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粒子的性质docx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第七讲:粒子的性质docx学案,共6页。
1.微观粒子
分子运动初步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静电现象
摩擦起电:通过摩擦的方式使得原来不带电的物体带点叫做摩擦起电。
自然界中只存在着两种电荷: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更小的微粒:
分子—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夸克
2.宇宙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日心说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谱线红移说明星系离我们远去。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例题1 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 B. 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C. 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D. 在太空中,扩散现象将消失
【答案】 D
例题2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 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毫升,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C.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D.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答案】 C
【考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例题3 工业上用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合反应制备丙,下列是三种分子的模型图,根据下列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 甲的化学式为C2H4 B. 保持乙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水分子
C. 乙和丙都属于氧化物 D.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发生了改变
【答案】 C
【考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例题4 某兴趣小组参观学校食堂,发现其中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
(1)下列食堂中的常见用品,其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________(填字母).
A、棉布围裙 B、陶瓷碗 C、不锈钢锅 D、塑料桶
(2)同学们在食堂外就闻到了菜香,用粒子观点解释其原因: ________.
(3)食堂使用的是加碘盐,这里的“碘”指的是 ________(填“单质”、“元素”或“原子”),食用加碘盐有利于补充 ________(填营养素的名称).
(4)做好饭菜,关闭燃气阀门,使火焰熄灭的原理是 ________.
【答案】 D;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元素;无机盐;清除可燃物
【考点】分子的热运动,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桂林“两江四湖”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湖水对周围气温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这是由于水的 ________较大;秋天漫步在湖边林荫道上,闻到阵阵桂花花香,这属于 ________现象
【答案】 比热容;扩散
【考点】分子的热运动,比热容
例题5 摩擦会产生静电,如图所示,把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 ,从另一端撕开,撕成许多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往下捋几下,发现细丝张开了,这一现象表明细丝( )。
A. 带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B. 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C. 带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D. 带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答案】 B
【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例题6 如图所示,将汽车接在感应起电机的一个正极上,再将喷漆器接在负极上,这样汽车上使能涂上一层厚度均匀的漆,而且光洁度好,其工作原理是________
【答案】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变式训练 甲、乙两个带电的气球,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同一个点上,静止时呈现如图所示情形.这两个气球带的是________(同/不同)种电荷,其中甲球对乙球的力记为F1 , 乙球对甲球的力记为F2 , 可以判断F1________F2(>/</=)
【答案】 同种;=
【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例题7 在一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中,先注入半管清水后,再慢慢注入酒精,直至装满玻璃管.然后用手指按住开口端,来回颠倒数次后,再将玻璃管竖直放置,手指脱离开口端,观察到管内液面下降了,如图所示.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________。可推测,分子间有________(选填“斥力”或“引力”)。
【答案】 间隙;引力
浙江新中考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形声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旁的“電”字。《淮南子·坠形训》认为:“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明代刘基说得更为明确:“雷者,天气之郁而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光为电”。我国古人还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记述了雷电对不同物质的作用。《南齐书》中有对雷击的详细记述:“雷震会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在我国,摩擦起电现象的记述颇丰。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与丝绸摩擦起电引起的放电及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1)“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中的“阴”指负电荷,“阳”指正电荷,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使________发生转移,这种现象叫________。
(2)请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答案】 (1)电荷;摩擦起电
(2)“随梳”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两者带上异种电荷而相互吸引;“解结”是因为头发带上同种电荷而相互排斥;“有光、有咤声”是因为积累的电荷发生的放电现象。
【考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例题8 .如图甲是一种车载空气净化器,其工作过程如图乙所示:受污染的空气被吸入后,颗粒物进入电离区带上正电荷,然后在集尘器上被带负电的金属网“捕获”。该车载空气净化器的额定功率为4.8W,额定电压为12V。请分析回答:
(1)带电金属网能“捕获”颗粒物,这是运用了________的原理。
(2)计算该车载空气净化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多大?正常工作10分钟电流所做的功为多大?
【答案】 (1)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由P=UI可得,车载空气净化器正常工作的电流:
I= =0.4A
正常工作10分钟电流所做的功为:
W=Pt=4.8Wx10×60s=2880J
【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电功率计算公式的应用
例题9 在桌子上放上两摞书,把一块洁净的玻璃垫起来,使玻璃离开桌面2~4厘米。在宽0.5厘米的纸条上画出各种舞姿的人形,用剪刀剪下这些人形,放在玻璃板下面。然后用一块硬泡沫在玻璃板上迅速来回摩擦,你会看到什么现象?小纸人翩翩起舞了吗?如图所示。请解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如果你把小纸人放在玻璃板上面,让其他同学帮一下忙,用泡沫在玻璃板底下摩擦,小纸人也翩翩起舞吗?请解释所发生的现象。
【答案】 小纸人在玻璃板下被吸住,又被弹下去而跳跃起舞,这是因为泡沫与玻璃摩擦,使玻璃带电吸引纸人,小纸人被吸到玻璃上后也带上了与玻璃相同的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小纸人又被弹出而上下跳跃,而当把小纸人放在玻璃上方重做实验时,小纸人会直立于玻璃板上。
【考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毛料衣物上经常吸附着许多灰尘,目前市场上出售有一种能滚动的除尘毛刷,当毛刷在衣服上滚动时,便可以将灰尘吸人刷内,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
【答案】 当毛刷在毛料衣服上滚动时,毛刷由于摩擦而带电,带电体具有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因而可以将灰尘吸人刷内。
【考点】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例题10 魔术表演中,熊熊大火使锅中的油剧烈沸腾,魔术师用手慢慢在沸腾的油中摸取铁球,而手却安然无恙,观众一片惊奇.原来锅中的“油”,只有表面漂浮一层很少的油,底下的都是醋(溶入少量的硼砂).[油的沸点为287℃,醋(溶入硼砂)的沸点45℃].问:
(1)为什么油漂浮在醋的上面?
(2)表演时魔术师的手为什么没有烫伤?
(3)舞台周围能闻到浓浓的醋味,是属于什么现象?
【答案】 (1)答:因为油的密度小于醋的密度,所以油会漂浮在醋的上方
(2)答:已知醋的沸点为45℃,所以当温度达到45℃时醋就沸腾了,继续加热,醋的温度不会升高,所以魔术师的手没有烫伤
(3)答:醋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发生了扩散现象,所以我们能闻到醋的气味
【考点】分子的热运动,与密度相关的物理现象,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例题11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成功发射,历经23天的探月过程后于12月17日成功着陆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着陆场。嫦娥五号成功带回“月岩”样品1731克,实现我国首次进行地外天体样本采集、储存和分析研究工作,重要的是这个样本是我们靠着自己的技术采集回来的。
(1)嫦娥五号携带“月岩”样品从月面带回到地球,质量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嫦娥五号返回地球进入大气层后,返回舱与大气进行摩擦产生大量的热。返回舱的表面有一层叫做“烧蚀层”的物质,它可以在返回大气层时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烧蚀层能起这种作用,除丁它的隔热性能外,主要是由于( )
A.它的硬度大,高温下不会损坏
B.它的表面非常光滑,能减少舱体与空气的摩擦
C.它在熔化、汽化时能吸收大量的热
D.它的比热很小,不易升温
(3)看到这一新闻,小叶同学认为从月球带回的月岩中不含空气。小叶同学提出“月岩中不含空气”这一过程属于实验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证据
D.得出结论
【答案】 (1)不变
(2)C
(3)B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质量及其特性,熔化与熔化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讲义第九讲:常见的碱docx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碱的通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十一讲:机械能和内能docx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机械能,内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讲义第十讲:酸碱中和反应docx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