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
考点08常见的酸和碱及其通性(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考点08常见的酸和碱及其通性(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要求,知识网络,中考考点梳理,要点诠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08常见的酸和碱及其通性
考点总结
【考纲要求】
1.掌握常见的酸及酸的通性,知道浓盐酸、浓硫酸的特性以及浓硫酸的稀释方法。
2.掌握常见的碱及碱的通性,重点掌握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3.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知识网络】
浓盐酸: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有挥发性和腐蚀性
物理性质 浓硫酸:是无色粘稠油状液体,有吸水性,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热,
有强烈的腐蚀性
①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②与活泼 Zn+H2SO4=ZnSO4+H2↑
金属反应 Fe+2HCl=FeCl2+H2↑
化学性质 ③与金属 Fe2O3+6HCl=2FeCl3+3H2O
氧化物反应 CuO+H2SO4=CuSO4+H2O
常见的酸
④与碱 NaOH+HCl=NaCl+H2O
反应 Ca(OH)2+H2SO4=CaSO4+2H2O
⑤与某些 HCl+AgNO3=AgCl↓+HNO3
盐反应 H2SO4+BaCl2=BaSO4↓+2HCl
浓硫酸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浓硫酸稀释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地用玻璃棒搅拌
用 盐酸:除锈,制造其他化工产品,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帮助消化
途 硫酸:干燥剂,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及金属除锈
氢氧化钠: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易潮解,易溶于水且放热,有强腐蚀性
物理性质 氢氧化钙:俗名熟石灰、消石灰,微溶于水
① 紫色石蕊试液遇碱溶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溶液变红色
②与非金属 2NaOH+SO2=Na2SO3+H2O
氧化物反应 Ca(OH)2+CO2=CaCO3↓+H2O
常见的碱 化学性质 ③与酸 NaOH+HCl=NaCl+H2O
反应 Ca(OH)2+H2SO4=CaSO4+2H2O
④与某些 3NaOH+FeCl3=Fe(OH)3↓+3NaCl
盐反应 2NaOH+CuSO4=Cu(OH)2↓+Na2SO4
用 氢氧化钠:干燥剂,广泛用于制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
途 氢氧化钙:建筑业、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等
【中考考点梳理】
考点一、酸碱指示剂和溶液的酸碱性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
溶液
指示剂
酸性溶液(例:盐酸)
中性溶液(例:食盐水)
碱性溶液(例:氢氧化钠溶液)
紫色石蕊试液
变红色
不变色
变蓝色
无色酚酞试液
不变色
不变色
变红色
【要点诠释】
1.酸碱指示剂与酸或碱的溶液作用时,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酸或碱。指示剂与酸或碱的作用是化学变化。
2.碱只有溶于水后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固态碱或不溶于水的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因为使指示剂变色的是能自由运动的OH-。
考点二、几种常见的酸和碱
1.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盐酸(HCl)
硫酸(H2SO4)
物
理
性
质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常用浓盐酸中HCl的质量分数为36%~37%,密度为1.19g/cm3
无色粘稠的油状液体。实验室常用浓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
打开瓶盖后的现象
浓盐酸在打开瓶盖后瓶口上方会出现白雾
无明显现象
用途
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如盐酸麻黄素、氯化锌)等;人体胃液中也含有少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实验室中常用它做干燥剂
2.浓盐酸的特性:挥发性。打开盛装浓盐酸的试剂瓶盖,会在瓶口出现白雾,这是浓盐酸中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盐酸小液滴产生的现象,并不是白烟。
3.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腐蚀性。吸水性是浓硫酸的物理性质,脱水性是浓硫酸的化学性质。
4.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用途及制备原理: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俗称
火碱、烧碱、苛性钠
熟石灰、消石灰
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易潮解,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NaOH固体有吸水性
白色固体,微溶于水
用途
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生活中用的炉具清洁剂中就含有氢氧化钠,用以去除油污。可做干燥剂
用于建筑业,制烧碱、漂白粉的原料;用于农业改良酸性土壤、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制备原理
Ca(OH)2+Na2CO3=CaCO3↓+2NaOH
CaO + H2O =Ca(OH)2
5.氢氧化钠的特性:吸水性、腐蚀性。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固体都是碱性干燥剂(它们的混合物叫碱石灰),可以干燥H2、O2、N2、NH3等气体,但不能干燥CO2、SO2、HCl等酸性气体。
【要点诠释】
1.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
2.称量氢氧化钠时,不能将氢氧化钠放在纸片上,而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因为氢氧化钠易吸收水分而潮解,且有较强的腐蚀性。
考点三、酸和碱的通性
1.酸的通性可归纳为以下五点:
化学性质
盐酸
硫酸
与指示剂作用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与金属反应
Zn+2HCl=ZnCl2 + H2↑
Zn+H2SO4=ZnSO4+H2↑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Fe2O3+6HCl=2FeCl3+3H2O
CuO+H2SO4=CuSO4+H2O
与盐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
H2SO4+BaCl2=BaSO4↓+2HCl
与碱反应
HCl+NaOH=NaCl+H2O
H2SO4+2NaOH=Na2SO4+2H2O
2.碱的通性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化学性质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与指示剂作用
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色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O2+ 2NaOH = Na2CO3 + H2O
CO2 + Ca(OH)2 =CaCO3↓+ H2O
与盐反应
2NaOH+CuCl2=Cu(OH)2↓+2NaCl
Ca(OH)2+Na2CO3=CaCO3↓+2NaOH
与酸反应
HCl+NaOH=NaCl+H2O
2HCl+Ca(OH)2=CaCl2+2H2O
【要点诠释】
1.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存在相同的氢离子;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存在相同的氢氧根离子。
2.NaOH必须密封保存,盛装强碱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而要用橡胶塞或软木塞封口。
真题演练
一、单选题
1.向一定质量的甲中连续加入乙至过量,此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之间的关系,符合图所示曲线的是
选项
甲
乙
A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盐酸
碳酸钙粉末
C
稀盐酸
氧化铁
D
硝酸银溶液
铜粉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
A、稀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没有生成沉淀和气体,则随着氢氧化钠溶液的加入,溶液的总质量不断增加,直至不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选项错误;
B、稀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碳酸钙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为100:44,则随着碳酸钙粉末的加入,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加,直至稀盐酸完全反应,选项错误;
C、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生成的氯化铁易溶于水,则随着氧化铁的加入,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加,直至稀盐酸完全反应,选项错误;
D、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硝酸银与生成的硝酸铜的质量比为340:188,则随着铜粉的加入,溶液的质量逐渐减小,直至硝酸银完全反应,选项正确;
故选D。
2.下列除杂质方案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内容
操作方法
A
除掉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点燃
B
除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加入活性炭吸附
C
除掉铜粉中的铁粉
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
D
除掉氧化铜中的炭粉
在氧气流中加强热
A.A B.B C.C D.D
【答案】A
【详解】
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异味和色素,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铁粉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碳粉在氧气流中充分加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3.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气体
B.用稀硫酸除去混在银粉中的少量镁粉
C.除去CO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2气体,可将该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足量的CuO
D.用铁粉除去氯化铜溶液中的少量的氯化镁
【答案】B
【详解】
A、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CO在二氧化碳中不能点燃,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银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之后,镁排在氢之前,镁能与稀硫酸反应,银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稀硫酸可除去混在银粉中的少量镁粉,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O气体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足量的CuO除去的是CO,不是CO2,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铁排在镁之后,铁不能与氯化镁反应,铁能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用铁粉不能除去氯化铜溶液中的少量的氯化镁,反而除去了原物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B.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出现大量白雾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稀硫酸中加入铜粉,产生气泡,溶液变为蓝色
【答案】B
【详解】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错误。
B、浓盐酸有挥发性,打开盛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挥发出的氯化氢和水蒸气结合形成白雾。正确。
C、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错误。
D、铜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硫酸反应,错误。
故选B。
5.下列各组金属的活动性符合由强到弱顺序排列的是
A.Fe、Cu、Zn B.Zn、Fe、Cu C.Cu、Fe、Zn D.Zn、Cu、Fe
【答案】B
【分析】
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K、Ca、Na、Mg、Al、Zn、Fe、Sn、Pb、 (H) 、Cu、Hg、Ag、Pt、Au,据此分析。
【详解】
Fe、Cu、Zn三种金属由强到弱顺序排列顺序是Zn、Fe、Cu。
故选:B。
6.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已知:A、B、C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
A.放出H2的质量是A>B>C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 D.相对原子质量是A>B>C
【答案】A
【详解】
A、由图可知,图中的纵坐标代表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则三种金属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H2的质量是A>B>C,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时,所用时间由长到短的顺序是B、A、C,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率越快,生成等质量的氢气的反应时间越短,则金属活动性顺序是B > A >C,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相等的反应时间内,金属B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最大,则反应速率最大的是B,选项错误;
D、等质量的金属中,相对原子质量越小,生成氢气的质量越大,由图可知,三种金属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后生成H2的质量是A>B>C,所以相对原子质量是C >B> A,选项错误;
故选A。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C.生石灰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浆液,吸收大量的热
D.把铁钉放在稀硫酸溶液中:银白色固体表面有氢气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答案】B
【详解】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生石灰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浆液,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钉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生成氢气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8.冶炼钛(Ti)的反应之一为 ,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答案】C
【分析】
由反应方程式可得: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
【详解】
由分析可知,选项A、B、D不符合题意;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9.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实验设计的是
序号
A
B
C
D
图像
实验设计
电解一段时间(忽略气体的溶解)
分别向相同足量的CuSO4溶液中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
分别向等质量铁和镁中滴加相同足量稀盐
分别向等质量大理石中滴加相同足量的稀盐酸
A.A B.B C.C D.D
【答案】B
【详解】
A、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故选项错误;
B、锌与铁均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铜,相对原子质量锌>铜,铁<铜,均按原子个数1∶1进行置换,所以加锌的溶液质量增加,加铁的质量减少,相对原子质量铁<锌,且铁与锌质量相等,所以铁置换出的铜质量更大,溶液质量减少量比加锌的溶液增加质量更大,故选项正确;
C、镁比铁更活泼,产生氢气更快,且镁与铁质量相等,相对原子质量镁<锌,所以镁产生的氢气更多,故选项错误;
D、大理石的质量相等,粉末状的与稀盐酸接触面积更大,产生二氧化碳速度更快,但总质量不变,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0.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叙述关系的是
A. 在密闭容器中点燃CO和O2的混合气体
B. 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关系
C. 在密闭容器中引燃红磷
D. 表面镀锌的铁板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答案】D
【详解】
A、一氧化碳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可知,随着反应时间向后推移,容器中分子数逐渐减少,反应停止后分子数目保持不变,不会降到零,故A错误;
B、电解水过程中,负极产生氢气,正极产生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不是质量比,故B错误;
C、红磷燃烧方程式为 ,在该过程中消耗氧气并放出热量,生成固体物质五氧化二磷,故磷在燃烧过程中,密闭容器中因温度升高,气体压强增大,燃烧结束后温度下降,压强减小,因为氧气被消耗完,气压整体小于反应前,故C错误;
D、表面镀锌的铁板加入足量稀硫酸,因为酸先和锌接触且金属活泼型锌强于铁,则锌先和硫酸反应放出氢气且产生气体速率快于铁和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速率,反应结束后氢气质量不再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1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的是
A. 电解水
B. 取两份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别不断加入镁粉和锌粉
C.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D. 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粉至过量
【答案】D
【详解】
A、电解水氢气氧气体积比2:1,错误。
B、取两份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分别不断加入镁粉和锌粉,最后金属过量,根据酸计算氢气质量,酸质量、质量分数相等,生成氢气质量相等,图示不符,错误。
C、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质量不变,图示不符,错误。
D、向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粉至过量,固体质量增加,刚开始铁和硫酸铜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加入56份质量铁生成64份质量铜,固体质量增加较快,后来硫酸铜完全反应,加入56份质量固体增加56份质量,固体质量增加速度减慢,正确。
故选:D。
12.生活处处都离不开化学。下列生活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用食盐水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含有碳酸钙)
B.夜间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进行通风
C.校内用钢架制作的自行车防雨棚应定期喷涂油漆防锈
D.用铁桶盛放杀菌剂波尔多液(由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配制而成)
【答案】C
【详解】
A、食盐水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氯化钠与碳酸钙不能反应,不能用食盐水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应用稀盐酸,故选项做法不正确;
B、夜间家里煤气泄漏,应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不能打开排气扇,以免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故选项做法不正确;
C、铁制品露置在空气中与水、氧气接触易生锈,所以校内用钢架制作的自行车防雨棚定期喷涂油漆,隔绝空气和水,可以防止铁生锈,故选项做法正确;
D、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从而使药效降低,故选项做法不正确。
故选C。
13.现有X、Y、Z三种金属,如果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的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变化,则X、Y、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X>Y>Z B.Z>Y>X C.X>Z>Y D.Y>Z>X
【答案】A
【详解】
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不反应,说明X在氢前,Y在氢后,即X的活动性比Y强;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Y表面有银析出,而Z没有变化,说明Y的活动性比银的强,而Z的活动性比银的弱,即Y的活动性比Z的强,根据以上事实,判断出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X>Y>Z。故选A。
1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带火星木条复燃
B.将引燃的铁丝伸入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C.加热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稀盐酸: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蓝色溶液中产生氢氧化铜沉淀
【答案】C
【详解】
A、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5mL5%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过氧化氢溶液自身分解缓慢,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不符合题意;
B、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因此将引燃的铁丝伸入空气中,不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C、盐酸就有挥发性,因此加热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稀盐酸,氯化氢气体从溶液中挥发出来,能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符合题意;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能够观察到有蓝色沉淀产生,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X、Y、Z三种金属,分别把X、Y放入稀硫酸中,只有X表面有气泡产生;分别把Y和Z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只有Y表面有银析出。综上所述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X>Y>Z B.X>Z>Y C.Y>X>Z D.Y>Z>X
【答案】A
【详解】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将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只有X表面有气泡,说明X的位置排在氢的前面,Y、Z的位置排在氢的后面;
另取Y和Z的硝酸银溶液中,只有Y表面有银析出,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则活动性Y强于银,银强于Z,故Y的金属活动性比Z强;
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X>Y>Z,故选A。
16.向硝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混合物(含铁、银和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该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述实验过程中,共发生了3个反应 B.上述滤液的颜色呈蓝色
C.上述滤渣中一定含有铁和银 D.上述滤液中有硝酸亚铁
【答案】C
【分析】
将镁、铁、银加入硝酸铜中,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差异,镁先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铜;镁消耗完后铁继续和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银不和硝酸铜反应。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那个,说明有三种情况:镁过量(镁将硝酸铜全部消耗完,铁没有参与反应)、镁和硝酸铜恰好完全反应(铁没有反应而剩余)、铁过量(镁消耗完后硝酸铜剩余,铁继续消耗至硝酸铜完全反应且铁过量)
【详解】
A、该过程中,可能发生了镁和硝酸铜、铁和硝酸铜两个反应过程,故A错误;
B、由于镁剩余或铁剩余,硝酸铜完全反应,故溶液不可能为蓝色,故B错误;
C、以上三种情况中均有铁剩余,银不参与反应,故滤渣中一定有铁和银,故C正确;
D、在镁过量或镁恰好和硝酸铜完全反应情况下,铁不参与反应,此时没有硝酸亚铁,故D错误;
故选C。
17.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4P+5O22P2O5 B.Fe+CuSO4=FeSO4+Cu
C.CaCO3CaO+CO2↑ D.Na2CO3+Ca(OH)2=CaCO3↓+2NaOH
【答案】B
【详解】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
B、由化学方程式可中,该反应是金属单质与盐反应生成新金属单质与新盐的反应,也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属于置换反应,选项正确;
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的反应,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盐与碱生成另一种盐与另一种碱的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符合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属于复分解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选项错误,故选B。
18.分析和推理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答案】B
【详解】
A、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浓,故A选项错误;
B、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故B选项正确;
C、氧化物一定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却不一定是氧化物,因为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含氧化合物不一定都由两种元素组成,如:H2SO4,由三种元素组成,虽然含有氧元素,但不是氧化物,故C选项错误;
D、酸和碱起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即中和反应要符合两年条件,反应物为酸和碱,生成物为盐和水。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反应,如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生成了盐和水,但反应物是金属氧化物和酸,所以不属于中和反应,故D选项错误;
故选B。
19.下列金属在溶液中活动性最强的是
A.Na B.Al C.Pb D.Hg
【答案】A
【详解】
根据活动性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活动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可知Na的活动性最强,A项正确。
故选A。
20.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氧化物:氧化铜、干冰、水 B.混合物:空气、石油、甲烷
C.酸:硫酸、醋酸、碳酸钙 D.单质:冰、C60、氧气
【答案】A
【详解】
A、氧化物是由2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氧化铜、干冰、水都是氧化物。正确。
B、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空气、石油是混合物,甲烷是一种物质,是纯净物。错误。
C、酸是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硫酸、醋酸是酸,碳酸钙是盐。错误。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C60、氧气是单质,冰是水,是化合物。错误。
故选A。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考点17物质的分类及其相互关系(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要求,知识网络,中考考点梳理,要点诠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07金属的性质(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要求,知识网络,中考考点梳理,要点诠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点11化学和生活(解析版)-2022年化学中考一轮过关讲练(沪教版)学案,共12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考纲要求,知识网络,中考考点梳理,要点诠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