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后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2022年)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后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2022年)第1页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后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2022年)第2页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后作业 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2(2022年)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综合训练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5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一、选择题1.“工场手工业最完善的产物之一是生产劳动工具本身特别是生产当时已经采用的复杂的机械装置的工场……工场手工业分工的这一产物又生产出机器。材料旨在说明              A.工场手工业的实质是机器大生产B.工场手工业孕育出了机器大生产C.工场手工业是机器大生产的产物D.机器大生产是社会大分工的产物2.阿萨·勃里格斯在《英国社会史》一书中说:无论是观察家还是工人本身,都知道工厂制度是非留下来不可了。这种制度的维护者为它感到骄傲,宣称它是为未来的完全自动化开辟了可能性的一种革命制度。这反映了A.现代工厂制适应了文明进步B.手工工场自此被历史彻底淘汰C.大企业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D.经营者革命导致社会结构变迁3.1830年英国人麦考利指出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候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从生产组织形式创新角度看使英国变得越来越富的原因是A.蒸汽机的改良和运用B.手工工场的建立C.垄断组织的出现D.工厂制度的建立4.洋务运动中官办企业汉阳铁厂是清廷督抚的政绩工程政府每年虽然投入大量资金经营仍十分困难。甲午中日战争后面临无力继续投资的窘境洋务企业大多如此。这种现象表明A.新式生产方式行不通B.近代化道路的新探索势在必行C.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D.资金缺乏阻碍洋务企业的发展5.下面是英国不同时期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例示意图。由此可知英国A.在欧美国家中率先完成工业革命B.城市的经济力量和作用逐渐增强C.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改变D.农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渐降低6.近代以来英国村庄的聚落形态发生了变化中心聚集型村庄越来越少呈手指状或章鱼须状向外放射型的村庄越来越多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工业革命推动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B.自由主义思想的盛行加剧农村的分散C.工业革命推动新型交通工具的兴起D.工业化严重破坏了乡村的生态环境7.据统计,1901—1920年英国所创造的159名贵族中,除了那些因军功而受封者外,商人(其中大约一半是工业家)66人,34名专业人士(其中绝大多数是律师),只有20人是凭借其土地背景。这一现象说明英国A.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关系变革B.工人运动促进了民主化进程C.贵族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下降D.工业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8.有人描写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A.波旁王朝的苛政B.资产阶级的贪婪C.贸易中心的转移D.教会统治的腐朽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观念佐证材料社会价值观念的改变:金钱的世界《十六世纪英国简史》:金钱是十六世纪英国的真正统治者。当时在最冒险的企业和投机活动中产生了真正的狂热病。……在这种狂热病中无论是羊毛买卖、土地投机、企业经营乃至直接的争夺——都觉得津津有味等级观念的消失:自由主义盛行1701年《王位继承法》规定以后英格兰国王必须是国教徒生在外国的国王未经议会批准不得发动大陆战争他未经许可不准出国;外国人不得参加议会田园诗生活的破灭:务实的追求清教徒秉承我生活一天便要赚一天的钱的信条把赚来的钱都用于扩大经营上以获取更多的财富。他们还建立了特殊的教育体制开设数学、外语、实用哲学等课程。面对激烈竞争工厂主拼命经营发明创造层出不穷。培根、牛顿等人的理论风靡一时资本主义经济理论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思想应运而生——摘编自辛淑玲《浅谈社会观念的变化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社会观念变化对工业革命的影响并说明三则材料的史料价值。一、选择题1.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2.19世纪初英国乡村中的裁缝铺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城市里的成衣商店;靴匠不再做鞋人们购买从城镇市场运输而来的各种鞋子;面包师的生意也被城里的面包房挤垮了。这说明A.交通运输业发展实现城乡一体B.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C.传统手工业已不复存在D.工业革命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3.工业革命不过花了短短两个世纪左右的时间就将不同的家庭和社群结合形成的部落、城市、王国与帝国这些单位粉碎成了原子许多过去家庭和社群的功能现在都被国家和市场取代。材料表明A.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已经在全球确立B.工业革命导致了家庭的解体C.社会革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D.工业革命是一次完整的社会革命4.观察下图其反映的突出社会问题是1837年曼彻斯特和拉特兰郡人口平均寿命A.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不同步B.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C.经济发展与医疗水平不统一D.社会财富与社会分配不均衡二、非选择题5.18世纪之后利物浦在英国众多的港口城市中脱颖而出并对英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15年扼守北大西洋入海口的大英帝国为满足自身对奴隶贸易和工业品贸易的巨大需求在利物浦建成英国第一个船坞。紧要的地理位置让利物浦从一个500人的小镇快速成长为当时英伦全岛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城市。18—19世纪利物浦海外贸易从短途的爱尔兰贸易、欧陆贸易逐渐扩张到大西洋英美贸易圈。利物浦通过海上航线将西印度群岛和美洲的烟草、蔗糖、棉花运往利物浦港口然后通过运河或铁路将物资运往英国内地同时将经济腹地的纺织品、煤炭通过运河和铁路经利物浦港口远销欧洲和大西洋各地。——摘编自崔晓火《利物浦:衰败母港的重生》材料二19世纪初竣工的利兹—利物浦运河连接了英国东西两大港口城市。1830年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建成通车此后英国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一万五千多千米的铁路运输网远超欧洲和美洲其他国家英国的交通运输优势得以全面确立起来。利物浦的立体式交通变革不仅造就了利物浦的港口城市地位还充当了兰开郡和曼彻斯特工业腹地的进出口门户推动了腹地经济的繁荣而利物浦和兰开郡作为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使英国的工业重心逐渐从东南倾向西北逐渐减弱了伦敦对地方郡市的凝聚力。——摘编自袁广雪《18—19世纪利物浦的交通变革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19世纪的利物浦快速成长的表现并归纳其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18—19世纪利物浦交通变革的表现并概括其特点。3)根据上述材料简析18—19世纪利物浦的交通变革对英国经济的影响。6.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材料下面是发表于《笨拙》画报的两幅画作。图1发表于1848年当时《谷物法》刚刚被废除画家看到了英国的未来前景表现出无比的自信;图2发表于1852年描绘了部分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玩死老鼠的小孩、在粪堆中搜捡的女人、出租房中拥挤的人群。——摘编自[]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基础过关1.【答案】B2.【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工厂取代手工工场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故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工厂制度,而非大企业,C项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经营者革命出现于20世纪,与工厂制度出现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3.【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生产组织形式创新,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工厂制度形成,故选D项;蒸汽机属于生产工具范畴,不属于生产组织形式,排除A项;手工工场是工业革命前的生产组织形式,排除B项;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排除C项。4.【答案】B【解析】洋务运动之下官办企业无法实现正常持续发展,是洋务企业发展无法避免的痼疾,近代化需要进行新的探索,故选B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洋务运动中官办企业难以发展,和生产方式无关,排除A项;洋务运动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所以说缺乏兴办洋务的环境是不对的,排除C项;题干材料政府每年虽然投入大量资金,经营仍十分困难,表明材料强调的不是缺乏资金,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根据示意图中1801年至1901年英国就业人数中农业就业人数的比例不断下降,工业、服务业的就业人数比例不断上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的作用逐步增强,故选B项;示意图没有涉及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比较的信息,排除A项;社会关系的改变体现在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之间的对抗,示意图并未涉及这一信息,排除C项;示意图反映的是英国不同时期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体现不出农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降低,排除D项。6.【答案】C7.【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在20世纪初英国所创造的贵族组成人员中,商人(其中大约一半是工业家)66人,34名专业人士(其中绝大多数是律师),只有20人是凭借其土地背景,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拥有更多资产的人才有更多的机会去取得贵族身份,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关系出现了变革,故选A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因素的变化对政治身份产生影响,与工人运动促进民主化进程、贵族政治地位下降无关,排除BC两项;题干材料涉及的是贵族组成人员的变化,并未涉及工业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的信息,排除D项。8.【答案】B【解析】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对财富的贪婪及对工人阶级的剥削,使得巴黎城内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日益明显,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这是“悲惨之城”形成的主要原因,故选B项;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9.【答案】影响:对金钱的狂热追求,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不断提高生产率,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王权日益衰落,议会的权力进一步强化,社会等级观念逐渐消失,这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自由主义思想适应了英国对外侵略扩张的需要,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资产阶级极力扩大生产,增加资本原始积累。教育和科技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准备了技术条件。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工业革命发生并最终促成了英国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史料价值:第二段材料是研究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发展影响工业革命发生的第一手史料,史料价值较高;第一段和第三段属于第二手史料,要谨慎使用。素养提升1.【答案】A【解析】工业革命实现了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的飞跃,是生产方式的一次革命性变化,A项正确;纺织机器的使用只是提高了劳动效率,并没有提高纺织女工的社会经济地位,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反映C项,故排除;机器大生产的出现取代了许多传统的手工劳动,但家庭手工业仍长时间存在,故D项错误。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发展使生产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题干材料中“成衣商店”“城镇市场运输而来的各种鞋子”“面包房”的出现均是这一变化的体现,故选B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工场手工业的衰落,并未提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排除A项;C项中不复存在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经济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而题干材料仅提及英国,无法体现经济全球化,排除D项。3.【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许多过去家庭和社群的功能,现在都被国家和市场取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关系出现变革,使以家庭和社群结合形成的部落等单位在社会中的作用逐渐被削弱,国家和市场的功能不断增强,由此可以得出工业革命是一次完整的社会革命的结论,故选D项;A项在题干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排除;工业革命只是减弱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功能,并没有导致家庭的解体,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而不是社会革命的作用,排除C项。4.【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1837年英国处于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的各阶层人口平均寿命整体低于拉特兰郡,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过程中存在着城市污染的现象,因而导致工业城市人口寿命相对较低,故选B项;AC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排除。5.【答案】1)表现:成为英国第二大城市;海外贸易和内陆贸易发展。原因:新航路的开辟;英国的海外扩张与贸易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有利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2)表现:海上航线的拓展;运河的开通;铁路的建成。特点:立体式发展。3)影响:推动了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英国内地经济的繁荣;推动了英国工业重心的转移;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6.【答案】示例观点:工业革命使英国的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说明: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做工,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资本家日益富裕的同时,工人的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改善,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促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若有其他观点亦可,如工业革命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工业革命催生了工厂制度的兴起和工业城市的形成”“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成为主要潮流之一。)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课时训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历史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当堂达标检测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