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2章 电势能与电势差第2节 电势与等势面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2章 电势能与电势差第2节 电势与等势面导学案,共6页。
第2节 电势与等势面1.理解电势的含义,知道其定义式、单位。2.理解等势面的概念,知道电场线一定垂直等势面,了解几种典型电场的等势面的分布。知识点一 电势1.物理意义:表示电场能的特性2.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3.公式:φ=。4.单位:伏特,符号是V。3.特点(1)相对性:电场中各点电势的高低,与所选取的零电势点的位置有关。(2)标量性:电势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6.与电场线的关系: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判断正误](1)电场线密集处场强大,电势不一定高。(√)(2)某点的电势为零,电荷在该点的电势能一定为零。(√)(3)某一点的电势为零,其场强不一定为零。(√)知识点二 等势面1.定义:电场中电势相同的各点构成的面。2.等势面的特点(1)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静电力不做功(选填“做功”或“不做功”)。(2)等势面一定跟电场线垂直,即跟电场强度的方向垂直。(3)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4)两不同等势面不相交。[判断正误](1)电荷在等势面上移动时,因电场力不做功,电势能不变(√)(2)点电荷的电场中,在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的场强相等。(×)(3)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电场强度大小都相等(×)(4)电场线和等势面处处垂直 。(√)核心探究1 电势的决定因素[探究思考]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为E,取O点为零势能点,A点距O点为L,AO连线与电场强度反方向的夹角为θ。(1)电荷量分别为q和2q的试探电荷在A点的电势能为多少? (2)电势能与电荷量的比值是否相同? (3)电势能与电荷量的比值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是否有关系?[探究归纳]1.电势具有相对性,与零电势点的选择有关。2.φ=是电势的定义式。电场中某点处φ的大小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与在该点处是否放入试探电荷、电荷的电性、电荷量均无关。所以“不能说φ与Ep成正比,与q成反比”.3.由φ=求电势时,因是标量式,最好将各物理量的“+”“-”直接代入计算。核心探究2 等势面的特点[探究思考]如图所示是某电场的电场线和等势面,请问: 1.图中实线表示什么?虚线表示什么?2.A、B、C中哪点电势高?3.A、B、C中哪点场强大?[探究归纳]等势面的应用(1)由等势面可以判断电场中各点电势的高低。(2)由等势面可以判断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静电力做功的情况。(3)由于等势面和电场线垂直,已知等势面的形状分布,可以绘制电场线,从而确定电场大体分布。(4)由等差等势面的疏密,可以定性地比较其中两点场强的大小。[探究归纳](1)由等势面可以判断电场中各点电势的高低。(2)由等势面可以判断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静电力做功的情况。(3)由于等势面和电场线垂直,已知等势面的形状分布,可以绘制电场线,从而确定电场大体分布。(4)由等差等势面的疏密,可以定性地比较其中两点场强的大小。[例题1]一个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中曲线AB所示,平行的虚线a、b、c、d表示该电场中的四个等势面。不计粒子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粒子一定带正电B.四个等势面中a等势面的电势一定最低C.该粒子由A到B过程中动能一定逐渐减小D.该粒子由A到B过程中电势能一定逐渐减小[例题2]如果把电荷量q=1.0×10-8 C的正电荷从无穷远移至电场中的A点,需要克服电场力做功W=1.2×10-4 J,那么:(1)q在A点的电势能和A点的电势各是多少 ?(2)q移入电场前A点的电势是多少? 1.如图所示,实线为某电场的电场线,虚线表示该电场的等势面,A、B、C是电场中的三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点中,B点的场强最大B.三点中,A点的电势最高C.将一带负电的检验电荷从A移动到B,电势能增大D.将一带正电的检验电荷从A移动到B和从A移动到C,电势能的变化相同2.(多选)如图所示,M、N为电场中两个等势面,GH直线是其中的一条电场线,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EG<EHB.正电荷置于G点时电势能大于置于H点时的电势能C.φG<φHD.负电荷由H点移动到G点时电场力做正功3.如图所示,一圆环上均匀分布着负电荷,x轴垂直于环面且过圆心O。下列关于x轴上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O点沿x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电势一直降低B.从O点沿x轴正方向,电场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电势先降低后升高C.O点的电场强度为零,电势最低D.O点的电场强度不为零,电势最高4.如图所示,真空中有等量异种点电荷+q、-q分别放置在M、N两点,在MN的连线上有对称点a、c,MN连线的中垂线上有对称点b、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MN连线的中垂线上,O点电势最高B.正电荷+q从b点沿MN连线的中垂线移到d点的过程中,受到的电场力先减小后增大C.正电荷+q在c点电势能大于在a点电势能D.正电荷+q在c点电势能小于在a点电势能5.如图所示,在一足够大的空间内存在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E=3.0×104 N/C.有一个质量m=4.0×10-3 kg的带电小球,用绝缘轻细线悬挂起来,静止时细线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取g=10 m/s2,sin 37°=0.60,cos 37°=0.80,不计空气阻力的作用.求:(1)求小球所带的电荷量及电性;(2)从剪断细线开始经过时间t=0.20 s,求这段时间内小球所处位置电势变化了多少?
参考答案[例题1]解析 电场线与等势面垂直,所以电场线沿竖直方向,从粒子运动轨迹可知,电场力竖直向上。不知φ的高低无法确定电场线方向,也无法确定电性,故A、B错误;由A到B,据F电与v的夹角为锐角,确定电场力F做正功,粒子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故C错误,D正确。答案 D[例题2].解析 (1)W∞→A=0-EpA=-W,则EpA=W=1.2×10-4 J。φA== V=1.2×104 V。(2)A点的电势由电场本身决定,与A点是否有电荷无关,所以,q移入电场前,A点的电势仍为1.2×104 V。答案 (1)1.2×10-4 J 1.2×104 V (2)1.2×104 V1.解析:选D 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所以三点中,A点场强最大,A错误;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逐渐降低,A点电势最低,B错误;将一带负电的检验电荷从A移动到B,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C错误;因为B、C两点在同一等势面上,所以将一带正电的检验电荷从A移动到B和从A移动到C,电场力做的功相同,电势能变化相同,D正确。2.答案:ABD3.解析:选C 圆环上均匀分布着负电荷,根据对称性可知,圆环上各电荷在O点产生的场强相互抵消,合场强为零。圆环上各电荷在x轴产生的电场强度有水平向左的分量,根据电场的叠加原理可知,x轴上电场强度方向向左,根据顺着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可知,从O点沿x轴正方向,电势升高。O点的场强为零,无穷远处场强也为零,所以从O点沿x轴正方向,场强应先增大后减小。综上分析可知C正确,A、B、D错误。4.解析:选D 在MN连线的中垂线上各点的电势均为零,选项A错误;沿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从b点到d点,场强先增大后减小,故正电荷+q受到的电场力先增大后减小,选项B错误;因a点的电势高于c点,故正电荷+q在c点电势能小于在a点电势能,选项D正确,C错误。5.解析:(1)小球受到重力mg、电场力F和细线的拉力T的作用,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得F=qE=mgtan θ解得q==1.0×10-6 C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同,故小球所带电荷为正电荷.(2)剪断细线后,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其加速度为a,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 解得a==12.5 m/s2.在t=0.20 s的时间内,小球的位移为L=at2=0.25 m小球运动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W=qELsin θ=mgLsin θtan θ=4.5×10-3 J所以小球电势能的变化量(减少量).ΔEp=4.5×10-3 J,所以Δφ(减少)=ΔEp /q=4.5×103 V答案:(1)1.0×10-6 C,正电荷 (2)4.5×10 3 V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三册第2章 电势能与电势差第2节 电势与等势面精品导学案及答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知识梳理,思考与交流,经典例题,巩固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三册第2节 电阻学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判断正误,实验探究,探究结果,重点关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鲁科版 (2019)必修 第三册第1节 磁场及其描述导学案,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