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练习题
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后作业基础训练一、选择题下图是根据联合国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绘制的2001~2050年部分国家迁入人口趋势图。读图完成1~2题。1.关于图示人口迁移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人口多的国家迁往人口少的国家B.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C.全球迁出人口少于迁入人口D.由东半球国家迁往西半球国家2.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B.加重了迁出地的环境压力C.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D.对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没有帮助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美、德、加、英、澳等发达国家人口迁移为正值,中、墨、印、印尼、菲等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为负值,这说明人口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往发达国家。第2题,人口迁移可减轻迁出地的就业、环境等压力,可以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迁入地的经济发展。答案 1.B 2.C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回答3~4题。3.若此图表示目前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能表示(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北美C.从亚洲迁往非洲 D.从欧洲迁往亚洲4.若该图表示近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的可能是( )A.从湖南流往广东 B.从北京流往河北C.从广东流往新疆 D.从湖北流往贵州解析 第3题,目前世界人口迁移总体上是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第4题,近年来我国民工流主要由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答案 3.B 4.A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数量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老龄化 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 D.经济因素6.图中甲、乙、丙、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解析 第5题,图示人口迁移集中在20~34岁年龄段,以青壮年迁移为主,最有可能是外出务工、经商,即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移量最大的是20~29岁年龄段人口,该年龄段人口的子女年龄段在0~4岁,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答案 5.D 6.A据我国学者考证:古陇西,即今甘肃临洮,为李氏的重要发源地。据统计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姓氏作为一种遗传印记,使我们可以追踪世系并了解中国的人口迁移与历史事件。据此回答7~8题。7.李姓人在历史上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使河南成为中国李姓人口最多的省份。造成这一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8.近30多年来,我国不少省份人口姓氏越来越复杂,下列省份中最典型的是( )A.甘肃省 B.河南省C.四川省 D.江苏省解析 第7题,历史上,李姓人从甘肃逐渐迁移到河南主要是因为历史上河南处于中原地带,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甘肃高,从而吸引了李姓人口迁移至此。第8题,一般情况下,一个省份人口迁入越多,不同姓氏的人口就越多,选项所列四个省份中,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水平最高,人口迁入最多。答案 7.B 8.D2018年12月2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报告显示,从2015年开始,流动人口规模发展出现新的变化。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以前的持续上升转为缓慢下降,201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全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7亿人,比2014年下降了约600万人;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规模比2015年份减少了171万人,2017年持续减少了82万人。据此完成9~10题。9.造成我国流动人口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A.外出务工时间过长B.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降低C.城乡户籍制度的改革D.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10.劳动年龄人口与流动人口“双降”,对我国经济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劳动密集型企业回流 B.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C.加快经济的增长速度 D.促进第一产业发展解析 第9题,我国流动人口之所以减少,是因为外出务工收入降低,即就业和收入难达预期,故回流至农村的乡镇企业。所以D正确。第10题,由于劳动力和外出务工人员减少,我国“民工荒”状况将进一步加剧,短期之内会使经济增长速度趋缓,但宏观上则会加速企业的升级转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答案 9.D 10.B二、非选择题1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流动人口达2.21亿人。如图为我国1982~2010年流动人口数量统计图。材料二 下表为八大经济板块吸收的流动人口占全国流动人口比重(单位:%)。(1)据材料一,分析我国流动人口的特点。(2)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人口大量涌入给该地区带来哪些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________,原因主要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第(1)题,据材料一可以看出我国流动人口的规模和占全国人口比重的变化。第(2)题,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早,经济发展迅速,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吸收流动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大量涌入对南部沿海地区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方面;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压力和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第(3)题,从2005年到2010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吸收的流动人口不断增多,主要是因为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中部崛起等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等。答案 (1)数量大,规模持续增长,占全国人口比重不断增长。(2)南部沿海地区有利影响:增加劳动力;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不利影响:对交通、城市以及社会秩序造成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问题(3)增多 国家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加快;东南沿海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下图为2000~2010年我国某大城市常住人口及密度的空间分布图,该城市近郊区外来人口多于当地户籍人口。(1)从数量和密度两方面描述2000年至2010年该城市新增常住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2)分析该城市近郊区外来人口多于当地户籍人口的原因。(3)试说明解决近郊区外来人口数量过多的合理措施。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该市人口数量从市中心向外波动性变化,5~6环人口总量增长最多。人口密度从市中心或二环附近向外先增后减,3~4环人口密度增加最大。第(2)题,人口迁移总是迁移到经济水平高、收入高、生活条件好的地区。大城市就业机会多,近郊区离市中心较远,生活费用低,并且交通方便,靠近近郊工业区,方便上下班。所以外来人口多,超过当地人口。第(3)题,解决近郊区外来人口数量过多的合理措施主要从户籍管理,产业结构调整,减少劳动密集型产业数量等方面分析。答案 (1)数量:从市中心向外波动性变化;5~6环人口总量增长最多。密度:从市中心(或二环内)向外先增后减;3~4环人口密度增加最大。(2)大城市就业机会多;近郊区生活费用低;交通方便,靠近近郊工业区,方便上下班。(3)加强户籍管理,适当控制人口迁入量;调整产业结构等。2005年2010年东北地区6.956.20北部沿海11.9713.22大西北地区3.134.13黄河中游地区7.9811.14大西南地区10.9813.53长江中下游地区9.7111.01东部沿海地区20.5819.85南部沿海地区28.7020.91
相关试卷
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人口迁移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二节 人口迁移练习,共9页。
高中地理第二节 人口迁移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人口迁移当堂达标检测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流动人口子女现状容易导致流入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时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