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图形中,不具有稳定性的是,如图,在ABC中,点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如图,已知,,,则的度数为( )
A.155°B.125°C.135°D.145°
2、下图中能体现∠1一定大于∠2的是( )
A.B.
C.D.
3、如图,在中,AD、AE分别是边BC上的中线与高,,CD的长为5,则的面积为( )
A.8B.10C.20D.40
4、下列图形中,不具有稳定性的是( )
A.等腰三角形B.平行四边形C.锐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5、如图,在ABC中,∠A=55°,∠B=45°,那么∠ACD的度数为( )
A.110B.100C.55D.45
6、三根小木棒摆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两根木棒的长度分别是和,那么第三根小木棒的长度不可能是( )
A.B.C.D.
7、以下列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3cm,4cm,5cmB.3cm,3cm,6cmC.5cm,10cm,4cmD.1cm,2cm,3cm
8、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C,AB的中点,且,则( )
A.12B.6C.3D.2
9、下列图形中,不具有稳定性的是( )
A.B.
C.D.
10、如图,在△ABC中,E为BC延长线上一点,∠ABC与∠A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D=15°,则∠A的度数为( )
A.30°B.45°C.20°D.22.5°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在△ABC中,若AC=3,BC=7则第三边AB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
2、如图,,,BE平分交AD于点E,连接CE,AF交CD的延长线于点F,,若,,则的度数为______.
3、将△ABC沿着DE翻折,使点A落到点A'处,A'D、A'E分别与BC交于M、N两点,且DE∥BC.已知∠A'NM=20°,则∠NEC=_____度.
4、如图,一把直尺的一边缘经过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交斜边于点;直尺的另一边缘分别交、于点、,若,,则___________度.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2,另一边长为9,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如图,在△ABC中,∠C=30°,∠B=58°,AD平分∠CAB.求∠CAD和∠1的度数.
2、如图,在ABC中,AC=6,BC=8,AD⊥BC于D,AD=5,BE⊥AC于E,求BE的长.
3、在小学,我们曾经通过动手操作,利用拼图的方法研究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数量关系.如图,把三角形ABC分成三部分,然后以某一顶点(如点B)为集中点,把三个角拼在一起,观察发现恰好构成了平角,从而得到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的结论.但是,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由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猜想得到的结论还需要通过证明来确认它的正确性.
小聪认真研究了拼图的操作方法,形成了证明命题“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的思路:
①画出命题对应的几何图形;
②写出已知,求证;
③受拼接方法的启发画出辅助线;
④写出证明过程.
请你参考小聪解决问题的思路,写出证明该命题的完整过程.
4、已知射线是的外角平分线.
(1)如图1,当射线与的延长线能交于一点时,则 (选填“>”“,见解析;(2)∠BAC=∠B,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延长BA与射线CD交于点F,根据CD平分∠ACE,可得∠ACD=∠ECD,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BAC=∠ECD+∠AFC,∠ECD=∠B+∠AFC,得出∠BAC=∠B+2∠AFC即可;
(2)根据CD∥BA,可得∠BAC=∠ACD,∠B=∠ECD,根据CD平分∠ACE,解得∠ACD=∠ECD即可.
【详解】
解:(1)>
理由:如图,延长BA与射线CD交于点F,
∵CD平分∠ACE,
∴∠ACD=∠ECD,
∵∠BAC=∠ACD+∠AFC=∠ECD+∠AFC,
∠ECD=∠B+∠AFC,
∴∠BAC=∠B+2∠AFC,
∴∠BAC>∠B;
(2)∠BAC=∠B,
证明:∵CD∥BA,
∴∠BAC=∠ACD,∠B=∠ECD,
∵CD平分∠ACE,
∴∠ACD=∠ECD,
∴∠BAC=∠B.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定义,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角平分线定义是解题关键.
5、见解析
【解析】
【分析】
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通过等量代换能证明出,即可证明AP⊥CP.
【详解】
证明:∵ABCD(已知),
∴∠BAC+∠AC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AP、CP分别平分∠BAC、∠ACD(已知),
∴∠CAP=∠BAC,
∠ACP=∠ACD,
∴∠CAP+∠ACP=∠BAC+∠ACD=(∠BAC+∠ACD)=90°,
又∵∠CAP+∠ACP+∠P=180°,
∴∠P=90°,
∴AP⊥CP.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求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课时训练,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在中,A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九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23页。
这是一份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 三角形综合与测试综合训练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各图中,有△ABC的高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