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临清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临清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及答案,共3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临清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只用一个最佳答案,选其代号,涂于答题卷中。
1.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哪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空气 B.阳光 C.温度 D.水分
2.如图是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
B.图中所示成分加上分解者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物质最多的是乙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
3.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
A.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B.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C.物像模糊﹣调节粗准焦螺旋
D.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拭
4.如图表示豆科植物的一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
B.③的地上部分主要是由种子的胚轴发育而来的
C.过程④→⑤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
D.⑤所示豆荚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与“苔痕上阶绿”描述的植物,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
A.小球藻 B.地钱 C.肾蕨 D.牡丹
6.日常生活中,人们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是为了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B.准备移栽的茄子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了避免水分的散失
C.夜晚农民常把塑料大棚掀开一个小角,使冷空气进入是为了减弱农作物的呼吸作用D.果树在开花期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减产,这与传粉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7.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B.b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C.c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8.在东非大裂谷地区,导致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的直接原因是( )
A.地面食物丰富 B.扩大生活范围
C.树上天敌增加 D.森林大量消失
9.下列病症与其病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佝偻病﹣﹣缺少维生素A
B.坏血病﹣﹣缺少维生素C
C.地方性甲状腺肿﹣﹣缺少铁
D.夜盲症﹣﹣缺少维生素D
10.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a→b表示人正在呼气,膈肌收缩
B.图b→c时,外界气压>气管气压>肺内气压>胸廓气压
C.图c→d时,气体出肺,肺收缩,胸廓扩大
D.当人在水中站立时,感觉呼吸不畅,是因为c→d过程受到了影响
11.如图为健康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由①②④构成
B.与①内液体相比,④内液体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C.与①内液体相比,⑤内液体不含葡萄糖和无机盐
D.与①内液体相比,③内液体尿素含量增加
12.如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①为感受器,受到针扎刺激能产生痛觉
B.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
C.打针时小孩看见注射器的针头就缩手,属于复杂反射
D.若④处损伤,其他部分正常,受到刺激表现为有感觉无反应
13.沉迷于上网或电子游戏不但会影响学业,而且因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屏幕会导致眼中某个结构凸度增大且不能恢复原状而形成近视眼。这一结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睫状体 D.玻璃体
14.给健康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处于休克状态,要使其及时苏醒可注射适量的( )
A.葡萄糖 B.维生素 C.生理盐水 D.生长激素
15.下列动物中,有口无肛门并营寄生生活的是( )
A.珊瑚虫 B.血吸虫 C.蛔虫 D.苍蝇
16.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蜘蛛结网与蚯蚓走迷宫从行为的获得途径划分,是同一类型的行为
B.大山雀偶然打开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属于先天性行为
C.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由个体在生活经历中获得
D.动物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只发生在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个体之间
17.不同的食品可采用不同的保存方法,下列食品与其保存方法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水果﹣低温保存法 B.牛奶﹣巴氏消毒法
C.袋装香肠﹣真空包装法 D.果脯﹣晒干脱水法
18.动物通过直接或间接吃植物获得有机物,又通过呼吸作用和被分解者分解,把有机物变为无机物供给植物利用,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哪项作用( )
A.维持生态平衡
B.帮助植物传粉
C.制造有机物
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9.某男子看《唐人街探案》时,哈哈大笑后发现下颌不能正常合拢了。原因最可能是( )
A.关节囊受到损伤 B.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
C.关节软骨有病变 D.韧带损伤颌骨无法复位
20.回乡创业的大学生王闯想扩大果树的栽种面积,且保持果树的优良性状。下列哪项措施不能帮他达到目的( )
A.扦插 B.嫁接 C.种子繁殖 D.组织培养
21.如图阴影部分示蝗虫和青蛙生殖和发育的共同特点,对其共同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性生殖 B.体内受精
C.受精卵体外发育 D.变态发育
22.对男孩小明性染色体的分析,错误的( )
A.小明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
B.X染色体不可能来源于奶奶
C.Y染色体一定来源于爷爷
D.X染色体一定来源于外婆
23.在人体的第二、第三道防线中均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或细胞是( )
A.胃液 B.溶菌酶 C.吞噬细胞 D.淋巴细胞
24.疫情防控常态化,个人防控最重要。戴口罩、一米线,勤洗手,少聚集,用公筷,常锻炼。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以上措施包括( )
A.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B.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C.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
D.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5.下列关于健康地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西药是化学合成制剂,有副作用;中药是纯天然的草药,没有副作用
B.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要先判断有无呼吸和意识后,立即拨打120
C.健康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D.小刚上肢受伤,血液呈暗红色并缓慢而连续地从伤口流出,可指压远心端止血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50分。在答题卷中作答。术语中的关键字写错该空不得分。
26.(8分)图1表示油菜的发育过程,图2表示油菜的叶片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植物由小长大,是从 开始的。该过程与细胞分裂、生长和 密切相关。
(2)图1中的a过程中,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 数量先加倍,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确保了亲、子代细胞内所含的 一样多。
(3)图2中[1]和[3]的细胞排列紧密,属于图1中的[ ] (组织);在光照下,油菜嫩绿的幼叶会慢慢变得深绿,据此推测,图2中的[2]主要属于图1中的[ ] (组织)。
(4)如果掐去油菜花的一根枝条的顶尖,这根枝条就不能继续向上生长了。原因是枝条的顶尖有图1的[ ] 组织,去掉后,细胞不再分裂产生新细胞,枝条无法继续生长。
(5)综上所述,油菜花的叶是由不同的组织按一定顺序结合起来,行使一定的功能,说明油菜花的叶所属的结构层次是 。
27.(8分)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其中数字①、②、③、④代表心脏的四个腔,字母A、B、C、D代表人体某器官,数字1﹣10代表人体内血管),请据图回答:
(1)保证血液只能由结构[①]流向结构[②],而不能倒流的结构是 。
(2)当血液流经[A]后,血液成分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
(3)当血液流经肾脏后,血管7与血管8中的血液成分相比,含量减少的物质除水、无机盐以外,还有 、 和 。当血液流经C小肠后,血液中减少的物质是 。
(4)某人患阑尾炎时,在其血常规化验单中,数目明显增多的项目是 ,若给此人进行上肢静脉点滴药液,药液到达阑尾至少需要 次经过心脏。
28.(8分)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极其繁多,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图一中,甲和乙分别表示常见的植物和动物,图二是对乙分类的图解,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图中将生物分成甲和乙两类,分类的等级是 。
(2)图一中,将甲所示植物分成A、D、F和B、C、E两类,分类的依据最可能是 。将乙中的动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排列 。(填字母)
(3)据图二的分类图解,把图一中的生物字母代号写出:② ;⑤ 。
(4)根据图二的分析,可以看出蝗虫和蚯蚓的共同特征比蝗虫和青蛙的共同特征 ,但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 。
29.(8分)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某地自1991年开始,使用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稻飞虱,效果非常好。随着吡虫啉的大量使用,2002年监测到该地区稻飞虱对吡虫啉具有低水平抗性,2005年达到极高水平抗性。如图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
(注:黑色个体表示抗药性强的个体,浅色个体表示抗药性弱的个体)
(1)分析图一到图四,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最合理的排序是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2)短短十多年的时间,稻飞虱群体的抗药性水平从低向高进化,主要原因是:
①稻飞虱具有很强的 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②未使用吡虫啉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 。
③当喷洒吡虫啉时,抗药性弱的稻飞虱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 ,抗药性强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这种现象称为 。经过许多代后,群体的抗药性水平 。
(3)由此可见,吡虫啉在稻飞虱的进化中起了 作用,最终使稻飞虱表现出对该环境具有一定的 性。
30.(8分)下面种子的形结构示意图,请据答下列题:
(1)图乙所示玉米种子的切面,该切面是刀片沿着图甲所的 切开的。
(2)用 仔细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发现其子叶和 相连;将 滴玉米种子的剖面上,变蓝的结构是[ ] 。
(3)将来发育玉米幼苗的是 ,它由图乙中的 组成(填数字),图丙中组成该结构的是 (填数字)。
31.(1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变化”,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1)取唾液:用凉开水将口腔漱干净,再在口内含一块 。约 分钟后取出,将其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2)若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选择 号试管置于烧杯中作为①号试管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若要探究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则应选择 号试管置于烧杯中。
(3)水浴后向试管内滴加 ,①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变蓝或不变蓝),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酶,它能促进淀粉的分解。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馒头的変甜与 ,以及 都有关系。
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临清市中考生物二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个小题只用一个最佳答案,选其代号,涂于答题卷中。
1.(2分)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哪些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空气 B.阳光 C.温度 D.水分
【分析】本题考查合理密植的知识.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
【解答】解:我们知道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都是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叶子铺在墙上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目的是充分的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如果重叠,下面的叶子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进行制造有机物,只会消耗有机物。所以看出是阳光对生物的影响。
故选:B。
【点评】合理密植是使植株行间距和株距科学合理,使题目的叶片互不遮挡,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充分有效利用这片土地上的光能,来提高产量.所以合理密植是利用提高光合作用,以增加作物产量的措施.
2.(2分)如图是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丁→甲→乙
B.图中所示成分加上分解者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C.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物质最多的是乙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乙和丙的数量都增加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8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20%.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
(3)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据此解答。
【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有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A正确;
B、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中所示成分加上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可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错误;
C、在该食物链中,乙处于的营养级别最高,因此在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含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乙,C正确;
D、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乙会因食物的增多而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会减少,丙数量增加,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
3.(2分)下列是显微镜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是( )
A.视野较暗﹣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B.物像偏右下方﹣向左上方移动玻片
C.物像模糊﹣调节粗准焦螺旋
D.镜头污染﹣用干净的纱布擦拭
【分析】1、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
2、显微镜成倒立的像,视野中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3、细准焦螺旋可以小幅度的调节镜筒,能够使所观察到的物像更清晰。
4、显微镜的镜头要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
【解答】解:A、若室内细胞较暗,可以选用凹面镜和大光圈,A正确;
B、要将物像从视野的右下方移到正中央,装片的移动方向应该是右下方,B错误;
C、转动细准焦螺旋调出更清晰的物像。C错误;
D、镜头污染﹣用干净的擦镜纸擦拭,D错误。
故选:A。
【点评】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其功能是主要的考点。
4.(2分)如图表示豆科植物的一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②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芽
B.③的地上部分主要是由种子的胚轴发育而来的
C.过程④→⑤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
D.⑤所示豆荚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分析】观图可知:图示①→②过程是种子萌发的过程,③④表示植物体,⑤是果实,解答即可。
【解答】解:A、①→②过程是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将来发育成根,A错误;
B、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③的地上部分主要是由种子的胚芽发育而来的,B错误;
C、过程④花→⑤果实种子的形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C正确;
D、一朵花要经过传粉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所以⑤所示豆荚是由子房发育而来的,D错误。
故选:C。
【点评】明确果实与种子的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5.(2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与“苔痕上阶绿”描述的植物,属于同一类群的是( )
A.小球藻 B.地钱 C.肾蕨 D.牡丹
【分析】苔藓植物无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受精过程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湿处。“苔痕上阶绿”描述的植物是苔藓植物。
【解答】解:小球藻属于藻类植物;地钱属于苔藓植物;肾蕨属于蕨类植物;牡丹属于绿色开花植物。
故选:B。
【点评】熟练掌握藻类植物、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再仔细分析题中的诗句,应该能作出正确的答案。
6.(2分)日常生活中,人们采取的下列措施与其目的不一致的是( )
A.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是为了促进根部的呼吸作用
B.准备移栽的茄子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了避免水分的散失
C.夜晚农民常把塑料大棚掀开一个小角,使冷空气进入是为了减弱农作物的呼吸作用
D.果树在开花期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常会造成减产,这与传粉不足有很大的关系
【分析】1、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过程可用反应式表示如下: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2、带土移栽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
3、温度降低,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就会减弱。
4、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如风媒传粉没有风,虫媒传粉因风大或气温低,而缺少足够昆虫飞出活动传粉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
【解答】解:A、植物的根也需要呼吸,水淹后的农田要及时排涝﹣﹣促进根部的呼吸,故A正确;
B、准备移栽的茄子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故B错误;
C、到了晚上,农民常把塑料大棚掀开一小角,使冷空气进入以降低室温,低温能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利于增产。C正确。
D、异花传粉往往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得不到传粉的机会,如风媒传粉没有风,虫媒传粉因风大或气温低,而缺少足够昆虫飞出活动传粉等,从而降低传粉和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7.(2分)如图是绿色开花植物的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B.b表示水分由导管从低往高运输,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C.c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
D.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途径是:大气→自然降水→植物根系→植物茎叶→大气
【分析】(1)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
(2)植物的蒸腾作用在把体内的水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当中去的时候,是一种“泵”的原理,它为根吸水提供了向上的拉力,同时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也一同被向上吸收和运输,动力都是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3)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空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
(4)图中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b表示水和无机盐的运输,c表示散失水分。
【解答】解:(1)图中a表示根对水分的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A正确;
B、水在b处是由低处往高处流动,其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B正确;
C、c表示水分的散失,“门户”是气孔,C正确;
D、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向空气中散发水分,增加了降雨量。在降雨的过程中,绿色植物可以减缓雨水对陆地的冲刷,使更多的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同时,绿色植物的根系和枯枝落叶对地面土壤有很好的固定和保护作用。据统计,风茂的森林可截留降水量的20%~30%,草地可截留降水量的5%~13%.植物再通过蒸腾作用把水分从根部运送到茎、叶等器官;再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散失到空气中,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根尖的结构特点和叶片的结构特点。
8.(2分)在东非大裂谷地区,导致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的直接原因是( )
A.地面食物丰富 B.扩大生活范围
C.树上天敌增加 D.森林大量消失
【分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解答】解:在东非大裂谷地区,导致部分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生活的直接原因是森林大量消失
故选:D。
【点评】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中,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能直立行走,明确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是直立人。
9.(2分)下列病症与其病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佝偻病﹣﹣缺少维生素A
B.坏血病﹣﹣缺少维生素C
C.地方性甲状腺肿﹣﹣缺少铁
D.夜盲症﹣﹣缺少维生素D
【分析】无机盐和维生素对人体都很重要,人体一旦缺乏,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
【解答】解:A、缺碘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含铁的无机盐缺乏会得贫血,A错误;
B、坏血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C形成的,B正确;
C、夜盲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形成的,C错误;
D、幼儿缺钙和维生素D会得佝偻病,D错误。
故选:B。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各类营养物质以及激素的作用。
10.(2分)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a→b表示人正在呼气,膈肌收缩
B.图b→c时,外界气压>气管气压>肺内气压>胸廓气压
C.图c→d时,气体出肺,肺收缩,胸廓扩大
D.当人在水中站立时,感觉呼吸不畅,是因为c→d过程受到了影响
【分析】图示中表示的是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
【解答】解: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
曲线图中,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导致外界气压<气管气压<肺内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
曲线图中,曲线b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导致外界气压>气管气压>肺内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故选:B。
【点评】吸气和呼气的进行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
11.(2分)如图为健康人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肾单位是组成肾脏的基本单位,由①②④构成
B.与①内液体相比,④内液体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C.与①内液体相比,⑤内液体不含葡萄糖和无机盐
D.与①内液体相比,③内液体尿素含量增加
【分析】(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
(3)图中,①是入球小动脉,②是肾小球,③肾静脉,④是肾小囊,⑤是肾小管。
【解答】解:A、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②肾小球、④肾小囊、⑤肾小管。A错误;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如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的腔内,形成原尿。比较原尿和血液的化学成分,原尿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B正确;
C、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壁的上皮细胞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没有被重吸收的物质如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则形成了尿液。可见⑤肾小管内液体不含葡萄糖,C错误;
D、与①内液体相比,③内液体尿素含量减少,D错误。
故选:B。
【点评】熟记肾单位的各结构和功能,会以图解的形式考查尿的形成,做此类题目,一是记住肾单位的组成,牢记各部分的功能,二是明确尿的形成过程。
12.(2分)如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①为感受器,受到针扎刺激能产生痛觉
B.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
C.打针时小孩看见注射器的针头就缩手,属于复杂反射
D.若④处损伤,其他部分正常,受到刺激表现为有感觉无反应
【分析】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图中结构: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传出神经,②效应器,⑤神经中枢。
【解答】解:A、痛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产生的,错误;
B、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正确;
C、打针时小孩看见注射器的针头就缩手,属于复杂反射,正确。
D、④是效应器接收到指令,做出反应。运动神经纤维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若④处损伤,其他部分正常,受到刺激表现为有感觉无反应,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
13.(2分)沉迷于上网或电子游戏不但会影响学业,而且因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屏幕会导致眼中某个结构凸度增大且不能恢复原状而形成近视眼。这一结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睫状体 D.玻璃体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近视眼的成因。解答时可以从近视眼的成因、成像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解: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凸度增大且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因此晶状体凸度增大且不能恢复原状会形成近视眼。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的成因。
14.(2分)给健康的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处于休克状态,要使其及时苏醒可注射适量的( )
A.葡萄糖 B.维生素 C.生理盐水 D.生长激素
【分析】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据此解答。
【解答】解: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当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人就会患糖尿病。糖尿病可通过注射胰岛素来进行治疗。当给小白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后,小白鼠体内的葡萄糖快速分解或是合成糖元,造成小白鼠的体内葡萄糖的含量急剧降低,不能供给足够的能量,小白鼠就会出现休克现象,可通过注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来补充葡萄糖,供给小白鼠足够的能量。使血糖浓度升高,休克的小白鼠就会苏醒。
故选:A。
【点评】关键是明确胰岛素的作用:能调节糖的代谢。
15.(2分)下列动物中,有口无肛门并营寄生生活的是( )
A.珊瑚虫 B.血吸虫 C.蛔虫 D.苍蝇
【分析】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梯状神经系统,有口无肛门,营寄生生活和自由生活。
【解答】解:A、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营自由生活,错误;
B、血吸虫的身体呈左右对称,是扁形动物,有口无肛门,营寄生生活,正确。
C、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营寄生生活,但是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错误。
D、苍蝇属于节肢动物,有口有肛门,错误。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16.(2分)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蜘蛛结网与蚯蚓走迷宫从行为的获得途径划分,是同一类型的行为
B.大山雀偶然打开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属于先天性行为
C.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由个体在生活经历中获得
D.动物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只发生在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个体之间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3)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解答】解:A、蜘蛛结网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而蚯蚓走迷宫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错误。
B、大山雀偶然打开门外的奶瓶盖,偷喝了牛奶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正确。
C、动物的学习行为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需要不断强化,否则会消退甚至消失,错误。
D、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存在于同种动物个体之间,错误。
故选:B。
【点评】掌握各种动物行为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7.(2分)不同的食品可采用不同的保存方法,下列食品与其保存方法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水果﹣低温保存法 B.牛奶﹣巴氏消毒法
C.袋装香肠﹣真空包装法 D.果脯﹣晒干脱水法
【分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溶菌酶等.
【解答】解:A、水果主要是利用低温抑制水果的呼吸来保鲜的,A正确;
B、牛奶是利用高温消毒来杀菌来延长牛奶的保质期,因此属于巴氏消毒法,B正确;
C、袋装香肠﹣真空包装法,C正确;
D、果脯是高浓度的物质如糖类来渗出水果中的水分,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来延长的保质期,因此果脯的保存方法是渗透保存法,D错误。
故选:D。
【点评】只要熟练掌握了常见的食品保存的方法及原理,就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18.(2分)动物通过直接或间接吃植物获得有机物,又通过呼吸作用和被分解者分解,把有机物变为无机物供给植物利用,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哪项作用( )
A.维持生态平衡
B.帮助植物传粉
C.制造有机物
D.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有: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解答】解: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故选:D。
【点评】各种动物在自然界中各自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用辨证的观点来看待动物对人类有利的一面和有害的一面,合理地保护和控制、开发和利用动物资源。
19.(2分)某男子看《唐人街探案》时,哈哈大笑后发现下颌不能正常合拢了。原因最可能是( )
A.关节囊受到损伤 B.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
C.关节软骨有病变 D.韧带损伤颌骨无法复位
【分析】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狂笑过猛,上下颌不能合拢,是一种脱臼现象。
关节面: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
关节囊: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
关节腔: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
【解答】解: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三部分。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所谓的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
有人大笑时由于用力过猛,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导致上下颌不能合拢。
故选:B。
【点评】掌握脱臼的原因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0.(2分)回乡创业的大学生王闯想扩大果树的栽种面积,且保持果树的优良性状。下列哪项措施不能帮他达到目的( )
A.扦插 B.嫁接 C.种子繁殖 D.组织培养
【分析】经过精子与卵细胞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繁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繁殖速度快,后代性状较为一致,所以利于保持植物的优良性状,短期内可获得大量性状一致的植株。
【解答】解:扦插、嫁接和组织培养都没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无性生殖,无性生殖的繁殖速度快,后代性状较为一致,所以利于保持植物的优良性状,而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繁殖速度慢,发生变异的几率大,因此,为了保持果树的优良特征,加快果树的繁殖速度,果农通常不采用的繁殖方法是种子繁殖。
故选:C。
【点评】只要掌握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概念及优点,即可作出正确的答案。
21.(2分)如图阴影部分示蝗虫和青蛙生殖和发育的共同特点,对其共同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有性生殖 B.体内受精
C.受精卵体外发育 D.变态发育
【分析】(1)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春末夏初,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雌蛙排卵、雄蛙排精→体外受精。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青蛙的受精卵在水中形成后,便开始进行细胞分裂,形成胚胎,胚胎继续发育形成幼体﹣﹣蝌蚪。蝌蚪用鳃呼吸。蝌蚪的发育过程中先后长出后肢、前肢,尾和鳃逐渐萎缩消失,肺逐渐形成,发育成幼蛙。幼蛙可以离水登陆,逐渐发育成成蛙,其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绝大多数昆虫进行有性生殖、发育成熟后,经过交配产生受精卵,受精卵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可以发育成幼虫和成虫。
昆虫的发育为变态发育,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种方式。完全变态:蜜蜂、家蚕等昆虫的发育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是指蟋蟀、蝼蛄、螳螂等昆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
【解答】解:AC、蝗虫和青蛙生殖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属于有性生殖,AC正确。
B、青蛙的雌雄蛙分别把卵细胞和精子排到水中,精卵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这种受精方式称为体外受精;蝗虫经过交配产生受精卵,体内受精,B错误。
D、蝗虫的一生经历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非常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的发育过程,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青蛙的发育过程可以概括为: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属于变态发育,D正确。
故选:B。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特点。
22.(2分)对男孩小明性染色体的分析,错误的( )
A.小明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
B.X染色体不可能来源于奶奶
C.Y染色体一定来源于爷爷
D.X染色体一定来源于外婆
【分析】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有X 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X,那么,她生的就是女孩。如果母亲的卵细胞与父亲的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相融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就是XY,那么,她生的就是男孩。
【解答】解:A、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小明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A正确;
B、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小明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妈妈,不可能来源于奶奶,B正确;
C、Y染色体一定来源于爸爸,爸爸的Y染色体来自爷爷,因此小明的Y染色体一定来源于爷爷,C正确;
D、小明的X染色体一定来源妈妈,妈妈的染色体可能来源于外公或者外婆,小明的X染色体来源于外公或外婆均有可能,D错误。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性别遗传过程以及会借助人类的性别遗传图解分析解答此类问题。
23.(2分)在人体的第二、第三道防线中均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或细胞是( )
A.胃液 B.溶菌酶 C.吞噬细胞 D.淋巴细胞
【分析】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比较如下表:
名称
形成时间
形成因素
特点
器官
包括的防线
举例
非特异性免疫
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
由遗传因素决定
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作用范围广,针对多种病原体都有效
皮肤、黏膜等
第一、二道防线
唾液中的溶菌酶
特异性免疫
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与遗传因素无关;和与该病原体斗争的人有关
针对某一特定病原体,具有专一性
胸腺、淋巴结、脾脏
第三道防线
天花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抗体
【解答】解:在人体的第二、第三道防线中均能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或细胞是吞噬细胞
故选:C。
【点评】熟练掌握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和作用,人体三道防线的免疫特性。解题时特别注意区分哪些属于特异性免疫,哪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4.(2分)疫情防控常态化,个人防控最重要。戴口罩、一米线,勤洗手,少聚集,用公筷,常锻炼。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以上措施包括( )
A.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B.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C.控制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
D.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解答】解: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为了有效的切断病毒向外传播,坚决遏制了疫情蔓延,“春节期间”,全国上下都在积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政府要求普通市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以上措施属于属于切断传播途径。坚持体育锻炼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25.(2分)下列关于健康地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西药是化学合成制剂,有副作用;中药是纯天然的草药,没有副作用
B.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要先判断有无呼吸和意识后,立即拨打120
C.健康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D.小刚上肢受伤,血液呈暗红色并缓慢而连续地从伤口流出,可指压远心端止血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入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
【解答】解:A、“是药三分毒”中药也有副作用的,根据病情需要,恰当选择药物,以达到好的治疗效果,错误。
B、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要先判断有无呼吸和意识后,立即拨打120,正确。
C、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正确。
D、动脉出血的特点,颜色鲜红,血流较快,常呈喷射状,静脉出血的特点是静脉血色暗红,血流较缓,某人上肢受伤,血液呈暗红色并缓慢而连续地从伤口流出,因此判断是静脉出血。故应首先采用指压法(或止血带)远心端止血,同时紧急拨打120送医院,正确。
故选:A。
【点评】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50分。在答题卷中作答。术语中的关键字写错该空不得分。
26.(8分)图1表示油菜的发育过程,图2表示油菜的叶片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1可知,植物由小长大,是从 受精卵 开始的。该过程与细胞分裂、生长和 细胞分化 密切相关。
(2)图1中的a过程中,细胞内最重要的变化是 染色体 数量先加倍,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确保了亲、子代细胞内所含的 遗传物质 一样多。
(3)图2中[1]和[3]的细胞排列紧密,属于图1中的[ 4 ] 保护组织 (组织);在光照下,油菜嫩绿的幼叶会慢慢变得深绿,据此推测,图2中的[2]主要属于图1中的[ 3 ] 营养组织 (组织)。
(4)如果掐去油菜花的一根枝条的顶尖,这根枝条就不能继续向上生长了。原因是枝条的顶尖有图1的[ 2 ] 分生组织 组织,去掉后,细胞不再分裂产生新细胞,枝条无法继续生长。
(5)综上所述,油菜花的叶是由不同的组织按一定顺序结合起来,行使一定的功能,说明油菜花的叶所属的结构层次是 器官 。
【分析】图1中a表示细胞的分裂,b表示细胞的分化,c表示组织形成器官,d表示器官构成植物体,1输导组织、2分生组织、3营养组织、4保护组织。图2中1是上表皮,2是叶肉细胞,3是下表皮,4是气孔,5是叶脉,解答即可。
【解答】解:(1)由图1可知,植物由小长大,是从受精卵开始的。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后的细胞与原细胞的功能是相同的。细胞分裂的结果是使细胞的数量增多了,分裂后的细胞形态,结构、功能都相同。图中的a表示细胞的分裂。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分裂后产生的细胞,起初功能相同,其形态和结构也相同,但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这些细胞的功能各自不同,它们的形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图中的b表示细胞的分化过程;
(2)4保护组织一般由植物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2是叶肉细胞属于营养组织;在光照下,小叶慢慢伸展长大,颜色也变得深绿,叶色变深,这是因为这样的叶中的叶绿体增多。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的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是由叶绿体经过光合作用合成的;
(3)2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如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属于分生组织;
(4)综上所述,油菜花的叶是由不同的组织按一定顺序结合起来,行使一定的功能,说明油菜花的叶所属的结构层次是器官。
故答案为:
(1)受精卵;细胞分化;
(2)染色体;遗传物质;
(3)4保护组织;3营养组织;
(4)2分生组织;
(5)器官。
【点评】此题的知识点较多,认真审题是解题的关键。
27.(8分)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其中数字①、②、③、④代表心脏的四个腔,字母A、B、C、D代表人体某器官,数字1﹣10代表人体内血管),请据图回答:
(1)保证血液只能由结构[①]流向结构[②],而不能倒流的结构是 房室瓣 。
(2)当血液流经[A]后,血液成分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
(3)当血液流经肾脏后,血管7与血管8中的血液成分相比,含量减少的物质除水、无机盐以外,还有 氧气 、 尿素 和 营养物质 。当血液流经C小肠后,血液中减少的物质是 氧气 。
(4)某人患阑尾炎时,在其血常规化验单中,数目明显增多的项目是 白细胞 ,若给此人进行上肢静脉点滴药液,药液到达阑尾至少需要 两 次经过心脏。
【分析】如图所示①是左心房、②是左心室、③是右心室、④是右心房;A指的是肺部,B指的是胰脏,C指的是小肠;1是肺动脉,2是肺静脉,3是上腔静脉,4是下腔静脉,5是肝静脉,6是肝动脉,7是肾静脉,8是肾动脉,9是主动脉、10是主动脉。据此解答。
【解答】解:(1)静脉瓣、房室瓣以及心室与动脉之间的动脉瓣的开口方向与血液流动的方向一致,能够防止血液倒流。①左心房和②左心室之间的房室瓣,房室瓣可以防止血液倒流进入心房。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在肺循环中,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肺泡外毛细血管网内的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有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通过肺循环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3)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不重吸收尿素,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由输尿管随排出。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发生明显的变化是尿素减少,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营养物质减少。血液流经小肠后,由于小肠的吸收作用,葡萄糖含量会增多,氧气与组织细胞进行交换,所以氧气减少。
(4)若某人患阑尾炎,其进行血常规化验时,会发现血细胞中明显高于正常值的是白细胞;在上肢静脉点滴药液,药液随血液循环流动到阑尾的途径是:上腔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阑尾,因此,药液到达阑尾至少需要两次经过心脏。
故答案为:(1)房室瓣;
(2)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3)氧气;尿素;营养物质;氧气;
(4)白细胞;两。
【点评】解答此题要全面掌握新陈代谢部分的有关知识。
28.(8分)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极其繁多,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图一中,甲和乙分别表示常见的植物和动物,图二是对乙分类的图解,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生物种类 多样性;图中将生物分成甲和乙两类,分类的等级是 界 。
(2)图一中,将甲所示植物分成A、D、F和B、C、E两类,分类的依据最可能是 能否产生种子 。将乙中的动物按照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顺序排列 K、I、H、J、G 。(填字母)
(3)据图二的分类图解,把图一中的生物字母代号写出:② G ;⑤ K 。
(4)根据图二的分析,可以看出蝗虫和蚯蚓的共同特征比蝗虫和青蛙的共同特征 多 ,但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 小 。
【分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
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动物→原始棘皮动物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
【解答】解:(1)图一中列举了大量的植物和动物,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多样性;图一中,甲类中的生物都属于植物界,乙类的生物都属于动物界,因此分类的等级是界。
(2)ADF是种子植物,BCE是孢子植物,将甲所示植物分成A、D、F和B、C、E两类,分类的依据最可能是能否产生种子。
(3)图二中②表示胎生的动物,因此是G家兔;⑤表示没有翅且分节,因此是K蚯蚓。
(4)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蝗虫和蚯蚓都属于无脊椎动物,同门不同纲,而青蛙属于脊椎动物,与蝗虫是同门,因此蝗虫和蚯蚓的共同特征比蝗虫和青蛙的共同特征多,但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小。
故答案为:(1)生物种类;界
(2)能否产生种子;K、I、H、J、G
(3)G;K
(4)多;小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各类植物和动物的主要特征。
29.(8分)稻飞虱是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某地自1991年开始,使用杀虫剂吡虫啉防治稻飞虱,效果非常好。随着吡虫啉的大量使用,2002年监测到该地区稻飞虱对吡虫啉具有低水平抗性,2005年达到极高水平抗性。如图①~④表示在一段时间内抗药性不同的稻飞虱的数量变化。
(注:黑色个体表示抗药性强的个体,浅色个体表示抗药性弱的个体)
(1)分析图一到图四,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最合理的排序是 ②→④→③→①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2)短短十多年的时间,稻飞虱群体的抗药性水平从低向高进化,主要原因是:
①稻飞虱具有很强的 繁殖 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②未使用吡虫啉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 变异 。
③当喷洒吡虫啉时,抗药性弱的稻飞虱逐渐被淘汰,抗药性强的个体就容易生存下来,并且 繁殖后代 ,抗药性强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这种现象称为 遗传 。经过许多代后,群体的抗药性水平 越来越强 。
(3)由此可见,吡虫啉在稻飞虱的进化中起了 选择 作用,最终使稻飞虱表现出对该环境具有一定的 适应 性。
【分析】达尔文人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
【解答】解:(1)分析图一到图四,随着吡虫啉的使用,对稻飞虱群体中抗药性个体数量变化最合理的排序是②→④→③→①,抗药性的个体由少到多。
(2)①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即过度繁殖。
②生物的亲代与 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未使用吡虫啉之前,这些后代中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也有抗药性弱的个体,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被称为变异。
③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抗药性强的个体将基因传递给了后代,这种现象称为遗传。经过许多代后,群体的抗药性水平 越来越强。
(3)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生物界普遍存在变异,每一代都存在变异,没有两个生物个体是完全相同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这些变异都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可遗传的变异;害虫的有些变异具有抗药性,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被保留下来,从而产生了抗药性的害虫;在这个过程中农药起了选择的作用。最终害虫适应药物环境。
故答案为:(1)②→④→③→①;
(2)①繁殖;
②变异;
③繁殖后代;遗传;越来越强;
(3)选择;适应。
【点评】通过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抗药性害虫产生的原因。
30.(8分)下面种子的形结构示意图,请据答下列题:
(1)图乙所示玉米种子的切面,该切面是刀片沿着图甲所的 a 切开的。
(2)用 放大镜 仔细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发现其子叶和 胚轴 相连;将 碘液 滴玉米种子的剖面上,变蓝的结构是[ 1 ] 胚乳 。
(3)将来发育玉米幼苗的是 胚 ,它由图乙中的 2345 组成(填数字),图丙中组成该结构的是 6789 (填数字)。
【分析】(1)经过传粉和受精以后,胚珠发育成种子.玉米种子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种皮有保护种子内部结构的作用,胚乳是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胚是新植物的幼体。
(2)图乙、图丙中各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是:1是胚乳,2是子叶,3是胚芽,4是胚轴,5是胚根,6是胚轴,7是胚根,8是胚芽,9是子叶。
【解答】解:(1)在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时,解剖种子时,要沿着图中的a线纵向剖开。
(2)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发现其子叶和胚轴相连。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其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液,变成蓝色的部分是1胚乳。
(3)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是新植物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将来发育玉米幼苗的是胚,它由图乙中的2子叶、3胚芽、4胚轴、5胚根组成,图丙中组成该结构的是6胚轴、7胚根、8胚芽、9子叶。
故答案为:(1)a
(2)放大镜;胚轴;碘液;1胚乳
(3)胚;2345;6789
【点评】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31.(10分)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变化”,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1)取唾液:用凉开水将口腔漱干净,再在口内含一块 消毒棉絮 。约 1 分钟后取出,将其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2)若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选择 ② 号试管置于烧杯中作为①号试管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唾液 ;若要探究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作用则应选择 ④ 号试管置于烧杯中。
(3)水浴后向试管内滴加 碘液 ,①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 不变蓝 (变蓝或不变蓝),原因是唾液中含有 唾液淀粉 酶,它能促进淀粉的分解。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馒头的変甜与 唾液的分泌 ,以及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都有关系。
【分析】(1)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来验证淀粉的存在。
【解答】解:(1)收集唾液:用凉开水漱口,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后,用干净镊子取出棉絮,并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备用。
(2)“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作对比时”,探究的实验变量是唾液;“①号试管与④号试管作对比时”,探究的实验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3)水浴后向试管内滴加碘液,①号试管内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
(4)该实验说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使馒头和唾液淀粉酶充分的结合,更好的进行化学消化,有利于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故答案为:(1)消毒棉絮;1;
(2)②;唾液;④;
(3)碘液;不变蓝;唾液淀粉;
(4)唾液的分泌;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中考生物三模试卷(含解析),共3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中考生物模拟试卷(含答案),共3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