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练习 专题13 图文转换
展开一、【2020年高考江苏卷】对下面“中国互联网发展阶段简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1994年融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以来,中国网民数量不断增加,互联网普及率现在已经超过50%。
B.中国互联网经历了电脑互联、移动互联后,当下已进入智能物联网时代,其联结主体是物与人互联。
C.伴随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互联网的应用形式日趋丰富,目前的代表性应用有云、短视频、VR、AI等。
D.中国互联网从模仿与追随起步,同步多年努力,如今已在一些领域实现自主创新,甚至有所超越。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图的类型,本题是表格;然后明确题干要求;本题要求选出对表格理解不正确的一项,要仔细阅读表格,根据选项一一对照分析,得出答案。
B项,“其联结主体是物与人互联”错误;根据表格第三行最后一栏可见,“智能物联网”的联结主体是“物与物互联”。
故选B。
【点睛】
所谓“图表”,是指表示各种情况和注明各种数字的图和表的总称。高考卷中出现的图表类材料有流程图、表格、柱状图、曲线图、饼状图等。这种题型一般是提供一个或多个图或表,然后设置一到两个题目,题目内容或者是要求描述某种情况,或者是得出一个结论,或者是提出一条建议,或选取对图表解说错误的一项。应该先读懂图表,关注数据变化,再结合题干要求分析作答。
二、【2020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宣传抗疫防疫的图片,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摘编自《文汇报》)
(1)为图1或图2拟标题。不得照抄图片中的原文,不超过10个字。
选择图(________),标题:________
(2)分别简要评价图1、图2的创意。图1:________ 图2:________
【答案】(1)示例:图1 凝聚力量,抗击疫情(图2 新门神) (2)图1:由多个小心形组成大心形,戴着外形像船头的口罩,用“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点明主题。简洁凝练,号召有力。 图2:借用传统民俗的门神年画,名字替换为“霍去病”“辛弃疾”,表达人们去病、弃疾的愿望。翻新传统,巧妙贴切。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图文转换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分析漫画,分析漫画的题目主要有概括画面的内容,分析漫画的寓意,给漫画添加标题和解说词等题目,答题时首先立足于漫画的内容,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概括,然后注意漫画的劝诫意义,劝诫意义要从漫画夸张的手法中获取。
(1)要求给漫画拟标题。给漫画拟标题一般可以从漫画的主体或讽刺的对象,漫画中人或物的关系,漫画的主题等角度拟题。这两则漫画都是宣传性质,没有讽刺对象,因此可以从漫画主体或者主题的角度思考。比如图1,根据文字部分“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以及“大心”“口罩”可以看出主题是抗击疫情的,由无数“小心”组合成“大心”意思是凝聚力量。据此拟题即可。而图2是由“霍去病”和“辛弃疾”组成的“门神”,直接从这个主体拟题为“新门神”即可。
(2)要求评价漫画的创意。解答时要先描述漫画的画面,找出构成要素,进而分析出主题。评价时不仅要评价主题,还要分析其“创意”,即创新之处,比如图形,图形体现主题的巧妙之处等。
图1构成要素有“小心”“大心”“船型口罩”以及文字“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创意点在于用“无数小心构成大心”表示“万众一心”;用“船型口罩”表示“同舟共济”抗击疫情。整体构思简洁形象,号召力强。图2构思最巧妙的地方是用传统的“门神”的方式表达对健康的守护;利用“霍去病”和“辛弃疾”名字中的“去病”“弃疾”表达抗击疫情的心愿。利用传统又翻出新意,巧妙贴切。
【2020年最新联考模拟】
1.【2020届河南省郑州市高三第三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下面这幅漫画的画面内容并写出其寓意。(不超过150字)
【答案】描述:在漫画的左下方有一个陷阱,陷阱底部有尖锐的石块(或“尖刺”“尖锥”“竹签”等);在陷阱上面的两侧各立着一根木杆,两个木杆被一条绳子连接起来,在绳子上挂着一条大鱼;一只猫站在陷阱的右侧,瞪大眼睛看着那条大鱼。
寓意:最诱人的地方最危险,拒绝诱惑才能避免陷入危险境地。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描述漫画内容、探究漫画寓意的能力。此类题要求用概括性的语言,揭示漫画主题,指出漫画的弦外之音,概括漫画给人的思考和警示。首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画面内容的描述要使用说明性语言,本题在漫画的左下方有一个陷阱,陷阱底部有尖锐的东西;在陷阱上面的两侧各立着一根木杆,两个木杆被一条绳子连接起来,在绳子上挂着一条大鱼;一只猫站在陷阱的右侧,瞪大眼睛看着那条大鱼。众所周知,猫吃鱼,但是鱼的下方有陷阱,这条鱼对于猫来说,充满了诱惑,却也是危险重重,所以寓意就是:最诱人的地方最危险,拒绝诱惑才能避免陷入危险境地。注意字数限制。
【点睛】
漫画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是现实生活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做题时应将漫画的内容与社会现实相联系,想想自己周围有没有漫画中所歌颂或讽刺的对象或现象。要正确理解画面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和原因。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理解漫画的寓意。
2.【2020届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6月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下面是剪纸艺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创作的两幅剪纸艺术作品,你更喜欢哪一幅?请根据构图要素及特点,简要说明你选择的理由。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示例一:第一幅,四只手的交握表达万众一心的主题,形象直观;四只手上巧妙呈现“戴口罩”“常通风”“勤洗手”“多锻炼”等生活场景,以此来宣传抵抗病魔的良好生活习惯,内容具体生动,宣传效果更好。
示例二:第二幅,一把剪刀剪除新冠病毒的构图,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战胜病毒的信念和豪情;剪刀手柄处是戴口罩的女孩和鲜花图案,并环绕心形图案,表达了对春回大地的期盼和相互关爱的主题,寓意深刻。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重点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剪纸艺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创作的两幅剪纸艺术作品,你更喜欢哪一幅? 请根据构图要素及特点,简要说明你选择的理由。不超过100个字”,然后从中选择一幅图,结合构图的要素以及图的寓意来陈述理由。
首先构图要素,如第一幅,主要由四只呈现生活场景的手组成,每一只手展现一个生活画面,如戴口罩、开窗通风、洗手、锻炼,这四只手又是紧握在一起的;如第二幅,这幅图由两个部分组成,下面是由戴口罩的女孩和鲜花图案构成的剪刀,上面是新冠病毒的图形。
然后分析这些构图要素要展现的寓意,这就需要结合图的特点以及图使用的场合或者使用的目的来分析。题干已经告诉考生“是剪纸艺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创作的两幅剪纸艺术作品”,所以第一幅图中四个生活画面中展现的其实是宣传抗击疫情的良好生活习惯,而握在一起的四只手则是展现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主题,而第二幅图中剪刀剪新冠病毒则是传递战胜病魔的信念,鲜花以及环绕成的心形图案则是表达对春回大地的期盼以及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爱。
考生从两幅图中选择一幅,并从这些方面陈述理由即可。
3.【2020届天津市南开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下图是武汉抗疫期间一个外地中学生用微信发给他的在武汉援助抗疫的护士姐姐的图片,请为这个图片取个名字,并根据这个名字解释此图的含义。
【注】图片中除中心是一个新冠肺炎病毒的图标外,其余均为红十字图标。
【答案】命名示例:博“疫”必胜。寓意:祝愿武汉和全国各地援汉医护人员精诚团结,用智慧与拼搏早日战胜病毒,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需要把握图的类型,把握图的构造,明确图使用的场合以及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有两个问题,一是给图片命名,二是结合所取的名字解释图的含义。首先读图,结合题干中“武汉抗疫期间一个外地中学生用微信发给他的在武汉援助抗疫的护士姐姐的图片”和注释“图片中除中心是一个新冠肺炎病毒的图标外,其余均为红十字图标”可知,这则图片与抗击疫情有关。然后分析问题。
第一个问题,给图片命名。给图片命名需要抓住图的主题或主体,从主体来看,漫画的主体是是一只比作“V”型的手,而“V”是英文字母victry的首字母,代表胜利,而漫画使用的场合是抗击新冠疫情,所以这个图形应是表示抗击疫情必胜的信心,所以围绕“抗击疫情”和“胜利”的意思来命名即可。
第二个问题,结合所取名字来解释图的含义。由第一问可知,所命名应与抗击疫情取得胜利有关,所以图的含义也应该与这个相关;除此之外,由题干“在武汉援助抗疫”以及诸多红十字图标可知,这些图标紧紧靠在一起,代表全国各地援助武汉的医护人员以及武汉的医护人员之间的团结,而这些红十字图标紧紧环绕中间的新冠肺炎图标,这就代表医护人员的团结智慧一定能够战胜疫情,这幅图表达了这种祝福和展望之意。
4.【2020届山东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卷】近日,“中国教育:从传统文化寻找突围之道”高峰论坛在京举行。“国学新青年”成为此次论坛上的热门话题,请根据以下调查信息图为“国学新青年”下一个定义。要求:语言简明,不超过80字。
【答案】国学新青年是指既热衷于儒道思想等传统文化,又关注新兴科技等现代文化,并且强调从儒释道三家获取人生智慧的以80后以及90后男性为主体的青年。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和整合材料下定义的能力。提供的材料是信息图,首先要整体把握全图,读懂图中信息以及各项内容之间的关系,然后依照下定义的句式进行表述,同时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连贯,不要遗漏相关信息。
解答此题,考生首先要关注以下图表细节:信息图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人员构成,包括年龄和性别;一部分是兴趣、爱好,抓住关键词;还有一部分是三大智慧体系来源。然后按照下定义的方式表述:确定属概念是“青年”;确定下定义的表达式,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 是×××的×××(属概念)”。最后把信息整合在一个单句即可。
5.【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读下图这幅漫画,根据要求补全后面的三首打油诗。
置身于漫画所描写的情境中,学生首先发出抱怨(见下面第一首打油诗)。针对这个学生的抱怨,请分别以校长、老师、家长的不同口吻,按照括号里的内容,补全每一首诗的最后两句。(注:需要补全的诗句,韵脚统一规定为“笼”和“门”。)
学生抱怨说:出了这个笼,又进那扇门:何曾有假日?天天关在笼。
①校长开导说:出了这个笼,又进那扇门:____________笼,____________门。(学习本来如图摔笼振翅,没有逍遥自在的时候。)
②老师激励说:出了这个笼,又进那扇门:____________笼,____________门。(要想摆脱现状,除非考上大学。)
③家长警告说:出了这个笼,又进那扇门:____________笼,____________门。(现在给你自由,将来恐怕一事无成。)
【答案】 学习本是(笼) 哪有逍遥(门) 要想冲出(笼) 努力跳龙(门) 今天若无(笼) 事业便无(门)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注意提高的要求,是形成打油诗,就要求字数相同,内容符合后面括号中的提示,同时注意说话的对象和目的是校长、老师和家长,目的是开导、激励和警告,重点注意“门”的不同意义。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语言得体的题目,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此题重点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和目的。时间节点
1994—2008
2008—2016
2016—
技术特性
PC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
智能互联网
联结主体
电脑互联
人与人互联
物与物互联
代表性应用
门户(邮件、搜索、新闻)
博客、微博、微信
云、短视频、VR、AI
普及率
0—20%
20%—50%
50%—
中外比较
追随阶段
部分自主阶段
部分引领阶段
新高考语文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六图文转换课时达标13图文转换含解析 49 915: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六图文转换课时达标13图文转换含解析 49 915,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公共汽车行驶路线方向如下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图文转换课时达标13图文转换(含解析): 这是一份(通用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六图文转换课时达标13图文转换(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公共汽车行驶路线方向如下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练习 专题08 图文转换: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练习 专题08 图文转换,文件包含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练习专题08图文转换解析版doc、2022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题练习专题08图文转换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