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微练(一)中央体制——从“公天下”到不断完善的“家国一体” 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微练(一)中央体制——从“公天下”到不断完善的“家国一体” 作业,共4页。
专题微练(一) 中央体制——从“公天下”到不断完善的“家国一体”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西周末年,楚国自称“蛮夷”,如国君熊渠(前886—前877年在位)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春秋后期,楚国以“华夏”自居,如前560年楚国公子子囊有“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之言。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华夏民族意识的形成 B.政治治理体系的转型C.传统宗法观念的解体 D.文化交流交融的加强解析:选D 根据材料“楚国以‘华夏’自居”“赫赫楚国……以属诸夏”,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与楚国交流密切,形成了华夏认同,故选D项;华夏民族意识形成于秦汉时期,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治理体系的转型体现为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转变,排除B项;秦汉以后,宗法制度虽然解体,但是宗法观念几千年来始终存在,排除C项。2.秦统一后,设置博士官,吸收各国士人参加政府,建立了博士制度。“博士,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续汉志》)。由此可知,该举措( )A.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 B.旨在缓和与士人矛盾C.促进了太学教育发展 D.有利于优化政治统治解析:选D 秦朝“吸收各国士人参加政府”的目的是为了扩大统治基础,由材料“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可知博士设置的主要职能是咨询职能,有利于统治者决策的优化,故选D项;中央集权是指加强对地方的管理,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题干未涉及与士人的矛盾,排除B项;“太学教育”出现于汉代,排除C项。3.秦汉史学家李开元认为:“汉初之政治结构,可以理解为宫廷皇权、诸侯王国和以丞相为中心的政府所形成的三权并立的政治结构。而宫廷皇权实际上直到惠帝死后吕后当政时才真正形成……”作者在此主要强调汉初( )A.社会局势动荡不安 B.皇权受到一定限制C.官僚政治发展缓慢 D.王国势力十分强大解析:选B 据材料“三权并立的政治结构”可知,汉初诸侯王国和相权对皇权造成威胁,说明皇权受到一定限制,故选B项;据材料“而宫廷皇权……”可知,材料的主体是宫廷皇权,A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除了丞相,材料并未提及其他官员的情况,无法体现强调官僚政治发展缓慢,排除C项;诸侯王国在材料中虽有所提及,但并非材料强调的主旨,排除D项。4.下面为唐朝三省的位置图(太极宫为皇宫),由图中信息可推知,唐朝( )A.尚书省在三省中权力最大B.三省之间的横向联系较松散C.三省体制能有效制约皇权D.中书门下两省辅助皇帝决策解析:选D 根据图示可知,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在皇宫的左右侧办公,目的是便于皇帝宣召,辅助皇帝决策,故选D项;材料强调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议政职能,没有反映出尚书省的地位,也没有体现出三省之间的横向联系,排除A、B两项;在专制社会,皇帝掌握决策权,三省体制不能真正制约皇权,排除C项。5.安史之乱后,唐代政治体制逐渐地由前期的三省六部制向后期的中书门下和使职差遣体制调整,直到宋神宗元丰年间的官制改革才最后完成。这一调整的实质是( )A.官职之间职权的转移 B.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C.监察体系的不断完善 D.行政机构的不断健全解析:选B 战争(动乱)使三省制逐渐向一省制转变,宰相职能进一步政务化,宰相议政决策之权削弱,君主的权力不断加强,而使职差遣指的是临时派某官离开其原来的职守去任某事,这实质上是对臣下权力的削弱,对君主权力的加强,故选B项。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北宋)金兵内侵,只中央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唐代安史之乱,其军力并不比金人弱;唐两京俱失,州郡到处可以各自为战,还是有办法。作者意在论证( )A.唐代藩镇制度的进步作用B.都城的区位选择意义重大C.唐宋的地方治理互有得失D.宋朝强干弱枝的消极影响解析:选D 根据材料“只中央汴京一失,全国瓦解,更难抵抗”“唐两京俱失,州郡到处可以各自为战”,可知宋代中央集权程度远高于唐朝,“强干弱枝”的措施导致地方积贫积弱,难以抵抗外敌入侵,故选D项;唐朝藩镇割据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都城的政治意义而非地理意义,排除B项;材料描述唐朝安史之乱后的景象主要是为了印证宋朝地方制度的弊端,排除C项。7.《明会要》记载,明太祖特设通政使司,直接对皇帝负责,“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均实封奏闻”,洪武、永乐年间,“实封皆自御前开拆,故奸臣有事即露,无幸免者”。由此可见当时( )A.通过增设中央机构约束相权B.行政改革以澄清吏治为主旨C.建立了完备的行政监察体制D.君主专制权力得到显著强化解析:选D 据材料“明太祖特设通政使司,直接对皇帝负责”“实封皆自御前开拆,故奸臣有事即露,无幸免者”,可知通政使司直接对皇帝负责,是皇帝控制群臣的手段之一,故选D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废除了丞相制度,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明太祖设通政使司的目的是强化皇权,排除B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政使司的主要职责是奏章的上传下达,不属于监察制度,排除C项。8.清朝雍正年间,恐包封密折不易保密,令造加铜锁之特制皮匣,发给获密奏权者,用以包封密折。这种举措( )A.削弱了军机处的权力 B.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C.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D.标志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解析:选B 官员单独呈给皇帝的密折,绕过整个中央机构,只有官员本人和皇帝两人知道,且“令造加铜锁之特制皮匣”说明保密性高,因此,这一制度有利于皇帝获取各种信息,提高效率,同时有利于皇帝加强对官僚机构的控制,故选B项;军机处的职能是皇帝的顾问,皇帝拿到密折后可能会询问军机大臣的意见,所以密折制度并不会削弱军机处的权力,排除A项;密折制度不仅局限于皇帝对地方事务的了解,排除C项;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6分)9.秦汉王朝是中国官僚政治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盖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成例相沿,视为固然。其后积弊日甚,暴君荒主,既虐用其民,无有底止。强臣大族,又篡弒相仍,祸乱不已。……其势不得不变,而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此气运为之也。天之变局,至是始定。——摘编自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 官僚政治运转正常时,官员“更新率”一般是较高的,经常有父为高官而子为匹夫,或朝为高官而暮为匹夫的情况,从而对贵族化趋势构成抑制。但另一方面,“世卿世禄”在汉代还不是太遥远的记忆,官僚显贵世代传承权势的要求显得“合情合理”,君主应予保障以换取其效忠,并为之提供了“任子”一类特权性起家途径。由此,“世家”“官族”在一度中衰之后,便在新政权中开始了新一轮的缓慢积累。——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据材料一,指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现“变局”的历史背景。(8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官僚政治出现贵族化趋势的原因,并说明官僚贵族化的主要途径。(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立功以取将相”等信息归纳;第二小问,抓住“变局”的时间段——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来思考。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前两句话分别概括;第二小问,据材料二“并为之提供了‘任子’一类特权性起家途径”得出“任子”,据所学知识,还可以得出察举制。答案:(1)表现:世家传承受到冲击,政治上呈现出“平民化”风貌。(或由“世侯世卿之局”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背景:春秋战国以来,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发生巨变;世袭制弊端日益严重;春秋战国以来的政治改革及长期战争。(2)原因:官僚政治运转不正常;“世卿世禄”制度的传统;君主为保证显贵阶层的忠诚。途径:“任子”;察举制。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微练(九)文学艺术——从辉煌灿烂到多元一体、各具特色 作业,共4页。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微练(三)选官、监察制度——从确立发展到日趋完善 作业,共4页。
这是一份2022届高考二轮复习专题微练(七)主流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的趋时更新 作业,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