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同步练习】苏科版初二物理上册(同步+提优)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与实验探究题,计算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分)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 kg/m3
B.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5m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kg
D.人的正常体温为38℃
2.(2分)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 )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3.(2分)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
4.(2分)如图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物之间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
B.控制公路噪音的唯一途径是减少鸣笛
C. 海豚只能接收超声波
D.交响乐队中所有乐器音色完全相同
5.(2分)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
A.B.C.D.
6.(2分)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B.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
C.深秋,枝头上挂满白霜D.寒冬,窗玻上冰花剔透
7.(2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中,其中一幅所反映的光学原理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 )
A. 瞄准鱼下方叉鱼B.放大镜
C.湖中的倒影D.水碗中的筷子
8.(2分)如图为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眼镜是图中的( )
A.B.C.D.
9.(2分)小丽同学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离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她用此来观察地图上较小的字,则凸透镜到地图的距离应( )
A.小于20cmB.大于20cm,小于40cm
C.等于40cmD.大于40cm
10.(2分)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11.(2分)在保温杯中装适量0℃的水,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小块冻了很长时间的冰,放到保温杯中,保温杯是绝热的。过一段时间,冰和水的温度相同。在这个过程中( )
A.水的质量增大B.冰的质量增大
C.水的温度降低D.冰的比热容增大
12.(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中可知,水温度从8℃降到2℃的过程中,其密度( )
A.先变大后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
C.一直变大D.保持不变
13.(2分)医院里有一氧气瓶,它的容积是10dm3,里面装有密度为2.5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5g氧气,则瓶内剩余氧气密度为( )
A.2kg/m3B.1kg/m3C.2.2kg/m3D.2.5kg/m3
(多选)14.(4分)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B.
C.D.
(多选)15.(4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cm<f<16cm
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cm<f<32cm
16.(4分)决定平面镜成虚像大小的因素是( )
A.物体本身的大小B.平面镜放置的位置
C.平面镜的大小D.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7.(3分)2013年12月14日21时,中国“嫦娥三号”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这个过程中“嫦娥三号”相对于月面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玉兔”月球车的质量为140kg,合 t.从地球到月球上,月球车的质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8.(3分)“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减弱噪声.
19.(2分)小梅常见妈妈用保鲜膜包裹从商场买来的新鲜蔬菜,保鲜膜可以减少蔬菜中水的 ;将冷藏在冰箱中的蔬菜取出来,不一会儿就会发现保鲜膜上有一层水珠,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0.(2分)电视机的开启、关闭及频道转换,可以通过遥控器发出不同的 (填“红”或“紫”)外线来实现。验钞机是利用 (填“红”或“紫”)外线使钞票上面的荧光物质发光的,以此来辨别钞票的真伪。
21.(2分)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a的质量81g,体积30cm3,b的质量50g,体积25cm3.如果其中有一个球实心的,那么,这个实心球应该是 (选填“a”或“b”),这种金属的密度是 kg/m3。
22.(4分)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这个像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摄影师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如果小明在原地不动,这时摄影师应 (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到小明的距离,同时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23、24、25题各4分,26、27题各5分,28题10分,共32分)
23.(4分)(1)如图1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物体的长度是 cm.如图2所示,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 。
(2)如图3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24.(4分)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从水中射向空气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25.(4分)如图所示,a、b分别为一束入射光线和一束出射光线。请画出a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和与b对应的入射光线。
26.(5分)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示。
(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制成的。
(2)从图乙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
27.(5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在光具座上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
(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 凸透镜B的焦距。
(2)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为了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了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 ;根据你所学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此时所成像的大小越 。
(4)若小明将物距调整为20cm。并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他应在上表给出的三个透镜中选用焦距为 cm的凸透镜。
28.(10分)实验室做实验时,爱动脑筋的小洁和小丽同学想测小金桔的密度,于是做了如下实验,请将实验补充完整。
(1)小洁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天平指针已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如图甲),小洁将游码调节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再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天平横梁才能平衡。
(2)天平调平后,小洁将小金桔放入左盘中进行测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乙所示,则小金桔的质量为 g。
(3)如图丙,将量筒中装入适量水,则量筒中水的体积为 mL;将小金桔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液面上升到52mL刻度线处,则小金桔的密度 g/cm3。
(4)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则测量结果 (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
四、计算应用题(29、30题各7分,共14分。)
29.(7分)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
(1)经过多少米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
(2)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多少秒?
(3)根据(2)中的计算结果,请你给开车的人们提出一条忠告。
30.(7分)小亮同学将一质量为234g钢球放入盛有100mL水的量筒中,水上升到160mL处。求:
(1)此钢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如果是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多大?
(3)如果给空心部分灌满水,那么钢球的总质量为多少?(ρ钢=7.8×103kg/m3)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8分。其中1-13小题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6分;14-16小题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12分。多选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几个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不选或选错的得0分。)
1.(2分)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 kg/m3
B.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5m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kg
D.人的正常体温为38℃
【分析】(1)动物和植物的密度都约为水的密度。
(2)中学生的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8m。
(3)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4)人的正常体温为37℃。
【解答】解:A、人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大致相同,约为1.0×103kg/m3.故A正确。
B、中学生课桌的高度约为0.8m.故B错误。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故C错误。
D、人的正常体温是37℃.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针对本类估计性问题,要识记和人相关的物理量,例如人的质量、人的体积、人的密度、人的身高等,并且用人上的物理量和被估计的物理量进行对比即可。
2.(2分)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 )
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分析】本题是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轻质小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
【解答】解: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是由音叉的振动产生的,因此,本探究实验是研究声音产生原因的。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的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了解,以及物理学法中的转换法的应用。
3.(2分)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的歌声,小凡说:“是刘欢在演唱。”他的判断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
【分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解答】解: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分辨不同人的声音的。
故选: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4.(2分)如图所示,与图中情景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动物之间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
B.控制公路噪音的唯一途径是减少鸣笛
C. 海豚只能接收超声波
D.交响乐队中所有乐器音色完全相同
【分析】(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3)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在20Hz到20000Hz之间,超出这个范围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
(4)声音的不同特性是音色,我们根据音色不同来区分不同的发声体。
【解答】解:A、动物能产生和听到一定频率范围的声音,所以可以通过声音传递信息,故A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B、禁止鸣笛即从声源处禁止噪声的产生,但也可以通过公路两边植树,即在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故B选项错误。
C、因为海豚的“声音”其频率高于20000Hz,是一种超声波,但它的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很大,所以能听到超声波以外的声音;故C选项错误。
D、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本身决定的,不同乐器音色不同,交响乐队中所有乐器音色不同。故D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以及减小噪声的方法,是一道声学基础题。
5.(2分)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
A.B.C.D.
【分析】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要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
【解答】解:由图知:
A、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底部。此方法错误;
B、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烧杯侧壁。此方法错误;
C、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接触的太少。此方法错误;
D、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但没有接触容器底或容器壁。此方法正确。
故选:D。
【点评】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6.(2分)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初春,河流中冰雪消融B.仲夏,草叶间露珠晶莹
C.深秋,枝头上挂满白霜D.寒冬,窗玻上冰花剔透
【分析】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解答】解:A、河流中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成了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符合题意。
B、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C、固态的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而成的,凝华过程需要放出热量。不符合题意。
D、窗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是物体凝华是放热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熔化、液化、凝华几种物态变化的状态变化,吸热和放热情况是解决此题的基础。
7.(2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片中,其中一幅所反映的光学原理与其他三幅不同的是( )
A. 瞄准鱼下方叉鱼B.放大镜
C.湖中的倒影D.水碗中的筷子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瞄准鱼下方叉鱼,是因为看到的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其原理为光的折射;
B、放大镜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湖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从水中筷子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
综上分析,只有C选项所反映的光学原理与其他三幅不同。
故选:C。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8.(2分)如图为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眼镜是图中的( )
A.B.C.D.
【分析】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
近视眼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解答】解:图中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说明该同学为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故选:D。
【点评】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需戴凸透镜矫正。
9.(2分)小丽同学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离凸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她用此来观察地图上较小的字,则凸透镜到地图的距离应( )
A.小于20cmB.大于20cm,小于40cm
C.等于40cmD.大于40cm
【分析】根据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定义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大小,然后根据放大镜根据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焦距解答。
【解答】解:把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平行的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最小最亮的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用做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小于焦距20cm。
故选:A。
【点评】阳光测量焦距法是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应用很广泛。
10.(2分)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8s内,甲乙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先观察图象,明确横轴和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各是什么,然后结合选项逐一去分析。
【解答】解:
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A正确;
B、4s~8s内,甲、乙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0s~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
D、甲同学从4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4s;乙同学从0s开始行走,到8s末行走了5m,用时8s,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不同,因此它们的速度不相等;故D错。
故选:D。
【点评】此题要求学生从路程与时间图象中获取相关信息,然后再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通过的路程、速度等相关物理量;关键是明白图象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11.(2分)在保温杯中装适量0℃的水,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小块冻了很长时间的冰,放到保温杯中,保温杯是绝热的。过一段时间,冰和水的温度相同。在这个过程中( )
A.水的质量增大B.冰的质量增大
C.水的温度降低D.冰的比热容增大
【分析】(1)冰的熔化条件:温度达到0℃,并且不断吸热;
(2)水的凝固条件:温度达到0℃,并且不断放热;
(3)物体吸热和放热的条件是:存在着温度差异。
【解答】解:从冰箱的冷冻室里取出一小块冻了很长时间的冰,冰的温度很低,放到装适量0℃的水的保温杯中,冰块从保温杯水中吸热,保温杯是绝热的,与外界没有热交换;通过热传递杯内水肯定放热,因此会有水结成冰,而冰不能熔化成水,使冰的质量增大。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熔化和凝固的条件,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2.(2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实验,得到如图所示的图象。从图中可知,水温度从8℃降到2℃的过程中,其密度( )
A.先变大后变小B.先变小后变大
C.一直变大D.保持不变
【分析】由图可知,水从8℃下降到4℃,水的温度降低、体积减小;水从4℃下降到2℃,水的温度降低、体积增大;但水的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比较水的密度变化。
【解答】解:由图可知,水从8℃下降到2℃,水的温度降低、体积先减小后增大,在4℃时水的体积最小;但水的质量不变,根据密度公式ρ=得出,水的密度先变大、再变小,在4℃水的密度最大。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密度公式的掌握和运用,从图得出水从8℃下降到2℃的过程中体积的变化情况(水的反常膨胀)是本题的关键。
13.(2分)医院里有一氧气瓶,它的容积是10dm3,里面装有密度为2.5kg/m3的氧气,某次抢救病人用去了5g氧气,则瓶内剩余氧气密度为( )
A.2kg/m3B.1kg/m3C.2.2kg/m3D.2.5kg/m3
【分析】由题意获知氧气瓶的容积与氧气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的变形式求出原来瓶中氧气的质量,由于气体能充满整个空间,所以用去5g后,气体体积不变,利用密度的公式求出氧气现在的密度。
【解答】解:由题知:
V=10dm3=10﹣2m3;ρ1=2.5kg/m3;
根据得:m1=ρ1V=2.5kg/m3×10﹣2m3=2.5×10﹣2kg=25g;
用去一部分后:m2=m1﹣5g=25g﹣5g=20g;
所以氧气现在的密度是:
==2kg/m3。
故选:A。
【点评】考查密度及其计算,本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氧气的体积等于氧气瓶的容积,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质量与密度成正比。
(多选)14.(4分)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B.
C.D.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s﹣t图象和v﹣t图象。一定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
【解答】解: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
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
故选:BC。
【点评】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何通过图象来表示。图象能很直接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象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
(多选)15.(4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 )
A.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cm<f<16cm
D.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18cm<f<32cm
【分析】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实像都是倒立的,所以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18cm处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且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得出物体的位置,根据物体位置列出不等式,解不等式得出结果。
【解答】解:蜡烛距离凸透镜32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18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此时物体的位置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32cm>2f;2f>18cm>f,
解得:9cm<f<16cm,
故选:B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首先要熟记规律的内容,特别是成像特点、物距、像距、焦距之间的关系。
16.(4分)决定平面镜成虚像大小的因素是( )
A.物体本身的大小B.平面镜放置的位置
C.平面镜的大小D.物体离平面镜的距离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解答】解:平面镜成的像与物是等大的,故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自身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平面镜放置的方向、物体离平面镜的远近都无关。
故选:A。
【点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之一是像与物大小相同,真实的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大小,视觉的像的大小取决于物到镜的距离,注意区分题中的问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17.(3分)2013年12月14日21时,中国“嫦娥三号”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这个过程中“嫦娥三号”相对于月面 运动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玉兔”月球车的质量为140kg,合 0.14 t.从地球到月球上,月球车的质量 不变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分析】(1)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做为参照物,研究对象和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就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2)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只有在所含物质的多少发生变化时才会改变,如果只是改变了形状、状态、位置则不会发生改变。
【解答】解:中国“嫦娥三号”成功实现月面软着陆,这个过程中,“嫦娥三号”的位置相对于月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
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把一个质量为140kg的物体从地球上带到月球上,是位置的改变,物质的多少没有变,所以质量不变;140kg=140×10﹣3t=0.14t。
故选:运动;0.14;不变。
【点评】本题考查了机械运动和质量的概念,属于基本内容,比较简单。只要理解相应的含义即可解答。
18.(3分)“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音调 ;琴声是通过 空气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3)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1)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用手指拨动琴弦使琴弦振动而发声;不断地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从而改变了琴弦振动的快慢,也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2)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3)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音调;空气;声源处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三要素、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防止噪声的途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进行分析解答。
19.(2分)小梅常见妈妈用保鲜膜包裹从商场买来的新鲜蔬菜,保鲜膜可以减少蔬菜中水的 蒸发 ;将冷藏在冰箱中的蔬菜取出来,不一会儿就会发现保鲜膜上有一层水珠,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 液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分析】蔬菜包起来,减慢的蔬菜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减慢了蒸发;水蒸气遇冷就会变为水,气态变为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解答】解:(1)保鲜膜包裹阻止了蔬菜表面的空气流动,所以保鲜膜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2)将冷藏在冰箱中的蔬菜取出来,温度比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蔬菜保鲜膜发生液化形成水。
故答案为:蒸发;液化。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影响蒸发的因素以及液化现象,熟知相关知识并能与实际相联系即可顺利解答
20.(2分)电视机的开启、关闭及频道转换,可以通过遥控器发出不同的 红 (填“红”或“紫”)外线来实现。验钞机是利用 紫 (填“红”或“紫”)外线使钞票上面的荧光物质发光的,以此来辨别钞票的真伪。
【分析】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穿透力比较强,能制成热谱仪,制成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
紫外线化学效应强,能杀菌,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D,促使钙的吸收;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来验钞。
【解答】解: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实现对电视的遥控作用。紫外线的化学效应强,即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
故答案为:红;紫。
【点评】分清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对比记忆比较好。
21.(2分)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a的质量81g,体积30cm3,b的质量50g,体积25cm3.如果其中有一个球实心的,那么,这个实心球应该是 a (选填“a”或“b”),这种金属的密度是 2.7×103 kg/m3。
【分析】先根据密度公式求出各自的密度,再进行比较,密度大的为实心,密度小的为空心。
【解答】解:a、b两球的密度分别为:
ρa===2.7g/cm3,ρb===2g/cm3,
因ρa>ρb,
所以,实心球是a,这种金属的密度是2.7g/cm3=2.7×103kg/m3。
故答案为:a;2.7×103。
【点评】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要注意同种材料制作的不同物体,实心的物体的密度大于空心物体的密度。
22.(4分)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凸透 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这个像是 倒立 (填“正立”或“倒立”)的实像。摄影师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如果小明在原地不动,这时摄影师应 减小 (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到小明的距离,同时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分析】(1)眼球相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睛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眼睛看物体时,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解答】解:(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用一架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像变大,物距要减小,所以如果小明在原地不动,要减小镜头和小明之间的距离,同时增大镜头和底片之间的距离。
故答案为:凸透;倒立;减小;增大。
【点评】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在凸透镜成像习题中有广泛的应用,要熟练掌握。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23、24、25题各4分,26、27题各5分,28题10分,共32分)
23.(4分)(1)如图1所示,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0.1 cm,物体的长度是 3.05 cm.如图2所示,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 乙 。
(2)如图3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337.5 s。
【分析】(1)刻度尺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是刻度尺的分度值,物体两端点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之差是物体的长度;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刻度尺应与被测物体平行,带有刻度线的一侧紧靠被测物体。
(2)停表小刻度盘表示min,大刻度盘表示s,分针与秒针的示数之和是停表的读数;
【解答】解:(1)由图1所示刻度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0.1cm,物体的长度是6.55cm﹣3.50cm=3.05cm;
由图2所示可知,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图乙;
(2)由图3可知,小表盘的分度值是0.5min,停表分针指在5与6间,因此分针示数是5min;大表盘的分度值是0.1s,秒表秒针读数为37.5s,所以秒表的示数是5min37.5s=337.5s;
故答案为:(1)0.1cm、3.05、乙;(2)337.5S;
【点评】本题考查了停表的读数、刻度尺读数及使用方法等问题,是一道基础题,一定要掌握常用测量器材的使用及读数方法。
24.(4分)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从水中射向空气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知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在表面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内容。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解答】解:首先画出法线,在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画法。首先要熟练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的内容,关键是搞清反射角、折射角和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25.(4分)如图所示,a、b分别为一束入射光线和一束出射光线。请画出a经过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和与b对应的入射光线。
【分析】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根据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解答】解:
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据此完成光路图。如图所示:
【点评】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①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③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26.(5分)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小华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温度﹣时间”图象如图乙示。
(1)实验中所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
(2)从图乙可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 97 ℃,说明此时实验室中的大气压 小于 (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将 不变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并看到有“白气”不断从烧杯中冒出,这些“白气”是由于水蒸气 液化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而产生的。
【分析】(1)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知道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要掌握沸点的概念,知道液体沸腾时温度叫做沸点。
同时要掌握沸点与气压之间的关系,知道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3)掌握液体沸腾时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掌握液化的概念: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此过程需要放热。
【解答】解:
(1)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由图知,当水的温度达到97℃时,温度不再变化,说明此时是水的沸腾过程,沸点是97℃。
沸点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所以实验室中的大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3)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我们看到的“白气”是由大量小水珠组成的,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来的。
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2)97;小于;(3)不变;液化。
【点评】此题是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主要考查了温度计的制作原理及沸点的概念,沸点与大气压之间的关系。要熟记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掌握水沸腾过程中的特点,同时考查了液化的概念。
27.(5分)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在光具座上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
(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 大于 凸透镜B的焦距。
(2)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 幻灯机 (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3)为了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了三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 大 ;根据你所学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此时所成像的大小越 大 。
(4)若小明将物距调整为20cm。并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他应在上表给出的三个透镜中选用焦距为 8 cm的凸透镜。
【分析】凸透镜成像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解答】解:(1)由图甲知,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此时物距处于A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由图乙知,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此时物距大于B凸透镜的2倍焦距;
甲、乙两图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相等,可知A凸透镜焦距大于B凸透镜焦距。
(2)图甲,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3)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物距一定时,焦距增大,像距逐渐增大,像距增大,则成的像也变大。
(4)若小磊将物距调整为20cm,并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此时的像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则20cm>2f,f<10cm,所以选择f=8cm的凸透镜。
故答案为:(1)大于;(2)幻灯机;(3)大;大;(4)8。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两种判断方法,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性质,找到物距不等式和像距不等式,解不等式组确定焦距大小。
掌握凸透镜三种成像规律和应用。
28.(10分)实验室做实验时,爱动脑筋的小洁和小丽同学想测小金桔的密度,于是做了如下实验,请将实验补充完整。
(1)小洁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天平指针已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如图甲),小洁将游码调节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再将平衡螺母向 右 (填“左”或“右”)调节,天平横梁才能平衡。
(2)天平调平后,小洁将小金桔放入左盘中进行测量,天平平衡时,如图乙所示,则小金桔的质量为 14.4 g。
(3)如图丙,将量筒中装入适量水,则量筒中水的体积为 40 mL;将小金桔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沉底后液面上升到52mL刻度线处,则小金桔的密度 1.2 g/cm3。
(4)整理实验器材时发现,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则测量结果 仍然准确 (选填“偏大”、“偏小”或“仍然准确”)。
【分析】(1)调节天平平衡时,天平的指针向左偏则向右调节平衡螺母,指针向右偏则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2)利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之和;
(3)利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先确定量筒的分度值,再根据液面的位置得出液体体积;
先根据排水法得出小金桔的体积,再利用密度公式得出小金桔的密度;
(4)天平使用前要调节平衡,不影响实验结果。
【解答】解:(1)由图甲可知,当游码不在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时,天平指针位于分度盘的中央,将游码调节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后,天平指针会左偏,故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天平横梁才能平衡;
(2)由图乙可知小金桔的质量m=10g+4.4g=14.4g;
(3)由图丙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则量筒中水的体积为40mL;
小金桔的体积V=52mL﹣40mL=12mL=12cm3,小金桔的密度ρ=;
(4)天平的左盘有一个缺角,调节平衡螺母后,使用前天平已调平衡,放上小金桔、砝码并调节游码后天平再次平衡,与盘的质量没关系,测量小金桔质量时,左右两盘质量也相等,不影响测量结果;即所测的密度值仍然准确。
故答案为:(1)右;(2)14.4g;(3)40;1.2;(5)仍然准确。
【点评】本题考查了固体密度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与读数、量筒的使用与读数、误差分析等,是一道简单题。
四、计算应用题(29、30题各7分,共14分。)
29.(7分)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试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
(1)经过多少米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
(2)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试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在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多少秒?
(3)根据(2)中的计算结果,请你给开车的人们提出一条忠告。
【分析】(1)据题目中的反应时间和汽车的运动速度,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即可;
(2)据题目中的信息可以计算出汽车刹车的距离,进而计算出汽车司机在反应前运动的距离,再利用速度公式可以计算出司机的反应时间;
(3)根据(2)中的计算结果进行解答。
【解答】解:
(1)反应时间是t=0.4s,此时的速度v=72km/h=20m/s,
由v=得此时运动的距离是:s=vt=20m/s×0.4s=8m,
故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8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
(2)据(1)可知,汽车的司机反应后的距离是s=33m﹣8m=25m,故当司机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即汽车司机从发现情况到刹车运动的距离是s1=39m﹣25m=14m,故据v=得,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
t===0.7s;
(3)驾驶员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变长,因此其刹车反应变慢,所以,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驾驶员朋友们开车时不要接打电话。
答:
(1)经过8米后汽车才开始减速;
(2)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0.7秒;
(3)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驾驶员朋友们开车时不要接打电话。
【点评】理清题意,并能准确的利用速度的计算公式计算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30.(7分)小亮同学将一质量为234g钢球放入盛有100mL水的量筒中,水上升到160mL处。求:
(1)此钢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2)如果是空心,则空心部分体积多大?
(3)如果给空心部分灌满水,那么钢球的总质量为多少?(ρ钢=7.8×103kg/m3)
【分析】(1)根据钢球的质量和密度求出其实心体积,然后与实际体积比较,如果实心体积等于其实际体积则为实心,如果实心体积小于其实际体积则为空心;
(2)用实际体积减去实心体积即为空心部分的体积;
(3)根据密度公式求出空心部分注满水时水的质量,然后再加上钢球的质量即为此球的总质量。
【解答】解:
(1)已知ρ钢=7.8×103kg/m3=7.8g/cm3,
由ρ=可得,实心钢球的体积:V钢===30cm3,
该球的实际体积V=V2﹣V1=160cm3﹣100cm3=60cm3>30cm3,
所以该钢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为:V空=V球﹣V钢=60cm3﹣30cm3=30cm3;
(3)空心部分注满水时,水的质量:m水=ρ水V空=1g/cm3×30cm3=30g,
钢球的总质量m=m球+m水=234g+30g=264g。
答:(1)此钢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体积为30cm3;
(3)如果给空心部分灌满水,那么钢球的总质量为264g。
【点评】判断物体是否为空心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很多,但实质上都是根据密度定义式,比较实际物体与实心物体的质量,体积或密度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即,比较质量法、比较体积法和比较密度法,如果存在差异,则实际的物体为空心物体,此题运用的是比较体积法。
实验序号
物距u/cm
焦距/cm
像距/cm
1
15
8
17
2
10
30
3
12
60
实验序号
物距u/cm
焦距/cm
像距/cm
1
15
8
17
2
10
30
3
12
6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5m/s,4m/s,9km,【答案】D,【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题,综合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桥东区八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5m/s,4m/s,9km,【答案】D,【答案】B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