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点05内能(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14 次下载
- 考点06内能的利用(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16 次下载
- 考点08质量和密度(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10 次下载
- 考点09力和运动(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12 次下载
- 考点10压强(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学案 13 次下载
考点07机械运动(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展开考点07机械运动
考点总结
1、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会使用机械停表测量时间
2、会根据不同的参照物描述相对运动状态
3、会计算速度
知识梳理
一、 长度的测量
1、单位:
(1)、国际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2)天文上常用的长度单位是光年
(3)、单位换算
1km=103m =106mm=109μm =1012nm
1m=10dm=102cm=103 mm
2、测量:
(1)、工具:
刻度尺(钢尺、木尺、卷尺、直尺、三角板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
(2)、量程与分度值
①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即刻度尺最大的读数叫做量程。
②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叫做分度值。
③读数时,一般要估计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这种做法叫估读。
(3)、正确的使用刻度尺
①使用前:a零刻度线(磨损);b量程(范围);c分度值(精度)。
②使用中:a零刻线对准被测物一端;b有刻度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且与被侧边平行。
③读数时:a视线与尺面垂直;b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④记录时:a测量结果数字和单位组成;b有效数字包括准确数字和一位估读数字。
二、时间的测量
1、单位:国际单位是秒,符号s来。常用的还有小时(h),分钟(min)。
1年=365天,1天=24小时, 1h=60min, 1min=60s 。
2、测量:
(1)工具:日晷、沙漏、钟、表、停表等
(2)机械钟表与电子钟表
(3)机械停表的使用
表盘刻度:如图所示,秒表有大表盘和小 表盘组成。秒针指示的是大表盘的刻度,其最 小分度值通常为0.1s,转一周30s 。分针指示的是小表盘的刻度,最小分度值为0.5min, 分针转一周历时15min。
3、秒表的读数:测量时间=小表盘读数+大表盘读数
三、误差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爱差别。
不能消除,只能尽量减小,如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2、错误:不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或者读数粗心造成。不该发生,能够避免。
四、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或者静止时选取的作为标准的物体。
1).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选择参照物。
2).参照物是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参照的物体,并不说明物体是不动的。
3).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4).对同一物体,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可以不同。
5).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速度v:路程和时间之比,即v=s/t
表示的是物体运动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单位: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 。 1m/s=3.6km/h
4、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是变化的直线运动。
5、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举例:
上桥路程S1,用时t1,速度v1 ,下桥路程S2,用时t2,速度v2。求全程平均速度
(1)公式:;公式变形得路程和时间
(2)测量平均速度(理化实验操作之一)
①实验原理:
②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③实验步骤:
A、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到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到斜面低端,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距离S1,并记录在表格中;
B、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所用的时间t1,并记录在表格中;
C、根据平均速度公式算出小车通过整个斜面的平均速度v1。
D、将金属片移动到斜面中点,测出小车到中点的距离S2和到中点的时间t2,再根据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出平均速度v2。
真题演练
一、单选题
1.(2021·湖北黄石·中考真题)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连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山 B.船 C.河水 D.河岸
【答案】B
【详解】
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由题意可知,题中的研究对象是“山”,它的运动状态是“向船尾跑去了”,即山相对于船在“运动”,以船为参照物,船与山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而且船向前行,以船为参照物,山在“后退”,故所选的参照物是船,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1·山东淄博·中考真题)现有史籍中最早讨论滑轮的是《墨经》。书中将向上提举重物的力称为“挈”,将自由往下降落称为“收”,将整个滑轮称为“绳制”(图1)。现分别用甲、乙两个力替代“收”(图2),使重物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上升相同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这个滑轮能省力
B.甲拉力大小等于乙拉力大小
C.甲拉力做的功大于乙拉力做的功
D.甲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小于乙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答案】B
【详解】
A.图中滑轮的轴固定不动,属于定滑轮,不能省力,故A错误;
B.不计绳重和摩擦,使用定滑轮不省力,所以两个拉力的大小都等于物体的重力,甲拉力大小等于乙拉力大小,故B正确;
C.使重物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上升相同高度,甲乙拉力相等,甲乙拉力移动的距离相等,由W=Fs可知甲拉力做的功等于乙拉力做的功,故C错误;
D.使重物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上升相同高度,甲乙拉力移动的距离相等,由可知,甲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等于乙拉力使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故D错误。
故选B。
3.(2021·湖北天门·中考真题)小明坐在行驶的小车中,看到路边的树木、房屋、行人都向后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乘坐的小车 B.路边的树木 C.路边的房屋 D.路边的行人
【答案】A
【详解】
A.小明坐在行驶的小车中,只有相对于小车而言,路边的树木、房屋、行人都向后运动,故小明选择自己所乘坐的小车作为参照物,故A正确;
B C D.路边的树木、房屋、行人都向后运动,这是研究的对象,而若以树木为参照物,则树木静止,同理路边的房屋、行人都是如此,以谁作为参照物,谁就静止,不可能向后运动,故BCD错误。
故选A。
4.(2021·山东青岛·中考真题)吟诵古诗,品读经典,收获物理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楼台倒影入池塘”,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九月降霜秋早寒”,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两岸青山相对出”,描述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D.“风吹草低见牛羊”,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答案】A
【详解】
A.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符合题意;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青山是运动的,以孤帆为参照物,以地面为参照物,青山是静止的,所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风吹草低见牛羊”,草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1·山东莱芜·中考真题)“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闸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诗中的意境如图所示。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白帝 B.江陵 C.两岸 D.轻舟
【答案】D
【详解】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即人与舟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则是选择轻舟为参照物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1·青海·西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考真题)一物体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物体在前5s内加速行驶了30m,后5秒内以1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所受的阻力大小始终为20N,通过计算可知( )
A.前5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为5m/s B.前5s内,物体的拉力等于阻力为20N
C.后5s内,拉力做的功为1000J D.后5s内,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00W
【答案】C
【详解】
A.前5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
故A不符合题意;
B.前5s内,物体做的是加速运动,不是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的拉力与阻力不是一对平衡,它们的大小不等,则阻力的大小不等于20N,故B不符合题意;
C.后5s内,物体移动的距离
s2=v2t2=10m/s×5s=50m
拉力所做的功
W=Fs2=20N×50m=1000J
D.后5s内,拉力做功的功率
P=Fv2=20N×10m/s=200W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1·内蒙古兴安盟·中考真题)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民间俗语与物理知识对应正确的是( )
A.看山怡似走来迎——机械运动 B.摘不到的镜中花——光的折射
C.墙内开花墙外香——升华现象 D.小小秤砣压千斤——等臂杠杆
【答案】A
【详解】
A.看山怡似走来迎说明物体的位置的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A正确;
B.摘不到的是镜中花,镜中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错误;
C.墙内开花墙外香,是花的香味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属于扩散现象,故C错误;
D.小小秤砣压千斤,是利用杠杆的动力臂远大于阻力臂进行称量的,所以此时杆秤不是等臂杠杆,故D错误。
故选A。
8.(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2021年5月29日晚,由“长征七号”火箭助推发射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顺利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开始追赶“天和”核心舱。30日凌晨,“天舟二号”与“天和”成功对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和”核心舱通过超声波与地面基站传递信息
B.“天舟二号”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机械能
C.追赶过程中,以“天舟二号”为参照物,“天和”是运动的
D.“天舟二号”加速升空,动能、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守恒
【答案】C
【详解】
A.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天和”核心舱通过电磁波与地面基站传递信息,故A错误;
B.“天舟二号”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
C.追赶过程中,以“天舟二号”为参照物,“天和”相对于“天舟二号”位置发生改变,“天和”是运动的,故C正确;
D.“天舟二号”加速升空,速度变大,动能增加,高度变大,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故D错误。
故选C。
9.(2021·广西河池·中考真题)下列估测值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一个学生的身高约1.70cm B.一位同学跑100m用时14.6s
C.一头小猪的质量约30g D.一个鸡蛋所受重力约10N
【答案】B
【详解】
A.一个学生的身高约1.70m,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15s,故B符合题意;
C.一头小猪的质量约30kg,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个鸡蛋所受重力约0.5N,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1·广西柳州·中考真题)中国设计制造的高铁列车,其平稳性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列车运行过程中,有外国记者将硬币竖立在车厢的窗台上(如图所示),发现硬币能长时间保持静止,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站台 B.铁轨 C.车厢的窗台 D.路边的树木
【答案】C
【详解】
ABD.列车上的硬币相对于站台、铁轨、路边的树木位置都发生了改变,因此是运动的,故ABD不符合题意;
C.列车上的硬币相对于车厢的窗台位置没有改变,因此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11.(2021·江苏镇江·中考真题)图中五峰山大桥是公路、铁路两用大桥,它横跨长江,毗邻镇江的五峰山。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五峰山大桥是静止的( )
A.岸边矗立的山峰 B.桥上行驶的列车 C.江上航行的轮船 D.缓缓流淌的江水
【答案】A
【详解】
A.以岸边矗立的山峰为参照物,五峰山大桥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
BCD.以桥上行驶的列车、江上航行的轮船、缓缓流淌的江水为参照物,五峰山大桥位置改变,是运动的,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2021·山东滨州·中考真题)下列估测中,符合实际的是( )
A.滨州一年中最高气温约30℃
B.中学生正常行走速度约5m/s
C.教室内一盏日光灯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500W
D.中学生从一楼上到四楼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约5000J
【答案】D
【详解】
A.滨州一年中最高气温约35℃,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正常行走速度约1.5m/s,故B不符合题意;
C.教室内一盏日光灯正常工作的电功率约40W,故C不符合题意;
D.中学生从一楼上到四楼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约
W=Gh=500N×10m=5000J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3.(2021·湖南株洲·中考真题)撑杆跳是使用撑杆做一系列动作使人体越过一定高度的田径项目,它可依次分解为如图所示几个连续的过程。在运动员手握撑杆保持相同的姿态水平匀速助跑的过程中( )
A.撑杆属于省力杠杆
B.以运动员为参照物撑杆是静止的
C.运动员对撑杆做了功
D.蹬地时后脚受到摩擦力的方向向后
【答案】B
【详解】
A.将撑杆看成一个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撑杆属于费力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
B.运动员手握撑杆保持相同的姿态水平匀速助跑,撑杆相对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运动员为参照物撑杆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
C.运动员对撑杆虽然有力的作用,但撑杆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所以运动员对撑杆没有做功,故C不符合题意;
D.用脚蹬地时,脚相对于地面有向后的运动趋势,所以摩擦力方向与之相反,即摩擦力方向是向前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2021·四川广元·中考真题)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kg左右
B.课桌的高度大约是75cm
C.小敏上学时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0m/s
D.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42℃
【答案】B
【详解】
A.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200g,故A不符合题意;
B.一张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约为75cm,故B符合题意;
C.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C不符合题意;
D.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36~37℃,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5.(2021·湖南永州·中考真题)小明同学参加永州市中考1000米中长跑测试,对小明跑步过程进行研究所获结论正确的是( )
A.以跑步中的小明为参照物,站在跑道旁的同学是静止的
B.小明穿的鞋子鞋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减小摩擦,跑得更快
C.小明跑到终点后还要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这是因为小明具有惯性
D.跑步过程中小明需要用力蹬地,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答案】C
【详解】
A.小明同学与跑道旁的同学之间的距离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所以在小明为参照物,那些同学是运动的。A选项错误;
B.鞋底的花纹增加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鞋底与跑道之间的摩擦力。B选项错误;
C.小明跑到终点后,由于惯性,还要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一段距离。C选项正确;
D.运动的物体有继续运动的性质——惯性,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跑步过程中,因为阻力的存在,人才会慢下来;如果没有阻力,人不蹬地,也会继续向前运动。人蹬地,是为了克服阻力的影响,不是为了维持运动。D选项错误。
故选C。
考点10压强(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10压强(解析版)练习题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压强,液体压强,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9力和运动(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09力和运动(解析版)练习题学案,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5内能(解析版)练习题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05内能(解析版)练习题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