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书法教案-7口字底 |北师大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1017/1298277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年级下册书法教案-7口字底 |北师大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1017/1298277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书法练习指导第二单元第7课 口字底教学设计
展开本课为四年级下册书法练习指导的第七课,从第七节课起开始学习上下结构的字,主要学习下部偏旁的写法及其上部关系,将进行字底的学习。学生在掌握口字底写法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带有口字底字的用笔以及结构规律,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认识以及书写应用水平。
本课分为四个部分:以“口”字为例,认识“口”字在篆、隶、草、楷、行五种书体中的形态变化与特征;口字底的书写要领;范字“后”“唐”“善”的形态特征分析与练习;了解虞世南戈法的故事。
二、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年的欧体楷书,在读贴、临贴、以及书写上面也有了一定基础,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读帖能力、书写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同时对书法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学期第一节课进行了“口字旁”的学习,学生掌握“口字旁”的形态特征及书写要点,为本课“口字底”的学习打下一定基础。在学习方式上,还存在着读帖不够精准,单一式的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红笔改字形结构解决精准读帖、微课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评价,更好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及书写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带口字底的字的形体特征,掌握口字底的书写方法及其与上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本课学习,通过读贴、分析、讨论、临摹等方法掌握口字旁的特点及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规范的书写习惯,领略中华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
四、教学重点:认识五体字中的口字底,掌握口字底的形态及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后”、“唐”、“善”三个范字的结构特征,掌握口字底的书写方法与整个字的搭配。
五、教法、学法:
讲授法、观察法、演示法、练习法、欣赏分析法,展示评价法、探究自主学习法和小组合作法。
六、教具、学具:课件、毛笔、宣纸、米字格纸、展示台、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1.展示书签。(与学生近距离沟通,让孩子们放轻松)
2.复习:正确的坐姿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让我们从小养成好习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3.让我们轻声朗诵两首古诗。
4.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历史悠久,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口”字的历史演变。(视频动画导入)同学们,你能说出“口”字汉字经历那些书体的演变?你们能识别口字的五种书体吗?(出示图片进行欣赏)
学生活动:认识“口”字篆、隶、草、楷、行五种书体。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口字底的书写方法:(2分钟)
教师:在第一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口”字旁的写法,有的时候“口”还会出现在字的底部,就变成了“口字底”,请同学们观察口字旁和口字底有那些不同?总结一下它们的基本形态?
生:“口”字在作口字旁的时候比较小而方正,在作口字底的时候形态是扁而宽。(两组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口字底。让我们一起学习口字底的书写要点。
教生共同总结:口字底由短竖、横折和短横组成的,一般横折的起笔处与左边竖的起笔处不相连,“口”字的左竖向右斜、右竖向左斜,右竖稍粗,最后一笔横画封口。
(三)初步掌握带有口字底例字的书写方法:(10分钟)
师:请同学们猜一猜,图片上的人物动态和哪个“例字”最相似?看看辅助线给了你那些提示?(PPT连线、画辅助线)
学生活动:观察1分钟,讨论结论。
设计意图:理解“口字底”与整个字各部件之间的关系。
1.引导学生分析“后”的用笔与结构特征。
师:那么,李老师来解密答案啦,有些同学有疑惑了,为什么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如果遇到学生错误,想想你觉得对吗?)第一图对应的是“后”字,我们来观察,这副图上面的两个杂技演员用力的方向一样吗?一个是朝左,一个是朝右,两股力量巧平衡才能做出这么精湛的表演,那么,仔细读贴 “后”字要怎么书写才能达到巧平衡呢?想一想红色辅助线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提示?
师生共同总结:不一样,短撇的方向从右到左,长横方向及撇的收笔处与口的连线均是向右上倾斜,整个字为左右用力,长撇起到了支撑的作用,口字底的位置略在撇的上方,呈现大方稳健的作用。
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仔细观察。
2. 引导学生分析“唐”的用笔与结构特征。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下一个字,芭蕾舞演员的动态轻巧平衡,它将全身的力量轻巧的集中在了“足尖”,那么唐字的哪一点也起到了巧平衡的作用呢?
生:口字底的竖画和横画交汇点。
师:观察唐字的两条辅助线,分析两条辅助线,第一条点画和兰叶撇的底部,这两点连接形成一条什么线?第二条点画、竖、和口字底中心线连接的是一条什么线?
师生共同总结:第一条是斜线,唐字是左上包右下的字,广字头略倾斜,其撇画要写的舒展,这个撇的形态是“兰叶撇”两头细中间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由细到粗再到细。第二条是竖直线,里面的部分比较中正平稳,字中的第一笔与中间的垂露竖以及口字底在一条中心线上,口字底略向右上倾斜,起到了平衡的作用。有斜有正才能做到巧平衡。
示范活动: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微课来观摩一下唐字的书写要点。
3. 引导学生分析“善”的用笔与结构特征。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15页自主学习“善”字的书写要点,仔细读贴分析 “善”字如何书写才能达到巧平衡,想一想红色辅助线的作用?
师:我想请一位同学上来给我们示范并讲解“善”的书写要点。
学生活动:一位学生师范,其他学生观摩。
师:这个孩子写得好不好?我觉得写得非常好。哪位同学愿意上来把你观察到的辅助线,这这位同学的师范字上画一下。
学生活动:上台来画辅助线。并且讲一讲辅助线的作用。
师生共同总结:“善”字要突出长横,长横作为主笔,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下方的口字底的中心与上方部分一致。整个字的横向笔画都是向右上倾斜,为了使这个字平衡,第一笔短竖收笔的位置为整个字的最低点,起到了支撑整个字的作用,巧妙的平衡。
师:大家分析的真精准,我们在临帖的时候,一定要先认真的读贴,笔画也是一样,你再仔细的、放大的去看你也会发现没有完全相同的笔画,这也就是我们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
师:刚才李老师在讲的过程中,使用了“红笔改”,老师希望每个同学在做完练习,都学会做自己的小老师,那“红笔改”改什么呢?①改笔画的起、止点,②笔画的位置、角度,③字间的空间关系。这也是一种训练眼睛的方法,我们的眼睛的能力提升了,手上的功夫才能跟上。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1.读贴;2.将练习作业与原帖进行对比,发现书写问题,红笔改正;3.再次练习。
(四)课堂练习:(15分钟)
学生练习“后”“唐”“善”,教师巡视指导。(静悄悄,有问题轻声回答)
1.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书写习惯、双姿、用笔和用墨的情况。
2.教师先布置课堂作业,提出具体书写要求,学生再动笔书写。
设计意图:反馈课堂教学,及时发现学生不懂的知识点进行逐一辅导。
(五)展示评价:(7分钟)
1.4人小组评价。
2.小组长选出最优的作品代表本组,进行展示并且评价。
先把6个小组的作品在投影下面展示,重点点评一个作品,学生先点评,教师“红笔改”重点点评。摆放在黑板上。
3.教师点评,评价时应坚持以鼓励学生为主的原则。
设计意图:学会自评,学会欣赏他人作品的优点,发现自己作品的不足。
(六)课堂小结:(1分钟)
设置问题:
1.“口字底”基本特征是什么?
2. “口字底”的形态因什么而改变的?
(七)欣赏拓展:(3分钟)
生:讲第15页《虞世南戈法》故事。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图片,你们能看出哪个是虞世南书写的斜钩,哪个是欧阳询书写的斜钩?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学生分析。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虞世南戈法》故事,虞世南在临帖的时候能做到细致入微,精准对临,我们在日后的书法学习中也要向虞世南学习。
八、板书设计:
这节课将采用纲目式板书,黑板的左边重点体现知识要点,对于一般内容将予以取舍,力求使板书简洁、实用。
口 字 底
扁而宽 巧平衡 后 左右用力
唐 有斜有正
善 突出长横
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 心字底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 心字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下册第13课 心字底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下册第13课 心字底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书法练习指导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14课 贝字底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书法练习指导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14课 贝字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