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含详解)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89404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含详解)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89404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含详解)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89404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3《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含详解)
展开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基础组
(共70分,除标注外,每小题5分)
1.[衡水二中期中]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B、C中均为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溶液之间均用半透膜隔开,一段时间后达到渗透平衡形成一定的高度差,如图所示,h1>h2,在达到平衡后,A、B、C中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为( )
A.A=B=C B.A>B>C
C.A>C>B D.无法确定
答案 C
解析 在达到渗透平衡后,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A到B及从B到A扩散的速率相等,由于影响水分子扩散速率的因素有两个,即溶液的浓度和水柱h1形成的静水压,故A中溶液浓度大于B中溶液浓度。同理可知,C中溶液浓度大于B中溶液浓度,但由于水柱h2形成的静水压比水柱h1形成的静水压小,故可推知A中溶液浓度大于C中溶液浓度。因此,有关系A>C>B。
2.[枣强中学模拟]如图表示一个神经细胞内外不同离子的相对浓度,离子的浓度差能保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K+通过主动运输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维持浓度差
B.Na+通过主动运输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维持浓度差
C.Mg2+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的过程中不需要消耗ATP
D.Cl-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的过程中相应载体蛋白不发生形状改变
答案 A
解析 K+细胞内的浓度远高于细胞外,因此K+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内,A正确;Na+细胞内的浓度远低于细胞外,因此Na+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运输到细胞外,B错误;Mg2+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内,需要消耗ATP,C错误;Cl-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运输过程中载体蛋白形状改变,D错误。
3.[衡水二中期末]如图所示,把体积与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溶液与蔗糖溶液用半透膜(允许溶剂和葡萄糖通过,不允许蔗糖通过)隔开,开始时和一段时间后液面情况是( )
A.甲高于乙
B.乙高于甲
C.甲先高于乙,乙后高于甲
D.乙先高于甲,甲后高于乙
答案 C
解析 质量浓度相同的葡萄糖溶液与蔗糖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葡萄糖溶液的高,所以开始时水分子是乙→甲;因为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加上蔗糖,乙侧浓度高于甲侧,所以乙侧又重新吸收甲侧水分,故C项正确。
4.[武邑中学猜题]同学在实验室中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
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原生质层
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
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
D.④组细胞大小无变化是因为细胞渗透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答案 D
解析 由于细胞壁伸缩性弱于原生质层,所以植物细胞在一定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但如果蔗糖溶液浓度过高(如0.5 g·mL-1),可能导致植物细胞失水过多死亡,A、B项正确;在1 mol·L-1 KNO3溶液中,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来细胞吸收K+和NO使细胞液浓度升高而发生自动复原,再滴加清水,细胞会吸水,体积稍增大,C项正确;在1 mol·L-1醋酸溶液中,植物细胞死亡,D项错误。
5.[冀州中学仿真]如图为细胞吸水力随质壁分离程度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力应逐渐升高
B.细胞吸水力与质壁分离程度呈负相关
C.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就没有吸水力
D.如果增大外界溶液的浓度,则细胞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更高
答案 D
解析 据图可知,细胞吸水力与质壁分离程度呈正相关;而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与质壁分离相反,因此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力应逐渐降低,A、B项错误;细胞的吸水能力取决于其细胞液浓度高低,即便不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也是有一定浓度的,C项错误;如果增大外界溶液的浓度,则细胞的失水程度增大,质壁分离程度可能更高,D项正确。
6.[武邑中学预测]细胞膜是防止细胞外物质自由进入细胞的屏障,如图为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由b决定
B.构成细胞膜的a大多数可以运动
C.甘油和葡萄糖通过膜不需要a的协助
D.ATP为O2通过细胞膜提供能量
答案 B
解析 题图中a为蛋白质分子,b为磷脂分子,细胞膜的功能主要由膜蛋白决定;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甘油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膜,不需要a的协助,葡萄糖以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膜,需要a的协助;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不需要消耗能量。
7.[衡水二中模拟]新鲜的洋葱表皮细胞在2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刚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对此表皮细胞进行下面处理可使其原生质体进一步缩小的是( )
A.转入蒸馏水中
B.转入0.75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C.仍放在2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D.转入3a浓度的蔗糖溶液中
答案 D
解析 放入比原来浓度高的蔗糖溶液中,可以使细胞进一步失水,从而使其原生质体进一步缩小,D项符合题意。
8.[枣强中学期末]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经乳腺上皮细胞后可分泌到乳汁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免疫球蛋白的方式是胞吞
B.浆细胞和乳腺上皮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的方式都是胞吐
C.免疫球蛋白进入乳腺上皮细胞不需要消耗ATP
D.免疫球蛋白进出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答案 C
解析 免疫球蛋白属于分泌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分别是胞吞和胞吐;胞吞、胞吐都需要消耗ATP;胞吞和胞吐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9.[衡水二中仿真]下列对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糖蒜变甜主要是细胞主动选择吸收糖类并进行积累形成的
B.维生素D属于脂质,能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C.饭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D.肾小管上皮细胞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其吸收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 B
解析 糖蒜变甜是因为细胞已经死亡,对物质不再具有选择性,糖类进入细胞积累形成的;维生素D属于脂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10.[枣强中学期中](13分)图甲是物质A通过细胞膜的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物质A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其运输方式可用图乙中的曲线________表示。如果物质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________(填“Ⅰ→Ⅱ”或“Ⅱ→Ⅰ”)。
(2)图甲中细胞膜是在________(填“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放大的结果。该膜的模型被称为________,科学家用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生物膜的结构及特点。
(3)图甲中物质B彻底水解的产物是________。
(4)图乙中曲线①反映出物质运输速率与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曲线②Q点之前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主动运输 ② Ⅱ→Ⅰ
(2)电子显微镜 流动镶嵌模型 (3)氨基酸 (4)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 载体数量和能量
解析 (1)由图甲可知,物质A的跨膜运输能逆浓度梯度进行,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图乙中,曲线②反映出物质进入细胞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说明物质运输方式与物质A跨膜方式相同;根据糖蛋白的位置可以判断Ⅰ是细胞膜外侧,如果物质A释放到细胞外,则转运方向是Ⅱ→Ⅰ。
(2)图甲中细胞膜的结构图是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该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得到的,该膜的模型被称为流动镶嵌模型,科学家用该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生物膜的结构及特点。
(3)图甲中物质B是载体蛋白,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4)图乙中曲线①反映的是自由扩散,影响自由扩散速率的因素主要是膜两侧的浓度差;曲线②反映的是主动运输,影响主动运输速率的因素主要是载体数量和能量。
11.[衡水二中热身](12分)下图1表示渗透作用装置,一段时间后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其中半透膜为膀胱膜,装置溶液A、a起始浓度分别用MA、Ma表示;图2表示一个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放在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过程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如果A、a均为蔗糖溶液,且开始时Ma>MA,则达到平衡后MA________Ma(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图2中,如果B、b分别表示蔗糖溶液和细胞液,且起始浓度分别为MB、Mb,则达到平衡后MB________Mb(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图1中的半透膜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__,由________(填数字)组成。图2过程中液泡的吸水能力如何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图2细胞制成临时装片,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能观察到染色体吗?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于 (2)等于 (3)原生质层 1、3、5 逐渐变大,最后不再变化 (4)不能
解析 (1)蔗糖分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虽然开始时Ma>MA,水分子从水槽中进入漏斗增多,由于液柱升高后对半透膜的压强增大,水分子从水槽进入漏斗的数量减少,但平衡后,水槽中水分子数总体上仍多于漏斗中的,因而达到平衡后MA小于Ma。
(2)图2为成熟的植物细胞,达到平衡后,MB=Mb。
(3)图1中的半透膜相当于图2中的原生质层,由1、3、5组成;图2液泡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大最后不变。
(4)染色体在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才能观察到,图中细胞已成熟,不能分裂。
能力组
(共30分,除标注外,每小题5分)
12.[武邑中学期末]如图表示物质进出细胞的三种方式,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以c方式进入红细胞
B.水、二氧化碳、氧气以a方式进入细胞
C.钾离子以b方式进入植物根细胞
D.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b、c两种方式均会受到较大影响
答案 D
解析 据图信息可知a方式不需要载体协助,也不消耗能量,属于自由扩散;b方式需要载体协助,也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c方式需要载体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水、二氧化碳、氧气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钾离子进入植物根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若在细胞中注入呼吸抑制剂,则会影响能量供应,b方式(主动运输)会受到较大影响。
13.[衡水二中预测]如图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示意图,其吸收肠腔中低浓度的葡萄糖,有关图示信息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和Na+时使用的是同一载体
B.葡萄糖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C.K+以主动运输方式从组织液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D.Na+进入和转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都是协助扩散
答案 D
解析 从图示信息可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肠腔中的葡萄糖和Na+时使用的是同一载体;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K+逆浓度梯度从组织液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故为主动运输;Na+顺浓度梯度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且需要载体,为协助扩散,Na+逆浓度梯度转出小肠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
14.[枣强中学月考]如图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本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第二次观察(D)和第一次观察(B)形成对照,第三次观察(F)和第二次观察(D)形成对照
B.该实验用显微镜主要观察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关系、液泡的颜色和大小等
C.如果将蔗糖溶液换成浓度适宜的KNO3溶液,则可以省略E过程
D.增大蔗糖溶液的浓度,实验效果会更明显且不影响细胞的活性
答案 D
解析 题图中共有三次显微镜观察,观察的指标主要是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关系以及液泡的大小和颜色,第二次观察与第一次观察形成对照,第三次观察与第二次观察形成对照,A、B项正确;如果将蔗糖溶液换成浓度适宜的KNO3溶液,由于在细胞失水的同时,不断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获得K+和NO,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当其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时,细胞开始吸水,从而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C项正确;如果蔗糖溶液的浓度过高,会导致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D项错误。
15.[衡水二中猜题](15分)如图是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有关问题:
(1)性激素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应是图1中编号a~d中的________;神经兴奋时Na+运输方式为图1中编号a~d中的________。
(2)图1中的________运输方式符合图2和图3两种曲线。
(3)正常细胞K+浓度约为细胞外的30倍,细胞外Na+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2倍,Na+/K+-ATP酶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_______。在运输Na+和K+的过程中,Na+/K+-ATP酶的________发生改变,有利于与离子的结合与分离。
(4)若用某种化学药品处理某细胞,发现细胞吸收钙离子数量明显减少,但对其他物质吸收没有影响,说明化学药品影响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甲的厚度变小,这说明甲具有________,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_______膜。
(6)若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有较正常细胞减少的物质是________(填物质名称)。
答案 (1)d c (2)a
(3)主动运输 空间结构
(4)细胞膜上转运钙离子的载体
(5)一定流动性 选择透过性
(6)糖蛋白
解析 (1)性激素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由图可知,即图1中的d方式。神经兴奋时Na+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即图1中的c。
(2)图3曲线表明,物质运输的方式与氧气浓度有关,说明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图1中的a方式符合图2和图3的曲线。
(3)根据题意,细胞内Na+的浓度小于细胞外,因此将细胞内的Na+运出细胞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运输过程中,Na+/K+-ATP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有利于与离子的结合与分离。
(4)根据题意,药物处理后,只影响钙离子的吸收,其他离子的吸收不受影响,说明受该化学药品影响的是细胞膜上转运钙离子的载体。
(5)图中甲表示磷脂双分子层,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甲的厚度变小,说明甲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从功能上说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6)癌细胞的显著变化之一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易扩散和转移。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29《基因工程》(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29《基因工程》(含详解),共7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27《酶的应用》(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27《酶的应用》(含详解),共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25《实验与探究》(含详解): 这是一份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25《实验与探究》(含详解),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