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第1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第2页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共12页。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社日
    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1) 从诗的前两句可以看出当地农村生活的哪些特点?
    (2) 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叫“社日”,整首诗没有一字描写社日祭祀的情景,但我们却能感受到祭祀的气氛,这是运用了 ______ 写法。“家家扶得醉人归”中“醉”是表象, ______ 才是村民的真正心境。
    古诗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宋】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
    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①,
    惹得诗人说到今。
    早梅
    【南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
    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
    无人别意看。
    [注释]①林和靖:即林逋,以种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
    两首诗都写“梅花”,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阅读。
    月下演东坡语①(其一)
    【清】汪琬
    自入秋来景物新,拖筇②放脚任天真。
    江山风月无常主,但是闲人即主人。
    【注释】①东坡语:苏轼曾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认为自然景物,人人得以享用,人人都是大自然的主人。②筇( qióng):竹制的手杖。
    ​​​​​​​古人常以“秋”入诗,如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杜甫的“八月秋高风怒号”本诗同样以“秋”入诗却新意频出,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铜仁江舟中杂诗六首(其二)
    郑珍
    渐见寒流阔,居人两岸分。
    潭光清漏石,山影绿摇云。
    渔得沙头汛,炊香柁①尾闻。
    向来②风味熟,惆怅但离群。
    ​​​​​​​​​​​​​​[注]①柁:同“舵”。②向来:方才,刚才。
    (1) 赏析颔联中的“摇”字。
    (2) 从后两联来看,诗人在船上的旅途生活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咏潮
    [宋]米芾
    怒气号声迸海门①,州人传是子胥魂②。
    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
    势与月轮齐朔望,信如壶漏报晨昏。
    吴亡越霸成何事?一唱渔歌过远村。
    ​​​​​​​【注】①海门:指钱塘江与海交汇的地方,是海潮入江的必经之处。②子胥魂:子胥即伍子胥,他帮助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后因夫差听信谗言而被“赐剑自裁”。传说他死后,灵魂化为波涛之神。
    (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怒气号声迸海门”一句,先声夺人,以形象、凝练的语言状写钱塘江潮水经过海门之时,涛声震耳、浪花迸溅的雄壮景象。
    B.“州人传是子胥魂”一句融历史传说于诗中,仿佛潮水因子胥之冤而奔涌激荡,怒号不已,增添了诗歌的厚重感,发人深思。
    C.颈联中“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壶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该联写因潮水涨落有规律,人们就据此确定日期和时间。
    D.“吴亡越霸成何事”指历史上的兴衰变迁算不了什么,这是诗人观潮的感慨;“一唱渔歌过远村”抒发了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
    (2) “天排云阵千雷震”一句有版本作“天排云阵千家吼”,你喜欢哪一个版本?请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地卷银山万马奔”中的“卷”字用得精妙,请说说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出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落日帐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A. 此诗为触景生情之作,主要抒发了诗人的羁旅之愁、思乡之情以及人生的年华渐老之感。
    B. 前两联写诗人客中久滞,归心似箭,现在终于得以回乡,欣喜于能像孤云与归鸟一样,自由快速地回到故园。
    C. 颈联写远景,“远烧”,其实就是前一句提到的“微阳”,一个“烧”字,隐隐透露出一种静中有动的感觉。
    D. 尾联中的“不敢照”,是因为唯恐照了给自己增添忧愁,然而不照已知容颜憔悴,不比昔日,更显出诗人愁思深重。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仿照示例,回答以下各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
    (1) 【示例】甲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
    乙诗前两句: ______ 。
    (2) 【示例】甲诗后两句: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于“明月”这一意象,以明月随君到夜郎,表达对朋友的牵挂;借“明月”光明的形象表示对朋友的理解和支持。
    乙诗后两句: ______ 。
    阅读温庭筠的《清平乐》一词,完成问题。
    洛阳愁绝, 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①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②,南浦③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④,回首挥泪千行。
    【注】①恣:一作“争”。②觞(shāng):酒杯。③浦:水边。④平原年少:这里指远行的人。
    (1) 划线句运用了 ______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______ 。
    (2) 结合下阕,从描写的角度说说作者是如何写“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小题1】侧面描写
    【小题2】乐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诗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鹅湖山,在今江西铅山县境内,这地名本身十分诱人。湖的名字使人想到鹅鸭成群,鱼虾满塘,一派山明水秀的南方农村风光。春社时属仲春,“稻粱肥”,是指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外风光如此迷人,而村内到处是一片富裕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联系第一句描写,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诗的前两句虽只字未提作社的事,先就写出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这两句也没有写到村居的人,“半掩扉”三字暗示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古人常用“夜不闭户”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半掩”而不上锁,可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
    (2)古代祭祀土神的日子叫“社日”,整全诗虽没有一字正面描写社日的情景,却表达出了社日的热闹欢快,角度巧妙,匠心独运。这是运用了侧面描写的写法。“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醉倒情形之普遍。“醉”是表象,乐才是村民的真正心境。诗末写社日的热闹与欢乐场面,却选取高潮之后渐归宁静的这样一个尾声来表现它,是颇为别致的。它的暗示性很强,读者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畅怀大饮,而这种欣喜之情又是与丰收分不开的。
    答案:
    (1)富足(或丰衣足食、物阜民丰等);太平安宁(或民风淳厚等)。
    (2)侧面描写;乐。
    【参考译文】
    鹅湖山下稻梁肥硕,丰收在望。牲畜圈里猪肥鸡壮,门扇半开半掩。
    西斜的太阳将桑柘树林拉出长长影子,春社结束,家家搀扶着醉倒之人归去。
    此诗写了鹅湖山下的一个村庄社日里的欢乐景象,描绘出一幅富庶、兴旺的江南农村风俗画。全诗虽没有一字正面描写社日的情景,却表达出了社日的热闹欢快,角度巧妙,匠心独运。
    理解诗歌内容:
    1.了解诗歌基本意思;
    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
    3.注意重点句子。
    2.【答案】第一首诗描绘梅花“不染尘埃”和身处“竹篱茅舍”却“自甘心”的形象,表达诗人淡泊名利的志趣(写清高自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与世无争等亦可)。第二首诗描绘梅花“故早发”“不疑寒”“畏落众花后”的形象,表达诗人对梅花不畏严寒、不甘落后的精神品质的赞美(写渴望被人欣赏或怀才不遇亦可)。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表达的情感。《梅》这首诗写出了作者甘愿以竹篱茅舍为居的坦然胸怀,抒发了作者渴望追求真理,追求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作者不愿奉承恶势力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崇高品质。通篇没有一个字写梅的,但无处不觉得是写梅,因为梅花自古是不与其它花为伍,有一种高洁的品格,傲雪而开,不与别的同流合污体现了一种追求恬淡静虚的追求。《早梅》“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为了迎接美好的春天的来临,梅花不畏严寒,不惧风霜而早于众花开放。“迎春”二字,回答了“早发”的原因。“不疑寒”,化入了梅花不怕严寒的坚强性格。这些均从诗人口中说出,倍感亲切。同时,在诗人观赏早梅生发出来的感叹中,隐隐寄寓着诗人的情怀。
    【译文】

    高洁的梅花,不受尘埃半点侵蚀,甘心淡泊地生长在竹篱边、茅舍旁。只因错误地认识了酷爱梅花的林和靖,惹得诗人谈笑至今。
    早梅
    梅花早先开放,是因为它要迎接春天的来临。尽管冬季天气非常寒冷,但它还是傲然独立,毫不畏惧。它只是怕开花落在群芳众花之后,那时人们游春的意兴索然,再没有人会特别注意地观赏它了。
    这首诗写出了作者甘愿以竹篱茅舍为居的坦然胸怀,抒发了作者渴望追求真理,追求宁静淡泊生活的向往,作者不愿奉承恶势力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崇高品质。
    《早梅》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语言,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素艳的风韵,并以此寄托自己的意志。其状物清润素雅,抒情含蓄隽永。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歌,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3.【答案】此诗一改古诗中的“悲秋”态,令“乐秋”“喜秋”之情跃然纸上,写得情趣盎然,颇有新意:首句一个“新”字,一改秋景萧瑟与肃杀的老印象,透露出秋景的清新可人,别有一番情状;“拖筇放脚任天真”表现诗人虽已年迈,但依旧率真洒脱的个性;三四两句,颇有理趣,江山风月并无“常主”,只要保持内心闲适,不为俗世所累,就能悠然拥有风月江山,成为江山的主人,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
    【解析】 本题考查炼字。写作此诗时,看来诗人的年事已高。何以见得?一则外出已要手杖陪伴,二则已以“闲人”自居——这就不是“又得浮生半日闲”的暂得宽余,而是在摆脱俗务、参透人生以后不复有所牵挂的真正闲适。同时从诗中又可知道,其时诗人身体尚健,心情不恶,故而注意到了入秋以来的景物变化,并以相当饱满的游兴于月白风清之夜任情适性,悠然出游。
    诗的前两句述出游的情事,后两句抒出游的感想。前两句实写,是对“东坡语”的实践,清风明月悠然入怀,物我合一,携杖信步,其乐融融;后两句虚写,是对“东坡语”的发挥。苏轼只是泛说“天地之间,物各有主”,具体到自然景物,则认为人人得以享用,人人都是大自然的主人。
    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要注意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有时需结合写作背景进行赏析。
    4.【答案】【小题1】“摇”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写出了泛舟于江中之时,江边美景倒映在水中随着水波荡漾的美。
    【小题2】既有捕鱼、炊鱼、食鱼的美好体验,也有离群索居的孤独与惆怅。
    ​​​​
    【解析】1. 本题考查诗歌的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山影绿摇云”的意思是:山的绿色倒影与映在水中的云的影子相互映衬,随波荡漾。“摇”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的描写出了青山白云倒映在水中随着水波荡漾的美丽景色。
    2.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分析与理解。后两联的意思是:刚享受了鱼的美味,离群索居的孤独与惆怅涌上心头。可以看出既有捕鱼、炊鱼、食鱼的美好体验,也有离群索居的孤独与惆怅。
    【译文】
    渐渐的寒冷的江水越来越宽阔,居住在两岸的人家被江水隔开。
    潭水清澈,一眼能看见潭底的石头,山的绿色倒影与映在水中的云的影子相互映衬。
    趁着河水涨上沙滩来捕鱼,做鱼的饭香在船尾都能闻到。
    刚享受了鱼的美味,离群索居的孤独与惆怅涌上心头。
    诗歌描写了泛舟江中见到的美景,水清见底,山水相映随着水波荡漾,美不胜收。在船上既能欣赏美景,又能品尝美食,心情应是愉悦的,但末句话锋一转,表达的却是离群索居的孤独与惆怅。
    此题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要注意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有时需结合写作背景进行赏析。
    5.【答案】【小题1】C
    【小题2】示例一:喜欢“千雷震”。“千雷震”比“千家吼”的声响更大,气势更壮,以此设喻,更能表现钱塘潮奔腾而至的雄壮景象;打雷与“云阵”都属于天气现象,由云阵到雷声,联想自然、贴切。
    示例二:喜欢“千家吼”。“千家吼”以拟人方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钱塘潮奔腾而至时犹如千军万马的声势,而“千雷震”只是突出潮水声音大,比较呆板,体现不出这种气势。
    【小题3】表现了潮水的翻卷状态,突出了潮水的迅猛有力。
    【解析】1. 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该联钱塘潮涨落有规律,就像壶漏报时一样准确,而不是说人们根据潮水确定日期和时间。
    故选:C。
    2. 本题考查诗句的鉴赏能力。本题作答时,要先表明观点,然后再分析各版本的妙处。
    如选择“千雷震”版。“千雷震”是形容钱塘江潮声如雷鸣,表现钱塘潮由远而至的雄壮景象,比“千家吼”的声响更大,气势更强大;从诗句的意象上说,潮水形状犹如天上的云,由“云”想到“雷”,都属于天气现象,联想自然、贴切。
    如选择“千家吼”版。“千家吼”表现钱塘潮奔腾而至时声音震天的气势,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了钱塘潮以犹如千军万马的声势,更加生动形象;而“千雷震”只是突出潮水声音大,没有人的行为,比较呆板。
    3.
    本题考查诗句的鉴赏能力。作答时要结合诗句的内容分析。“地卷银山万马奔”是说钱塘潮排山倒海,犹如从地面上翻卷起来形成一座山,犹如万马奔腾,迅猛有力,疾驶而来。所以一个“卷”字表现了潮水的翻卷状态,突出了潮水的迅猛有力。
    译文:
    钱塘江潮水经过海门之时,涛声震耳、浪花迸溅,渔人传说是潮水因子胥之冤而奔涌激荡,怒号不已。潮水犹如天上的云发出很大雷声,钱塘潮排山倒海,犹如从地面上翻卷起来形成一座银山,犹如万马奔腾,迅猛有力,疾驶而来。潮水的涨落和月亮的圆缺一致,就像壶漏报时一样准确。吴国灭亡越国称霸又算得了什么呢?唱着渔歌漂过远处的村庄。
    诗歌从钱塘潮的声音、形状写出了潮来时的涛声震耳、浪花迸溅,犹如从地面上翻卷起来形成一座山,犹如万马奔腾,迅猛有力,疾驶而来的雄壮景象。在表达出对钱塘潮的赞美与喜爱之情,同时抒发了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
    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ACD.正确;
    B.有误,诗歌的前两联写“孤云与归鸟,千里只需片刻,而自己却滞留在外,离开家很久都没回去”。
    故选:B。
    《落日怅望》是唐代诗人马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为游子怀乡之作。诗人抓住了秋天日落这一刹那的景物特点,写出了自己此时此刻微妙复杂的思想活动。先“怅望”云去鸟飞之景,触动乡愁旅恨;再“怅望”夕阳余晖之景,加重乡愁,进而触发内心深处年华老去的感伤。这首诗诗有景有情,景与情高度统一,融合为一体。语言明白如话,概括力强。
    【参考译文】
    片片孤云和那归林鸟儿,顷刻间已是飞驰千余里。
    想起了我长久离开家园,滞留在异乡只能空叹息。
    斜阳余辉洒落高大树木,秋山上的落日好似火烧。
    临水却不敢看我的倒影,是因为害怕容颜已改变。
    理解诗歌内容:
    1.了解诗歌基本意思;
    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
    3.注意重点句子。
    7.【答案】【小题1】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和地点,以飒飒青枫和凄凄秋雨营造了一种迷蒙凄凉的氛围,映衬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也暗含了诗人对朋友前途命运的担忧
    【小题2】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情感寄托于“白云”,“白云相送”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宽慰,又借“白云”高洁的形象隐含着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乙诗前两句的意思是:阵阵寒风,绵绵细雨将江边青枫吹打得飒飒作响。遥看水天相接处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青枫飒飒雨凄凄”,首句从时节、送别地点及风声雨景,层层渲染一种愁情,烘托出一个特定的场景。秋天本来就是令人伤感的季节,离别的地点、环境也令人消魂。“青枫”除了暗示分别、在江边外,还透露出一股飘泊的愁情,而此时之秋风秋雨更是愁煞人也。“秋色遥看入楚迷”,循着上句意脉,将那悠悠愁思形象化地向纵深推进一层。“迷”字用得极妙,既是当时现场景色的真实描写,点染出凄凄秋雨中特有的迷蒙景色,又暗示离人前途的渺茫,自然界的风雨常使人联想到政治风雨,暗含了诗人对好友今后命运的担忧。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前途不明的忧虑与牵挂。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这二句写唯有白云相送入江西,恐怕不仅在于以此显出别时情境的冷落凄凉,大约还有以此隐示吴国伦为人清正廉洁,正可与白云作伴之意。“白云相送大江西”一句,表现了诗人的牵挂之情,和对朋友的赞赏和激励之意。既表明了自己思念关怀之情与白云同在,也用白云暗喻友人清高飘逸、潇洒独行的品格,字里行间饱含激励之情。饱含着惜别之情的抒情笔法,又使人想象到当时诗人目送孤舟远去之景。笔意洒脱,与上句“孤舟逐客”联系起来,又传出一种凄凉之感。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情感寄托于“白云”,“白云相送”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宽慰,又借“白云”高洁的形象隐含着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
    答案:
    (1)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和地点,以飒飒青枫和凄凄秋雨营造了一种迷蒙凄凉的氛围,映衬出离别时的不舍之情,也暗含了诗人对朋友前途命运的担忧。
    (2)想象奇特,诗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情感寄托于“白云”,“白云相送”既表达了对朋友的同情和宽慰,又借“白云”高洁的形象隐含着对友人的赞赏和激励。
    【参考译文】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
    阵阵寒风,绵绵细雨将江边青枫吹打得飒飒作响。遥看水天相接处的楚天,雨中秋色,一片迷蒙。 有谁会到这孤舟上可怜被放逐的你呢,只有白云一路相伴,送你到大江以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送别的凄凉,虽然全是写景,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描写萧瑟秋色,体现了自己无尽的怅惘,三、四句直写,同时又以天上飘浮的白云寄托自己的情感,笔意洒脱,抒情味极浓。
    理解诗歌内容:
    1.了解诗歌基本意思;
    2.结合关键词语理解诗歌内容;
    3.注意重点句子。
    8.【答案】【小题1】比喻 浓浓的离愁
    【小题2】下阕具体描绘离别的场面以及别后的心情。结尾二句先以“愁杀”二字与首句的“愁绝”呼应,点出情怀,再以“回首挥泪千行”六个字将依依离情与主人公的无限悲苦,形象地揭示了出来,一种难舍难分之情态跃然纸上。
    【解析】1.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当我辞别洛阳的时候,春暮的景色更使我伤心欲绝,正值阳春天气,洛阳城里柳絮纷飞,如同雪花飘飘。将柳絮纷飞比作雪花飘飘,运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了。
    2.
    本题考查描写手法及其作用。下阕具体描绘离别的场面以及别后的心情。“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飞断肠。”行人上马就要起程了,这时朋友们争着劝饮最后一杯酒,大家便挥手告别。忽然听到莺啼婉啭,好似声声劝人留下,实在不忍离去。据头二句所写情景,愁绝可见。“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平原年少,出自“我本平原儿,少年事远行”。平原作为燕赵之地,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交友至深,故离愁使人格外伤感。结尾二句先以“愁杀”二字与首句的“愁绝”呼应,点出情怀,再以“回首挥泪千行”六个字将依依离情与主人公的无限悲苦,形象地揭示了出来,一种难舍难分之情态跃然纸上。
    【译文】
    当我辞别洛阳的时候,春暮的景色更使我伤心欲绝,杨花柳絮飘舞着如漫天飞雪。远行的人天天折走柳枝,桥下的流水时时都在呜咽,唱不完送别的悲歌。
    上马时朋友争劝送别的酒。我最怕那南浦的莺啼,声声都是断肠的歌喉。燕赵儿郎也伤愁,挥不尽千行泪,又回头。
    这是一首写离情的词。上阕写桥上送别。因为经这桥上远行的人络绎不断,来这桥上送行的人成群结队,所以整天都有人折杨柳枝,整天都有人执手呜咽。送别的哭声和桥下的流水声发生共鸣,那声音真是撼人心肺。这里不是直写离愁,而是侧面烘托离愁的气氛。下阕具体描绘离别的场面以及别后的心情。“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飞断肠。”行人上马就要起程了,这时朋友们争着劝饮最后一杯酒,大家便挥手告别。忽然听到莺啼婉啭,好似声声劝人留下,实在不忍离去。结尾二句先以“愁杀”二字与首句的“愁绝”呼应,点出情怀,再以“回首挥泪千行”六个字将依依离情与主人公的无限悲苦,形象地揭示了出来,一种难舍难分之情态跃然纸上。
    鉴赏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题思路:
    (1)抓关键词: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这些词往往是“诗眼”。
    (2)抓关键句:指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这样的语句一般出现在诗歌的结尾。
    (3)紧扣诗题:不少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和诗人情感起着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诗歌的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5)抓注释:注释一般是对题目、作者、朝代、写作背景等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解释或提示,很多情况下它们对我们的解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关试卷

    16、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

    这是一份16、中考语文一轮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品评下列诗歌语言上的特色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词鉴赏(含答案),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雁门太守行, 阅读下列文本,回答下列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训练: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