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七 快乐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展开二年级
单元主题
快乐大课间—
两位数乘一位数
课题
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
课次
第 1 课时
课标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学段目标(1-3年级)数学思维中提出: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进一步理解乘法意义,学会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方法。
在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过程中,学会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的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全面分析问题的意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
分步解决“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画线段图分析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纸条、直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快乐的大课间又开始了。看,他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一、二、三年级在转呼啦圈的场景,瞧,他们玩的真开心!
(二)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师: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大声读出来吧!
预设1:一年级转呼啦圈的有18人。
预设2:二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比一年级的2倍多5人。
预设3:三年级转呼啦圈的人数比一年级的3倍少2人。
师:根据相关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预设2: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师: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提出了有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两个问题。
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应用模型
(一)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1.对比纸条图和线段图
师:先不着急列式,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把信息和问题进行整理,让大家很容易的就能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预设:用纸条摆一摆。
师:一起看看这个同学是怎么摆的吧!
先用一根纸条表示一年级的18人,再摆2条表示一年级人数的2倍,用一小段表示多的5人。这2部分合起来就是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
师:有个同学有疑问,每次做题都摆纸条,太麻烦了,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比如画一画?这个想法很好,我们可以把纸条画成这样的线段,大家看,这样是不是比纸条图更清楚、更简单了呢?对,这就是线段图,线段图可是帮我们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呢!大家是不是也想画一画、试一试呢?跟着老师一起来画吧!3.规范画线段图的方法
2.规范画线段图的方法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一年级的人数,并在线段上标出人数18人,再画一条线段表示二年级的人数,画的时候两条线段左端要对齐,在画二年级的线段时分两部分画,一部分是一年级的2倍一样长,一部分是再多出的5人的一小段线段,最后用大括号表示出问题在哪里,问的是什么。
3.学生回顾画线段图的方法,思考:
(1)哪条线段画在上面,哪条画在下面?为什么?
一年级画上面,二年级画下面,因为一年级是已知信息18人,二年级是未知,是与一年级做比较,把一年级作为标准的。
每条线段各应画多长,根据什么来确定长度?
以一年级为标准,画好标准后,再根据信息确定二年级的长度,一年级的2倍,画这样的2段,多5人,画一条合适的长度来表示。
4.师:根据刚才画的线段图,你能说出相关信息和问题吗?引导学生会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要求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需要知道哪两条信息?”“先求什么?”
先求:一年级人数的2倍是多少。
18×2=36(人)
再求:二年级的人数是多少。
36+5=41(人)
5.回顾反思,建立模型
师:想一想,刚才在解决“二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时我们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
教师小结:这是我们解决这种问题的一般思路和基本策略。
(二)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解决“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的问题。
1.师:同学们能用我们刚才画线段图的方法再来解决“三年级转呼啦圈的有多少人”吗?
学生自己尝试,引导学生思考:“比一年级的3倍少2人”应该怎么画?通过交流明确: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出18人的3倍,然后按合适的比例从后面取出其中的一小段用虚线表示出少的2人。
2.看图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决。
先求:一年级人数的3倍是多少。
18×3=54(人)
再求:三年级的人数是多少。
54-2=52(人)
(三)归纳小结
对比两道题的解题过程,你有什么发现?
相同点: 1.画线段图整理信息和问题;
2.第一步都是用了乘法,先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不同点:分别是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几(或少几)的数是多少。
总结方法: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或少)几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1)先用乘法计算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2)再求多几或者少几的数:多几用加法计算,少几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体会应用
(一)
(二)一箱大枣重5千克,一箱石榴比一箱大枣的2倍少2千克。一箱石榴重多少千克?
学生独立解答。
四、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的数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大课间呼啦圈表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类搜集整理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提出问题后大胆让学生独立自主进行解决,并画图表示数学信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的数量关系的理解。在尝试用画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多样化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3.规范画线段图的方法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一年级的人数,并在线段上标出人数18人,再画一条线段表示二年级的人数,画的时候两条线段左端要对齐,在画二年级的线段时分两部分画,一部分是一年级的2倍一样长,一部分是再多出的5人的一小段线段,最后用大括号表示出问题在哪里,问的是什么。
教学反思
2021学年七 快乐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2021学年七 快乐大课间——两位数乘一位数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探究方法,建立模型,应用模型,巩固练习,体会应用,回顾反思,总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五 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青岛版 (五四制)二年级下册五 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案: 这是一份苏教版二年级上册一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探究新知,练习巩固,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