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学设计
展开课题 | 蒸腾作用 | 课时 | 1课时 | ||||||||
教师 |
| 年级 | 七年级 | 上课时间 |
| ||||||
教材 分析 | “蒸腾作用”是北京版初中生物第五章第一节的重点知识点,属于“生物圈中的绿色开花植物”这一主题,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共同组成绿色的植物三大生理作用。教材将其安排在“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导管运输”之后,水分蒸腾促进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与吸收作用相联系。植物蒸腾作用是自然界水循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 ||||||||||
学情 分析 | 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蒸腾作用虽然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且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了解了水分在植物体中吸收和运输的过程,但学生对于水分在植物体中运输的动力——蒸腾作用大多数还不理解。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本节课应充分调动学生进行对植物蒸腾作用的观察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然后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形成对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同时结合身边常见的现象,还可以引导学生产生植物蒸腾作用意义以及其在自然界水循环中的作用的思考。 | ||||||||||
教 学 目 标 | 一、知识与技能 1.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并解释气孔控制水蒸气散失的机制 2.说明蒸腾作用对绿色植物的意义以及对自然界水环境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求与观察植物体内水分散失与运输的方式,锻炼学生利用观察和比较等方法解决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求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方式,建立植物体的结构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加深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以及对绿色植物的爱护意识 | ||||||||||
教学 重点 难点 | 重点 | 1.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2.蒸腾作用对于绿色植物在自然界水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 |||||||||
难点 | 探求植物体内水分散失的途径 | ||||||||||
教学 方法 | 多媒体展示、实验观察、对比观察、分组讨论、讲授 | ||||||||||
课前 准备 | 实验材料:天竺葵、菠菜 实验试剂与用具:清水、透明塑料袋、吸耳球、烧杯、橡皮筋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导入 播放视频,创设情境,教师对吸收的水分在植物体中的用途进行知识拓展
二、观察蒸腾现象 1. 学生展示天竺葵蒸腾作用实验过程、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种方法处理(带叶与去叶)菠菜后产生的蒸腾作用现象,得出答案 教师追问:植物主要在叶片上的什么地方进行水分的散失
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三、产生蒸腾概念 教师多媒体展示叶片显微结构图,引导学生结合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去寻找水分从叶片散失到大气的主要通道 教师追问:水是以何种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的? 教师强调: 不仅叶片有蒸腾作用,在叶柄和幼嫩的茎上也能进行蒸腾作用,只不过有强有弱 |
学生观看视频、聆听并思考
学生观察、思考,得出观点 对观察到的现象产生疑问:这些水珠是通过植物体的哪个部分散失形成的?
学生对比现象发现问题答案:植物主要通过叶片进行水分的散失
学生思考
取一片开始萎蔫的菠菜叶,将叶片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中,用吸耳球对着叶柄的断面吹气,观察叶片在水中的变化
学生结合实验现象,联系已学气孔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回答
进行分组讨论,得出蒸腾作用概念——植物体中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
通过观看视频并通过教师讲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产生问题,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对于蒸腾作用实验的演示,创设的情景,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并产生新的疑问推进新课
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和教师所给相关信息不断进行疑问-解决-再质疑的过程。层层深入,逐步完善对蒸腾作用的认识
锻炼学生联系已学内容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思维逻辑,加深对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认识
| |||||||||
教学过程 | 四、蒸腾作用的过程 教师设疑,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植物蒸腾作用的过程 (1)植物叶片主要进行蒸腾作用,会失去水分。那么这是我们看到植物叶片是不是因此而枯萎? (2)那么叶片失水时它会从什么地方补水呢? (3)根、茎、叶进行补水的通道又是什么呢? 教师结合实验现象进行强调:植物经导管运输水的过程是连续的,根毛吸收的水分会源源不断地通过导管运输到叶片中
五、蒸腾作用的意义 1.教师描述生活实例并播放视频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
3.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滥砍滥伐后的荒地与深林的图片
巩固练习
|
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说出蒸腾作用水移动的方向:土壤中的水→根毛细胞→根茎叶导管→叶肉细胞→气孔
学生通过所学回答:导管是植物体运输水的通道
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得出蒸腾作用的意义: (1)降低植物体表温度,防止高温对植物体造成伤害 (2)促进根吸收水分 (3)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运输的主要动力
学生标出水在地球水循环中运动的方向并得出蒸腾作用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是水循环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结合蒸腾作用的意义,产生保护植被,热爱自然的意识
思考回答 |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使学生产生对相关概念的认同,增强对蒸腾作用过程的理解
提高学生对资料的整合归纳能力
增强学生识图分析能力
巩固、提升
| ||||||||
作业 | 请结合你对植物蒸腾作用的认识,为下列现象进行解释或解答: 1.为什么森林附近往往降水较多? 2.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3.为什么最好在阴天或傍晚移栽植物?为了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你还有什么好的办法? | ||||||||||
板书设计 | 蒸腾作用 一、现象 二、蒸腾作用的概念 三、蒸腾作用的过程 四、蒸腾作用的意义 | ||||||||||
教学反思 | 一、设计思路: 本章围绕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的相关概念展开,而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水在植物体内运输的动力——蒸腾作用。 水分蒸腾促进植物吸收水分和水分与无机盐的运输。因此,“蒸腾作用”与植物根的吸收相联系;在探究植物中的水分从叶片散失的主要通道的实验中,需要联系气孔的知识和叶的结构的知识;而植物的蒸腾作用是自然界水循环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这部分知识又为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关系作铺垫。 本设计以《生物课程标准》“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通过学生与教师进行各种关于 “植物的蒸腾失水现象”的实验演示展开,引导学生探讨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以及蒸腾作用的意义。注重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法对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分析,来获得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在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生物学概念的过程中,通过教师为学生提供的问题串和相关生活实例,逐步攻克思维难点。使学生掌握、领悟和学会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主动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突破: 在导入过程中:进行玉米吸水量的知识拓展,指出植物吸收的水分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各种生理活动和保留在植物体内,而绝大部分的水“跑”到哪里去了呢?给学生一个悬念,引起他们探究的兴趣,而自然地引入蒸腾作用的主题。 通过学生对 “植物的蒸腾现象” 的实验演示与讲解,让学生有目的地边仔细观察演示实验,边思考:植物中的水分从植物体那个地方进行散失的?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对菠菜进行不同处理后的实验现象,对其进行对比,并结合之前所学的叶片结构与气孔知识,很容易得到:水分大部分从植物叶片上的气孔进行散失的概念。从而有了小小的成就感,学生从心理上愿意与老师一起继续往下探索。 在学习蒸腾作用的意义时,紧紧围绕下列问题依次展开: ①手上沾了水,为什么会感到凉快? ②由于地心的引力,水总是往低处流,为什么在植物体内,水却能往高处流? ③植物是怎样获取和运输无机盐的?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结合所给视频资料,自己总结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的意义。老师及时肯定学生的成绩,让学生再次获得成就感。
| ||||||||||
三、教学流程:
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分析实验现象的过程中,抛出的问题过多,学生容易产生思维疲劳,导致教学环节衔接不流畅。 在设置问题过程中,过于拔高,学生无法根据现有知识和能力解决问题,对知识的获得依旧是被动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将学生发展能力范围外的知识以素材的形式提供给学生,而且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不宜过多。 2.提出问题后,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相对较少。 在提问后很快就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对于回答不出的情况,采取了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着启发。而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理,匆忙寻找只言片语作答,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是走进了繁琐而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中去了。所以,要留给学生充裕的学习时间,需要多长时间就给多长时间,教师尽可能少讲、精问。 | |||||||||||
初中生物沪教版八年级下册 生命科学第5章 生态系统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一等奖第3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沪教版八年级下册 生命科学第5章 生态系统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一等奖第3课时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八年级下册 生命科学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公开课第3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沪教版八年级下册 生命科学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公开课第3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思路,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北京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节 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