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6-5 练习六》教案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6-5 练习六》教案教学设计,共8页。
练习六。(教材第 93~95 页)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或者折线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决策,提出相关 问题。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重点:能绘制条形或者折线统计图以及理解平均数的含义。难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应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多媒体课件。
一、 教师:我们先复习条形统计图。绘制条形统计图要注意什么呢? 学生:明白 1 格表示几个单位。教师:你能根据下表涂一涂,并说一说 1 个方格代表多少人吗?(课件出示教材第 93 页第 1 题)学生:1 格代表 5 人。教师:为什么?你是从哪得到这个信息的?学生 1:观察统计表可知,喜欢看动画片的人数最多,共 90 人。而一行只有 18 个格子,所以90÷18=5(人)。可知 1 格代表 5 人。
学生 2: 教师:有的题目中还会用三角形表示几个单位的物体,你能完成教材第 95 页第 5 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 95 页第 5 题)教师:请将统计图补充完整。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教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画条形统计图的。学生 1:首先确定 1 个格代表 5 个单位。学生 2:1 个格代表 5 个,奇思踢毽子成绩是 40 个,共 8 个格;淘气踢毽子成绩是 35 个,共 7个格;乐乐踢毽子成绩是 25 个,共 5 个格;笑笑踢毽子成绩是 50 个,共 10 个格;妙想踢毽子成绩是 45 个,共 9 个格。教师: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与同伴进行交流。 同学汇报,集体订正。二、 教师:更能容易看出数量增减变化情况的是什么统计图? 学生:折线统计图。教师:你还记得怎样绘制折线统计图吗? 学生 1:首先要描点。学生 2:把描出的点顺次连接起来。教师:在统计图里把各个点描出来,再顺次连接起来,就得到我们的折线统计图。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点完成教材第 95 页第 6 题吗?(课件出示教材 95 页第 6 题)教师:护士每隔几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你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 1:护士每隔 6 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学生 2:通过观察横轴上的时间得到的。教师:4 月 8 日 12:00 病人的体温是多少摄氏度? 学生:4 月 8 日 12:00 对应的体温是 37.5℃。教师:病人的体温在哪段时间里下降得最快?在哪段时间里比较稳定?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知道什么条件?学生 1:病人每个时间段的体温变化情况。学生 2:病人 4 月 7 日 6:00~12:00 体温下降得最快。学生 3:病人在 4 月 8 日 18:00~4 月 9 日 18:00 体温比较稳定。教师:认真观察图中除了实线,还有什么线?学生:虚线。教师:图中的横虚线对应的体温是多少呢? 学生:37℃。教师:横虚线表示什么呢? 学生:正常人的正常体温。教师:从体温看,这个病人的病情有什么变化? 学生 1:病人的病情好转。学生 2:病人的病情趋于稳定。三、教师:这个单元,我们除了学习了统计图,还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平均数。教师:平均数有什么特点呢?学生 1:平均数在大数和小数中间。
学生 2:平均数是虚拟的一个数。学生 3: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可能不在这组数据中。学生 4:平均数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教师:我们知道了平均数的这么多特点,平均数又是怎么计算的呢? 学生 1:数量较小时,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学生 2: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教师: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是我们求平均数的一般方法。但有时求平均数,我们不用计算,也能求出来,请做教材 93 页第 3 题。(课件出示教材 93 页第 3 题)教师:谁想说说原因?学生 1:平均数在大数和小数中间。学生 2: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90,但是给出的数据都比 90 小,所以要选择的数据只能比 90大,是 93。教师:你能用计算平均数的方法完成教材第 93 页第 2 题吗? 学生独立做题,最后集体订正。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学生 1:我能够更灵活准确地处理有关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问题。学生 2:平均数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它能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练 习 六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看出物体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平均数:平均数的特点 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注重创设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增强学生的兴趣,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然后小组交流,拓宽了同学们的思维。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大部分同学能较好地掌握本章所 学的知识点,但也有个别同学掌握得不扎实。A 类某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 201 厘米,在正确答案下面画“ ”。(1)王刚是这个篮球队的队员,他身高 195 厘米,可能吗?(可能 不可能) (2)这个球队有没有身高超过 201 厘米的队员?(有 没有)下面竹筒中放有根数不同的小棒,如果要使每个竹筒中放的小棒根数同样多,每个竹 筒放几根?(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光明小学四(1)班同学为云南灾区捐款,第一小组有16 人,共捐款175 元;第二小组有 16人,共捐款 141 元;第三小组有 18 人,共捐款 185 元。平均每个小组捐款多少元?(考查知识点:平均数的特点和计算方法;能力要求:能根据平均数的特点解决相关问题)B 类我国从第 23 届奥运会开始获得奖牌。下面是第 24~28 届奥运会我国获奖情况统计表。 年份届数地 点金牌/枚银牌/枚铜牌/枚198824韩国汉城51112199225西班牙巴塞罗那162216199626美国亚特兰大162212
200027澳大利亚悉尼281615200428希腊雅典321714 (1)请把我国在这几届奥运会中所获的金牌数制成条形统计图。 (2)你能把我国在这几届奥运会中所获的金牌数制成折线统计图吗? (3)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观察下面的统计图,然后回答问题。 某市一星期降雨量统计图
(1) 从上图中你能说说星期一至星期日降雨量的变化情况吗? (2)连续哪两天的降雨量相差最大?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考查知识点: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
课堂作业新设计A 类 :1. (1)可能 (2)有2. (3+4+2+5+1)÷5=3(根)3. (175+141+185)÷3=167(元)B 类 :
1.(1)
(2)(3)略2. (1)星期一到星期四降雨量逐渐增多,星期四到星期日降雨量一直在减少。(2)星期五、星期六这两天的降雨量相差最大,因为这段线段比较陡。教材习题第 93 页练习六 (1)涂色略 1 个方格代表 5 人 (2)略 (1)代表各位老师打分的平均值(2)90 91 93(3) 第一名:3 号 第二名:2 号 第三名:1 号3. 93 分4. (1)画“正”字略 2 6 14 3
(2)略 (3)①19 1.77 ②23 5. 略 6. (1)6 时 (2)37.5℃ (3)4 月 7 日 6:00 到 12:00 4 月 8 日 18:00 到 4 月 9 日 18:00(4) 正常体温 (5)逐渐好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