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0 家人的爱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家人的爱》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2011)版课程标准》中“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的第二条“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而编写。
本课是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起承上启下作用。《我和我的家》了解家庭成员的伦理血缘关系,奠定了本课的教学基础,本课则进一步感受、体会家人之间的互相关爱,理解家人的辛劳,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爱是家庭的核心,也是为家人分担以及承担家庭义务的基础与前提。有了充分的爱的情感体验,就为后两课《让我自己来整理》《干点家务活》教学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基础、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他们从小在父母及长辈的精心照料下长大,很容易得到来自家人的过多的关爱。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觉得享受家人的爱理所应当;很难体会家人为自己健康成长付出的爱和辛苦,更不会主动去爱自己的父母长辈,感激和体谅父母的辛劳。
因此,让学生学会感受来自家人的爱,并表达自己对家人的爱,是孩子们生活急需的。学生需要学会在细节中发现和感受父母、长辈的爱,养成尊敬父母、长辈,自己整理物品,主动分担家务的好习惯,初步形成家庭责任意识。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分享故事,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长辈为自己健康成长付出的爱和辛苦。
2.学会理解和体谅父母,初步形成学生的家庭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现和感受父母的爱。
2.知道家人对自己的疼爱是爱,严格要求也是爱。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交流、感受家人之间的互相关爱及付出的辛劳。
2.进一步体验家人之间相互的爱,习得对家人表达爱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
1.体谅父母长辈的辛苦,懂得用力所能及的方式表达爱。
2.感受家人之家相亲相爱的情感氛围。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1)学生收集自己小时候及平时和家人在一起的照片,回忆与家人度过的快乐时光。
2)学生课前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做了些什么,完成调查表。
2.教师准备:
1)PPT课件
2)课前和家长保持信息沟通,了解本班学生在家中的真实表现,以便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好。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从不同的角度和鲜活的生活中,感受着来自家庭的爱。我们也知道了,爱的方式并非只有一种。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家人爱的包围圈,我们一起来分享爱、感恩爱。
上一节课我们完成了寻找爱的故事作业,这几课,我们就从分享爱开始吧。
二、活动一温柔的爱 ——爱的故事会
爱的故事大家听,把家庭成员为你做过最让你感动的故事分享给同学们听吧。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三、活动二严厉的爱——爱的故事会
讲一讲家人对你严格要求的事例:从这些事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能说说理由吗?
四、活动二表达爱——爱的金点子
我们的家人如此爱我们,那你爱不爱家人呢?如何让家人知道、感受到你的爱呢?我们一起进入“爱的金点子”,小朋友们先小组内交流,待会我们一起交流如何让家人也感受到我们的爱?
活动三感恩爱——相亲相爱一家人
今天这节课我们分享了爱的故事,也学会了如何互相表达爱,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又学会了什么?
小结:今天这节课的分享就到这里,是的,爱不仅需要智慧,爱也是相互的,我们在享受爱的同时也感恩,回馈家人,家人这么爱我,我也要在生活中向家人表达我的爱。请同学们课后完成这份《爱的行动计划》表,完成爱的表达与感恩。老师祝愿爱能天天住在你的家,我的家,他的家,永远住在我们共同的家吧!
五、作业设计:
完成《爱的行动计划》表格。
爱的行动计划表 | ||
日期 | 做的事情 | 家人的感受 |
|
|
|
|
|
|
|
|
|
|
|
|
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10 家人的爱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政治 (道德与法治)10 家人的爱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前导入,家人的爱,相亲相爱一家人,我的爱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0 家人的爱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10 家人的爱第1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政治 (道德与法治)10 家人的爱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政治 (道德与法治)10 家人的爱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