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
展开这是一份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举例说出常见生物的名称。
2. 举例说明生物的生命现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的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的生命现象。
2.增强关爱生物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教学用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张图片,学生结合教材插图。
教师提出问题:图片中哪些是生物?哪些是非生物?
学生观察后,小组内交流的结果,最后达成共识:机器人不是生物,生石花和狗是生物,学生说明理由引入课题。
二、推进新课
板书课题: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生物
学习目标一:举例说出常见生物的名称
自然界是由生命的物体和无生命的物体组成的。多种多样的生物不仅维持了自然界的持续发展,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学生掌握生物的定义。
2、学生从衣食住行方面举例生物的作用。
3、PPT图片展示各种生物,引导学生归纳属于植物、动物……。
(讨论:植物和动物有什么区别;总结:植物能光合作用,但不能自由移动)
学习目标二: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1、多媒体展示图片:
(显微镜下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洋葱的表皮细胞。)
问:这2张图片说明了生物共同具有什么?
答:说明生物体都有细胞结构。
讲: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
除了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多媒体出展示图片:
(不同大小的菜豆和蘑菇)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是什么生物?你们看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现象?
(留足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和总结)
讲: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
例如,一粒种子可以发育为参天大树;一只蝌蚪可以长成为青蛙。
3、多媒体出示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该图片揭示了什么生命现象?
(教师提示:我们人自身怎么排泄废物的?)
讲: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得物质和能力,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
4、多媒体展示图片: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猫,后代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归纳出相同的性状叫遗传,不同的性状叫变异)
讲: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5、多媒体展示图片:
问:同学们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说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羞草的叶片受到触碰会合拢,河豚受到惊吓会膨胀,猎豹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羚羊发现天敌迅速逃跑……)
讲: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即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作出一定的反应。
6、多媒体展示图片:
(瓶子树在树干中贮存水分度过旱季,同时,它们也改善了该地区的土壤、气候等条件)
讲: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生物现象,归纳出生物具有的其他特征。
问:蚯蚓只能生活在阴暗、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它能不能生活在沙漠中?蚯蚓在土壤中钻来钻去,会使土壤变得怎样?这说明了什么?
答:生物只能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生物都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留意了这么多生命现象,相信你们一定会利用这些生物的特征去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生物了吧。我们来练习一下。
多媒体展示图片:
师:请同学们完成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学完这节课后,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凡是具有生命的物体都是生物。它们都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都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理活动:需要呼吸,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能够生长繁殖,具有应激性,可以适应环境,还可以影响环境……
今天我们接触到这么多的生命,观察它们的生命现象,你还认为路旁的一棵树,道边的一朵花,都是那么微不足道吗?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那些具有生命的物体呢?(留给学生课后去思考)
板书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生物
一、认识周围的生物
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2、非生物:无生命的物体
二、生物的生命现象
1、生物体有一定的结构。
2、生物体能够长大。
3、新城代谢。
4、遗传和变异。
5、应激性。
6、生物体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第1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什么是生物,生物的生命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生物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灵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