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件+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2021学年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课堂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一课时pptx、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一课时教案doc、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一课时导学案doc、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一课时练习doc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欣赏作者笔下的各种景物,感受其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
2.把握文章的写景顺序和角度,理解作者对自然的感悟与思考。
3.体会本文把对景物的描写与身体状况、内心体验、邈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
4.仔细品味本文看似随意实则精巧的语言,体会这种语言的妙处。
【教学重点】 1.学习并掌握生字词,了解游记的写作特点。 2.理清文章思路,感知课文内容。3.品味课文重点语句的表达效果,领会作者议论抒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品味课文重点语句的表达效果,领会作者议论抒情表达的情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长江,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长河。她横贯中华大地,哺育着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文明,和黄河一齐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吗?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长江之歌》的歌词中的“雪山”就是长江的源头——各拉丹冬雪山。各拉丹冬,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屹立在神秘的雪域高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马丽华的游记散文《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去揭开各拉丹冬的神秘面纱,感受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体会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思。
二、自学展示
1.作者简介:
马丽华,1953年生,山东济南人,作家。 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太阳》,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长篇纪实随笔《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及论著《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其中,《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三部后来合集出版为《走过西藏》,是马丽华最具代表性的文集。她被誉为“西藏的行者和歌者” 。
2.资料链接:
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杂多县唐古拉山乡境内,东经9l°,北纬33.5°,海拔6621米,是唐古拉山脉最高峰,藏语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长达50余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攒聚约50余条巨龙般的山岳冰川群所组成。各拉丹冬雪山是长江的发源地,也是我国最具特色的冰川雪山之一。同时,各拉丹冬雪山冰川的伸缩变化,非常明显地揭示了当地乃至青藏高原和全球气候的变迁。
3、给下面红色的字注音并掌握。磅礴páng bó 黧黑(lí) 棱角(léng) 冰凌líng 蜿蜒wān yán 豁然(huò) 懈怠(dài) 演绎(yì) 酝酿(yùn niàng) 砾石(lì) 眩晕(xuàn) 蜷卧(quán)腈纶(jīng lún) 皱褶(zhě) 熠熠(yì)烁烁(shuò) 虔诚(qián)接踵而至(zhǒng) 消长zhǎng 敦实dūn 蠕动(rú)诅咒zǔ zhòu 霹雳pī lì 冻疮chuāng 明媚(mèi)多音字形近字 4、解释下列词语虔诚:恭敬而有诚意。安营扎寨:指部队驻扎下来。比喻建立临时的劳动或工作基地。风云变幻: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接踵(zhǒng)而至: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历历,清楚,分明的样子。川流不息: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漫,随便。酝酿:比喻做准备工作,如事先考虑、商量、相互协调等。恭顺:恭敬顺从。豁然:形容开阔或通达。虔诚: 恭敬而有诚意敦实:结实;粗壮,敦厚诚实砾石:经水流冲击磨去棱角的石块熠熠烁烁: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给课文划分层次,用自己的话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造访各拉丹冬的缘由,概写壮美景色和探险情况。第二部分(第2—11自然段): 详写第一天在各拉丹冬所见的景象及感受。第三部分 (第12—15自然段): 略写第二天再次进入冰塔林的经过。2、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来概括文章的内容。明确:叙述了“我”游览各拉丹冬雪山的所见所闻。3、本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找出第一天游览中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来组织材料的。 也是以“我”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游踪:四、合作探究1、 从文中找出第一次描写各拉丹冬雪景的句子,看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绘的?从中作者有何感受? 远处全景: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冰塔林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作者是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总写雪景。 感受: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2、 从文中找出第二次描写各拉丹冬雪景的句子,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点,从中作者有何感受? 感受:是琼瑶仙境;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3、跟随队伍行进在各拉丹冬,作者的身体状况不断发生变化,内心感受也不尽相同。读课文,试着找出这些变化。4、阅读前两段,说说作者的立足点是哪里,观察视角是什么,各拉丹冬给作者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明确:立足点:山脚下观察角度:远眺各拉丹东雪山 印象:高大雄伟。有阴阳二坡,西北阴坡尽是冰雪,景色单调;东南阳坡变化多端,富有雕塑感。严寒时间较长,风云变幻,云雾缭绕,给人神秘感。5、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交代了什么?有什么作用?明确:第1自然段最后一句交代了近年来为长江源头探险而壮烈牺牲的探险者有十多位。这一交代既写出了人类为探寻未知世界的英勇无畏的精神,也侧面交代了长江源头的环境极端恶劣和地势的极端凶险。6、第2自然段写各拉丹冬的季节和天气状况有什么作用?明确: 交代季节为“隆冬将尽”,天气恶劣,这为下面摄制组遇到的重重困难埋下伏笔7、第5段中作者是从哪个角度观赏冰塔的?展现了冰塔林怎样的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 ①第5段中作者是从俯视的角度观赏冰塔的; ②作者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写出了冰塔的“晶莹连绵”“平坦辽阔”的特点; ③作者在展现这一特点时,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写人在冰谷里渺小的身影,对比写出了冰塔林的“辽阔”。 8、品读5-6自然段。思考:作者的立足点在哪里?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作者有什么感受? 9、品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作者的立足点在哪里?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点?从什么角度描写的?作者有什么感受? 10、第11段是从什么角度写冰塔林的?展现了它怎样的特点?采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 ①这一段是从更近处描写冰塔林的。 ②展现出冰塔林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的特点。 ③描写时,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冰塔,冰柱等的状态比作长发披肩。11、作者描写冰塔林意在表达一种什么情感?明确:作者通过描写冰塔林的奇景和美丽,展现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表达了对大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赞美。五、课堂检测1.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眩晕(xuàn) 骤然(zhòu) 蜷卧(juán) B.蠕动(rú) 皱褶(zhě) 腈纶(qíng) C.演绎(yì) 棱角(líng) 熠熠(yì) D.黧黑(lí) 虔诚(qián) 酝酿(niàng)2.下面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A ) A.衰竭 砾石 蜿蜒 浩浩苍苍 B.墩实 烁烁 懈怠 漫不经心 C.漫溢 磅礴 瞭阔 精雕细刻 D.恭顺 静穆 挪动 穿流不息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D ) A.好好的一场排球赛,让几个地痞给搅乱了,真是大煞风景。 B.黄河以北地区天气渐冷,南方地区也步入秋凉时节,冷空气往往接踵而至,气温骤降。 C.川流不息的人群,灯火通明的家乡,更在诉说它的繁荣祖国的富强。 D.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而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能否切实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校园的关键。 B.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C.通过四年的不懈努力,使我终于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D.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并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完整版课件ppt,文件包含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一课时课件PPTpptx、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一课时同步练习docx、18《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一课时教案docx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图片课件ppt,文件包含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二课时pptx、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二课时练习doc、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二课时导学案doc、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二课时教案doc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第三单元10 小石潭记教课内容ppt课件,文件包含第10课《小石潭记》第一课时pptx、第10课《小石潭记》第一课时教案doc、第10课《小石潭记》第一课时导学案doc、第10课《小石潭记》第一课时练习doc、10《小石潭记》朗读音频wav、10《小石潭记》视频朗读mp4等6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