△,即105个小格与实际的对应;
则每个小格代表的温度为;
所以,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2)依据题意可知,当显示温度为时,对应的实际格数为个小格,故其实际温度为;
(3)当实际温度时,对应的实际格数为,所以其显示温度;
(4)若,对应的实际格数为,其显示温度;
解得。
答:(1)这支温度计每格代表;
(2)温度计的示数为,其所对应的实际温度是;
(3)如果一杯热水的实际温度为,则显示温度为;
(4)如果显示的温度跟实际温度相同时,显示的温度是。
【点评】本题考查摄氏温度及其计算,不准确温度计每个小格对应的数值是其分度值,利用实际格数和分度值的乘积可得实际温度。
26.如图所示的示意图,锅盖上有一个竖直空心柱为排气孔,空心柱上配有一个限压阀,当内部的气体压强超过安全值时,锅内气体就会冲开限压阀,放出一部分水蒸气,使锅内气体压强减小,现有一个直径为、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为、限压阀的质量为的高压锅,用它来煮饭,若当时的大气压为。问:
(1)此高压锅的原理?
(2)此时内部气体的最大压强是多少?
【答案】(1)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2)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是。
【考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专题】压强、液体的压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应用能力;应用题
【分析】(1)高压锅的原理: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2)根据限压阀质量求出其重力,对出气口的压力就等于其重力,利用限压阀出气口横截面积求出此时压强,再加上大气压的值即为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
【解答】解:(1)高压锅是密封的,锅内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不能跑出去,使锅内水面上的气压增大(大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升高(高于,故高压锅的原理: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2)限压阀的自重对出气口的压力:,
空心柱小孔的横截面积,当时的大气压,
限压阀的自重对出气口的压强:。
高压锅内气体达到的最大压强:。
答:(1)液体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
(2)锅内气体能达到的最大压强是。
【点评】此题涉及到大气压的综合应用,重力的计算,压强大小及其计算的等知识点,这是一道数学与物理的综合性题目,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综合能力,计算时还要注意统一使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考点卡片
1.物质的三态及其基本特征
【知识点的认识】
(1)自然界的各种物质都是由大量微观粒子构成的.当大量微观粒子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相互聚集为一种稳定的状态时,就叫做“物质的一种状态”,简称为物态.在19世纪,人们还只能根据物质的宏观特征来区分物质的状态,那时还只知道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初中讲物态变化,就是讲这三种常见的物质状态间的变化问题.
(2)三种状态的基本特征:
①固态:固体有一定的形态和体积,不能压缩,不能流动.
②液态: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不易压缩,能够流动.
③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易压缩,可以流动.
【命题方向】
学生能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形态的物质,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存在的形态可以发生变化,能举例说明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了解三种物态具有不同特征的原因.对大量不同形态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形态分类使学生明白体会对物质分类的方法.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
第一类常考题:
图中的示意图形象反映物质气、液、固三态分子排列的特点,正确的说法是( )
A.甲是气态 B.乙是气态 C.丙是气态 D.甲是固态
分析:(1)固体分子间距离小,作用力大,分子位置固定,宏观上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不具有流动性;
(2)液体分子间距略大,作用力小,分子位置不固定,宏观上有固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具有流动性;
(3)气体分子间距很大,作用力几乎为零,分子极度散乱,宏观上无固定的体积,无固定形状,具有流动性.
解:甲图中分子间的距离略大,约束力很小,分子的位置不固定,和液态分子的特点相似;
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小,约束力很大,分子的位置固定,和固态分子的特点相似;
丙图中分子间的距离很大,约束力几乎没有,分子的位置极度散乱,和气态分子特点相似.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三种状态的微观特征,要求记住三种不同状态分子排列方式的不同特点.
第二类常考题:
有以下6种物质:铁,牛奶,水晶,白酒,水银,饼干.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
一类包括 铁、水晶、饼干 ,其特征为 固体 ;
另一类包括 牛奶、白酒、水银 ,其特征为 液体 .
分析:物质按不同的分类,分类情况不同,可以按固体、液体、气体分类,可以按是否食用分类,可以按晶体、非晶体分类,可以按导体、绝缘体分类,可以按金属、非金属分类等等.所以本题答案是不唯一的.
解:按照物质存在的状态分类:一类是铁、水晶、饼干,共同特点是固体;另一类是牛奶、白酒、水银,共同特点是液体.
故答案为:铁、水晶、饼干;固体;牛奶、白酒、水银;液体.
点评:明确物质的不同类别,然后根据各自的物态特点进行分类.
【解题方法点拨】
学生通过对大量不同形态物质按照固、液、气三种不同形态分类使学生体会对物质分类的方法,通过观察水的物态变化实验感受物质发生物态变化的条件.通过用物质结构的微观模型解释三种物态的特征,通过冰化成水的实验反映出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事实.
2.温度
【知识点的认识】
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
【命题方向】
温度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用什么来测量温度的.测量温度时,通常采用的是什么温标,该温标通常以什么的温度作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即一个大气压>下什么作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什么.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量度使用什么的温标,它与前面所说的温标之间的关系式是什么?温度的高低对分子或原子的运动剧烈程度的影响,温度、热量、内能三者的区分都是命题的地方.
第一类常考题:
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分析:估测法是通过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了解,结合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级进行快速做出合理估测的方法.
解:A、人的正常体温为37℃,正确,符合题意.
B、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错误,不合题意.
C、冰箱冷藏室的温度为10℃以下,错误,不合题意.
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为25℃,错误,不合题意.
故选A.
点评:考查估测能力,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多积累,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第二类常考题:
如图,先把两手同时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过了一段时间后,再将两手同时拿出并放入温水中,这时两手的感觉 不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这个事实说明 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
分析: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所以要先有一个参考或标准,两手开始的标准不相同,所以判断一个物体的结论也不相同,这说明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需要用测量工具来进行精确的测量.
解:两手开始的温度不相同,放入同一温水中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两次判断的标准不一样,这个事实说明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故答案为:不相同;凭感觉判断物体的温度是不可靠的.
点评:此题考查温度测量的知识,反应出测量必须要有标准这一基本技能.
【解题方法点拨】
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衡量温度高低,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测量温度时,通常采用的是摄氏度温标,该温标通常以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作为零度,以标准大气压<即一个大气压>下水沸腾作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叫做1摄氏度.温度并不是热量,也不是内能.天很热指的是温度,传递热指的是热量,摩擦生热指的是内能.这三个物理量变化时的说法不同,温度只能说升高降低,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内能只能说增大减小.
3.摄氏温度及其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标,它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摄尔维斯提出来的。他把水的沸点定为一百度,冰的沸点定为零度,其间分成一百等分,一等分为一度。但是,在使用中,人们感到很不方便。摄尔维斯第二年就把该温度表的刻度值颠倒过来使用。又隔两年,著名博物学家林耐也使用了这种把刻度颠倒过来的温度表,并在信中宣称:“我是第一个设计以冰点为零度,以水的沸点为一百度的温度表的”(即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这种温度表仍然称为摄氏温标(又叫百分温标)。后人为了纪念摄尔维斯,用他的名字第一个字母“C”来表示。
【命题方向】
考查摄氏温度的规定,温度的计算与读法是命题的重要地方。
第一类常考题: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 100 ℃,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4.7℃,读作 零下4.7摄氏度 。
分析:(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温度的单位叫摄氏度,摄氏单位是这样规定的:把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1份代表1度,读作1摄氏度;
(2)“﹣4.7℃,读作:零下4.7摄氏度。
解: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4.7℃,读作:零下4.7摄氏度。
故答案为:100;零下4.7摄氏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摄氏温度的规定,知道温度计上℃表示的温度就是摄氏温度,在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摄氏度。
第二类常考题: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4℃.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 )
A.18℃B.20℃C.22℃D.26℃
分析: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
(1)而题目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4℃,1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4℃,中间是90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
(2)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2℃时,距离4℃有18个小格,求出18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4℃时的实际温度0℃,就是液体的实际温度。
解:(1)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
(2)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2℃时,液体的实际温度℃×(22﹣4)+0℃=20℃。
故选B。
点评:对于温度计不准的读数问题,我们要先求出温度计一小格表示的温度,然后乘以温度计的水银柱相对于0℃上升了多少格,求出物体的实际温度。
【解题方法点拨】
关于摄氏温度的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冰水混合的温度为零,意思是无论冰多水少,还是冰少水多,只要二者混合,温度就是0℃,沸腾水的温度为100℃.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时的温度为0℃,沸腾水的温度为100℃.从0℃到100℃之间平分100等分,每份为1℃.这类题的基本解法是先求出液柱上升每厘米或每等份(每格)所表示的温度值,在计算实际测量时液柱上升的长度或格数,从而求出测量的实际温度,或是据温度计刻度原理,列出温度变化量与相应液柱变化量成正比来求解。温度的计算与读法,计算温度时应高温值减去低温值。
4.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知识点的认识】
普通玻璃液体温度计主要由带刻度的均匀毛细管和薄壁感温泡组成.感温泡中的液体常用水银或酒精(染成蓝色或红色)、煤油(染成红色).温度计的测温范围由所充液体的沸点、凝固点及所用玻璃的软化温度决定.对于水银、酒精温度计,通常还采用在液柱上方加压的办法来提高液体的沸点,以增大测温上限.普通液体温度计适合于测量液体和气体的温度.当温度计感温泡的温度变得与所测物体的温度相同时,其毛细管中液面的读数就表示了物体的温度.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
【命题方向】
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利用液体的沸点和凝固点来选择温度计等都是命题热点
例1: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的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的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由此可判断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 )
A.甲最长 B.乙最长 C.丙最长 D.一样长
分析: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常用温度计的玻璃管内径越细,在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时,液柱变化越大,读数也越精确.
解:(1)乙和丙两支温度计的玻璃泡内装等量的水银,故当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相同,内径粗的丙温度计液柱短,内径细的乙温度计液柱长,它们表示的温度是一样的,因此乙的刻度比丙的刻度稀疏,由于它们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所以乙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丙要大.
(2)甲和乙两支温度计,玻璃管内径粗细相同,甲的玻璃泡容积比乙的大,因此它们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时,甲温度计水银膨胀或收缩的体积大,因此甲的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比乙要大.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温度计的原理,以及精确度和什么因素有关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例2:如图,密闭的玻璃管里装满煤油,当外界温度变化时,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中煤油面会升降,下列仪器中根据此原理制成的是( )
A.密度计 B.气压计 C.温度计 D.压强计
分析:细玻璃管中的煤油面会升降反应出的是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因此只需判断题目中所给的仪器是否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就可以了.
解:A、密度计是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制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气压计是根据托里拆利实验制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C、温度计在温度变化时毛细管中的液面会发生升降的变化,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符合题意.
D、压强计也是利用液体压强的特点制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了解仪器的用途,掌握仪器的操作,另外要知道常见的简单仪器的制作原理,并且不要混淆了.
【解题方法点拨】
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故在确定温度计的使用范围时,要注意液体的沸点和凝固点.查表可知,水银凝固点为﹣38.8℃,沸点357℃;酒精凝固点为﹣117℃,沸点78.5℃;甲苯凝固点为﹣95℃,沸点110.8℃.
5.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知识点的认识】
温度计使用:
(1)在使用温度计以前,应该:
①观察它的量程﹣﹣能测量的温度范围,如果估计待测的温度超出它能测的最高温度,或低于它能测的最低温度,就要换用一只量程合适的温度计,否则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或者测不出温度值.
②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值,以便用它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温度值.
(2)温度计使用时,应该: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命题方向】
(1)温度计的正确读数是命题热点,注意零刻线、量程、分度值,是读准数的前提.
(2)根据图片判断测量过程中的正确和错误也是命题热点,如果是填空题,注意语言表达的严密性.
例1: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实验室温度计: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测量前应先估测被测液体的温度,了解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若合适便可进行测量.
解:A碰到了容器的底部,所以是错误的.
B碰到了容器的侧壁.所以是错误的.
C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所以是错误的.
故选D
点评:温度计的使用是初中物理比较重要的实验技能考核内容,即使卷面考试时出现的频率也是很高的,所以一定要掌握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例2: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 量程 和认清它的分度值.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 C .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2 ℃,水的温度是 88 ℃.
分析:(1)使用温度计前:首先看清它的量程,或者说要看清它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温度范围;然后看清它的分度值,也就是一个小格代表的值.
(2)使用温度计时: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后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数时先看清是零上还是零下的,然后认清量程和分度值,最后读出示数.
解: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要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它的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瓶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离开液体读数,C符合这种情况;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测量冰的温度时,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0℃以下两格处,示数为﹣2℃;
测量水的温度时,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在80℃以上8格处,示数为88℃.
故答案为:
量程;C;﹣2;88.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温度计是初中物理最基本的测量工具,需要掌握.
【解题方法点拨】
实验室温度计的使用中一定要注意如何做才能让玻璃泡全部浸在被测液体中,并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对温度计的读数方法:在读数的时候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对象,视线应该和温度计内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6.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异同
【知识点的认识】
(1)相同点:两者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2)不同点:
1、两者的分度值不同,温度计通常是1℃,而体温计是0.1℃.
2、温度计在测量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而体温计由于有弯曲结构,可离开人体读数,所以我们在使用体温计后,要使劲甩体温计,就是要使水银回到玻璃泡.
3、两者的测量范围不同.温度计通常包含了气温的变化范围,测量范围比较大,而体温计包含的是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通常是35℃~42℃.
4、两者使用的液体不同,温度计通常使用煤油、酒精等液体,而体温计使用的是水银.
(3)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主要区别如下表:
区别/类别
构造
量程
分度值
用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C
0.1℃
1.可以离开人体后读数
2.用前需向下甩
温度计
无
﹣20~100C
1℃
1.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2.不能甩动
【命题方向】
体温计和试验使用温度计在结构上的区别的理解和掌握.两种温度计在量程、分度值、结构等方面都不相同是命题的重点.
例1:关于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的异同点,下面哪种说法不正确( )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
B.体温计玻璃管的内径有一弯曲处特别细,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
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实验室用温度计也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测量
D.体温计可以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玻璃泡中,实验室用温度计不能用力甩
分析:本题依据体温计和实验用温度计在结构、使用前做法、读数等几方面的认识来判断正误.
解:A、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实验用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实验室温度计要高;
B、结构上:体温计有缩口,实验用温度计没有;
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验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本选项不正确;
D、使用前:体温计要甩一甩,实验用温度计不能甩.
故选C.
体温计与实验用温度计的不同:
①结构上:体温计有缩口,实验用温度计没有;
②量程和分度值: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是0.1℃,实验用温度计约﹣20~100℃,分度值是1℃;
③使用前:体温计要甩一甩,实验用温度计不能甩;
④读数: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实验用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例2:今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一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两个不同点.
(1) 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的量程不同 ;
(2) 体温计可以拿出体外读数,实验室温度计不能拿出被测物体读数 .
分析: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的使用范围不一样,决定了其在构造上和使用方法上的不同.
从构造和使用方法上对本题进行解答.
解: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实验室用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分度值是1℃.
体温计有小缩口,水银不会自动流回到玻璃泡内.实验室用温度计没有小缩口,水银可以自动流回到玻璃泡内.
体温计使用之前必须甩一下,使水银柱的读数低于35℃.测量完毕后,可以取出再进行读数.
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必须完全浸没于液体中,读数时不能取出.
故答案为:体温计有弯曲的细管,实验室温度计没有;
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的量程不同;
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的分度值不同;
体温计可以拿出体外读数,实验室温度计不能拿出被测物体读数;等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两种测量温度工具使用方法的掌握情况.
测量前需要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这样可以尽快准确读数.
在具体测量观察中的操作也是不同的,要多动手,熟悉其测量过程.
【解题方法点拨】
解答时要认真阅读题干,分清体温计和温度计的区别,要注意体温计使用前必须先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
7.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知识点的认识】
体温计也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1)结构:
①体温计的玻璃管很细,读数更精确;
②侧壁呈圆弧形,相当于放大镜,便于看清液柱表面位置;
③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很细的细管,即缩口,当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会在缩口处断开.
(2)观察: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
(3)使用前:甩一甩,使用其他温度计时不必甩.
(4)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离开人体以后温度会下降,这样水银以弯曲的管子为界(因为弯曲的管子很细,比其它地方细,管子冷却最快,收缩最快,就断开了)分开,温度下降,两边的水银向两边收缩而使水银柱断开,这样使玻璃管中的水银不会退回到玻璃泡内,所以即使离开人体,体温计显示的还是人体的温度,这样体温计才可以离开人体而读数!
【命题方向】
体温计和实验用温度计在结构和使用上的异同点,体温计的读数是近年命题热点.
例1:两支用后没甩过的体温计,示数都是38℃,用它们分别测量体温37.5℃和38.5℃的两个病人,这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 )
A.37.5℃和38.5℃B.37.5℃和38℃C.38℃和38℃D.38℃和38.5℃
分析:体温计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结构就是在它靠近液泡的上方有一个小的缩口,它的作用是使上方的水银无法自行回到液泡中,从而使体温计的示数不经过甩动不会下降.因此,示数为38℃的体温计,如果不甩,它的示数只能上升,不会下降.
解:用示数是38℃的体温计测量体温37.5℃的病人体温时,由于缩口的作用,示数不会下降,所以仍保持38℃;
用示数是38℃的体温计测量体温38.5℃的病人时,水银会从液泡内膨胀上升,使示数增加到38.5℃.
故选D.
点评:了解体温计缩口的作用,是判断该题的关键,正是因为有了缩口才使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也正是因为有了缩口,才千万不要忘记用完甩一甩.
例2:2008年4月,常德市出现了首例“手足口”病例之后,引起了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学校每天对学生进行晨检、晚检,并报告检查情况,其中就用了到体温计.图甲是一支常见体温计的示意图,它的量程是 35~42 ℃,它的分度值为 0.1 ℃.由此可知体温计的测量结果比实验用温度计更精确,但因液柱太细难以读数,所以体温计具有特殊构造,其横截面如图乙所示,a为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要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就应沿 A 方向观察(“A”、“B”或“C”),这是利用 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或放大镜的原理 .
分析:(1)即便是生病,人的体温一般也不会超过35﹣﹣42℃的范围,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2)学会温度计的读数:明确是零上还是零下,明确一个大格和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读数时从绝对值小的向绝对值大的读.
(3)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很细的弯管和体温计有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起到放大镜的作用.
解:人的体温一般不会超过35﹣﹣42℃的范围,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体温计的一个大格是1℃,一个小格是0.1℃;
体温计的读数与一般的温度计方式不同,它有特殊的结构,即很细的弯管和体温计有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起到放大镜的作用,便于观察体温.
故答案为:35~42,0.1,A,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或放大镜的原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体的特殊构造以及读数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解题方法点拨】
体温计的相关知识点多属于识记性内容,注意从结构、量程分度值、使用前和读数时等几方面记忆,注意和实验用温度计进行对比识记效果较好.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甩一下.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温度比原先高,则读数准确,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低,则仍然是原先的读数.
8.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
【知识点的认识】
熔化是通过对物质加热,使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变化过程。
熔化要吸收热量,是吸热过程。
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与其凝固点相等。晶体吸热温度上升,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继续上升。熔化过程中晶体是固液共存态。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熔化过程与晶体相似,只不过温度持续上升,但需要持续吸热。
【命题方向】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以及熔化是吸热还是放热是中考的方向
例1: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的形成过程,属于熔化的是( )
A. B.
春天里冰雪消融夏天早晨花草上的露水
C. D.
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 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
分析:(1)物态变化共有六种:①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②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③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④液化是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⑤升华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⑥凝华是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
(2)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物态变化的名称,知道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依据各选项中的物态变化进行分析即可。
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符合题意;
B、露水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C、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并与空气中的尘埃结合形成的,是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D、霜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类问题是考查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熔化现象的理解与掌握情况,判断出物质变化前后的状态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例2:在0℃的环境中,把一块0℃的冰投入到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全部熔化 B.冰有少部分熔化 C.水有少部分凝固 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熔化过程温度不变,但需要继续吸收热量;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要有温度差。
解: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里(周围气温也是0℃),所以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冰因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能继续熔化。
故选D。
点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放在0℃房间里,温度相同,不能发生热传递,冰在熔点,无法吸热,不会熔化;水在凝固点,不能放热,不会结冰;所以冰、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
【解题方法点拨】
在判断是否是熔化时一定要根据定义,判断是吸热还是放热要根据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因此学生要牢记它们的特点。
9.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
【知识点的认识】
(1)凝固: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2)凝固规律
①晶体凝固规律:晶体凝固时要不断放热,但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不变。
②非晶体凝固规律:非晶体凝固时,随着物质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3)晶体凝固条件:晶体要凝固,首先温度要达到晶体的凝固点,其次晶体还要不断放出热量。
【命题方向】
判断生活中物态的变化属于凝固,液体凝固的条件,是吸热还是放热是中考的命题热点。
例1:下列关于四季景象的描述中,属于凝固现象的是( )
A.春天,雨笼山峦 B.夏天,雾绕群峰 C.秋天,霜打枝头 D.冬天,冰封谷底
分析: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华是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解:A、雨是有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A错误;
B、雾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液化。故B错误;
C、霜是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华。故C错误;
D、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凝固、液化和凝华的概念,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华是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例2:2008年1月,我国南方出现了旱见的冻雨、雪灾,造成了巨大损失。冻雨是一种过冷却水滴(温度低于0℃),它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时,就可能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这里所说的冻结是一种 凝固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冻结过程中要 放出 热量。
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根据凝固和凝固放热的知识来作答。
解:冷却水滴落到温度更低的物体上,就会由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层,这是凝固现象,凝固的过程要放热。
故答案为:凝固;放出。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生活中的凝固现象,是一道热学基础题。
【解题方法点拨】
在判断是否是凝固时一定要根据定义,熟记凝固的条件及放热时的特点。
10.熔点和凝固点
【知识点的认识】
熔点与凝固点是物质在其气压下液态﹣固态达到平衡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或凝固点(凝固点指的是物体由液态转变为固态的临界温度值,熔点指的是物体由固态转变为液态的临界温度值).这是由于固体中原子或离子的有规则排列因温度上升,热运动变得杂乱而活化,形成不规则排列的液体的一种现象,相反的过程即为凝固.对于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常称为凝固点或冰点,与熔点不同之处在于放出热量而不是吸收热量.其实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是一致的.
附:部分物质的熔点(单位:℃,在标准大气压下)
钨
3410
铝
650
固态水银
﹣39
纯铁
1535
铅
328
固态甲苯
﹣95
钢
1515
锡
232
固态酒精
﹣117
灰铸铁
1177
萘
80.5
固态氮
﹣210
铜
1083
海波
48
固态氧
﹣218
金
1064
冰
0
固态氢
﹣259
【命题方向】
液体的凝固点和南极最低气温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测量,利用凝固和熔化时的条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是中考热点.
例1: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分析:(1)液体的凝固点跟液体的种类、气压、杂质有关.种类不同凝固点不同;气压增大,凝固点降低;有杂质掺入凝固点降低.
(2)液体的沸点跟液体的种类、气压、杂质有关.种类不同沸点不同;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有杂质掺入沸点升高.
解:防冻液中掺入了很多的其他的杂质,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
故选D.
点评:掌握熔点和凝固点、沸点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题方法点拨】
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晶体熔点不同,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利用这些特点才能解题.
11.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知识点的认识】
要明确知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分清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凝固、熔化图象:
晶体
非晶体
熔化
凝固
【命题方向】
中考时判断那个图象是熔化那个是凝固图象,且判断那个是晶体的熔化图象那个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或判断那个是晶体的凝固和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时一个重点;在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时,像每一段物质所处状态的判断也是一个重点.
例1:图中,表示非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 )
A. B. C. D.
分析:首先明确熔化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其次要分清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凝固)时的最大区别,那就是一个有熔点(凝固点),一个没有熔点(凝固点).
解:A、随着时间的沿长,物体的温度在上升,说明物体在吸热,并有一段时间吸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熔化的图象;
B、随着时间的沿长,物体的温度一直在升高,说明这是非晶体熔化的图象;
C、随着时间的沿长,物体的温度在下降,说明物体在放热,且有一段时间放热温度不变,说明这是晶体凝固的图象;
D、随着时间的沿长,物体的温度一直在下降,说明这是非晶体凝固的图象;
故选B.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明确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二是分清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例2:图是某种物质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该图象反映的可能是( )
A.蜡的熔化过程 B.蜡的凝固过程 C.海波的熔化过程 D.海波的凝固过程
分析:根据原图的曲线走向,可以首先判断出此图是某物体的凝固过程,而只有晶体才有凝固点,可根据上述分析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解:由图知:温度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所以是凝固过程;
在温度变化过程中,有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的线段,说明在此段时间内温度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此时间的温度值即为该物体的凝固点,而只有晶体才有凝固点,可以排除A、B、C;
故选D.
点评:此题不但要根据图象判断出是熔化还是凝固现象,还要了解海波是晶体有凝固点而蜡是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在凝固过程中,要注意,当物体的温度达到凝固点时,虽然此过程仍然是放热过程,但是温度不会发生变化.
【解题方法点拨】
要抓住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特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熔化(凝固)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放热),学习时要用比较法来记住它们的特点.
12.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知识点的认识】
固态物质按其原子(或分子)聚集的组态,可划分为晶体与非晶体两大类.
(1)晶体:①晶体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
②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不变;
③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2)非晶体是指组成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离子)不呈空间有规则周期性排列的固体.它没有一定规则的外形,如玻璃、松香、石蜡等.它的物理性质在各个方向上是相同的,叫“各向同性”.它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有人把非晶体叫做“过冷液体”或“流动性很小的液体”.
晶体和非晶体之所以含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主要是由于它的微观结构不同.
【命题方向】
判断那种物质是晶体那种是非晶体,晶体熔化(凝固)过程中的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中考命题的地方.
例1:通常情况下,对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冰、玻璃、松香是晶体 B.盐、玻璃、铁是金属
C.玻璃、松香、橡胶是非晶体 D.冰、铁、玻璃是绝缘体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要记住常见的一些晶体和导体.一切金属都是导体.
解:A、冰是晶体,玻璃和松香是非晶体,故A说法错误;
B、盐和玻璃是非金属,铁是金属,故B说法错误;
C、玻璃、松香、橡胶都是非晶体,C说法正确;
D、铁是导体,冰、玻璃是绝缘体,D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该题考查同学们对常见的晶体、非晶体、导体、绝缘体的了解情况,属于基础知识.
例2: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晶体和非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
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
C.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
分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熔点,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
解:A、晶体有固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晶体和非晶体吸收热量时都可能变成液体,从固态变成液态,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C、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非晶体熔化时要先变软,然后变成粘稠体,最后变成液体,晶体熔化时吸热直接变成液体,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能否记住晶体与非晶体的不同特性是本题的解题关键,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解题方法点拨】
(1)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
(2)晶体与非晶体区别:
晶体
非晶体
物质举例
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萘、各种金属
松香、玻璃、蜡、沥青
熔点和凝固点
有
没有
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凝固过程
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吸收热量
13.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知识点的认识】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老师先演示,然后让学生分组到实验室再做实验.我们一般以石蜡和海波为例,来研究晶体和非晶体正在熔化时,它们在硬度、弹性方面的不同.例如:海波的熔化
(1)把装有海波的试管(高度约3cm)放在盛有热水(稍低于熔点,海波的熔点是48℃)的大烧杯里.试管内装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玻璃棒),随时搅拌海波,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2)等海波的温度接近熔点时,稍减慢加热速度.注意观察海波的变化.
【命题方向】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是中考重点实验考查的课题,尤其在熔化和凝固过程
观察的现象是命题关键:例如海波熔化时的现象:(1)开始加热时,海波物态不变,温度计示数逐渐增大(2)在一定的温度下(熔点)海波开始融化,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3)当海波全部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又逐渐增高.
例:如图甲是“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把石棉网垫在烧杯下,并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 均匀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2)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 试管壁 .若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46 ℃.
(3)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48 ℃;该物质是 晶体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ab中的 a .
分析:(1)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时,一般都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在使用温度计时,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在进行读数时,要注意其分度值.
(3)掌握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会分析晶体的熔化图象.知道晶体熔化时的温度为熔点.
(4)通过图象判断晶体与非晶体时,重点观察是否有一段时间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这说明此时这种物质达到了熔点,正在熔化.
解:(1)将装有固体粉末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物体的温度变化比较均匀,并且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用温度计测量固体粉末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试管壁.
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所以其示数为46℃.
(3)由图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该物质为晶体.并且熔点为48℃.
(4)比较图象丙和丁可知,丙物质有一段时间吸热但温度不再升高,而丁物质边吸热、温度边升高,说明丙是晶体,故能反映上述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是图丙中的a.
故答案为:(1)均匀;(2)试管壁;46;(3)48;晶体;(4)a.
点评:此题探究不同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特点,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同时考查了有关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此实验还考查了怎样使物质受热均匀,像实验中的一些细节也是同学们应该注意的问题.
【解题方法点拨】
平时要培养好学生做实验的动手能力;为了研究不同固体在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安排两个同时进行的实验,绘制了两个不同的熔化曲线,得出了两种不同的规律,这是一种比较研究方法.
14.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知识点的认识】
对AB、BC、CD、DE、EF、FG各段的状态、吸放热情况都应能从图象中分析出:
AB段:表示固态晶体随着时间的延长吸热温度升高.
BC段:表示晶体熔化过程,随着时间的延长,固态物质越来越少,液态物质越来越多,熔化过程中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此时对应的温度为该晶体的熔点,B点为固态,还未熔化;C点为液态,晶体完全熔化.
CD段:表示液态(固态晶体全部转化成液态)随时间延长而吸热,温度升高.
DE段:表示液态、放热、降温.
EF段:表示凝固过程,放出热量,温度保持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从图象上看,越接近F点固态物质越多,液态物质越少.此时的温度叫凝固点,与熔点相同.E点全为液体,还未来得及凝固;F点全为固体,液体已完全凝固.
FG段:表示凝固过程完成后,固态晶体放热、降温.
【命题方向】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分成的AB段,BC段,CD段分别是什么过程,所处的状态及每一段的特点是命题的方向.
例1:如图所示为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BC段是液态
D.第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分析:海波固态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海波熔化,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熔点.当海波全部熔化,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解:海波在AB段是固态;B点是固态;在BC段是固液共存;C点是液态;在CD段是液态.
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海波的熔点,熔点是48℃.
故选B.
点评:能从晶体熔化图象和凝固图象上,读出各段和各点的状态、熔化时间、凝固时间等.
例2: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在第2min时是固态 B.甲在ab段不吸热
C.甲的熔点是48℃D.乙是蜡烛
分析:海波是晶体,蜡是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
晶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熔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完成熔化过程,晶体全部熔化之后,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
非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非晶体变软,熔化.
解:如图,甲是晶体海波,乙是非晶体蜡烛.
甲,在0~4min,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海波是固态;
在4~8min,吸收热量,进行熔化,海波的熔点是48℃,海波固液共存;
在8~12min吸收热量,液态是海波,温度升高.
故选A、C、D.
点评: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掌握各阶段的状态.
【解题方法点拨】
学生要以具体晶体熔化或凝固的例子,先从实验中得到特点绘出图象,才能熟练灵活分析.
15.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知识点的认识】
(1)沸点是指物体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温度;
(2)液体的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但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3)理由:液体在挥发的时候产生蒸气压,当蒸气压(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的压力时,液体就会沸腾,此时的温度就是液体的沸点.
(3)当外界的压力增大时,必须升高温度才能使蒸气压增大以等于外界压力,达到沸腾.当外界压力降低时,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就能够使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达到沸腾.
【命题方向】
利用气压对沸点的影响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例如高压锅煮食物熟得快等问题都是命题重点.
例1:成都的蔬菜加工企业为了避免蔬菜在长途运输、贮藏等环节中腐烂变质及高温杀菌时对蔬菜营养成分的破坏,常常对蔬菜进行真空脱水,使之成为脱水蔬菜.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真空脱水的原理是( )
A.真空环境的温度极低,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凝固并升华,从而实现脱水
B.真空环境的温度很高,可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C.真空环境的空气密度很小,可迅速提高蔬菜中水分子的运动速度,从而实现脱水
D.真空环境的气压很小,因而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汽化,从而实现脱水
分析:液体表面的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据此分析判断.
解:真空环境,气压很小,这样大大降低了水的沸点,使蔬菜中的水分迅速沸腾(汽化),从而实现脱水,使蔬菜成为脱水蔬菜.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记住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是本题的关系.
例2:用高压锅烹煮食物能节约燃料并且节省时间,是因为( )
A.锅内气压大,液体沸点高
B.锅内气压大,液体沸点低
C.锅内气压小,液体沸点高
D.锅内气压小,液体沸点低
分析:用高压锅烹煮食物能节约燃料并且节省时间是因为高压锅内温度高,而高压锅内温度高是因为气压高而使得沸点高造成的.
解:根据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高沸点高;又因高压锅内气压是大的,所以B、C、D错误,故A正确.
故选A.
点评:要解答本题需要知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又要知道高压锅内气压是高的.
【解题方法点拨】
要理解熟记气压与沸点的关系.
16.液化及液化现象
【知识点的认识】
(1)定义: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液化是放热过程.
(2)液化方法:
①降低温度:只要科学条件允许,任何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的时候,都可以液化.
②压缩体积:有的气体在常温下压缩体积就能液化,如一次性打火机中的丁烷.
【命题方向】
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和物态变化伴随的吸放热情况的判断是命题的要点.
例1: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夏天打开冰棒纸时,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也出现“白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
B.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棒发生升华形成的水蒸气
C.在这两种“白气”形成的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D.这两种“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称为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称为液化,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
解:(1)用电热壶烧水时,水沸腾后,从壶嘴里冒出“白气”,是壶嘴里冒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2)夏天空气中有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凝结成小水滴,形成“白气”,属于液化现象.
因此二者都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生活中的热现象考查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先搞清楚变化前后物体的状态,再确定物态变化名称.
例2:将一瓶冰冻的矿泉水放在桌上,一会儿瓶壁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是 液化 现象.在瓶内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瓶内水的温度 不变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分析: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解:瓶子的外壁出现了许多小水珠,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的杯壁液化形成的.冰块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下降.冰块逐渐熔化的过程中,由于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恰好是冰的熔点,水的凝固点,吸热的时候冰会熔化,但是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液化、不变.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熔化和液化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解题方法点拨】
解题时一定要紧扣定义,抓住液化的特点.
17.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知识点的认识】
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探究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2)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间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装置如图:
(3)实验步骤
①用烧杯装适量热水,按实验装置图组装 各器材;
②点燃酒精灯对烧杯加热,水温达90℃后,每隔1min记一次温度值,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
③据记录的温度值,作水的沸腾图象.
(4)实验结论
①水沸腾时发生剧烈汽化现象;
②水沸腾时温度不变;
③水沸腾时需要吸热.
【命题方向】
沸腾时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是命题关键.
例: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 高 (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90 ℃.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 98 ℃,当时的大气压 < (选填“<”、“>”或“=”)l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质量 不同.
分析:(1)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其原因是容器底和容器壁的温度和液体的温度不同.
(2)温度计读数:首先确定零上还是零下,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
(3)①根据液体沸腾的特点找到沸点: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②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③从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长短不同,根据Q=cm△t知,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可能是水的初温不同.
解:(1)如图,由于酒精灯给水加热,容器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此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所以测出的水温会偏高.
(2)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下方,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示数是90℃.
(3)①由图丙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保持98℃不变,所以98℃是水的沸点.
②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沸点跟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所以实验时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③如丙图,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两个小组水初温相同,开始沸腾的时间不同,根据Q=cm△t知,可能是水的质量不同.
故答案为:(1)高;(2)90;(3)98;<;质量.
点评:实验时,分析实验故障排除故障是实验题常见的题型,所以实验时不要仅仅注意实验结论,更要注重实验过程中故障、故障原因、故障排除等环节.还要对实验出现的不同现象进行分析.
【解题方法点拨】
(1)加热过程中,为什么杯口盖一纸板?提示:可以减少热损失,缩短加热时间.
(2)石棉网有什么作用?提示:使烧杯均匀受热.
(3)实验中的测量工具是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提示:温度计、钟表;温度计用来测量水温,钟表用来计时.
(4)本实验用了什么观察法?请叙述观察到的现象.
提示:用了对比观察法.水沸腾前,水温不断升高,容器底部受热产生气泡,上升变小;水沸腾时,温度不变,水中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放出大量的水蒸气.
(5)实验中为了节约能源、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提示:适当减少烧杯中水的量,用初温较高的水加热,硬纸板应盖严等.
(6)探究过程中,如果由实验结果发现水的沸点不是100℃,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提示:大气压小于或大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升高,沸点升高.
18.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知识点的认识】
(1)升华:物质从固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低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
(2)凝华:物质从气态不经过液态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是物质在温度和气压高于三相点的时候发生的一种物态变化,凝华过程物质要放出热量.
(3)升华和凝华区别:
物态变化
升华
凝华
定义
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吸放热
吸热
放热
举例
碘升华、樟脑球变小、干冰升华
霜、冰花、雾凇的形成
识别方法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中间不经液态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中间不经液态
【命题方向】
生活中的现象(物态变化):升华、凝华的判断是命题方向.例如:灯泡钨丝变细,干冰升华,卫生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碘遇热变碘蒸气等;霜,冬天玻璃窗内侧的窗花,针形六角形的雪,雾淞等.
例1: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
A.干冰熔化吸热 B.干冰液化放热 C.干冰升华吸热 D.干冰凝华放热
分析: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
解:干冰是极易升华的物质,在干冰升华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以获得低温,从而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升华吸热进行分析解答.
例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升华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凝华 .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解:(1)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升华;
(2)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凝华;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解题方法点拨】
(1)升华和凝华现象是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两种状态之间直接的相互转化,中间并没有经过液体这个过程.
(2)并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升华和凝华现象,它仅限于某些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
19.长度的测量
【知识点的认识】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米尺,激光测距等.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长度测量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刻度尺上两条相邻刻线间的距离)决定的,测量的实际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包括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2)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
①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细铁丝的直径等.
(h=(其中h是每张纸的厚度,n是纸张数目,注意不是书的页码数,纸张数目=,H是n页书总厚度)
②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周长×圈数.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③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④组合法:有些长度很难直接测量,如球的直径,圆锥体的高度等,这时可以使用辅助器材配合测量.
【命题方向】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测量长度选择什么合适的工具,一般物体及特殊物体长度的测量都是命题方向.
例1: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如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A.1.65m B.1.75m C.1.85m D.1.95m
分析:由图读出脚印的长度,根据“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计算身高.
解:“犯罪嫌疑人”的脚印的长度约为:25.10cm;
“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25.10cm×7=175.70cm=1.7570m;
由此分析可知选项B是正确的;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长度的测量和计算,属于基础知识.
例2:要想比较准确的量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的长度,比较好的办法是( )
A.用直尺直接去测量
B.用准确度较高的直尺直接去测量
C.不能测量
D.用弹性不大的软棉线跟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线的长度
分析:由于地图上铁路线是一条弯弯曲曲的曲线,不是一条直线,所以我们不能用刻度尺去直接测量铁路线的长度,所以我们就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化曲为直”法来进行测量.
测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线长度以后,用长度乘以比例尺就是铁路线的实际长度.
解:找一段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逐段重合,记下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拉直后用刻度尺测出长度,乘以比例尺就是铁路线的长度,所以选项A、B、C不符合要求.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特殊测量方法的了解.长度的测量分精确测量和估测等两大类,在测量时遵循比较准确且简单易行的测量原则.
【解题方法点拨】
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熟记刻度尺的使用,在刻度尺的选择要注意联系实际.
20.速度与物体运动
【知识点的认识】
(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速度是矢量,有大小和方向,速度的大小也称为“速率”.物理学中提到的“速度”一般指瞬时速度,而通常所说的火车、飞机的速度都是指平均速度.在实际生活中,各种交通工具运动的快慢经常发生变化.
(2)初中所指的运动一般是机械运动:
①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匀加速、匀减速、非匀变速);
②曲线运动(匀变速曲线运动、非匀变速曲线运动【抛体运动、曲线运动、圆周运动、振动】)
【命题方向】
速度表述方法,机械运动的分类,初中主要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命题.
例1:下列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相近的是( )
A.一日千里 B.大步流星 C.风驰电掣 D.迅雷不及掩耳
分析: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明确每个成语的含义,然后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
A、“一日千里”指马跑得很快,一天能跑一千里,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符合题意;
B、“大步流星”形容步子跨得大,走得快.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C、“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迅雷不及掩耳”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不符合“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的条件.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速度物理意义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但要准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例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A和B都是错误的;
由题干中的图可知:甲和乙同时同向运动,相同的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长,乙的运动速度就大;我们可以在C和D的图象中,找出相同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甲和乙的正确图象.
解: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
A、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
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甲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甲运动快,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乙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尤其是路程与时间图象中物体速度的判断,这是一个难点,需要突破.
【解题方法点拨】
多了解物理学方法:例如速度、温度、压强、功率、电流、电功率等表述法.
21.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知识点的认识】
(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看清其量程,所要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它的量程.因为弹簧是有一定弹性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测量就不准确,还有可能损坏测力计.
(2)测量前要看清楚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以便测量时读数.
(3)测量前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如果没有指在零刻度线,要进行调节使指针指在零刻度线.
(4)使用前,要轻轻地来回拉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以免指针被卡住,给测量带来较大的误差.
(5)测量时,拉弹簧测力计挂钩的力要和测力计的外壳平行,避免扭曲和摩擦,尽量减小由于摩擦产生的测量误差.
(6)要等到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
【命题方向】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及读数是命题的重点:(1)使用前,使用过程中,使用完后应注意什么;(2)弹簧测力计的“0”刻度在哪里及读数
例1:使用弹簧测力计时,下面几点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必须竖直放置,不得倾斜
B.使用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不能与外壳摩擦
D.使用中必须注意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分析: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使用前要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点,如果不在则要将指针调到零点;
2、用手拉几下看看测力计的外壳与弹簧是否发生摩擦;
3、注意测力计拉力的方向要与弹簧的伸长在一条直线上;
4、弹簧测力计不能超过测量范围,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5、读数时,让视线垂直于刻度面板.
根据上述知识来分析.
解:A、测竖直方向上的力弹簧测力计要竖直放置,测水平方向上的力弹簧测力计就要水平放置,所以A是错误的;
B、使用前必须检查零点是否准确,不准确要调零,所以B是正确的;
C、使用中弹簧、指针、挂钩与外壳摩擦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会偏小,所以C是正确的;
D、所测的力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就会损坏测力计,所以D是正确的.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一道基础题.
例2: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 0.2 N,砝码受到的重力是 3.2 N.
分析: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指的是所能测量的最小值(或者是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所表示的值);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首先要认清分度值.
物体由于自身的重力会对弹簧测力计的挂钩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拉力,拉力和重力的大小是相等的.
解:(1)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1N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2N,即分度值是0.2N;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在3N下一小格处,示数为3.2N;
(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2N,就说明了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受到了3.2N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受到的拉力是由于砝码的重力引起的,所以砝码的重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3.2N.
故答案为:0.2;3.2.
点评:此题考查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是一道力学的基础题.
【解题方法点拨】
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之后再分析使用方面的内容,读数时一定要明确分度值.
常见的错误使用方法:
(1)用测力计测量超过量程的力;
(2)没有调零就进行测量;
(3)使用前没有来回拉动弹簧,用指针被卡的测力计测量;
(4)所测拉力与测力计外壳不平行;
(5)示数没有稳定就读数;
(6)读数时视线与刻度板表面不垂直;
(7)手拿挂钩,把物体挂在吊环上测量.
22.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1)压强定义或解释
①垂直作用于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力叫做压力.
②物体的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的大小叫做压强.
(2)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即牛顿/平方米.压强的常用单位有千帕、标准大气压、托、千克力/厘米2、毫米水银柱等等.(之所以叫帕斯卡是为了纪念法国科学家帕斯卡)
(3)公式:p=F/S
p表示压强,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F表示压力,单位牛顿(N) 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平方米
(4)补充说明:
对于(3)所写的为定义式,任何压强都可以用.但是对于液体和气体压强,还有推导公式:
【命题方向】
压强的计算,主要是运用公式及其变形解决有关问题.题型常见的有填空、选择、计算及探究题.压强的定义式p=F/S,经验表明,不少学生在学习了这一部分内容后,一般会记住公式,但理解往往是片面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学习中要注意对压强公式的理解,除明确各物理量间的数学关系(学生往往重视这一点),明确各量的单位,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公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学生往往忽略这一点).进行计算时,要能正确地确定压力、确定受力面积.除此以外,还要明确,由于固体不具有流动性,而液体具有流动性,造成了计算固体对水平支持面的压力压强的方法,与计算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压强的方法一般不同.另外,压强的计算常常与密度公式,重力公式相联系,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所以常成为中考的热点.
例1:如图为站在沙地上的一名初三同学要搬走木箱,已知他一只鞋底的面积为200cm2,请你估计木箱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
A.1000Pa B.7000Pa C.10000Pa D.20000Pa
分析:求木箱对地面的压强,而没有告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大小,因此只有通过比较人和木箱在沙地上的凹陷程度来间接判断.那么就必须先求出人对地面的压强,首先估算人的重力,然后算出两个鞋底的面积,再由压强公式可得出人对沙地的压强,至此题目的未知量就已求出.
解:人的质量大约为60kg,那么其重力约为:G=mg=60kg×10N/kg=600N;
人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为:S=2×200cm2=400cm2=400×10﹣4m2;
那么人对地面的压强约为:p人===12500Pa;
由图片知:木箱在沙地中的凹陷程度要大于人在沙地中的凹陷程度,因此木箱对地面的压强要远大于人对地面的压强,即:p木箱>p人;
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D选项符合这个条件,故选D.
点评:在此题中,与所求内容相关的物理量没有直接给出,所以能够从人和木箱在沙地中的不同凹陷程度入手来得出两个压强的大小关系,是解答此题的突破口,也是难点所在.
例2:一长方体木块平放和侧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其受力面积之比为3:1,则平放和侧放时,对地面的压强之比是 1:3 ,压力之比是 1:1 .
分析:木块平放和侧放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重力不变,压力不变;根据压强公式求出两者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解:∵木块平放和侧放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木块的重力G不变时,压力F不变,即两种情况下对地面的压力之比为1:1;
∵p=,且S平:S侧=3:1,
∴====.
故答案为:1:3;1:1.
【解题方法点拨】
压强的计算,需要确定压力、面积.要注意面积的计算与单位,其中压力的确定是难点.正确判断物体间的压力,进行受力分析是关键;物体间接触部分的面积,一般与较小的物体面积相同.
23.安培定则及其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
安培定则,也叫右手螺旋定则,是表示电流和电流激发磁场的磁感线方向间关系的定则。初中教材中表述:用右手握住通电螺线管,使四指弯曲与电流方向一致,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一端是通电螺线管的N极。
【命题方向】
有关右手螺旋定则常从三个方面进行考查:小磁针的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磁感线方向。例如:已知小磁针的指向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解题方法点拨】
其解题思想即为右手螺旋定则的基本内容: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用好、用活、用准右手螺旋定则,就能解决电磁学中的许多实际问题。
24.能量利用效率
【知识点的认识】
有用能量和总能量的比例为能量效率.举例,手机电池要充电,用时放电,比如充电充入10焦耳能量,在手机上用完电放出了8焦耳能量,能量效率是80%,损失2焦耳(电阻发热等消耗).
【命题方向】
中考时一般以计算题中的某一问来出现:求电动机的效率、热量的利用等.
【解题方法点拨】
解题是找到有用的能力、总的能力、消耗的能力是关键,利用有用能量和总能量的比例为能量效率解题.
25.热量的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为:Q吸=cm(t﹣t0)
物体的温度降低时放出的热量为:Q放=cm(t0﹣t)
式中的c为物体的比热容,m为物体的质量,t0表示物体原来的温度,t表示物体后来的温度.若用△t表示物体变化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温度),那么,物体温度升高过程吸收的热量或物体温度降低过程放出的热量可以统一写为:Q=cm△t.
【命题方向】
第一类常考题:
铜的比热容是铅的比热容的3倍.质量相同的铜块和铅块,若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为1:2,则它们吸热之比为( )
A.2:3 B.3:2 C.6:1 D.1:6
分析:知道铜和铅的比热容之比、升高的温度值比、质量m相同,根据公式Q吸=cm△t求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
解:由题知,m铜:m铅=1:1,△t铜:△t铅=1:2,c铜:c铅=3:1,
∵Q吸=cm△t,==××=××=.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热量公式的掌握和运用,涉及到两个物体关于热量、质量、温度变化量、比热容的比值,要防止因颠倒而出错.
(2)第二类常考题:
为了利用太阳能资源,节约经营成本,崇左市某大型宾馆在楼顶安装了10台相同的太阳能热水器,每台热水器的水箱容积为200L.在夏季光照条件下,一满箱15℃的水经白天太阳能加热,温度可达到65℃.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8.4×107J/kg.求:
(1)10台热水器装满水时,温度从15℃升高到65℃吸收了多少热量?
(2)若这些热量由完全燃烧的天然气提供,需要多少千克天然气?
分析:(1)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水的质量,知道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求水吸收的热量;
(2)由题知,Q吸=Q放,再利用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Q放=qm求需要天然气的质量.
解:(1)一满箱水的体积:
v=200L=200×10﹣3m3,
一满箱水的质量:
m水=ρ水v=1.0×103kg/m3×200×10﹣3m3=200kg,
一满箱水的温度从15℃升高到65℃,所吸收的热量为
Q吸=c水m水△t=4.2×103J/(kg•℃)×200kg×(65℃﹣15℃)=4.2×107J,
10台热水器装满水时,水吸收的热量:
Q=4.2×107J×10=4.2×108J;
(2)由题知,10台热水器获得的太阳能相当于质量为m的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即:Q放=mq=Q=4.2×108J,
m===5kg.
答:(1)10台热水器装满水时,温度从15℃升高到65℃吸收了4.2×108J的热量;
(2)若这些热量由完全燃烧的天然气提供,需要5kg天然气.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Q吸=cm△t、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Q放=mq的掌握和运用,注意200L≠200kg,必须利用密度公式计算.
(3)第三类常考题: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了倡导低碳生活,太阳能热水器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生活.
下表提供的是一装满水的太阳能热水器在太阳照射下的相关信息:
太阳照射时间/h
太阳能转换为水的内能的效率
热水器最大水容量/L
10
50%
100
水升高的温度/℃
水的比热容[J•(kg•℃)﹣1]
水的密度/(kg•m﹣3)
60
4.2×103
1.0×103
注:1L=10﹣3m3
请根据上表信息,通过计算回答问题.
(1)热水器中水的质量为 100 kg;
(2)热水器中的水需吸收的热量为 2.52×107 J;
(3)热水器平均1h所接收的太阳能约为 5.04×106 J.
分析:(1)已知水的体积,求质量,利用密度的公式计算;
(2)已知水的比热容、温度的变化量、质量,求热量,利用热量的计算公式计算;
(3)由上一问水吸收的热量,利用效率公式计算出接受的太阳能量.
解:(1)m=ρv=1.0×103kg/m3×100×10﹣3m3=100kg;
(2)Q=cm△t=4.2×103J/(kg•℃)×100kg×60℃=2.52×107J;
(3)热水器平均10h所接收的太阳能为:===5.04×107J.
那么平均1h所接收的太阳能为:×5.04×107J=5.04×106J
故答案为:(1)100,(2)2.52×107,(3)5.04×106.
点评:(1)计算本题时要注意单位换算,1L=1dm3;(2)注意,升高的温度是60℃,即温度的变化量是60℃;不是末温.
【解题方法点拨】
(1)应用热量公式解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质量的单位要用千克;
②注意识别和恰当地使用有关“温度变化”的用词,一定要分清初温、末温,升高了、升高到(或降低了、降低到)的温度含义,要根据题意作出正确的判断;
③应用热量公式的条件是物质的状态不能改变,若不考虑这个因素,计算结果就会出现错误
(2)这两个公式解题的一般步骤是:
①根据题意是吸热还是放热找出相应的公式;
②明确要求的物理量;
③根据所给已知条件求解.
(3)在使用热量公式进行计算时,首先各物理量的单位必须统一用国际单位,如温度t的单位用℃,质量m的单位用kg,比热容c的单位用J/(kg•℃),热量的单位用J.其次,对有关温度的文字叙述应特别谨慎,不可乱套.注意分清“升高”“升高了”“降低”“降低了”对应的都是温度的改变量△t,而不是温度t;而“升高到”“降低到”对应的才是物体的末温t,另外,还要会对公式进行变形,求其中的任意一个量,如c=,△t=,吸热时t=t0+,放热时t=t0﹣;最后还要注意对热平衡方程(Q吸=Q放)的应用,即在热传递过程中,如果没有能量损失,那么,高温物体降温放出的热量就等于低温物体升高所吸收的热量.
26.燃料的热值及其计算
【知识点的认识】
(1)概念: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用q来表示,于气体燃料而言,热值的定义是1m3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热值是燃料的一种属性。
(2)单位:焦/千克(J/kg),读作焦每千克。
(3)公式:Q=mq(m为燃料的质量,q为燃料的热值,Q为燃烧放出的热量)。
(4)热值的物理意义:热值表示一定质量的燃料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的多少,如木炭的热值为3.40×107J/kg。
同种燃料的热值相同,不同种燃料的热值不同。
【命题方向】
第一类常考题:
对于燃料的热值,下列说法中,属于正确理解的是( )
A.燃料的热值跟燃料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成正比
B.燃料的热值跟燃料的质量成正比
C.容易燃烧的燃料热值一定大
D.就某种确定的燃料而言,它的热值是一个确定的值,跟燃料的质量及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无关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解热值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
解:燃料的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只决定于燃料的种类,与质量和燃烧情况等无关,A、B、C不符合题意,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热值是燃料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第二类常考题:
“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使用潜力。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说明“可燃冰”的 热值 很大。以10倍的关系粗略计算,1k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4.2×l08 J,这些热量可以使 1250 kg的水从20℃加热至100℃[c=4.2×103J/(kg•℃)•q煤气=4.2×107J/kg]。
分析:(1)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这种燃料的热值;
(2)利用Q放=mq求出1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10倍,据此求1k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由题知,Q吸=Q放,而Q吸=cm△t,知道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末温,可求水的质量。
解:(1)在同等条件下,“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达到煤气的数十倍,说明“可燃冰”的热值很大;
(2)1kg煤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mq=1kg×4.2×l07J/kg=4.2×l07J,
1kg“可燃冰”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Q放′=10Q放=10×4.2×l07J=4.2×l08J;
(3)由题知,Q吸=Q放′=4.2×l08J,
∵Q吸=cm△t,
∴水的质量:m===1250kg。
故答案为:热值;4.2×l08;1250。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燃料的热值、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吸热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因条件已给出,难度不大。
【解题方法点拨】
(1)燃料的热值指的是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它与燃料的质量以及燃烧条件无关。(2)燃料燃烧越充分,只能说越“接近完全燃烧”,燃烧效果越好,而不能说热值越大。
(3)只有在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才是这种燃料的热值,如果没有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要比热值小。
27.电压
【知识点的认识】
(1)电压与水压的类比
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水压是形成水流的原因;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2)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一是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二是电路为通路(或电路是闭合的)。
电路中有电流时一定有电压;有电压时却不一定有电流,关键是看电路是不是通路。
(3)电压的单位
国际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换算关系:1kV=103V;1V=103mV;1mV=103μV;
(4)常见电压值
家庭电路电压:220V
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手机电池的电压:3.7V
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5)电压表是测量电压的仪表,表盘中央标有字母V,电路元件符号:
【解题方法点拨】
(1)“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这句话常考填空。
(2)形成持续电流的条件有两个:有电源(又可以说有电压);是通路(又可以说电路是闭合的)。
当电路中有电流时一定有电压,而有电压不一定形成电流。
(3)记住几个常见电压值和单位换算,为估算题积累经验。
(4)表述电压时,不能说“哪一点的电压”,要说成“哪一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或“电路哪两点间的电压”。
【命题方向】
(1)几个常见电压值是中考估算题的常见素材;
(2)电压的单位换算训练准确,是以后做计算题的基础。
例1:关于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电源就一定有电压且有电流
B.电压就是电的压力
C.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之一
D.有电压就一定能形成电流
分析:根据我们对于电压的认识来作答。
解:A、有电源,电源的两端就一定有电压,但电路中不一定有电流,电流的产生除了要有电源外,还有有闭合的电路;
B、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电的压力”太过笼统;
C、电压是形成电流的条件之一,要产生电流,还要有闭合的电路;
D、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要产生电流,还要有闭合的电路。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我们对于电压的理解,是一道电学基础题。
例2:用一只MP3收听音乐时的工作电压为3V,需用 2 节干电池 串 联使用。对人体来说,安全电压是 不高于36V 。
分析:已知MP3收听音乐时的工作电压,根据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和电池串联后的总电压等于各电池电压之和求出需用的节数;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解:每一节新干电池电压是1.5V,两节新干电池串联等于两节干电池电压之和,电压是3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为不高于36V。
故答案为:2;串;不高于36V。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常见的几种电压值和电池串联后电压的特点,重点是会利用串联电压的特点分析出相应的问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新题速递之电和磁(含答案),共5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新题速递之电流和欧姆定律(含答案),共7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新题速递之电能和电功率(含答案),共7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