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美版五年级下册15 陶俑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桂美版五年级下册15 陶俑教学设计,共2页。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陶塑不同历史时期陶俑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了解陶俑是体现特定历史时期,代表一定阶级的信仰、崇拜和追求死后享受的产物。
2、陶塑了解中国古代陶塑艺术鲜明的民族风格、艺术特色、表现手法,以及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形式。
3、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教学重点]
陶塑中国古代陶俑的功能、雕塑手法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着重介绍汉俑与唐俑在表现手法和形式风格上的异同。
[教学难点]
欣赏中国古代陶俑应把握的特点。
[教学准备]课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二.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开始使用课件)
中国雕塑艺术历史悠久,最早的泥塑人像出现可上溯至七八千年前。
如《陶人头》面庞丰满,五官端正,神态温和憨朴,显然是个女性形象。眼和嘴用镂空法,产生浓重的阴影,更使形象显得格外传神。
《人头形器口彩陶瓶》用生动的人头塑像作器口,并在器腹部配以三横排具有鸟的形象特征的纹饰,使整个器物呈现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以造型概括生动、形神兼备、富于想象和鲜明的民族个性著称。
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偏见压制,中国古代雕塑家地位低微,历史上的许多雕艺术杰作都不知道作者,更无从探究其个人风格,只能从把握总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来认识理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
人类将死者的尸体按一定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场所,称为“葬”,用以放置尸体的固定设施,称为墓。
中国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有墓葬。自秦汉以来,由于统治阶级盛行厚葬,墓中有大量的随葬品,其中包括陶俑,另外,在帝王和王公贵族的陵墓前,一般都要设置石柱、石人、石头兽等,以显示他们的地位和威严。这些权贵们让最好的工匠用最好的材料,为他们制作随葬的陶俑和陵墓前的雕刻,所以往往集中体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同时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三、课堂小结
陶 俑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教学新课
俑——坟墓中陪葬用的偶人。材料一般是木和淘土,以淘土最为普遍。俑的形象都是当时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主要是卫士、仆人、厨夫、说唱艺人等下层人物的再现。
汉代陶俑造型不受什么约束,数量多,题材多样,内容极为丰富。东汉的马俑多,这是爱马风尚的体现。如《车马仪仗》造型生动,制作精美,展示了东汉马俑的艺术水平。尤以表现生产劳动和奏乐、说唱题材的俑最具特色。如《说唱俑》,以生动的造型,显示了汉代人物俑的艺术特点。
唐代的陶俑更加丰富多彩,尤其以女俑、乐舞俳优俑和三彩马最有时代特色,艺术性也最高。如《三彩骆驼载乐俑》。它高66.5厘米,是由胡汉两民族组成的五人乐舞队。这件作品反映出唐代盛行少数民族歌舞,也折射出盛唐对外开放,民族团结。不仅骆驼造型生动,而且人物虽小但其表情、动态十分生动, 充分显示了唐三彩陶艺高超的造型制作水平。
三.放映录象。
四.小结
渗透《文物保护法》第六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盗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的;(二)故意或者过失损毁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的;(三)擅自将国有馆藏文物出售或者私自送给非国有单位或者个人的;(四)将国家禁止出境的珍贵文物私自出售或者送给外国人的;(五)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的;(六)走私文物的;(七)盗窃、哄抢、私分或者非法侵占国有文物的;(八)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其他妨害文物管理行为。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桂美版五年级下册5 扎染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学情分析,说教法学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桂美版五年级下册5 扎染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景导入(教师拿方巾),导入新课,认识扎染,欣赏感受,教师示范,探究新知,学生创作,作业展评,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美术桂美版五年级下册5 扎染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时,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小结,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