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 (2017)二年级下册3.观察与比较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二年级下册3.观察与比较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3.观察和比较【教材简析】《观察与比较》是教科版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的第3课,属于课程标准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主要概念“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各系统分工配合,共同维持生命活动”。本课是让学生在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器官的基础上,利用这些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与比较,分析被观察事物的诸多特征,建立与观察事实的匹配程度,从而依据匹配的程度做出事物名称判断,能够对事物进行更全面的描述。聚焦板块:让学生对学习用品进行观察比较,说说它们的不同点。旨在引导学生发现“利用感觉器官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处”。探索板块:安排了4个活动,旨在通过比较的方式,学生能找出被观察事物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前两个活动“找不同”和“听声辨物”是学生利用单一的感官进行观察的活动,后两个活动“给不同浓度的溶液排序”和“挑选仿真水果”是以阶梯渗透的方式让学生体验综合运用多个感官进行观察比较。研讨板块:“运用感觉器官,我们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比较”和“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比较,有什么好处”,这两个问题注重学生对之前活动的整理和体悟,以及认识到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来观察比较的重要意义。【学情分析】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发现学生对用眼睛观察事物有很广泛的认知。但很少有学生能意识到利用其他的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在进行比较时往往只有1—2种感觉器官参与,导致观察得到的信息不全面,不准确。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重点加强“同时运用多种感官来进行观察比较”的探究活动,提供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事物,借助比较事物的相同与不同,并分析被观察事物的诸多特征的机会。【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感觉器官观察到的信息,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等活动,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特征及其变化。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变化。2.能够使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科学态度目标1.能够如实表发自己的发现和想法。2.体会到感觉器官的作用,爱护自己的感官。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够创造性地尝试不同的方法和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对感觉器官观察到的信息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变化。难点:通过探究认识到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可以进行更精准、安全地比较。【教学准备】教师:水果(桃、草莓、柠檬)、PPT课件小组:塑料桶、木片、铝片、毛绒挂件、仿真水果(桃、草莓、柠檬)、滴管、酱油、量杯、找不同图片。【教学过程】一、巩固复习1.我们有哪些感觉器官?2.感觉器官分别能感受到什么信息?二、利用感官进行比较1.提出观点:利用感觉器官,我们能够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处。2.活动:(注意:要用事实说话,不能靠想象判断)(1)用眼睛观察:找出卡片中的不同点。(2)用耳朵听:什么东西被扔进了桶里。(3)用多种感官比较:给三杯滴入不同量酱油的水排序。说一说可以用哪些感官比较(眼睛—按颜色深浅,舌—按味道,鼻—按浓度)(4)用多种感官比较:在水果堆中挑选仿真水果说一说:如何挑选;用了哪些感官;用多种感官的好处是什么。3.总结在观察和比较中,综合多种感官活动得到的信息比单一感官观察要丰富得多。在对事物的观察判断上,要使用更多的事实作为依据。【板书设计】观察和比较视觉 颜色 形状 大小……听觉 清脆 沉闷……嗅觉 清香 腥臭……味觉 酸甜 苦辣 咸……触觉 光滑 软硬 冷热……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教科版 (2017)1.在观察中比较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一年级上册1.在观察中比较教案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提问导入,聚焦问题,探索比较,拓展延伸,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二年级下册3.观察与比较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