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单元活动 学用地质简图教案
展开第2单元 地形变化的原因
单元活动 学用地质简图
[设计意图]
1.有助于落实“无图不地理”观念,解决学习、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地质构造图的相关问题。
2.有助于在实践中巩固本单元的重点内容,通过相关图表资料识别常见地质构造类型及其特征,提升地理实践力。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结合实例,从内力作用的角度综合分析地质构造的特点及成因。
[活动体系]
探究点一 地层年代的识别
[思考探究]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
[探究1] 判断地质史上形成煤的重要时期,并说明理由。
提示:古生代的石炭纪。石炭纪地球植物大繁盛,是煤形成的强大物质基础,后来的造山运动为煤的形成提供了外部条件。
[探究2] 推测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
提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时期是在中生代,恐龙是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
[系统思维]
1.年代地层单位及等级
年代地层单位包括宇、界、系、统。对应于地质年代单位:宙、代、纪、世。
(1)宇:最大的年代地层单位,是一个宙的时期内形成的地层。太古宇,元古宇,显生宇(根据生命形式、变质程度、造山运动)(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后生生物)。
(2)界:一个代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根据大的生物门类演化特征,古生界(海生无脊椎动物);上古生界(鱼类、两栖动物);中生界。
(3)系:一个纪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根据较大的生物门类(如纲、目)演化特征,寒武系—三叶虫纲;奥陶纪—直角石类、笔石;泥盆纪—鱼类。
(4)统:一个世的时间内形成的地层,根据次一级的生物门类(如科,属)演化特征,命名:上、中、下,或地名。
2.判断地层新老关系
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 | 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Ⅰ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 |
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 | 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 |
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 | 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上图中Ⅳ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Ⅲ和Ⅱ。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 |
[训练评价]
甲处为岩浆岩,乙处为沉积岩,丙处为变质岩,其中一处岩层在古地理环境中形成了煤层。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岩层的断裂错位移动最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个地质时期( )
A.古生代前期
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D.新生代后期
解析:选C 读图分析,图中岩层的断裂错位移动时含恐龙化石的岩层也发生了移动,说明图中岩层的断裂错位移动最可能发生于恐龙时代即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故C正确。
如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2~3题。
2.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
3.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
A.志留系 B.石炭系
C.二叠系 D.第四系
解析:2.A 3.A 第2题,根据图中从甲地到乙地地层新老关系可判断,中间新(P)两侧老(C),为向斜构造;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判断,从甲地到乙地地势为低—高—低。故选A。第3题,图中显示,丙处为泥盆系地层,直接出露地表,在此处往下钻探,只能发现比它更古老的地层,即志留系地层。
4.读下图和下表,完成下列各题。
地层序号 | 地质年代 |
① | 元古宙 |
② | 古生代早期 |
③ | 中生代侏罗纪 |
④ | 中生代白垩纪 |
(1)确定地层年代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衰变规律,二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岩层形成时一般呈水平状态,从A区岩层的形状及地层的顺序来看,此处地层的顺序有________现象,在野外可以通过研究________来证明。
(3)在图示区域内能找到古生代煤层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此地缺失________________,其缺失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③号地层由含珊瑚化石的石灰岩组成,可以证明在侏罗纪时,该区域的环境为____________,有可能形成的矿产资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除了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法,还可以利用标准化石测定法来确定地层年代。第(2)题,岩层形成时一般呈水平状态,但受地壳运动影响,地层的顺序有颠倒现象,在野外可以通过研究化石来证明。第(3)题,古生代煤层主要形成于古生代后期,图示区域内因为受地质环境变迁的影响,古生代后期地层缺失,原因可能是那个时期没有沉积或沉积层被侵蚀。第(4)题,珊瑚是热带海洋环境中的生物;在热带海洋环境中有可能形成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答案:(1)地层中化石的年代
(2)颠倒 化石
(3)古生代后期的地层 此地在古生代后期的高度较高,没有物质沉积下来(或形成有那个时代的地层,后来由于其他作用被侵蚀掉了)
(4)热带海洋 石油、天然气
探究点二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读
[思考探究]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图,其中1、2、3、4表示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5表示沉积物。
[探究1] 说明图中甲处的地质构造,并分析其构造地貌的成因。
提示:甲处地层向上拱起形成背斜构造。
甲处构造地貌为背斜谷地,因其地处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在长期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谷地。
[探究2] 试推断图中断层发生的相对地质年代。
提示:图中断层应该发生在地层4形成之后,沉积物5沉积之前。
[系统思维]
判读地质构造
看岩层是否连续 | 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 |
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 | 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如图中丙) |
看岩层的新老关系 | 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 |
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 | 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中甲处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 |
[训练评价]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中甲、乙两地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2.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A.石灰岩 砂岩 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石英岩 D.安山岩 玄武岩
解析:1.C 2.A 图中显示了岩层的新老关系和岩层运动的方向。第1题,首先根据图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地质构造名称。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应为向斜,A项错误;向斜槽部因受挤压比较坚实,不容易被外力侵蚀而保留下来,成为山地,B项错误;乙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故D项错误;背斜顶部因为受到张力的影响比较容易被外力侵蚀,成为谷地,故C项正确。第2题,图示地质构造剖面图中,岩层层次结构明显,虽然地壳水平运动产生了断裂带,但没有岩浆出露,故没有岩浆岩,流纹岩、花岗岩、安山岩和玄武岩均属于岩浆岩,故B、D项错误;而石英岩是一种主要由石英组成的变质岩,大理岩也是变质岩,而此处没有高温高压而发生变质作用的条件,也就不能形成变质岩,故C项错误。“飞来峰”是沉积作用形成的,故岩石是沉积岩,石灰岩、砂岩均属于沉积岩,故A项正确。
读某区域地质构造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段地质构造为背斜
B.b段构造地貌为向斜谷
C.③④两地的最大高差约200 m
D.图中河流流向自北向南
4.从地形和岩层新老关系看,下列四图中与④处最接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3.D 4.D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a段岩层中间新、两翼老,地质构造为向斜,A错误;b区域为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比较破碎而易被侵蚀成谷地,B错误;③地海拔在300~350 m,④地海拔在400~450 m,两地高差在50~150 m,C错误;依据等高线特征,结合指向标方向,可推知河流自北向南流动,D正确。故选D。第4题,从等高线看④处应为山地,且岩层最新,应为内力作用下所形成的。瑙鲁赫伊火山属于内力作用的地貌,且是山地,D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陕西红砂岩大峡谷、狼牙山石灰岩峰林、峡湾国家公园等地貌形成以河流侵蚀为主,A、B、C错误。故选D。
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中学地理研学团队在某山区实地考察后,通过查阅该地地质资料绘制的地质构造剖面图。
(1)据图解释甲山岭的形成原因。
(2)据图分析乙处河谷的形成原因。
(3)乙处河流上是否适合修建水库大坝?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加之又处于断层的上升岩块,因此形成山岭。第(2)题,读图可知,乙处河谷的形成原因是乙处位于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被流水侵蚀,形成河谷。第(3)题,乙处河流上不适合修建水库大坝,理由是乙处地质构造为断层,建设水库易诱发断层活动,引起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还可能引起渗漏。
答案:(1)甲地为向斜构造,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加之又处于断层的上升岩块,因此形成山岭。
(2)乙处位于断层线处,岩石破碎,易被流水侵蚀,形成河谷。
(3)不适合。理由:乙处地质构造为断层,建设水库易诱发断层活动,引起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还可能引起渗漏。
探究点三 地质构造历史的推断
[思考探究]
地质构造发育史指主要根据地质历史时期不同时代岩层的岩性特征、地质构造类型以及上、下岩层的接触关系等地质记录,重建该地地质环境演化及地质构造发育的历史过程。
[探究] 根据上、下岩层接触关系的地质记录,能否判断岩层的新老关系?
提示:不能。在研究地层接触关系时不能只从接触关系考虑,要结合沉积中断时限的长短,有无陆上剥蚀,影响范围的大小和上下地层构造条件变化等,加以具体分析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系统思维]
1.推断地质构造史
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
(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上图中的褶皱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
(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上图中的各岩层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
(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如下图中地点2中D岩层缺失就是被侵蚀掉;地点3中B岩层的缺失则是在形成B层时地点3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所致。
2.推测岩层形成的环境
(1)地层中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该地曾经是海洋。沉积岩层中有煤、石油,反映出该地曾经有森林或其他丰富的有机物质来源。石灰岩层反映出该地曾经是温暖的浅海。
(2)地层呈水平状态,且从下至上由老至新连续排列(如下图),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明显变化。
(3)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是由其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岩层遭受外力侵蚀形成的。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形成的。如下图中C、D层的不连续就是岩层上升受外力侵蚀形成的;上面有新的沉积岩,说明该地地势较低。
[训练评价]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示( )
A.花岗岩的形成早于石灰岩
B.乙山为断块山
C.甲处位于向斜的槽部
D.地形主要为山地
2.在野外考察时,判断丙断层的依据有( )
①断层面发育的陡崖 ②断层破碎带 ③断层两侧岩层错开 ④相对下沉的岩体形成低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1.C 2.D 第1题,花岗岩主要是由岩浆侵入其他岩层中,冷却凝固而形成的,根据图中岩层的形态,花岗岩切断了石灰岩层,说明石灰岩形成时间早于花岗岩,A错误;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山,B错误;图中海拔高度在500 m以下,起伏平缓,为丘陵地形或者低矮的高原,D错误;甲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且位于向斜的槽部,C正确。故选C。第2题,丙断层是断层面不发育的地区,没有陡崖,①错;丙是断层破碎带,②对;断层两侧岩层不同,说明岩层错开,③对;图中相对下沉的岩体并没有形成低地,④错。故选D。
四川省洪雅县西南矗立着数座顶部平坦、状若巨屋的山峦,被当地人称为瓦屋山,最高海拔约为2 830 m。经考察发现,瓦屋山顶为玄武岩,往下是泥页岩和甲岩层。位于山腰处的甲岩层隐藏了多个洞穴(下图),洞内钟乳石林立。据此完成3~4题。
3.根据上图,可知瓦屋山地区( )
①正处于地壳上升期 ②正处于地壳下降期 ③曾经有大量岩浆喷出 ④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地壳上升运动
A.②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推测瓦屋山甲岩层形成时期的地质环境是( )
A.温暖浅海 B.温带大陆
C.高山峡谷 D.沙漠戈壁
解析:3.B 4.A 第3题,仅从图上信息无法判断地壳处于上升期还是下降期,地壳也可能正处于稳定期,①②错误;玄武岩为岩浆岩,说明曾经有岩浆喷出,③正确;甲岩层有洞穴,洞内有钟乳石分布,说明甲是石灰岩,石灰岩主要是浅海沉积物形成的,说明此处曾经为浅海区域,现在为2 000多米的高山地区,说明这里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地壳上升运动,④正确。故B选项正确。第4题,根据上题分析,甲为石灰岩,石灰岩多形成于温暖浅海区域。故A选项正确。
下图为某地区岩层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④③②①⑥⑤ B.④③②①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⑤⑥④③②①
6.⑤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可能形成( )
A.花岗岩 B.片麻岩
C.大理岩 D.玄武岩
解析:5.A 6.B 第5题,岩层形成过程中,沉积岩层下面的形成早,先后依次是④③②①(老岩层先沉积);其他岩层后形成的将先形成的岩层切断,⑥岩层将沉积岩层都切断,所以在沉积岩层之后形成;⑤岩层将⑥岩层切断,所以⑤岩层形成最晚。综上所述,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⑥⑤。故选A。第6题,由图可知,图中⑤和⑥是侵入岩,⑤形成的时间晚于⑥,在⑤形成过程中,⑤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所以在⑤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容易形成变质岩。⑥可能是花岗岩,花岗岩变质形成片麻岩,B对;花岗岩是侵入岩,玄武岩是喷出岩,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形成的变质岩,A、C、D错。故选B。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10页。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二节 地形变化的动力第2课时教案设计,共10页。
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单元活动 分析判断气候类型教案设计,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