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展开第10章《压强和浮力》综合提优
- (2016·北海)如图所示,独轮车是一种新型电动代步车,下表是它的一些参数.
型号 | 最大 速度 | 满电时 最 大行程 | 最大 爬坡 角度 | 车身 质量 | 最大 负荷 |
X5 | 16km/h | 28 km | 15° | 9.6kg | 120kg |
当该车在水平公路以最大负荷状态匀速直线行驶时,地面对车的支持力为 N,若此时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 cm2,则车轮因与地面挤压受到的压强为 Pa. ( g取10 N/kg)
- ( 2015·镇江)如图所示是一辆不慎驶入水中汽车的车门.随着水位升高,车门上A处受到水的压强将 .若车门在水下部分的面积为0. 8 m2,受到水的平均压强为5×103 Pa,g取10 N/kg,此时车门所受水的压力为 N,因此,建议汽车不慎驶入水中时,应立即设法从车内逃离,避免发生生命危险.
- ( 2016·雅安)查询规律:在地面附近同一高度或高度差不显著的情况下,空气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可表示为,式中是常量,表示空气密度,根据关系式可知:空气流速越小,压强 ;厨房中的抽油烟机正是利用这个原理工作的,由于转动的扇叶处气体的流速大,压强 ,油烟在周围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向扇口排出厨房.
- 在传统节日,许多地方的人会燃放孔明灯祈福(如图所示).
(1)孔明灯上升时,灯罩内的气体密度 (填“大
于”“小于”或“等于”)灯罩外的空气密度.
(2)请解释孔明灯上升的主要物理原因:
.
- ( 2016·无锡)将一物块A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大烧杯中,A静止后,有72 g的水溢出;再将其轻轻放入盛满酒精的大烧杯中,A静止后,有64 g的酒精溢出.则A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 N,A的体积是 cm3 .(酒精的密度是0.8×103kg/m3,g取10 N/kg)
- (2015·威海)“粘”字用来描述某些物理现象形象而生动,对下列现象的成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光滑铅块挤压在一起就能“粘”住——因为分子间没有斥力
B.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C.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住舌头——因为液体瞬间凝固
D.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因为衣服带静电
- ( 2015·郴州)如图所示,a、b是两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分别用a、b两种物质制成体积相等的甲、乙两实心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稳定后( )
A.乙漂浮,乙受到的浮力小
B.甲漂浮,甲受到的浮力大
C.乙下沉,甲受到的浮力大
D.甲下沉,乙受到的浮力大
- (2015·沪州)使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的规律时,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手按橡皮膜,两管出现高度差,说明此时橡皮膜的气密性很差
B.该实验装置中的“U”形管是一个连通器
C. "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稳定后,右管中的液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D.橡皮膜伸入液体越深,两管液面高度差越大,则液体压强越大
- (2016·株洲)(多选)某实验小组在探究“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四次测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和F4,则( )
A. B.
C. D.
- 在给病人输液时,为了使输液过程中药液保持匀速下滴,下列装置中最为合适的是( )
- 如图所示,甲、乙两个立方体(V甲>V乙)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把乙放在甲上面,甲对地面压强增加;若把甲放在乙上面,乙对地面压强增加.则、的大小关系为( )
A. B.
C. D. 无法判断
- (2016·六盘山)如图所示,小球悬浮在水中,请在图中画出小球所受浮力和重力的示意图.
- (2015·淮安)某小组用塑料瓶做了以下实验:
(1)将塑料瓶装满水,覆盖一张硬纸片后倒置,水和纸片均不会下落,如图甲所示,该实验说明了 的存在.
(2)将塑料瓶装满水,在瓶侧面扎两个小孔,水从小孔流出,如图乙所示,该实验说明液体压强与 有关.
(3)如图丙所示,将一个完好的空塑料瓶横放并固定在水平桌面上,一个小纸团放在瓶口处,正对着瓶口用力迅速吹气,此时小纸团将会 (填“飞出瓶外”“原地不动”或“进入瓶中”),判断的理由是 .
- ( 2016·苏州)小明在研究物体的浮沉时,发现铁块放入水中下沉,塑料块浸没在水中后上浮.为进一步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他找来了下列器材:弹簧测力计、一杯水、细线、铁块A、塑料块B和塑料块C(B与A体积相同,C与A质量相同).
(1)他按图甲和乙进行了实验,测出铁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为
,并与重力比较,由此得出了物体下沉的条
件.
(2)实验时,他无意中发现增大铁块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某
一时刻测力计的示数会突然变小,示数变小的原因是
.
(3)为探究物体上浮的条件,他选择了合适的塑料块,利
用现有器材在题中(1)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实验步骤
就完成了探究.
选择的塑料块是 (填“B”或“C”).
②增加的步骤是 (用字母表示刚得的物理量).
③当满足 (用测得的物理童表示)条件时,物体上浮.
- ( 2016·呼和浩特)如图所示,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
纪念碑,碑身高37.94 m,由423块花岗岩石块砌成,碑心
石是一块竖立的整块花岗岩,高14.7 m、宽2. 9 m、厚
1.0 m、质量为119.3 t,求:
(1)碑心石体积;
(2)碑心石密度;
(3)若碑心石单独静止竖立于水平地面上,它对水平地面的
压强.
- ( 2016·菏泽)新旧两只鸡蛋放入水中的状态如图所示.两只鸡蛋的体积分别是、,质量分别是、,两只鸡蛋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 (已知水的密度为).
- (2015·广州)如图所示,往装满CO2的软矿泉水瓶加水,
迅速拧紧瓶盖,震荡后CO2溶于水中,生成碳酸,矿
泉水瓶变瘪,瓶变瘪表明瓶内气体压强 (填
“大于”“等于”或“小于”)瓶外气体压强,而瓶外
的气体压强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因此推测瓶内气体压强与反应前相比 (填
“变大”“不变”或 “变小”).
- ( 2016·金华)已知木块A的体积为1× 10-3m3,重力为6N,与固定在容器底部的轻质弹簧相连,如图甲,现向图甲容器中缓慢注水,直至木块A完全浸没并处于静止状态,如图乙.
(1)在向容器中注水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逐渐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木块完全浸没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对木块的拉力为 N.
- 如图所示,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分别盛有质量均为2.4 kg的盐水和水,甲的底面积为0.01 m2,乙的底面积为0.016 m2.为了使盐水和水对各自容器底部压强相等,小军和小芳设计了不同的方法,如下表所示.请判断: 同学设计的方法可行,该方法中所要求的体积V= m3.(盐水的密度为1.2×103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
同学 | 所设计的方法 |
小军 | 分别在甲、乙中倒人相同体 积的盐水和水 |
小芳 | 分别在甲、乙中抽出相同体 积的盐水和水 |
- 质量相等的两个均匀实心球甲和乙,它们的密度之比,则它们的体积之比 ;现将甲、乙两球放入盛有足够多的水的容器中,当它们静止时水对两球的浮力之比为F,则甲球的密度= kg/m3.(已知 1.0×103kg/m3)
- ( 2016·广州)如图(a)所示,静止时U形管两侧液面相平.下列选项包含图(b)中所有合理情形的是( )
A.乙、丁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 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这个容器可能是( )
- (2016·丽水)潜水器从刚好浸没时开始下潜到返回水面合计10分钟,显示器上分别显示全过程深度曲线和速度图像如图,下列对潜水器分析正确的是( )
A.在1分钟~3分钟,受到水的压强逐渐减小
B.在1分钟~3分钟,受到水的浮力逐渐变大
C.在4分钟~6分钟,都是处于水下静止状态
D.在6分钟~8分钟,都是处于受力平衡状态
- 如图所示,质地均匀的实心圆柱体A、B叠放在水平地
面上,已知它们的密度之比,底面积之比
SA:SB =4:3,A对B的压强和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
PA:PB=1:2,则它们的高度之比hA:hB为( )
A. 9:4 B. 3:2
C. 3:1 D. 9:2
- 同一木块甲,先后两次分别在物体乙和丙的作用下,都恰能停留在水面下,如图所示,则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两种情况下,甲受的浮力一定相等
B.乙的质量一定比丙的质量大
C.乙的质量一定比甲的质量小
D.乙的密度一定比甲的密度大
- 如图甲所示,边长为10 cm的立方体木块A通过细线与圆柱形容器底部相连,容器中液面与A上表面齐平.从打开容器底部的抽液机匀速向外排液开始计时,细线中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木块密度0.5×103kg/m3,容器底部面积为200 cm2,g取10 N/kg.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随着液体的排出,木块受到的浮力不断减小
B.容器中的液体是酒精
C.抽液机每秒钟排出液体的质量是10g
D.第30s时,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是2 cm
- ( 2016·宁波)把一根两端开口的细管浸入水中,充满水后用手指把一端堵住,移出水面,如图甲所示.
(1)B端的水不会流下来是由于受到 作用.
(2)把手指移开后管内的水会怎样流动,不同的同学会有不同的猜想,而检验猜想是否正确最直接的方法是 .
(3)把细管倒过来,如图乙所示.如果把手指移开,管内的水会不会从A端流出?请写出你的判断,并用你所学的理论知识证明你的判断.
- 小丽要研究金属圆柱体受的浮力与浸没在水中深度h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金属圆柱体,测出金属圆柱体的重力,然后让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从圆柱体底面接触水面开始,到完全浸没水中(未接触容器底部),记录圆柱体浸入水中不同深度h时测力计的示数,并得到测力计示数F1和圆柱体受的浮力F2随h变化的图像,图乙中能反映圆柱体受的浮力F2随h变化的图像是 (填“①”或“②”);从图中可以看出金属圆柱体与水的密度的关系是 (填“>”“二”或“<”)2.
- ( 2015·无锡)小明利用18 cm长的吸管、细铜丝、石蜡等材料自制密度计.
(1)制作密度计的过程中,需要一个盛放液体的容器,现有250 mL的量筒和400 mL的烧杯供选择,则小明应选择 .
(2)小明将自制的密度计放入水中,发现密度计不能直立漂浮,其原因可能是 .,实验改进后,小明将密度计放人水中,用刻度尺测出吸管露出水面的长度是10.8 cm,则吸管浸入水中的深度h水= cm,小明将该密度计放入某液体中,吸管浸入液体的深度为9 cm,则此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 1.0×103kg/m3 )
(3)小明的同学也用吸管制作密度计,他发现密度计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太小,导致用此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误差较大,为此同学们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A.换大的容器做实验
B.换细的吸管制作密度计
C.换稍长的吸管制作密度计
D.适当减小密度计的配重
- (2015·昆明)将一边长是0. 1 m的实心正方体缓慢放入盛满水的烧杯内,待它静止时,从杯中溢出0.6 kg的水.(g取10 N/kg, 1.0×103kg/m3)
(1)求正方体受到的浮力;
(2)求正方体排开水的体积;
(3)判断正方体在水中静止时处于漂浮、悬浮还是沉底,并写出判断依据;
(4)求正方体的密度.
- (2015·呼和浩特)一个重力为3N的实心铁块A,与一实心正
方体木块B叠放在圆筒形容器底部,底部水平,如图所示.实
心木块的密度为0.6×103kg/m3,边长为10 cm.g取10 N/kg.求:
(1)实心木块的重力;
(2)实心木块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若不断缓慢向容器中倒水,直到水注满容器;当木块稳定时.
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
参考答案
1. 1296 3.24×105
2. 增大 4 000
3. 越大 小
4. (1)小于
(2)孔明灯受到空气的浮力大于自身重力,孔明灯能上升
5. 0.72 80
6. A 7. A 8. D 9. BC
10. B 11. C
12. 如图所示
13. (1)大气压力
(2)深度
(3)飞出瓶外
向瓶内吹气时,瓶内气体压强变大,同时瓶口气流速度变大,压强减小,瓶内气体对纸团水平作用力大于瓶外气体对纸团水平作用力.纸团不再受力平衡,飞出瓶外
14. (1)
(2)铁块接触到容器底部
(3)①B
②测出塑料块B的重力
③
15. (1)42.63 m3
(2)2.8×103 kg/m3
(3)4.1×105 Pa
16.
17. 小于 不变 变小
18.(1)增大
(2)4
19.小芳 1.6× 10-3
20. 2:1 0.6× 103
21. B 22. A 23. C 24. A
25. C 26. C
27. (1)大气压
(2)实验
(3)如果把手指移开.管内的水会从A端流出:液体压强随探度的增加而增大.
当手指移开后,假设管内的水保持静止,取管底液片为研究对象,它把管内的水柱分成左右两部分,如图所示,因为液片深度,所以,因为,而液片左右的面积相等;所以,液片将向右移动,管内的水从A端流出.
28. ②
29. (1) 250 mL的量筒
(2)重心偏上7.2 0.8×103 kg/m3
(3)B
30. (1)6 N
(2)6×10-4 m3
(3)漂浮
(4)0.6×103 kg/m3
31.(1)6 N
(2) 900 Pa
(3) 10-4 m3
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75 × 103kg/m3,如图所示是喷雾器工作时的示意图,把重8N,边长为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苏科版第十章 压强和浮力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