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技能提升训练试卷(七)(含答案)
展开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技能提升训练试卷(七)(含答案)
材料一:每一棵草都会开花(18分)
①去乡下,跟母亲一起到地里去。惊奇地发现,一种叫牛耳朵的草,开了细小的黄花。那些小小的花,羞涩地藏在叶间,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我说,怎么草也开花?母亲笑着扫过一眼来,淡淡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的。愣住细想,还真是这样。蒲公英开花是众所周知的,开成白白的绒球球,轻轻一吹,满天飞花。狗尾巴草开的花,就像一条狗尾巴,若成片,是再美不过的风景……就没见过不开花的草。
②曾教过一个学生,很不出众的一个孩子,皮肤黑黑的,还有些耳聋。因不怎么听见声音,他总是竭力张着他的耳朵,微向前伸了头,作出努力倾听的样子。这样的孩子,成绩自然好不了。甚至学期大考时,他的分数,也不被计入班级总分。所有人都把他当残疾人,可有可无。
③他的父亲,常到学校来看他,站在教室外。他回头看看窗外的父亲,也不出去,只送出一个笑容。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我问他,为什么不出去跟父亲说话?他回我:“爸爸知道我很努力的。”我轻轻叹一口气,在心里,有些感动,又有些感伤。并不认为他可以改变自己什么。
④学期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手工竞赛,是要到省里夺奖的。这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平常的劳技课,都被充公上了语文、数学,学生们的手工水平,实在有限,收上去的作品,很令人失望。这时,却爆出冷门,有孩子送去手工泥娃娃一组十个。每个泥娃娃,都各具情态,或嬉笑,或遐想。活泼、纯真、美好,让人惊叹。作品报上省里去,顺利夺得特等奖。全省的特等奖,只设了一名,其轰动效应,可想而知。
⑤学校开大会表彰这个做出泥娃娃的孩子。热烈的掌声中,走上台的,竟是黑黑的他--那个耳聋的孩子。或许是第一次站到这样的台上,他神情很是局促不安,只是低了头,羞涩地笑。让他谈获奖体会,他嗫嚅半天,说:“我想……只要我努力,我……总会做成一件事的。”刹那间,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
⑥从此面对学生,我再不敢轻易看轻他们中任何一个。他们就如同乡间的那些草们,每棵草都有每棵草的花期,哪怕是最不起眼的牛耳朵,也会把黄的花,藏在叶间,开得细小而执著。
(1)文中第⑤段中,“嗫嚅”在这里是 的意思,表现了 。(4分)
(2)“那笑容真是灿烂。盛开的野菊花般的,有大把阳光气息在里头”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这句话的作用是 。(4分)
(3)对“台下一片静,静得阳光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得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大家都为手工泥娃娃的高超艺术所惊叹
B.大家都觉得这个聋孩子获奖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C.以“阳光掉落在地上的声音”衬托环境的安静。说明小男孩的话引起大家的深思
D.大家都很后悔以前很轻视这个聋孩子,把他当成可有可无的人
(4)文中横线的句子是描写各种草开花的样子,这样写的作用?(4分)
(5)结合文章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4分)
材料二:科学怪人(18分)
丁立梅
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常常被人们称为“科学怪人”。说他怪,也确实有点怪。
英国人的衣着一般是比较考究的,而卡文迪许却总是穿着过时的服装。他的衣服很少有一件是纽扣齐全的。
卡文迪许家里的布置也很特别。客厅被他改作实验室,楼上卧室的床边堆满了仪器。卡文迪许的主要家当就是图书和仪器。
卡文迪许十分珍爱图书。他的藏书很多,别人向他借书要办借书手续,他自己从书架上拿走一本书,也要办理一个手续。他的书从哪里拿,以后还要放回到哪里去。
卡文迪许非常珍惜时间,不喜欢那些慕名来访的人打扰他的研究工作。别人来访问时,他常常是一言不发,还在思索着科学研究中的问题呢。迫不得己时,他才应付一两句,声音尖锐而急促,似乎想尽快地把话说完。客人走时,他刚送到门口就飞也似的奔回实验室。诸如此类关于卡文迪许的怪事多得说不完。
其实,这位“科学怪人”并不怪,他不过是不愿意把心思用在生活琐事上罢了。卡文迪许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他死后,人们找到他的许多遗著,发现其中有不少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10分)
①卡文迪许的“怪”表现在四个方面: 、 、 、 。
②这位“科学怪人”并不怪,他这样做是因为: 。
(2)把短文分成两段,在文中用“//”表明,并写出段意。(6分)
第一段: 。
第二段: 。
(3)说说你从本篇短文中受到什么启发?(2分)
材料三:贺年卡(15分)
一大堆贺年卡一会儿就涂抹完了。
突然记起那满满一大盘姜丝肉,我忍不住笑,记起王老师。那时我在绥化师专上学,迷上书法。恰好哈尔滨有一天大型书法展览,王老师组团参观,我作为唯一的女生参加。王老师自学成才,教学严谨,我一直怕他。临行前一天,他下令:“明天早晨三点钟集合。”然后挨个儿打量一遍男弟子,绝不客气地笑了笑,“晚了就别去,我不等。看谁能睡懒觉。
王老师惟独没有打量我,他最相信我这个用功听话的女弟子了。可女弟子兴奋了半宿才睡着,一睁眼就四点了,血往上涌,头发竖起,脑袋一下大了许多。
跑到校门口,没人,腿一下就软下来。
“你可来了。”
吓我一跳,是同行中的一位,就站在附近。我有了点儿安慰:“你也起来晚了。”
“我们都等你呢,王老师他们在北门。我们也不知道你住哪儿,在楼下喊过半天呢。”说完,他快跑着叫人去了。
我既高兴又紧张,听见一片脚步声过来,远远地偷看一眼,就讪(shàn)讪地堆出一脸笑,等着挨训,王老师却只说了句:“快走吧。”
因为我的迟到,误了第一班火车。刚坐上第二班火车,我又开始头晕、恶心,哪好意思(叫嚷、声张) ,只好硬撑着。
要吃饭时再也(撑、顶) 不住了,赶紧(告别、告退) :“我先出去一下。”吐出点儿东西,觉得好多了,擦汗时才看见王老师正(焦虑、慌张) 地站在一边,我说:“好了,没事了。”他却坚持派两个高年级男生陪我去医院。我不高烧,医院不给急诊,他们还和医生吵了一架。王老师见我没事,便断定:“准是你胃不好,胃寒。”(特意、故意) 为我要了一大盘姜丝肉,我从不碰姜,胃也好,绝无胃寒,但在王老师的(监视、注视) 下却大口大口地吃了许多,我觉得吃药似的大口大口吃姜丝肉是我最好的表达方式,最好的检讨和道歉。王老师看出我的努力,放心了:“这菜比吃药灵,吃完就好了。”
毕业后,忙于工作和创作,我只好扔下书法。每每想到有悖于老师的期待,总很内疚。但我敢说,从王老师那里,我学到的决不只是怎样持笔挥毫写柳体字。
(1)在“ ”填上短文括号中恰当的词语。(6分)
(2)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2分)
讪讪地: 。
(3)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2分)
A.王老师是一位非常细心,关心学生的老师。( )
B.王老师是一位对学生很苛刻的老师。( )
C.这篇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
D.我因为长大后没什么出息,所以对王老师感到内疚。( )
(4)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横线上打“√”。(2分)
A.动作描写( ) B.外貌描写( ) C.神态描写( ) D.心理描写( )
(5)文章结尾说“从王老师那里,我学到的决不只是怎样持笔挥毫写柳体字。”“我”从王老师那里到底学到了什么?请谈谈对这句话理解。(3分)
材料四:为母亲洗手(16分)
一位研究生去应聘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职位。他名牌高校毕业,学习成绩优异,专业基础(踏实 扎实),所以一路过关斩将,顺利进入最后一关。这最后一关公司总裁要亲自对他进行面试。
总裁问:“你上学的学费是你父亲付的吗?”
研究生答:“我的父亲在我一岁时就去世了,是我的母亲为我付的学费。
总裁又问:“你的母亲是干什么工作的?”研究生答:“她是一个洗衣工。”
总裁要求研究生伸出双手。这是一双柔软、光滑的手。 总裁接着问:“你以前帮你的母亲洗过衣服么?”
研究生答:“没有。母亲总是让我好好学习多读书。还有,她洗衣服比我快。”总裁说:“我有一个要求,回去后,请为你的母亲洗一洗手,明天上午再来见我。”研究生感到自己获得经理职位的可能性很大,心中高兴,回到家后要求母亲把手让他洗一洗。母亲感到(异样 诧异),但还是犹犹豫豫地伸出了手,眼神里流露出幸福的同时还闪过一丝复杂的表情。
研究生给母亲轻轻地洗着手的时候,眼眶里慢慢地盈满了泪水。这是他第一次仔细关注母亲的手。这双手粗糙,干燥,脱皮,多皱甚至有好几处皮肤磨破的地方,这些磨破的地方一被触及,整双手就会一颤,他的心也就随之一颤。他第一次意识到,正是这双手为他支付了学费,让他能够读了大学又读研究生,为他取得优异成绩提供了条件,为他将来的发展提供了保证。
在为母亲洗过手之后,研究生又开始替母亲洗掉了所有待洗的衣服。那天晚上,母子俩在一起谈了很久。
第二天上午,研究生走进了总裁的办公室。在得知研究生为母亲洗了手还洗了衣服之后,总裁询问他的感想。
研究生说:“我懂得了什么是感恩。没有母亲,就没有我的进步。在替母亲洗衣服的过程中,我明白了她工作的不易。我还认识到家庭关系的重要及价值。”
总裁笑着说:“这才是我要寻找的部门经理。一个部门经理应该是一个对别人的帮助懂得感恩的人,是一个能理解别人工作难处的人,是一个不把追求金钱视为唯一目的的人。你被录用了。”
(1)选出短文括号里恰当的词语,画上“√”。(2分)
(2)研究生的手是什么样子的,母亲的手是什么样子的?这样对比来写有什么好处?(4分)
(3)总裁为什么让研究生为母亲洗一洗手?(3分)
(4)画线句中有两个“一颤”,它们的意思分别是什么(4分)
(5)总裁为什么录用了这位研究生。(3分)
材料五:原野孤马(9分)
①事情发生在非洲东部,一大群角马在长途迁徙。
②河水tuān急,马群争渡,而河岸又是那么陡峭而松软。河中游弋着很多鳄鱼,只等待马匹掉队,成为它们的口中之食。果然,一次掉队,一汪血水,惨不忍睹。
③今天这匹小马,跟随着它庞大的家族,开始渡河。所有的长者都渡过去了,而且都上了岸。唯独它,虽已渡过却攀不上岸,已三次攀到半坡摔下。水中的两条鳄鱼,正悠闲地向它游去。
④它的家族,那些长者,都看到了这一切。它们回头,略加关注,但只放缓了脚步,却没有停步。它们终于集体扭过头去,去追随一个高大的目标。
⑤被放弃了的小马自己没有放弃。它又失败了一次,而终于,它成功了。它上岸后,回头看了一眼惊讶的鳄鱼,然后扭正身躯,轻轻试步,向前走去。
⑥前面,是自己长辈们的背影。它只要一奋力,很快就能追上。平日它也总是这么追赶的。但今天,刚刚提蹄,又轻轻放下。它只是慢慢地向前踱步,不再追赶。
⑦它踱步的姿态,使它成了马中的“思想者”。它从此离群,不再有家族,不再有长辈,成了一匹东非沙漠中的孤马。危险,却自在。
⑧它不再害怕危险。因为它体验了,真正遇到危险,原来想依靠的群体,完全靠不上。
⑨那么,再说一说那个丢下小马狠心远去的马群家族。它们去追随一个高大的目标,突然发现,这个目标停下了。于是,千万匹马都停下了,拥挤得漫山遍野,不知何去何从。
⑩原来,这个高大的目标是一头长颈鹿。它只因高大而被追随,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成了领袖。它不明白今天身后怎么有了蚁群般的热闹,还以为自己遇到了不测的灾祸,十分困惑,因此停步。可爱的长颈鹿,拥有一种空洞而不自觉的高大,它的全部光辉,只是“被崇拜”了。
⑪现在,在那辽阔的原野上,只有两个奇特的动物,不知自己为什么重要的长颈鹿和那匹终于创造了自己重要的小马。其他动物,虽然数量庞大,但只知崇拜和背弃,完全不值一提。。
(1)根据拼音写汉字:tuān 急(1分)
(2)第③段中划线句中的“悠闲”能否替换成“急速”,为什么?(3分)
(3)第⑥段的划线句运用了 描写,刻画了小角马从 到
的心理变化过程。(3分)
(4)下列对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角马家族的长者没有停下脚步等候小角马,是为了锻炼小角马。
B.题目“原野孤马”突出了小角马离群之后的孤独与凄凉。
C.文末作者对长颈鹿和其他动物的盲目崇拜和背信弃义表达了批判和鄙夷之情。
D.作者对小角马的勇敢独立,敢于实现自己个人价值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赞赏。
参考答案
材料一:
(1)想说而又说不出 主人公的窘迫、紧张;
(2)比喻 表现了小男孩尽管貌不惊人、技不出众,但他有着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为下文小男孩的成功做了铺垫;
(3)A;
(4)作者运用大量笔墨细致地描写各种草开的花,为下文写“耳聋学生不被重视却取得成功”打下铺垫;结构上与结尾构成首尾呼应;借花喻人,表现文章的主题;
(5)不论什么的草都会开出属于自己的花。这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是:不要轻易看轻任何一个人,每一个人都有发展的潜质和能力,只要不懈地努力与坚持,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材料二:
(1)衣着不讲究 家里的布置很特别 珍爱图书 珍惜时间;
不愿意把心思用在生活琐事上,而是要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科学
(2)第①段--⑤段。段意:“科学怪人”卡文迪许的许多怪事。
第⑥段。段意:他的“怪”是不愿意把心思用在生活琐事上,而是全身心地从事科学研究。
(3)们要学习卡文迪许对工作的高度热忱,对待学习要有恒心,专心致志。
材料三:
(1)叫嚷 顶 告别 慌张 故意 注视;
(2)在文中是指作者感到羞涩。
(3)A√B×C√D×;
(4)A.×B.×C.√D.√E.√;
(5)学到了他的心地善良,关爱学生的高尚品德。
材料四:
(1)扎实; 诧异
(2)研究生的手柔软、光滑,母亲的手粗糙、干燥、脱皮; 这样对比突出母亲的辛劳和抚养孩子的不易。
(3)总裁让研究生给母亲洗手,是想让他感受母亲养育他的辛苦,从而懂得感恩。
(4)第一个“一颤”是写母亲的手破了,触碰到会很疼;第二个“一颤”是写儿子心疼母亲的手。
(5)因为研究生是个懂得感恩的人,能理解别人工作难处的人,是不把追求金钱视为唯一目的的人。
材料五:
(1)湍;
(2)不能换成“急速”。“悠闲”一词运用得当。充分表现了鳄鱼对于三次登岸失败的小角马必将成为自己口中的美食而充满信心。与后文小角马不放弃而最终成功使得鳄鱼“惊讶”形成对比。
(3)动作描写 想追赶马群 想独立在草原生活。
(4)D。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技能提升训练试卷(三)(含答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技能提升训练试卷(三)(含答案),共11页。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技能提升训练试卷(六)(含答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技能提升训练试卷(六)(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第三个故事的内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统编版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技能提升训练试卷(四)(含答案): 这是一份统编版小升初语文课外阅读技能提升训练试卷(四)(含答案),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