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word版含答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三单元古诗文复习题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word版含答案),共3页。
    九年级语文小测试题(考试时间:20分, 分数:100分)一、根据课文和要求,写出下面空缺的古诗文词语或句子。(每小题5分)1.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2.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把酒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纳兰性德浣溪沙》)5.山河干古在,城郭一时非。(文天样南安军》)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8.秋瑾的满江红》中,表现词人自己素有济世情怀的词句是: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9.《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抒发词人老当益壮的豪迈情怀的词句是:鬓微霜又何妨 10.《送东阳马生序》作者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写自己与“同舍生”的家境和生活条件,以“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两句写自己当年的苦寒之状以及自安心态。11.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揭示了精神追求可以战胜物质贫困的句子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2.《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句子是: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10分A.“炙”,烤熟的肉食。“五十弦”,原指瑟,词中泛指乐器。“霹雳”,词中喻指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天下事”,词中指收复北方失地的国家大事。B.词人被贬官边远地带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他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重上前线,挥师北伐。他带着这样的思念和渴望进入梦中。C.下片前四句描写了壮烈的战斗场面,词人率领将士们终于完成了收复北方、统一国家的伟业,赢得了生前死后不朽的美名。最后词人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原来,这一切全是梦境。D.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宋代张元幹的《水调歌头·追和》中的“犹有壮心在,付与百川流”体现的亦是这种心情。【解析】“被贬官边远地带心情苦闷”理解有误,应是被弹劾罢官,赋闲家中心情苦闷。三、比较阅读:阅读下列这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每题10【甲】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乙】唐雎不辱使命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日:“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日:“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慧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仑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4.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故不为苟得                 苟得:苟且取得B.死亦我所                   恶:讨厌,憎恨C.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安陵     易:交换D.大王加惠                     加惠:施予便利【解析】惠:施予恩惠。15.下列对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用呢?]B.贤者能勿丧耳。(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耳朵罢了。)C.长跪而谢之。(直身跪着,向唐雎道歉。)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心里的愤怒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解析】应译为: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16.下列对这两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甲、乙两文的体裁不同。甲文是一篇议论文,强调“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乙文是一篇史传,记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经过激烈斗争最终战胜秦王,保存了国家的故事。B .甲、乙两文都弘扬正义、正气。甲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乙文唐雎凛然不可侵犯地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值得颂扬。C.甲、乙两文分别揭示了不同的人性。甲文说明了“人之初,性本善”“羞恶之心,人皆有之”的道理;乙文体现了秦王人性的贪婪和狡诈。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甲文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使论述更严密、深刻、  有力;乙文两个人物、两种思想和行为的对比,可以让读者更清楚地看到安陵君的骄横狂暴、 外厉内荏、虚伪狡诈,唐雎的不畏强暴、据理力争、镇定从容、有胆有识。【解析】“安陵君”有误,应是“秦王”。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