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关雎第1课时教案
展开知识与技能
1.积累与《诗经》有关的知识及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思维模式。
过程与方法
1.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诗的节奏与语感。
2.采用比较阅读鉴赏的方式,对两首诗进行解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正确地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重点
1.掌握《诗经》中的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运用比较朗读的方式,对课文进行赏析。
难点
品味诗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节奏美。
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个国度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今天,我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来一颗遥远但又明亮的星斗——《诗经》,一同欣赏那雍容典雅、古老质朴的独特魅力。
《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经》的重要性。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所掌握的有关《诗经》方面的知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称为《诗》,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尊为儒家经典,才定名为《诗经》。《诗经》按体裁分为“风”“雅”“颂”三类。《诗经》由于内容丰富,在思想和艺术上有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
1.文学知识。
《诗经》大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到这个名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司马迁用的也是这个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后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2.背景知识。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
3.《〈诗经〉二首》诗意散译。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关关鸣叫的雎鸠鸟儿,在水中的绿洲和鸣歌唱。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那婀娜窈窕的少女,是少年心中美好的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右捞啊,捞荇菜。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那婀娜窈窕的少女,是少年梦里美好的追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窈窕的少女难以追求,梦醒倩影仍在心头。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思悠悠,思悠悠,唉!辗转反侧睡不着。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右采啊,采荇菜。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那美丽窈窕的少女,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右摘啊,摘荇菜。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那美丽窈窕的少女,敲钟击鼓使她快乐。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浩荡的芦苇,莽莽苍苍,晶莹的露珠,化作白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所爱的人儿,在河水的那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若要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险而且漫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若要顺流而下去找她,飘然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摇曳起伏的芦苇密而繁,芦苇上的露珠呀,还闪着银光。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我所心爱的人儿,在水那边高高的岸上。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若要逆流而上去寻她,十里山川千里冈。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若要顺流而下去找她,飘然宛在水中滩。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茂盛鲜明的芦苇,苍苍莽莽,岸边的露水尚未干爽。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我所心爱的人儿,在那遥远的水边。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若要逆流而上去寻她,向右迂曲,道路漫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若要顺流而下去找她,飘然宛在水中洲。
《关雎》
1.学生听录音配乐朗读,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教师提示: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比喻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章。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3.教师范读,为感悟理解课文创设氛围。
4.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想象、联想,对于字面意思不必字字落实,可以疏其大意而不求甚解,但重点字词、关键字词要落实。
5.学生齐读,放录音。再听一次,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蒹葭》
1.多媒体显示画面,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入境,体味感情。
3.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读出凄迷之景、惆怅之情。
4.放录音,学生复听一次,纠正自己朗读中的错误,教师可同时出示投影,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5.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教师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
《关雎》
1.教师提问: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1)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2)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3)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2.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莱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
3.作为一首爱情诗,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第一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地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第二、三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第四、五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只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4.学生再读《关雎》,同时在头脑中再现主人公鲜明生动的形象。
《蒹葭》
教师提问:
1.诗人心中的恋人不知在何处,诗人寻找了几处地方?
三处,“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2.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请分别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
“长”“跻”“右”。
3.诗人面对如此曲折艰险的路,又是什么态度?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4.任选《蒹葭》中的一节,用优美的语言重现诗歌的意境。
示例:又是一个霜凝雾罩的清晨,我又来到水边,那苍苍的蒹葭在微微晓风中,如一片白色的海。凝霜晨露消散在白雾之中。我心中的恋人啊,你究竟在哪里啊?我愿付出一生的时光,跋山涉水,来到你的身旁。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唯美导入】,【预习检查】,【师生互动,美诗共赏】,【小结拓展】,【美好祝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八年级下册(2018)蒹葭第2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2018)蒹葭第2课时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三章)思念,五章)愿望,构思巧妙,精心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关雎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关雎教学设计,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