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降水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77814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降水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77814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降水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277814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降水
展开这是一份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降水,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降水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世界某区域年等降水量线(单位:mm)分布图,回答1~2题。
1. 图中M地降水较多的季节及原因是
A. 夏半年受东北信风影响 B. 夏半年受西南季风影响
C. 冬半年受东南信风影响 D. 冬半年受西南季风影响
2. N地地处沿海但降水稀少,其原因最不可能是
A.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 冬半年受东北季风影响
C. 受索马里沿岸的上升流影响 D. 夏半年受西南季风离岸风影响
【答案】1. B 2. A
【解析】
本题组以非洲东北部的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影响降水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1. 夏半年,直射点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海洋上吹来)越过赤道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到达图中M地(埃塞俄比亚高原),地形抬升形成较丰富的降水,而冬半年当地盛行由陆地(阿拉伯半岛或亚欧大陆)吹来的东北季风,降水稀少,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当地的东北信风被季风环流取代,A不符合题意。该地为北半球,不直接受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影响,C不符合题意。冬半年影响该地的是东北季风,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 图中显示,N地纬度在10°N附近,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可能性较小,因此A符合题意。冬半年N地受主要来自陆地的东北季风影响,降水稀少,B不符合题意;夏半年该地盛行西南季风影响,此处的西南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稀少,D不符合题意;夏半年N地的西南季风属离岸风,使得沿海形成上升流,降温减湿,导致沿岸降水更加稀少,C不符合题意。故选A。
赤峰市气象局研究人员为研究本市降水的空间差异,根据多年观测数据,绘制了赤峰市年降水量等值线图。
据此完成3~4题。
3. 图中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的最大差值可能是
A. 149mm B. 239mm C. 321mm D. 351mm
4. 影响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纬度 C. 大气环流 D. 地形
【答案】3. B 4. D
【解析】
3. 由材料知,图中相邻2条年等降水量线之间相差50mm,大局子的年降水量在500—550mm之间,花都什的年降水量在300—350mm之间,通过计算知,两地年降水量差值在150—250mm之间。239mm在此范围之内,其余选项数字均不在此范围内。B正确。故选B。
4. 图中北部有大兴安岭,赤峰市位于内蒙古地区。由图中信息知,大局子位于河流的源头附近,南部有七老图山,大局子的年降水量在500—550mm之间,降水多;花都什位于河流下游地带,地形平坦,降水少;结合周边的山脉走向,该地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可知影响大局子、花都什两地年均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正确。两地均位于内陆,海陆位置基本相同,A错误。纬度差别小,对降水影响小,B错误。两地大气环流相同,C错误。故选D。
考艾岛(位于太平洋中)上的怀厄莱阿莱山海拔1548米,山上某地年平均降水量11430 mm。完成5~6题。
5. 甲乙丙丁四个方向,降水最多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年降水最多的地方,其带来降水的盛行风风向为
A. 西北风 B. 西南风 C. 东南风 D. 东北风
【答案】5. D 6. D
【解析】
5. 结合图示纬度,向北增大,位于东北信风带,甲乙丙丁四个方向,丁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最多的是丁,D对。甲、乙、丙降水较少,A、B、C错。
6. 该地位于东北信风带,年降水最多的地方,常年受东北信风影响,其带来降水的盛行风风向为东北风,D对。A、B、C错。
读我国某区域2018年7月15日20时至7月18日06时的累计降水量(单位:mm)分布图,完成下7~9题。
7. 图示区域此次降水类型最可能是
A. 台风雨 B. 对流雨 C. 锋面雨 D. 地形雨
8. 影响图示区域降水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压带风带 B. 距海远近 C. 纬度高低 D. 所处天气系统位置
9. 受此次降水影响
A. 石家庄市民出行受阻 B. 北京可能出现内涝
C. 呼和浩特积雪严重 D. 山东旱情得到缓解
【答案】7. C 8. D 9. B
【解析】
7. 本题考查降雨类型。
读图,图中降水范围广,降水区域差异明显,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北部、黄土高原东部和北部等,呈带状分布。此次降水出现在北方夏季,根据我国雨带移动,暖湿空气北上形成的锋面雨带7、8月到达华北、东北,受冷暖气团运动形成大范围降水,因此图示最有可能为锋面雨,C正确;台风雨受台风影响,主要集中在台风的移动路径;对流雨是强烈的上升气流形成,范围小;地形雨主要是在山地迎风坡出现;ABD错误。综合分析C项正确。
8. 本题考查天气系统。
读图,图中降水范围广,降水区域差异明显,主要集中在华北平原北部、黄土高原东部和北部等,应为受冷暖气团运动形成大范围锋面雨降水,因此图示区域降水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所处天气系统的位置,D正确;我国北方地区主要为东亚季风环流,受气压带风带影响小;图示区域降水与距海远近和纬度关系小;ABC错误。综合分析D项正确。
9. 读图可知,图中北京累记降水量达250~300mm,降水量大,时间短,降水集中,因此可能出现内涝,B正确;石家庄累积降水量为25~50mm,降水少,对市民出行影响小;图示时间为2018年7月,为夏季气温高,呼和浩特无积雪;读图,山东大部分地区均无降水,不能缓解旱情,故ACD错误。综合分析,B项正确。
下图为某山区降水量日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 图中显示的降水特点是
A. 山顶昼雨少 B. 河谷盆地夜雨多
C. 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幅大 D. 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减少
11. 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A. 热力环流 B. 太阳辐射 C. 植被状况 D. 地形起伏
【答案】10. C 11. D
【解析】
10. 仔细读图,注图中山顶、河谷的图例及降水差异,正确理解各选项的含义。由图可知山顶昼雨多,在16时最多;河谷盆地夜雨多,特别是0时;河谷盆地日降水量变化幅度比山顶小;从河谷盆地到山顶,日降水量增多,故选项B正确。
11. 本题应联系热力环流导致的山谷风,同时造成山顶与河谷盆地降水日变化的差异。山顶白天气温上升快,气流上升,易降雨,近地面形成低压;此时河谷盆地升温慢,温度较低,垂直方向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于是近地面空气由河谷吹向山顶,形成谷风;夜间河谷盆地散热慢,温度较高,从而形成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故选项A正确。
二、综合题。
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古以来,雅安便有“雨城”“华西雨屏”之称。图甲示意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年降水量,图乙示意雅安月降水量和月降水日数分布。
图甲 图乙
(1)描述该地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2)分析雅安有“雨城”之称的原因。(8分)
(3)说明雅安降水季节变化对秋季农作物的不利影响。(8分)
【答案】
(1)总体从东南向西北先增后减;雅安降水量最多,向四周递减。
(2)西侧是青藏高原,东侧是四川盆地,常受高原下沉气流和盆地暖湿气流影响;喇叭形的地形构造,造成暖湿气流只能进不能出;夏季受偏南暖湿气流影响大。
(3)降水多,易发生洪涝灾害,不利于农作物收获,造成减产甚至绝产;降水日数多,湿度大,气温偏低,光热不足,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解析】
(1)读图甲可知,雅安年降水量在1700毫米以上,其四周降水量都在1700毫米以下,雅安降水最多,向四周递减,总体从东南向西北先增后减.
(2)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西南和东南季风的影响季风从海洋带来丰富的水汽,图中雅安西部、南、北均为山地,有利于水汽的抬升,形成地形雨.
(3)从图乙可看出雅安降水的季节变化较大,7、8、9月降水最多,秋季的降水日数也是各季最多.降水多,易发生洪涝灾害,不利于农作物收获;降水日数多,就会造成湿度大,气温偏低,光照不足.
13.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乌拉尔高压脊稳定,青海省东南部出现西风带南北糟、高原低压、孟加拉湾风暴等降水天气系统,黄河上将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4.6倍,青海南部牧区玉树州等地共有12次明显降雪过程,多次降雪接近历史极佳。图示意青海省东南部区域。
(1)简述该时段青海省东南部地区降雪异常偏多的原因。
(2)推测地表大量积雪对牧草生长的有利影响。
(3)地表积雪过深对牲畜的不利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答案】
(1)距南部(印度洋)水汽源地较近,多种降水天气系统的影响;入冬以来,乌拉尔高压脊长期维持少动,西北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在该地区交汇,造成暴雪天气;该区域地形?地势复杂;降雪次数多,时间长
(2)地表积雪对牧草越冬起到保温和防御作用;旱季融雪量大,可增加土壤水分;促进牧草返青生长期长,产草量多;牧草枯黄期可能会推迟。
(3)影响:较厚的积雪掩埋牧草,牲畜可采食草量减少(吃草困难),无法放牧;积雪厚会增加牲畜采食行走难度,加大体能消耗,消耗的体能超过进食补充的能量,出现大批牲畜死亡。措施: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情况;及时做好牲畜防寒保暖工作,在降雪来临前及时做好饲草料储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积雪对牧草生长的有利影响及对畜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和解决措施。
(1)本题考查影响降雪(降水)因素,可以从大气环流、下垫面(地形、海陆位置)等角度进行分析,根据材料和图示进行分析,可知青海省东南部地区降雪次数多,时间长,降雪量大;青海省东南部地区距南部(印度洋)水汽源地较近,印度洋风暴带来丰富的水汽;入冬以来,青海省东南部地区出现西风带南北槽、高原低压、盂加拉湾风暴等降水天气系统,多种降水天气系统的影响,降雪量大;入冬以来,乌拉尔高压脊长期维持少动,西北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在该地区交汇,形成锋面,造成暴雪天气;该区域地形?地势复杂;
(2)推测地表大量积雪对牧草生长的有利影响,可以从保温和防寒、增加水分等方面分析,即地表积雪对牧草越冬起到保温和防御作用;积雪融化能改善土壤水分,促进牧草返青生长期长,产草量多;牧草枯黄期可能会推迟。
(3)分析地表积雪过深对牲畜的不利影响及其应对措施;较厚的积雪掩埋牧草,牲畜事物来源减少,越冬困难;积雪厚度增加会增加牲畜采食的空间范围和行走的难度及严寒的气候环境可能会出现死亡;可以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及时掌握天气情况;及时做好牲畜防寒保暖工作,在降雪来临前及时做好饲草料储备。
14.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阿尔泰山脉横亘于中、俄、蒙三国边界,位于亚洲腹地的干旱荒漠和干旱半荒漠地带,山体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约2 000 km。科学家利用HYSPLIT 气团轨迹模型(如下图1、2、3所示)和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水汽来源对阿尔泰山降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阿尔泰山脉降水受西风急流和极地气团的共同影响,下图是其近100年来南、北坡降水规律统计示意图。
(1)描述阿尔泰山南、北坡降水波动的规律。
(2)指出阿尔泰山南、北坡降水水汽来源的差异。
(3)分析正常年份,阿尔泰山南坡较北坡降水多的原因。
(4)分析阿尔泰山南、北坡降水波动规律的形成原因。
【答案】
(1)阿尔泰山南、北坡降水波动大约呈20年波动周期时间规律;阿尔泰山南、北坡降水之间的波动大小呈相反(或者反相、负相关)规律。
(2)阿尔泰山南坡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里海;北坡水汽主要来自北冰洋、西伯利亚。
(3)阿尔泰山降水最主要水汽来源是大西洋;南坡是西风的迎风坡,北坡是背风坡,所以南坡较北坡降水多。
(4)阿尔泰山脉降水受西风急流和极地气团的共同影响;南坡是西风的迎风坡,北坡是背风坡,而从极地偏北气流而言,南坡是北风的背风坡,北坡是迎风坡;阿尔泰山受西风和北风强弱交替影响,所以其南、北坡降水波动规律呈反向(相)规律。
【解析】
(1)阿尔泰山南、北坡降水波动的规律从图中曲线的变化读取,注意两个高值之间的时间段变化规律及南、北坡降水波动的相关性即呈何种相关关系。
(2)据图可知,阿尔泰山南坡水汽主要是大西洋、里海等地的西风急流;北坡主要是北冰洋、西伯利亚等地的极地气团带来的水汽。
(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阿尔泰山降水最主要水汽来源是大西洋,从而得出其坡向对水汽的影响。
(4)阿尔泰山南、北坡降水之间的波动大小呈相反规律,该规律的形成源于降水的来源不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湿地,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逆温现象,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届高三地理微专题复习训练——气温,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