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全册说课稿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4 珍珠鸟 其他 4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5 搭石 其他 3 次下载
-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说课稿_ 其他 8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8 冀中的地道战 其他 3 次下载
-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9 猎人海力布 其他 2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
展开6 将相和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历史故事,选自《史记》,课文篇幅较长,分为三个故事,主要人物是蔺相如和廉颇。本课要求锻炼学生的阅读速度,总结阅读技巧,另外还能结合关键词复述故事内容,综合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13个字,积累词语。
2.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体现出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2.感受人物所体现出来的美好品质。
难点:
感受人物所体现出来的美好品质。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本课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学会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能抓住关键词了解词语,提高阅读效率。因此本课主要采用默读法,锻炼学生的默读能力。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篇幅长,要让学生学会提炼关键词,能根据关键词总结故事内容,同时能根据关键词流畅、完整的复述故事内容。要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的语言所体现出的性格特点,体会事件所展现出的人物形象。
3.练习法
本课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安排了适当练习。主要是针对课文生字,重点词语听写,句式的仿写和阅读文段训练。通过适当的练习,达到让学生学用结合的目标。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准备了同步教学多媒体课件。包括《史记》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图文结合,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包括自己查字典预习本课生字,通过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查找《史记》的相关资料,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课内学习包括具体学习本课要求会认字的字音,掌握会写的字,了解课文内容,准确领会课文主旨,完成本课课后练习。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安排根据教材,结合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流程,教学过程分为课前预习和课内教学两部分组成。
(一)布置预习,课前交流: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思考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尝试提炼故事关键词,概括故事内容。
3.查找《史记》以及课文故事的背景,加深对故事内容的了解。
(二)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板书:将相和
二、学习生字词。
1.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生字和词语,先自己读一遍,熟悉字音。
2.课件出示生字词,教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注意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1~10自然段,这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这几段讲的主要内容,用一个词概括一下。
2.让学生找出描写蔺相如语言、动作和神态的句子,说出这些句子体现了什么内涵。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3.让学生说一说蔺相如是怎样巧妙的保护和氏璧的。(重点看第9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11~15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这几个段落,了解段落大意。
第11~15自然段讲述的是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的表现,展现了蔺相如不畏强权,机智勇敢的外交才能,在这次外交活动中没有让秦国占到便宜。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又立了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
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二、学习第16~18自然段。
让学生思考系列问题:
1.为什么廉颇感到很不服气?
2.蔺相如坐车出去为什么看见廉颇就回避?这表明蔺相如怎样的态度。
3.廉颇听了蔺相如的话,负荆请罪,这展现出廉颇怎样的品质?
4.蔺相如见到廉颇负荆请罪,他有什么反应?
5.结合前面两个故事,说一说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拓展延伸。
1.让学生根据下面的提示,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完璧归赵——渑池会见——负荆请罪
2.说一说课文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
3.让学生选一些词语或句子写在卡片上,看谁能一眼看完卡片上的所有内容。
4.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①三个故事情节之间密切联系,②通过语言、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道德品质。
四、课文主旨归纳。
五、板书设计。
百战百胜(居功自傲)
负荆请罪(勇于改过)
机智勇敢(完璧归赵)
渑池相会(不畏强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