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综合探究八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优秀当堂达标检测题
展开综合探究八 过去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巩固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题题
1.考古学家主要通过________来了解几百万年前发生的事情。( )
A. 岩石 B. 化石 C. 书本 D. 动植物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化石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家主要通过化石来了解几百万年前发生的事情。故选B。
2.下列属于口述资料的有( )
①文献资料②文物 ③传说④口述历史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口述资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口述资料是指人们口头讲述并记录下来的资料,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回忆录、采访记等,所以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3.2014年2月27日,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今年(2016年)的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79周年,我们不能忘记的国耻是发生在( )。
A. 1935年 B. 1936年 C. 1937年 D. 1939年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时间的计算。它是对公元纪年的变式应用,算式为2014年—77=1937年,故答案是C。
4.下列属于研究秦朝的文献资料的是( )
A. 秦兵马俑 B. 秦长城 C. 孟姜女哭长城 D. 《史记》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献资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兵马俑、秦长城是实物资料,孟姜女哭长城是口述资料,《史记》是文献资料。故选D。
5.小明要研究抗美援朝期间的历史。他需要阅读哪一时段的历史资料 ( )
A. 20世纪40~50年代 B. 20世纪50~60年代
C. 20世纪60~7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公元纪年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发生于1950年10月—1953年7月,即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前期,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择B。
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口述资料除了传说外,还有口述历史
②过去的人们遗留下来的实物,称为文物
③实物、照片、历史小说都属于第一手资料
④历史资料有文字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史料按不同标准的分类情况。历史小说是在历史事实上加以加工塑造的,已经与真实的历史有所不同,因此它不属于第一手资料。故正确答案是B。
7.小李同学在参观博物馆时,发现某件文物标有“民国16年”。如果换算成公元纪年,应是( )
A. 1927年 B. 1928年 C. 1926年 D. 1937年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纪年方法的有关知识。民国元年是1912年,换算成公元纪年为(1912+16-1)1927年,故选择A。
8.小胡利用假期和同学去北京旅游,他们参观了故宫博物院,看到了很多明清时期的物品和照片,还通过导游的讲解,了解了很多关于故宫的故事。小胡还买了一本介绍故宫趣闻轶事的书。关于小胡同学此次参观中接触到的资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照片属于文献资料 B. 物品属于文物
C. 介绍趣闻轶事的书不可轻信 D. 导游的讲解是原始资料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料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导游的讲解是第二手资料,不是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所以D错误。故选D。
9.下列关于民间口头传说与历史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民间口头传说就是历史本身
②民间口头传说反映了老百姓是怎样看待历史的
③民间口头传说是历史文献的一种必要补充
④民间口头传说能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①②④
【答案】 B
【解析】此题考查的主要是学生对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的相关知识,从选项看,①项口头传说是重要的历史资料,是对文献资料的一种补充,但不等于历史,所以此项错误,用排除法得正确选项为B。
10.1868年,日本明治政府开始推行“明治维新”,这一年属于( )
A. 19世纪60年代 B. 18世纪60年代
C. 19世纪70年代 D. 18世纪70年代
【答案】 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时间与纪年方面的相关知识。百年为一个世纪,十年为一个年代。世纪数位年分数的百位数加一。故1868年为19世纪60年代。选A。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代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甘肃省嘉峪关,全长6 000多千米,是中国古代最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万里长城被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材料二:相传2 000多年前,秦始皇修长城时,强征天下民夫。孟姜女的丈夫也被抓去,累死在长城脚下。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得到的却是丈夫的死讯,她悲恸欲绝,竟哭倒了长城。
材料三:见下图。
(1)在这些关于长城的描述中,你能说出有哪些不同种类的史料?试着加以分类。
(2)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之所以能流传千古,表达了老百姓的什么思想情感?长城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抗日战争期间,长城起到了什么作用?“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话里的“长城”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3)学习本课内容后,长城在你的心目中是什么形象?
(4)就长城的不同说法,谈谈我们该如何看待历史事物。
(5)结合你对上述资料和问题的分析,说一说实物资料、文献资料和口述资料各有怎样不同的意义。我们为什么要利用不同种类的资料?
【答案】 (1)长城的真实存在是实物资料,孟姜女的传说属于口述资料,长城抗战是文献资料。
(2)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反映了老百姓对统治者残暴统治的不满和愤怒。长城在传说中成为统治者实行暴政的标志。抗日战争期间,长城已经不能起到抵御外族入侵的作用,可长城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象征,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共同抵御外辱,此时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不到长城非好汉”比喻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就不是英雄豪杰,所以这里的“长城”指的是困难。
(3)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与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4)就长城而言,它曾经是统治者残暴统治的标志,给人民带来了无限的痛苦,但它在古代也确实起到了抵御外族入侵的作用。在当代,长城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事物。
(5)实物资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的直观性。因此,无论是在历史研究中,还是在历史教学中,实物资料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献资料以文字和书籍的形式把人们的活动记录下来,保存到后世,成为人们了解当时历史的重要渠道。口述资料是通过人们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历史资料,虽然有许多虚构的成分,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情况,它是对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的一种补充。每种资料都有它的长处和不足,我们只有综合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料,才能取长补短,还原一个更为真实有价值的历史。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资料类型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长城的真实存在是实物资料,孟姜女的传说属于口述资料,长城抗战是文献资料。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反映了老百姓对统治者残暴统治的不满和愤怒。长城在传说中成为统治者实行暴政的标志。抗日战争期间,长城已经不能起到抵御外族入侵的作用,可长城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象征,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新的长城,共同抵御外辱,此时的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不到长城非好汉”比喻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就不是英雄豪杰,所以这里的“长城”指的是困难。
(3)本题考查的是长城的有关知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回答合理即可,如: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与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
(4)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就长城而言,它曾经是统治者残暴统治的标志,给人民带来了无限的痛苦,但它在古代也确实起到了抵御外族入侵的作用。在当代,长城是先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事物。
(5)本题考查的是资料类型和价值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实物资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它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的直观性。因此,无论是在历史研究中,还是在历史教学中,实物资料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文献资料以文字和书籍的形式把人们的活动记录下来,保存到后世,成为人们了解当时历史的重要渠道。口述资料是通过人们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历史资料,虽然有许多虚构的成分,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情况,它是对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的一种补充。每种资料都有它的长处和不足,我们只有综合利用各种不同类型的资料,才能取长补短,还原一个更为真实有价值的历史。
2.观点一:“远古传说就是历史事实。”
观点二:“不对,远古传说全都是神话,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传说故事和考古学家发掘证实之间的联系?
【答案】 远古传说是经过人们长期口耳相传的方式留传下来的传说故事,其中有许多想象和夸大的成分,带有神话色彩,不能等同于历史事实。传说故事不全是虚构的,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这些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传说故事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我们只要对远古传说进行科学的分析,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历史资料。所以,我们要用科学和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远古传说。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学生甲和学生乙的说法都不合理。远古传说是经过人们长期口耳相传的方式留传下来的传说故事,其中有许多想象和夸大的成分,带有神话色彩,不能等同于历史事实。不过神话传说浓缩地反映了文明起源时期社会的巨大变动和无数先民们的创造与发明。我们只要对远古传说进行科学的分析,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历史资料。所以,我们要用科学和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远古传说。
故答案为:远古传说是经过人们长期口耳相传的方式留传下来的传说故事,其中有许多想象和夸大的成分,带有神话色彩,不能等同于历史事实。传说故事不全是虚构的,包含了一定的事实成分,这些历史事实可以通过考古发掘来印证。传说故事和考古发掘都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我们只要对远古传说进行科学的分析,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历史资料。所以,我们要用科学和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看待远古传说。
3.文物鉴赏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修养。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开展了一次文物鉴赏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鉴赏文物】
【鉴别真伪】仔细阅读下列三幅图:
(1)请认真观察【鉴赏文物】中文物图,写出你解读到的相关历史信息(如文物名称、所处朝代、出土地区、用途或文物价值等,要求每个至少列出三条)。
(2)根据上述三幅图提供的资料,你认为我们获得古代历史信息的途径有哪些?
(3)上述三幅图中,哪一幅图提供的信息更可靠?为什么?哪一幅告诉我们的史实最不可信?
【答案】 (1)文物一:甲骨文、商朝、河南殷墟、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文物二:司母戊鼎、商朝、河南安阳、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2)考古发现(或文物)、上古传说(或神话故事)、文献资料(或史书)。
(3)图一最可信。因为图一是考古发掘出来的兵俑,是真实存在的历史文物。图二是神话传说,最不可信。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文物一是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中国安阳市殷墟。但甲骨文并非商代特有,早在商朝之前就已经存在。文物二是司母戊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现为国家一级文物,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获得古代历史信息的途径有考古发现(或文物)、上古传说(或神话故事)、文献资料(或史书),参观博物馆,查找历史文献,另外还可以从书本,生产生活中,还有就是地狱风俗习惯上获得信息,因为书是贵族阶层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生产生活实践的知识以口口相传,地域风俗的形式在普通民众中传承。(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三幅图中,图一提供的信息更可靠,因为图一是考古发掘出来的兵俑,是真实存在的历史文物,是我国古代比较杰出的作品。图二是神话传说,最不可信。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山川秀美优秀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山川秀美优秀当堂检测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南方地区精品练习: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二课 南方地区精品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课 规则的演变精品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一课 规则的演变精品课后作业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