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含详解)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5《细胞呼吸》(含详解)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5《细胞呼吸》(含详解),共9页。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基础组(共70分,除标注外,每小题5分)1.[冀州中学猜题]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ATP最多的阶段生成的物质是( )A.丙酮酸和[H] B.CO2和ATPC.[H]和H2O D.H2O和ATP答案 D解析 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和ATP;第二和第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第二阶段进入线粒体的丙酮酸和水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产生少量的ATP,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水和大量的ATP。2.[武邑中学模拟]人体内氢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 )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H只来自于-NH2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C.M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答案 C解析 氨基酸脱水缩合在核糖体中完成,水中的H来自氨基和羧基,A项错误;过程③代表C6H12O6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有氧和无氧条件均可进行,产生[H],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故B、D项错误;过程④代表2C3H4O3(丙酮酸)+4[H]2C3H6O3(乳酸),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项正确;过程②代表24[H]+6O212H2O+大量能量,反应场所是线粒体内膜。3.[冀州中学期末]如图所示,将等质量的正在萌发的小麦种子,分别放在内有一杯等体积的NaOH溶液或蒸馏水并用塞子塞紧的两个瓶中,各瓶分别与一个水银流体压力计相连接,由压力计水银柱升高的高度可以测量出某种气体的变化量。开始时两个水银流体压力计的水银柱a、b高度一致。将装置放在适宜的条件下使种子萌发,过一段时间后,会发现a、b高度是( )A.a>b B.a=bC.a≥b D.a<b答案 D解析 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并产生等体积的CO2,加蒸馏水的瓶中气体体积无变化,加NaOH溶液的瓶中产生的CO2被小杯中的NaOH溶液吸收,使该瓶中气体体积减小,水银柱升高。4.[衡水二中期中]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物中无水生成的呼吸方式可能不是无氧呼吸B.乳酸菌的发酵过程和玉米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产生丙酮酸和[H],无氧呼吸最终会有[H]积累C.光合作用产生的[H]与有氧呼吸产生的[H],前者还原C3,后者还原O2D.有氧呼吸放出的CO2中的氧来自丙酮酸的分解答案 C解析 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产物中没有水,故产物中无水产生时一定是无氧呼吸,A错误;无氧呼吸产生的[H]在第二阶段还原丙酮酸,因此产物中无[H]的积累,B错误;光合作用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还原C3,呼吸作用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生成水,C正确;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参与的反应物有丙酮酸和水,产物有CO2和[H],因此可知CO2中的氧来自丙酮酸和水,D错误。5.[衡水二中热身]呼吸熵(RQ=放出的CO2量/吸收的O2量)可作为描述细胞呼吸过程中氧气供应状态的一种指标。如图是酵母菌氧化分解葡萄糖过程中氧分压与呼吸熵的关系。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强,无氧呼吸越弱B.B点有氧呼吸的强度大于A点有氧呼吸的强度C.为延长水果保存的时间,最好将氧分压调至C点D.C点以后,细胞呼吸强度不随氧分压的变化而变化答案 B解析 从题干中获取信息,理解呼吸熵是解题的关键。根据呼吸熵的含义可知,呼吸熵越大,细胞有氧呼吸越弱,无氧呼吸越强;B点氧分压大于A点,B点呼吸熵小于A点,故B点有氧呼吸强度大于A点;C点时只进行有氧呼吸,有机物消耗较快,不利于产品的保存;C点以后呼吸熵为1,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氧分压的增大,细胞呼吸强度仍会加强。6.[衡水中学周测]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实验采取的方法是类比实验法B.可用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酒精的存在C.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测二氧化碳的存在D.在无氧呼吸的装置中,需将酵母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答案 A解析 因为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的实验都是实验组,故该实验属于对比实验,A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B正确;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可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正确;在无氧呼吸的装置中,应封口将酵母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将导管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这是为了消耗掉瓶中的氧气,创造无氧环境,D正确。7.[衡水中学模拟]研究发现,冬小麦在秋冬受低温袭击时,呼吸速率先升高后降低;持续的冷害使根生长迟缓,吸收能力下降,但细胞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有明显的提高。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冷害初期呼吸作用增强,有利于抵御寒冷B.持续低温使线粒体内酶活性减弱,影响可溶性糖合成淀粉C.低温时细胞液浓度上升,有利于适应低温环境D.低温使根细胞呼吸减弱,使根细胞吸收矿质营养能力下降答案 B解析 冷害初期呼吸作用增强,可产生更多热量,有利于抵御寒冷,A正确;持续低温使线粒体内酶活性减弱,对可溶性糖消耗减少,造成可溶性糖的积累,使细胞液浓度升高,冰点降低,作物不容易被冻伤,B错误,C正确;低温使根细胞呼吸减弱,产生ATP减少,使根细胞吸收矿质营养能力下降,D正确。8.[枣强中学热身]四川南充果农将广柑贮藏于密闭的土窑中,贮藏时间可以达到4~5个月之久;哈尔滨等地利用大窑套小窑的方法,可使黄瓜贮存期达到3个月,这种方法在生物学上称为“自体保藏法”。下列关于“自体保藏法”说法错误的是( )A.自体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的果蔬贮藏法,但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B.自体保藏法的原理是依靠果蔬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抑制自身的呼吸作用C.在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越高,贮藏效果越好D.在自体保藏法中如能控制相对低温,贮藏时间会更长答案 C解析 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会使无氧呼吸加强,无氧呼吸产物积累过多对果蔬有害,C错误。9.[衡水二中期末]请据图回答,经数小时后,U形管A、B两侧的液面会出现下列哪种情况(实验装置足以维持实验期间小白鼠的生命活动,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气和温度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A.A侧上升,B侧下降 B.A、B两侧都下降C.A侧下降,B侧上升 D.A、B两侧都不变答案 C解析 瓶中的小白鼠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释放CO2,CO2可被NaOH溶液吸收,结果试剂瓶中气压下降,B侧液面上升,A侧液面下降,C正确。10.[衡水二中预测](11分)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常用于科学研究。某小组在注射器中加入3 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吸入9 mL空气后加塞密封(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发现针管内的气体体积增加。请回答:(1)在缺氧条件下生长的酵母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目会逐代减少。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这种变化,通常用________染液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2)吸取少量培养后的培养液,滴加适量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若溶液颜色变为________,则说明气体体积增加是由于酵母菌进行了________(“有氧”“无氧”或“有氧和无氧”)呼吸。(3)为排除气体体积增加是由外界环境条件改变引起,应在实验时增设一对照组同步实验。请描述对照组的设置,并预测实验结果。答案 (1)健那绿 (2)灰绿色 无氧(3)另取一相同装置,将注射器中的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换成等量的灭活的培养液,其他条件都相同。若对照组实验前后气体体积不变,表明气体体积增加不是外界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细胞呼吸因素的实验分析。(1)健那绿是用来检验线粒体的活性染料,可以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2)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能与酒精反应,产生灰绿色。而酒精是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3)对照实验:另取一相同装置,将注射器中的含酵母菌的培养液换成等量的灭活的培养液,其他都相同。若对照组实验前后气体体积不变,表明气体体积增加不是由外界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11.[武邑中学周测](14分)如图表示某种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的氧浓度下O2吸收量和CO2生成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曲线QR区段CO2生成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点的生物学含义是无氧呼吸消失点,由纵轴、CO2生成量和O2吸收量共同围成的面积所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原图中绘出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随氧气浓度变化而变化的曲线。(4)若图中的AB段与BC段的距离等长,说明此时有氧呼吸释放的CO2与无氧呼吸释放的CO2相比________(填“一样多”“更多”或“更少”),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无氧呼吸的______________。(5)在长途运输新鲜蔬菜时,常常向塑料袋中充入氮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氧浓度应调节到________点的对应浓度,更有利于蔬菜的运输,试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氧气浓度增加,无氧呼吸受抑制 (2)P 氧浓度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无氧呼吸生成的CO2总量(3)如图(虚线)所示(所绘曲线应能表现下降趋势,并经过Q、B以及P点在x轴上的投影点)。(4)一样多 (5)降低氧浓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R 此时有氧呼吸强度较低,同时又抑制了无氧呼吸,蔬菜中的有机物消耗最少解析 本题以细胞呼吸的两种类型为核心命题点,考查了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随O2浓度变化的特点,综合考查了学生解读曲线、根据已知曲线画未知曲线的能力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题时应注意:Q点只进行无氧呼吸,P点只进行有氧呼吸,B点有氧呼吸、无氧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R点释放的CO2量最少,此时更有利于蔬菜运输。能力组(共30分,除标注外,每小题5分)12.[冀州中学期中]将苹果储藏在密闭容器中,较长时间后会闻到酒香。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O2的消耗量和CO2的产生量如表所示(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氧浓度(%)abcdeCO2产生量(mol/min)1.21.01.31.63.0O2的消耗量(mol/min)00.50.71.23.0A.氧浓度为a时,苹果的细胞呼吸只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B.氧浓度为c时,苹果产生C2H5OH的量为0.6 mol/minC.氧浓度为d时,消耗的葡萄糖中有1/4用于酒精发酵D.氧浓度为b时,较适宜苹果的储藏答案 C解析 氧浓度为a时,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氧浓度为c时,两种呼吸方式并存,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与酒精均为0.6 mol/min;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CO2产生量分别为1.2 mol/min和0.4 mol/min,消耗葡萄糖之比为1∶1,即有1/2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CO2释放量最少的氧浓度点是储藏苹果的最佳氧浓度点。13.[衡水中学一轮检测]如图装置可用于测定动物的呼吸速率。下列关于该装置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试管内加入的试剂是NaOH溶液B.温水的作用是使瓶内温度相对稳定C.实验中玻璃管内的红墨水向右移动D.该装置直接测定动物呼吸释放的CO2量答案 D解析 该装置通过瓶内的气压变化来测定动物的呼吸速率。由于呼吸作用过程中有CO2和O2两种气体的变化,因此通过在试管内放NaOH溶液来吸收CO2,消除CO2对瓶内气压的影响,测出动物呼吸时所消耗的氧气量,而不是直接测得动物呼吸时所释放的CO2量,D错误;将广口瓶放入盛有温水的水槽内是为了使瓶内温度恒定;由于动物呼吸消耗氧气会让瓶内的气压降低,因此红墨水会向右移动,A、B、C正确。14.[武邑中学猜题]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锥形瓶中装有正常生长的酵母菌及足量培养液,试管中装有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从阀门通入的空气已去除CO2,实验过程中其他条件适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打开阀门进行实验,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影响,则通入锥形瓶的O2属于无关变量B.若关闭阀门进行实验,在酸性条件下,可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锥形瓶的培养液中是否有酒精产生C.若打开阀门,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所需的时间越短,表明酵母菌在所处温度下的有氧呼吸越旺盛D.若关闭阀门,以乳酸菌替代酵母菌进行实验,试管中溶液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答案 D解析 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影响,温度属于自变量,O2属于无关变量;若关闭阀门进行实验,则酵母菌无法得到充足的氧气,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因此在酸性条件下,可用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锥形瓶的培养液中是否有酒精产生;若打开阀门,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检测的是有氧呼吸的速率,因此试管中溶液颜色变化所需的时间越短,表明酵母菌在所处温度下的有氧呼吸越旺盛;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试管中溶液颜色不会发生变化。15.[枣强中学月考](15分)图1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图2的实验装置用来探究消毒过的小麦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细胞呼吸方式(假定:葡萄糖为种子细胞呼吸过程中的唯一底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产生物质B的过程②和④的酶分别存在于细胞的________、________;物质C、D、E的名称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1中细胞呼吸的中间代谢过程①、③、④均有能量释放,其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________(填序号)。(3)图2实验装置乙中,KOH溶液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装置甲中,清水中放置筒状滤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不动,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若实验后,乙装置的墨滴左移,甲装置的墨滴右移,则小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呼吸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5)为校正装置甲、乙中因物理因素引起的气体体积变化,还应设置对照装置。对照装置应如何设置?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H] O2 酒精(2)③(3)增大吸收二氧化碳的面积 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4)有氧呼吸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5)将甲、乙两装置中萌发的小麦种子换成等量的煮沸杀死的小麦种子解析 图1中物质B代表CO2,②和④分别代表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过程③释放的能量最多。图2中若乙装置墨滴左移,说明存在有氧呼吸吸收了氧气;甲装置墨滴不动,说明仅进行有氧呼吸;若甲装置墨滴右移,说明存在无氧呼吸释放了二氧化碳。为校正物理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该设置一组不进行呼吸(萌发的种子换成等量死亡的种子)的对照装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30《克隆技术》(含详解),共8页。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27《酶的应用》(含详解),共8页。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25《实验与探究》(含详解),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