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走近桂林山水(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同步课堂(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92815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走近桂林山水(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同步课堂(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92815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走近桂林山水(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同步课堂(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92815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走近桂林山水(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同步课堂(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04](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928158/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走近桂林山水(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同步课堂(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05](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928158/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走近桂林山水(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同步课堂(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06](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928158/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走近桂林山水(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同步课堂(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07](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928158/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3.1走近桂林山水(课件)2020-2021学年高一同步课堂(新教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08](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928158/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教学课件ppt
展开【导】 江作青罗带, 山如碧玉簪。 上到青林杪,凭栏尽桂州。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 沙际分鱼艇,烟中见寺楼。 不知垂去客,更得几回游。 上述诗句分别是唐代韩愈与宋代刘克庄描写的桂林山水名句。你知道从成因上讲,桂林山水属于什么地貌?为什么令人心神驰往?
【课标要求】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区分石林、峰丛、峰林、孤峰以及石钟乳、石柱。 2、以桂林地区为例,归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自然地理条件。 3、与同学讨论喀斯特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一、桂林山水材料一 一位学者在游桂林的溶洞时这样描述:一条溪流将洞平分两半,溪水半挂岩壁;洞内二绝“太上老君遗失的炼丹炉”、“水晶姑娘”,随行的人不停夸赞。前方不远处又现洞内三绝“流淌的石瀑”,石瀑底部是层层叠叠的喀斯特梯田;地上点点星光夺人眼球,“珍珠”满地……里面钟乳石居多,石笋不计其数,风格怪异,犬牙交错。下图为景观图。
材料二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的“魂”在于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桂林地区数亿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海底有大量石灰质沉积物,最终形成了3000多米厚的石灰岩。后来桂林地区地壳抬升形成陆地,石灰岩出露地表。这一地区石灰岩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发育广泛,可溶性和透水性好。而桂林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且当地地势东、西、北面高,中南部较低,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在此积聚。在流水的溶蚀、冲刷等作用下,当地地表物质不断被带走,留下岩石裸露的峰林景观;地下的裂隙在地下水的溶蚀下也逐渐加宽加深,形成复杂的地下洞穴系统和地下河道。
材料三 下图为桂林市的气候、地形图。
1、(欣赏与体验)结合材料,桂林山水属于哪一类地貌景观?桂林山水有哪四绝?从外观角度描述桂林山水的典型景观特征。 类型:喀斯特地貌 四绝:山清、水秀、洞奇、石美 地貌与特征:
峰林:浑圆状山峰,外表突兀,怪石嶙峋。
溶洞内千姿百态:地面生长的为石笋,洞顶垂挂的为石钟乳,二者连在一起为石柱
2、结合材料,说明桂林的地理位置,分析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条件。地理位置:位于南岭以南,25°N以北的漓江谷地。发育条件:(1)岩石条件:桂林石灰岩广布,空隙和裂隙发育广泛,岩石的可溶性、透水性好。(2)气候条件: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尤以4-7月降水较多。(3)地形条件:地势东、西、北部较高,中南部较低,漓江谷地纵贯全境,利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汇聚。(4)水文、生物条件:流水侵蚀作用强,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高。
【对点训练】 泽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 km。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图所示)。1.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2.图示地区主要的岩石类型和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岩浆岩、风力侵蚀 B.岩浆岩、流水堆积 C.沉积岩、冰川侵蚀 D.沉积岩、流水侵蚀
2.图示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岩石主要为石灰岩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
二、喀斯特地貌材料一 地表岩石在水的作用下形成长条或网格状的溶沟,崎岖难行。溶沟进一步发展,形成面积较大的洼地(广西、贵州称坝子)。洼地边缘残留的岩体,常呈锥状耸立,形成峰丛、峰林。峰林可演变为孤峰,以至残丘。下图作用为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演变示意图,右图为云南罗平的峰丛、峰林、孤峰景观。 绿
材料二 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溶洞长数米到数百千米,常常呈层状分布。浴洞顶部常见向下发育的石钟乳、石幔或石帘;底部常见向上发育的石笋。石钟乳和逢接起来形成石柱。此外还广泛发育地下暗河、连接地表和地下的落水洞等。下图作用为溶洞景观,右图为落水洞。 绿
1、结合教材及材料一,列举主要的地表喀斯特地貌类型,描述其主要特征,总结其形成的作用。
溶沟——流水沿可溶岩石表面或裂隙形成的沟槽;石芽——溶沟之间的相对凸起部分
石林——由柱状、锥状等石柱组合、其间多溶蚀裂隙,外观直立,相对高度20米左右的石灰岩岩体。
成因: 溶 蚀 作 用
峰丛——是一种连座峰林,基部完全相连,顶部为圆锥状或尖锥状的山峰,相对高度一般为200-300米。
峰林——峰丛之间的溶蚀洼地将基座侵蚀掉,形成无基座的浑圆状石灰岩山峰,成片分布的山峰群。相对高度一般为100-200米。
孤林——峰林进一步侵蚀,最后在山间平原上残留下来的孤立山峰,相对高度100米左右。
2、结合教材及材料二,列举主要的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描述其主要特征,总结其形成的作用。
溶洞及洞内石钟乳、石笋、石柱
溶洞——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的洞穴。
石钟乳——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
石笋——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不断从地面向上长高的类似竹笋的堆积体。
石柱——石笋和石钟乳连接在一起时,就形成了石柱。
天生桥——喀斯特地区的洞穴顶部崩塌,残留部分形成
天坑——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不断扩大,顶部完全崩塌,形成又深又大的凹坑。
材料三 喀斯特峰丛山地的特点 喀斯特峰从是基座相连的成片山峰,山峰环绕着洼地。山峰坡度陡,土层薄,一旦植被破坏,就会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甚至出现岩石裸露的石漠化现象。洼地地形坡度小,耕地和聚落主要分布在这里。耕地面积小且分散,土层较薄。由于岩石裂隙发育,这些耕地不易存水,雨时涝、晴时旱。居住在洼地中的人们对外交通极其不便。 因此,喀斯特峰丛山地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水平往往较低。3、结合教材及材料三、四,列举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利影响: ①独特的旅游资源 ②洞穴内冬暖夏凉,为居住、防空、储藏等提供便利。
材料四 喀斯特峰从山地生态重建 科研人员在广西典型喀斯特峰丛山地开展了生态重建试验。在水土保持方面采取工程、林草、农艺等措施,实施土地整理,保水蓄水。例如,立体生态农业模式既考虑地貌结构,又考虑生态与农业经济的发展,还注意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从而提高农民收入。对一些居住分散或者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实施异地生态移民。3、结合教材及材料三、四,列举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不利影响:对农业:(1)地表崎岖,耕地面积小;(2)土层较薄,土壤肥力较低;(3)地表有很多裂隙、竖井等,地表水易渗漏,导致地表缺水,旱灾严重,且农业灌溉效率低;(4)不利于机械化。
材料五 分析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选址贵州平塘的原因 20世纪末,我国构想建设世界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以提升我国天文观测水平。按照设计,需要挖出半径304米的半球状大坑,且坑底排水通畅。 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25.6°N, 106.8°E)隐藏在贵州群山深处,形如“巨碗”,半径超过300米,底部有裂隙,与地下河相连。2016年7月,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主体工程在这里建成。4、分析大窝凼在基建工程和排水方面的优势。对工程:①天然喀斯特洼地,工程开挖量小;②地质构造稳定,边坡稳定。③底部通过演示裂隙将地表积水排泄至地下暗河。绿
材料六 宜万铁路,被誉为我国铁路史上施工难度最大的山区铁路工程。它穿越喀斯特地貌山区,遍布岩溶、暗河等不良地质,全线桥梁、隧道的总长度约278公里,有34座高风险的岩溶隧道。宜万铁路的贯通,标志着我国攻克了岩溶隧道施工的世界级难题。5、推测宜万铁路修建工程中要克服的困难。(1)在道桥工程建设中要克服因岩溶而导致的路基沉陷;(2)要克服桥隧等工程的结构开裂;(3)在地下隧道施工要克服可能遇见的突水涌砂和洞壁不稳等。 绿
【对点训练】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1--3题。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1.④地下神宫是位于地下的溶洞景观
④地下神宫是碳酸盐的淀积形成
溶洞内由淀积作用形成的最典型地貌为B
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影响
路南石林是云南著名的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石林的形成原因是( )A.风力侵蚀作用B.淀积作用C.流水溶蚀作用D.崩塌作用
解析:第1题,我国西南地区有大量的石灰岩分布,长期受流水的溶蚀作用而形成喀斯特地貌。故本题选C。
2.下列有关喀斯特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岩石的透水性越好,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典型②气候越湿润,喀斯特地貌的发育程度就越好③气温愈高,愈有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发育④喀斯特地貌与生物活动没有关系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第2题,水的溶蚀作用不仅取决于水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而且与水中有机酸与无机酸的浓度有关,而水中酸性物质含量与生物的活动密切相关。故本题选C。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貌发育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选项中,描述该地区景观的是( )A.不识真面目,身在此山中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C.山在两岸走,人在画中游D.远上白云间,孤城万仞山
解析:第3题,图中有溶洞、河流,是喀斯特地貌,为流水侵蚀地貌。A描述的为庐山,B描述的为泰山,D描述的玉门关附近的高山,ABD均为高大的山脉,ABD错。C描述的为桂林山水,符合图示景观,C对。故选C。
4.关于该地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该地貌的外营力主要是冰川B.甲地岩石破碎,常形成”风蚀蘑菇”等景观C.该地地势起伏破碎,陆路交通不便D.乙地往往会形成三角洲、石林、石笋等景观
解析:第4题,图示为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外力主要是流水,A错。甲地岩石破碎,不是由于风力侵蚀形成的,不会形成“风蚀蘑菇”,B错。该地地势起伏,地表破碎,陆路交通不便,C对。乙地往往形成石林、石笋景观,不会形成三角洲,D错。故选C。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完整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完整版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走近桂林山水,学习目标,地表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影响,走近桂林山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集体备课ppt课件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徐霞客,桂林山水,溶蚀作用,淀积作用,地势四周高中间低,漓江纵贯南北,可溶性好,溶蚀力强,流动性,流动性和溶蚀力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授课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学前预习,知识体系导引,广西壮族,喀斯特,石灰岩,可溶性,溶蚀力,流动性,岩性纯,亚热带季风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