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检测题(word版 含答案)
展开第9章《溶液》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用水来区别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
B.利用洗洁精的溶解作用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D.若称量含有少量杂质的氯化钠,则所配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2.在20℃时,某试管中装有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其底部有少量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若将温度升高到60℃,使其变成不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A.变大 B.不变 C.变小 D.无法判断
3.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结构观: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4%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
4.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75%的酒精溶液中,溶剂是水
B.用水作鉴别试剂,区别硝酸钾和氢氧化钙固体
C.通常状况下,电解水时正、负两极产生气体体积之比为1:2
D.自来水厂用到的净水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消毒和蒸馏等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杯溶液中只可能有一种溶质
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度大
C.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NaCl。则NaCl 的溶解度为36g
D.海水晒盐后剩下的母液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6.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
C.t2°C时,30g甲加入50g水中,能得到75g溶液
D.t1°C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乳化后形成的乳液与溶液同样稳定
B.物质在溶解时,溶质微粒的运动比溶剂微粒的快
C.与乳化相比,溶解能使物质混合的更均匀
D.物质刚溶解时只有溶质分子(或离子)的扩散
8.下列物质分散在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A.面粉 B.酒精 C.食用油 D.冰块
9.下列用途主要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C.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D.酒精用于溶解碘
10.归纳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有关事实的推理、结论合理的是
A.煤粉比煤块燃烧更剧烈,说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
D.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以除去油污,所以汽油除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11.为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同学们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其中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A.蔗糖 B.面粉 C.豆浆 D.植物油
二、简答题
12.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当温度在t1℃<t<t2℃之间时,A物质与B物质_____ (填“能”或“不能”)配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2) t1℃时,若要将210克B物质的饱和溶液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_____。
(3)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
13.实验室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蔗糖溶液。现有25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的蔗糖溶液、2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的蔗糖溶液及足够多的蔗糖固体和蒸馏水,请选用上述药品,设计三种配制方案填表:(不用写出计算过程)
(1)
方案 | 配制时所需药品及用量 |
方案一 | ______ |
方案二 | ______ |
方案三 | ______ |
(2)配制溶液过程中,若需要用量筒量取水配制溶液时,小明同学仰视读数,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偏大、偏小、不变)。
三、推断题
14.A、B、C、D和甲、乙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物质间存在着如图所示的相互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未标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气体氧化物,与溶液甲和溶液乙反应均生成盐和水.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取溶液D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D中溶质为______(写化学式);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若向一定质量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所得沉淀质量等于原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则原碳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15.A、B、C、D、E、F均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其中A、D为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B、C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
(1)A在D中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生成不同的气体。B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反应生成C和无色气体D,C和D都与生命活动息息相关。B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如图所示将固体E放入大烧杯中的水里,小烧杯中F的饱和溶液变浑浊。则E的化学式可能为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16.图中,甲是相对分子质量为16的有机物,乙是最常见的溶剂,丁是白色难溶固体,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甲的化学式 ________ .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丙的一种用途是 ________ .
四、实验题
17.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小明同学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3.6%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序号,下同),其中图_______有操作错误。
(2)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填序号)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3)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除了图①的原因以外,还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如图⑤所示向烧杯中倾倒氯化钠时部分洒出
C.配制好的溶液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量水时仰视量筒刻度
(4)从这100g3.6%的氯化钠溶液中取出10g溶液,剩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
五、计算题
18.实验室用6.25g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和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石灰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该石灰石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
(2)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
(3)所用稀盐酸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19.为测定某种贝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25g贝壳,逐渐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剩余固体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请计算:
(1)25g贝壳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_g;
(2)计算反应前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20.某食品加工厂生产的酱油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5%~18%,该厂日产酱油15t。试计算该厂每月(按30天计)消耗氯化钠的质量。
参考答案:
1.A 2.A 3.B 4.D 5.D 6.C 7.C 8.B 9.C 10.A 11.A
12. 能 390g B>A>C
13. 10g蔗糖固体和40g水 25g40%蔗糖溶液和25g水 20g15%的蔗糖溶液7g蔗糖和23g水 偏小
14. CO2 NaOH、Ca(OH)2 Ca(OH)2+Na2CO3=CaCO3↓+2NaOH 53%
15. H2O2 NaOH或CaO E溶于水放热
16. CH4 CO2+Ca(OH)2=CaCO3↓+H2O 灭火
17.(1) ②①⑤③④ ①
(2)D
(3)ABD
(4)3.6%
18.(1)5.0g##5.0克
(2)解:设生成气体的质量为x
x=2.2g
答:生成气体的质量为2.2g
(3)解:设该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y
y=5%
答:该稀盐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5%
19.(1)20
(2)解: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14.6%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20.该厂每月(按30天计)最低消耗氯化钠的质量:15t×30×15%=67.5t;
该厂每月(按30天计)最高消耗氯化钠的质量:15t×30×18%=81t;
故该厂每月(按30天计)消耗氯化钠的质量为67.5t~8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