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巩固练习
展开走近桂林山水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下图为某地区洼地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图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流水侵蚀 B.海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2.关于该地貌类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表常见地貌有峰林、石柱
B.地下常见地貌有石钟乳、溶沟
C.所在地区地下多发育有暗河
D.多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
【解析】1选A,2选C。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主要由流水侵蚀(溶蚀)作用而形成。第2题,该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地表常见地貌有峰丛、峰林、孤峰、溶沟、落水洞等,地下常发育有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暗河)等;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2020年11月28日,一则新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专家说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对该景观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据此完成3、4题。
3.该景观地貌类型为 ( )
A.风力沉积地貌 B.喀斯特沉积地貌
C.冰川侵蚀地貌 D.流水侵蚀地貌
4.下列景观与其属于同一地貌类型的是 ( )
A.石钟乳 B.天坑 C.峡湾 D.阶地
【解析】3选B,4选A。第3题,钙华滩的形成过程为:水中富含钙离子,该地水流缓慢,经过长年的淀积作用,水中渐渐生成不同形状的沉积。因此该地貌类型属于流水淀积(沉积)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第4题,石钟乳由流水淀积作用形成,与钙华滩地貌类型相同;天坑主要由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峡湾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阶地由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形成,三类地貌与钙华滩地貌类型均不相同。
下图是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云贵高原的形成发育顺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④①②③
6.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人均耕地不足,石漠化现象突出。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 )
①降水丰富 ②不合理的农业活动
③土层薄,水土易流失 ④地表干燥度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5选B,6选A。第5题,由图可知,云贵高原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云贵高原形成初期,内力的隆起作用起主导作用;后期流水的侵蚀作用对形成目前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起主导作用,故云贵高原发育顺序是①④③②。第6题,贵州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石灰岩分布地区土层薄,地势起伏大,水土易流失,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对植被的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突出,①②③正确。
某校学生到某地进行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图1是附近山洞示意图,图2是一位学生拍摄的山洞内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7、8题。
7.由图1图例可直接看出该地的 ( )
A.物质组成 B.形成年代
C.地貌成因 D.气候特点
8.下列对图2地貌景观描述正确的有 ( )
①与风力作用有关
②甲、乙处形似下垂帘幕
③与流水作用有关
④丙处是风沙堆积的石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7选A,8选C。第7题,图1图例主要是岩石的类型和物质的组成,比如石灰岩是岩石类型,砂质土、角砾等属于组成该地区的物质类型。第8题,从拍摄照片可以看出该山洞为喀斯特溶洞,喀斯特溶洞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与流水作用有关,③正确;甲处是喀斯特堆积的石钟乳,乙处是喀斯特堆积的石柱,甲、乙处形似下垂帘幕,②正确;丙处是喀斯特堆积的石笋。
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集独特奇绝的溶洞与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于一体,被誉为世界岩溶胜地,具有极高的旅游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几种地形剖面图中,与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有相同地质作用的是 ( )
10.下列著名风景区、名胜地中同属这类地貌的有 ( )
①长江三峡 ②台湾日月潭
③云南路南石林 ④广西桂林山水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解析】9选D,10选D。 第9题,所示地形剖面图中,A项表示风力侵蚀地貌,B项为冰川侵蚀地貌,C项为流水侵蚀中的冲蚀地貌,而D项为流水侵蚀中的溶蚀地貌。第10题,路南石林、桂林山水都属于喀斯特地貌。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1.读某洞穴剖面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示地貌称为 地貌。我国以这类地貌成为旅游胜地的是
和 (举两例)。
(2)下面两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此种地貌的形成原理:
A:CaCO3+H2O+CO2=
B:Ca(HCO3)2=CaCO3↓+H2O+CO2↑
其中石钟乳的形成可用方程式 表示,为流水的 作用;溶洞的形成可用方程式 表示,为流水的 作用。
(3)试简单分析图中地下河的形成过程。
【解析】本题以溶洞剖面图为背景,考查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和开发利用。第(1)题,根据图示洞穴中的石钟乳、地下河等景观,可以推断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像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等均是著名的喀斯特地貌旅游景观。第(2)题,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易溶于含有CO2的水中,A方程式表示喀斯特作用中的溶蚀作用;B表示淀积作用。第(3)题,地下河是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沿裂隙逐渐发育而成的。
答案:(1)喀斯特(或岩溶) 广西桂林山水 云南路南石林
(2)B 淀积 A 溶蚀
(3)地下水沿着细小的裂隙流动,并进行溶蚀作用。随着压力的增大(孔隙中的水增加)和水流量、流速的增加,孔隙迅速扩大、合并,形成管道式的流水即地下河。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021·昆明高一检测)贵州荔波是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锥状峰丛的典型代表(下图),图示地区山麓森林林相整齐、树冠浑圆。据此完成12~14题。
12.荔波锥状峰丛属于 ( )
A.冰川地貌 B.海岸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雅丹地貌
13.图中地貌分布的山区 ( )
A.洞穴系统较发育 B.土层深厚且肥沃
C.玄武岩分布广泛 D.地质条件较稳定
14.图示地貌区山地的典型植被是 ( )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热带草原 D.热带荒漠
【解析】12选C,13选A,14选B。第12题,从图中看,锥状峰丛地貌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冰川地貌一般位于高山或高纬度地区;该地不位于沿海,不是海岸地貌;雅丹地貌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一般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第13题,图中地貌是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山区流水溶蚀作用强烈,洞穴系统较发育;该山区沉积岩分布广泛,土层较薄;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不稳定。第14题,贵州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麓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二、非选择题(共22分)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喀斯特岩溶天窗是指地下河通往地面的窗口。广西的地苏地下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的地下河,天窗、溶洞、峰丛等各类岩溶地貌集中分布,形成了“一河、百窗、千山”的地貌形态。下图示意地苏地下河流域天窗的分布及该地区喀斯特地貌。
(1)地苏地下河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2)“岩石裂隙→溶洞→天窗”是天窗的形成机制之一,阐述其形成的具体过程。
(3)为该地开发利用地下河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解析】第(1)题由材料信息“地苏地下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的地下河,天窗、溶洞、峰丛等各类岩溶地貌集中分布”可知,地苏地下河地貌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水溶蚀作用。第(2)题,由图示信息可知,地表水沿着垂直裂隙下渗形成地下水;而地下水沿着裂隙溶蚀岩石,水平方向上岩石裂隙不断扩大,形成溶洞;加上溶蚀作用继续对岩石进行溶蚀,溶洞不断扩大,顶部塌陷,最后形成天窗。第(3)题,由于该地区缺少地表水,可以利用天窗抽引水灌溉;由于地表起伏大,地下河水量大,可利用地下河落差发电;由于该地“天窗、溶洞、峰丛等各类岩溶地貌集中分布,形成了‘一河、百窗、千山’的地貌形态”,可利用当地的美景发展旅游业。
答案:(1)流水溶蚀作用。
(2)地下水沿着裂隙溶蚀岩石,形成溶洞(地下河);继续溶蚀,溶洞不断扩大;顶部塌陷,形成天窗。
(3)利用天窗抽引水灌溉;利用地下河落差发电;发展旅游业。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当堂检测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序号与地貌名称对应的是,流水溶蚀作用发生的必要条件是,该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云贵高原的形成发育顺序正确的是,该地貌发育成熟后,当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课后复习题,共7页。
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复习练习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版面景观所表示的地貌是,该版面景观的主要形成作用是,符合上述景观描述的地点为,构成图中地貌的岩石可能为,该地貌的类型为,右图所示地貌类型的主要特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