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江西省赣州市某校9年级期中考试(2021427)_(化学)试卷人教版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95769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江西省赣州市某校9年级期中考试(2021427)_(化学)试卷人教版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95769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江西省赣州市某校9年级期中考试(2021427)_(化学)试卷人教版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95769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江西省赣州市某校9年级期中考试(2021427)_(化学)试卷人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江西省赣州市某校9年级期中考试(2021427)_(化学)试卷人教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选择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提出联合制碱法的中国化工专家是( )
A. 徐光宪B. 侯德榜
C. 张青莲D. 屠呦呦
2. 我爱我家,让垃圾回家。下列垃圾分类不正确的是( )
A.废电池——有害垃圾B.塑料瓶——可回收垃圾
C.瓜果皮——厨余垃圾D.易拉罐——其他垃圾
3. 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B.氮气C.氧气D.氢气
4. 下列化肥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氯化钾B.磷矿粉C.硝酸铵D.硝酸钾
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夹取石灰石
B. 倾倒稀盐酸
C. 量筒读数
D. 检验CO2是否收集满
6.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 )
A.分子间的间隔变化B.分子的质量变化
C.分子的体积变化D.分子的种类变化
7. 赣南是中国钨业的发祥地,享有“世界钨都”的美誉。如图是钨的相关信息,由此可获得的信息是( )
A.钨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3.8gB.钨的中子数为74
C.钨属于金属元素D.钨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
8. 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H+、Ba2+、NO3−、SO42−
B.Ca2+、K+、NO3−、Cl−
C.Na+、NH4+、OH−、Cl−
D.Na+、Ba2+、H+、OH−
9. 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化学反应通常伴有能量变化,所以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D.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10.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人在喝水时,胃液pH的变化情况
B.把NaOH和NH4NO3固体分别溶于水中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氧气
D.等质量的铁片、铝片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二、选择填空题
下列物质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合理的是( )
A.氮气用做保护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B.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毒性
C.盐酸用于金属除锈——能与铁反应
D.活性炭用于净水——________
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参加反应的反应物间分子个数比是2:1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三、解答题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普通玻璃为钠玻璃,是由石英、纯碱和碳酸钙共熔制成的,是一种重要的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玻璃是一种开发较早的重要热塑性塑料。这种高分子透明材料的化学名称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是由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1)有机玻璃和其它有机物一样,一定含有元素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石英是硅的一种氧化物,其中硅元素显+4价________。
(3)鉴别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与我们生活息相关。
(1)面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
(2)配料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填一种)。
(3)江西省科技馆的主体建筑用了大量的钢铁,工业上用赤铁矿冶炼铁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防止铁板生锈的方法有________(写一条)
(4)氢燃料电池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氢燃料电池的优点是________(填序号)
a.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 b.氢能源制取成本低
在抗击“新冠肺炎病毒”期间,消毒剂在公共场所进行卫生防疫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广谱、安全的杀菌消毒剂。以粗盐水(含可溶性杂质MgSO4、CaCl2)为原料,制取ClO2的工艺流程如图:
(1)实验室要完成步骤①时,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一种即可)。
(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NaClO3中氯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
如图所示“嫦娥五号”探索化学世界着陆器和上升器,各部分分别代表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一”表示相互能反应,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应。已知B是人体胃液中的酸,C、E常温下都是气体,D是一种黑色固体,A、B、E、F分别属于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
(1)D的化学式________。
(2)A与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
(3)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若A能与F反应,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
(1)小金同学构建了解决“检查气密性”类问题的思维模型:构建封闭体系→改变压强→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并利用该思维模型检查图—中A装置气密性。
①写出图一中a的仪器名称________。
②当A装置如图二所示状态时,从建模的角度分析,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________。
③根据上述思维模型,继续向图二锥形瓶中加水,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小风同学构建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模型:确定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确定制取气体的________→确定检验制得的气体的方法。
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收集纯净的氧气可选择图一中的装置为________(填字母)。
③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市售的“自热米饭”带有一个发热包,遇水后可迅速升温至150∘C,保温时间达3小时,能将生米做成熟饭。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对放置教室时间已久的发热包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发热包主要由生石灰、铁粉、镁粉、铝粉、炭粉、氯化钠中的若干种组成。
【成分探究】取出某品牌的发热包内灰黑色的固体粉末,分成两份。
(1)小吴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________。用磁铁将该物质全部吸出后,剩余粉末为样品A。
(2)小周将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后,取部分滤液滴入酚酞试液,滤液呈________色,证明原粉末中含生石灰;再向滤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看到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粉末中含有________。
(3)除上述物质外,还可能存在镁粉、铝粉、炭粉,对此大家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猜想一:只存在上述三种中的一种;猜想二:上述三种同时存在;
猜想三:存在铝粉和炭粉;猜想四:存在镁粉和铝粉;猜想五:镁粉和炭粉。
【实验验证】小施用样品A进行实验,流程如下。向滤液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他观察到开始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来又全部消失,最后得到的是无色溶液E。
【实验结论】不溶物D是________。大家结合实验现象讨论后,认为猜想三正确。
【原理探究】小吴利用如图装置证明发热包放热主要来自于生石灰与水的反应。加水后发现A中温度迅速升高,B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为________(填名称)。但温度很快下降,说明该反应很快结束,不能长时间保温。
【猜 想】大家大胆猜测应该还有其他放热反应存在。
【实验验证】
同学们按资料介绍,用铁粉、炭粉和食盐水在锥形瓶中模拟铁的锈蚀实验,不久后发现锥形瓶外壁微烫,并持续较长时间。该现象很好地解释了发热包的保温机理。
【总结反思】通过以上探究,小林同学做了如下的反思归纳:
a.加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
b.向用过的加热包内的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过滤可以回收活性炭
c.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用作加热包中的发热材料
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化学试剂之一。实验室现有一瓶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1)用该浓盐酸配制500g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所需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g。量取所需浓盐酸用到的仪器是胶头滴管和________。
(2)鉴别浓盐酸和稀盐酸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定所配稀盐酸的酸碱度,请简述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兴趣小组成员向100.0g质量分数为7.3%稀盐酸中逐滴滴入某NaOH溶液,当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为100g时,溶液恰好呈中性。求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江西省赣州市某校9年级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
【答案】
B
【考点】
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徐光宪在稀土元素等研究领域作出杰出贡献,故A错误;
B.侯德榜改良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B正确;
C.张青莲测定了一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故C错误;
D.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故D错误;
故选B。
2.
【答案】
D
【考点】
环境的污染与治理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废电池属于有害垃圾,故正确;
B.塑料瓶属于可回收垃圾,故正确;
C.瓜果皮属于厨余垃圾,故正确;
D.易拉罐属于可回收垃圾,故错误;
故选D。
3.
【答案】
C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解析】
根据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 ,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A.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较少,故A不符合题意;
B.氮气虽然在空气中含量最多,但其化学性质不活泼,故B不符合题意;
C.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且在空气中含量较多,故C符合题意;
D.空气中氢气含量极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答案】
D
【考点】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错误;
B.磷矿粉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错误;
C.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错误;
D.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正确;
故选D。
5.
【答案】
B
【考点】
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固体药品加入试管时,试管要平放,用镊子放到试管口,再慢慢竖起,故A错误;
B.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倒放,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故B正确;
C.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故C错误;
D.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集满,应将燃着的木条放置于试管口,故D错误;
故选B。
6.
【答案】
A
【考点】
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性质
【解析】
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间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解答】
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选A。
7.
【答案】
C
【考点】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元素的简单分类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钨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3.8,故A错误;
B.钨的质子数为74,中子数不是74,故B错误;
C.钨属于金属元素,故C正确;
D.由钨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钨原子核外有6个电子层,故钨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故D错误;
故选C。
8.
【答案】
B
【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Ba2+与SO42−会结合生成BaSO4沉淀,该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该组离子能大量共存,故B正确;
C.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H+与OH−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9.
【答案】
C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判别
溶液的相关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故A错误;
B.风能等是不是由化学反应提供,故B错误;
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故C正确;
D.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相同,故D错误;
故选C。
10.
【答案】
B
【考点】
实验与图像的综合应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胃液呈酸性,无论怎么喝水稀释pH始终小于7,故A错误;
B.NaOH溶于水放热,NH4NO3溶于水吸热,故B正确;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除生成O2外还有K2MnO4和MnO2生成,则固体质量不可能0,故C错误;
D.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所以铝的反应速率快,故D错误;
故选B。
二、选择填空题
【答案】
A,吸附性
【考点】
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则可以用做保护气,故A正确;
B.一氧化碳能够冶炼金属是利用了其还原性,故B错误;
C.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故C错误;
D.活性炭用于净水是因为其具有吸附性;
故答案为:A;吸附性。
【答案】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等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反应类型的判定
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由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反应前后分子数目发生了变化,故A错误;
B.由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B正确;
C.该反应为多变一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为多变一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等。
【答案】
C,在铜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或者在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考点】
实验方案的评价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铁粉和氧化铜都会和盐酸反应,不符合除杂原则,故A错误;
B.硬水软化的方法为加热煮沸,故B错误;
C.氢氧化钠能与MgCl2溶液反应生成NaCl和Mg(OH)2沉淀,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C正确;
D.比较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可以选用在铜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或者在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故答案为:C;在铜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或者在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三、解答题
【答案】
(1)C
(2)Si+4O2
(3)取样于试管中分别加热
【考点】
有机物的定义及特征
化合价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
(2)二氧化硅的化学式为SiO2,根据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可知:Si+4O2。
(3)鉴别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方法是取样于试管中分别加热:热塑性塑料可以反复加热熔化,热固性塑料成型后,加热不易熔化。
【答案】
(1)涤纶
(2)白砂糖或糯米
(3)3CO+Fe2O3===高温2Fe+3CO2,在铁板表面刷油漆等
(4)a
【考点】
化学与生活、环境、安全、资源等的综合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营养素的食物来源
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
金属锈蚀的条件
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涤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粽子的配料表中富含糖类的为白砂糖和糯米。
(3)工业上用赤铁矿冶炼铁的原理是:3CO+Fe2O3===高温2Fe+3CO2;防止铁板生锈的方法有在铁板表面刷油漆等。
(4)氢燃料电池的优点是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故选a。
【答案】
(1)烧杯或者漏斗或者玻璃棒
(2)除去氯化钙
(3)NaCl+3H2O===通电NaClO3+3H2↑
(4)+5
【考点】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实验方案的评价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2)加入过量Na2CO3溶液的作用是,与溶液中的CaCl2反应,生成CaCO3沉淀从而去除CaCl2。
(3)由流程图可知,步骤④的反应方程式为NaCl+3H2O===通电NaClO3+3H2↑ 。
(4)设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1+x+(−2)×3=0,解得x=+5,则NaClO3中氯元素化合价为+5.
【答案】
(1)CuO
(2)复分解反应
(3)CO2+NaOH=Na2CO3+H2O
(4)Ca(OH)2或Ba(OH)2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的综合应用
反应类型的判定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B是人体胃液中的酸,则B为HCl,C和E常温下都是气体,且HCl可以转化为C、E,由CaCO3+2HCl=CaCl2+CO2↑+H2O和活泼金属单质与HCl反应生成H2、E为化合物可知,C、E为H2和CO2,又因为D是一种黑色固体且C和D之间能够发生反应,则D为CuO,E和F可以转化,且A、B、E、F分别属于四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F可能为碱或盐,得出F可以为Na2CO3,则A为碱,据此回答问题。
(1)D的化学式为CuO。
(2)A与B为酸和碱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3)E→F的反应方程式为:CO2+NaOH=Na2CO3+H2O。
(4)F中含有CO32−,则A可以为Ba(OH)2或Ca(OH)2。
【答案】
(1)①长颈漏斗,②构建封闭体系,③长颈漏斗形成水柱,一段时间水柱不下降
(2)确定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或确定实验装置,①2KMnO4===加热K2MnO4+MnO2+O2↑,②E
【考点】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气体制取装置的探究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a为长颈漏斗;
②图二为构建封闭体系;
③根据上述思维模型,继续向图二锥形瓶中加水,若观察到长颈漏斗形成水柱,一段时间水柱不下降,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2)确定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原理后,根据反应物的特征和所制取气体的性质,确定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或确定实验装置;
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②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且难溶于水,则可以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或者排水法收集,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较为纯净,则选择E装置。
【答案】
【成分探究】(1)铁(或Fe)
(2)红,氯化钠(NaCl)
(3)【实验结论】炭粉,【原理探究】空气,【反思总结】c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实验现象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因为铁能够被磁铁吸引,所以小吴用磁铁靠近其中一份粉末,发现有黑色物质被磁铁吸引,证明粉末中含有铁(Fe)。
(2)小周将另一份粉末加水溶解、过滤后,取部分滤液滴入酚酞试液,滤液变红色,证明原粉末中含有生石灰,因为生石灰(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显碱性,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再向滤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看到白色沉淀生成,此白色沉淀为AgCl,则证明原粉末中含有NaCl。
(3)【实验结论】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是因为铝、镁或铝和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炭粉不与稀盐酸反应,有不溶物D说明样品中含有炭粉,故不溶物D是炭粉;
【原理探究】加水后发现A中温度迅速升高,B中有气泡产生,该气体为膨胀逸出的空气;
【总结反思】a.加热包应密封防潮保存,故正确;
b.向用过的加热包内的固体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后过滤,可以回收活性炭,故正确;
c.不是所有能与水混合放出热量的物质均可用作加热包中的发热材料,如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不能用作发热材料,故错误;
故选:c。
【答案】
(1)100,100mL量筒
(2)打开试剂瓶塞,有白雾产生的为浓盐酸
(3)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比标准比色卡对比并读数
(4)设参加反应NaOH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x 100.0g×7.3%
4036.5=x100.0g×7.3%
经计算可得x=8g,
答: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g100g×100%=8%。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
实验现象分析
物质的鉴别、推断的综合应用
pH的测定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综合计算
【解析】
【解答】
(1)设所需浓盐酸的质量为ag,则可得500g×7.3%=a×36.5%,计算可得a=100g,量取溶液的仪器为胶体滴管和量筒,因所需浓盐酸的质量为100g,故选择100mL的量筒。
(2)打开试剂瓶塞,有白雾产生的为浓盐酸,无明显现象的为浓硫酸。
(3)测定稀盐酸pH的方法为在洁净的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蘸取所配稀盐酸,滴至pH试纸上,把试纸上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记录稀盐酸的pH。
(4)设参加反应NaOH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x 100.0g×7.3%
4036.5=x100.0g×7.3%
经计算可得x=8g,
答:氢氧化钠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g100g×100%=8%。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和方法
A
除去铁粉中的少量氧化铜
加入足量的盐酸,过滤
B
硬水软化的方法
取样,加肥皂水
C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氢氧化钠
取样,加入适量的MaCl2溶液
D
比较银和铜的活动性强弱
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江西省宜春市某校初三年级期中考试_(化学)试卷人教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选择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湖南省岳阳市某校2021年某校期中考试_九年级_(化学)试卷人教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江西省赣州市某校9年级期中考试(2021422)_(化学)试卷人教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选择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