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复习2022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必修二(湘教版)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复习2022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必修二(湘教版)课件第1页
    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复习2022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必修二(湘教版)课件第2页
    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复习2022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必修二(湘教版)课件第3页
    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复习2022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必修二(湘教版)课件第4页
    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复习2022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必修二(湘教版)课件第5页
    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复习2022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必修二(湘教版)课件第6页
    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复习2022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必修二(湘教版)课件第7页
    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复习2022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必修二(湘教版)课件第8页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复习2022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必修二(湘教版)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五章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复习2022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必修二(湘教版)课件,共29页。
    2022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必修二(湘教版)高效优质课件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复习一 环境问题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 环境问题一般是指由于自然界或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引起环境质量下降或生态失调,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2、原因:①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环境质量下降,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③随着全球人口剧增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所以人类也面临着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1)城市与乡村环境问题的差异(2)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二 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森林减少、物种灭绝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居住地的过分密集,造成污染物的集中排放比发达国家严重以生态破坏为主比发展中国家轻以环境污染为主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①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受着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②没有足够能力进行环境保护,环保意识不强③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①工业起步早,工业化水平高②利用强大的经济力量进行环境污染防治,使其环境状况 大为好转三 主要环境问题(1)产生原因:人类长期大规模开采与破坏。(2)主要表现:自然资源数量锐减、质量,人均拥有的资源量大幅度减少,难以满足和保障人类对资源的需求。资源短缺原因:自然原因:①地形类型复杂,平原面积狭小。②自然灾害的损害,导致土地减少。人为原因:①人口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 ②人类不合理利用,造成土地资源退化、荒漠化等问题; ③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危害:造成了资源浪费,资源数量锐减,影响后代发展的需求,破坏了人类生存环境措施:①依法确保土地资源不减少 ②提高土地利用率 ③提高耕地质量 ④治理并防治土地污染土地资源短缺原因:自然原因:①降水少或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影响降水的因素) ②蒸发量大(影响蒸发的因素) ③下渗严重(如石灰岩易渗漏)或地下径流少(土层薄、坡度大、下渗少,持水保水性差) ④地表径流少(如国土面积小、河流短小等)人为原因:①人口、城市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②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规模大,用水量大 ③水资源浪费严重 ④水资源污染严重危害:造成了资源浪费,资源数量锐减,影响后代发展的需求,破坏了人类生存环境措施:(1)开源:修水库;跨流域调水;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海水淡化;人工降雨(2)节流:农业:推广种植耐旱作物;采用喷灌滴灌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工业: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再利用、污水资源化;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生活:节约用水;抬高水价,提高公民节水意识。其他:流域内水资源统一管理与调配;制定水法。水资源短缺原因:自然原因:①我国能源总量大,但人口多,人均占有量少 ②我国资源地域分配不均衡,存在西多东少等情况。人为原因:①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能源需求量增大; ②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利用率低、浪费严重等问题危害:造成了资源浪费,资源数量锐减,影响后代发展的需求,破坏了人类生存环境措施:①能源多元化战略,实施跨地区调配、进口能源; ②提高利用率,节约能源; ③控制高能耗工业; ④能源循环使用; ⑤开发新能源,完善能源结构; ⑥完善能源储备体系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破坏自然原因:物种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1)火山喷发、陨石撞击地球、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自然事件;(2)自然条件的变化,使野生生物不能适应于环境;(3)生物之间的激烈竞争,也影响着某些物种的繁衍和生存;(4)近亲繁殖,使物种退化。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加速了物种灭绝(1)滥砍乱伐:森林大面积减少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造成空气、地面湿度降低,使许多植物,尤其是阴湿植物减少或衰亡。动物失去栖息地和食物,使动物种类减少,以至濒临灭绝。(2)滥捕乱杀(3)环境污染:如生活污水排入水体,大大促进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使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的遗体被分解时,大量消耗水中氧气,并产生有毒物质,从而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大量死亡,种类和数量锐减。(4)生态系统多样性破坏:许多河湾、湖泊、湿地改造成农田。森林贮量骤减、草原退化、沙漠化严重(5)外来物种入侵:外来物种的入侵,使得当地的动植物失去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导致其种类和数量的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概念: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引起环境质量下降,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生物正常生存发展的现象。主要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环境污染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氮、一氧化碳以及可吸入颗粒物。污染源:燃料燃烧和大规模的工矿企业、交通。类型:光化学烟雾、雾霾、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危害: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发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和酸雨等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发展洁净煤技术,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合理布局工业生产,等等大气污染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工厂等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有害浅烟雾。分析1954年10月世界首例光化学烟雾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原因。洛杉矶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强;谷地污染物难以散失;经济发达,汽车尾气、工业排放污染物多。概念:水体因某些有害物质的大量进入,导致其特性改变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污染物来源: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化肥以及禽畜粪便等。危害:影响工业生产、人民生活,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影响动植物生长繁殖措施:保护水源,限制污水排放;建污水处理厂;合理布局工业生产;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水污染概念:海洋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导致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海洋活动、降低海洋环境质量的现象。由于海洋的特殊性,海洋污染具有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面广、难以控制等特点。特点:由于海洋的特殊性,海洋污染具有污染源多、持续性强、扩散面广、难以控制等特点。海洋污染概念: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自净能力,从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形状等发生变化,并导致土壤功能失调、质量下降的现象。污染物来源:土壤污染物主要有工矿企业排出的废水、烟尘、残渣中所含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农用化学药剂中的有害成分,以及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土壤污染四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人地关系: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的生存和活动都受一定的地理环境的影响。原始社会——崇拜自然(被动适应)农业社会——改造自然(思想萌芽)工业社会——征服自然(深入发展)信息社会——善待自然(不断完善)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1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2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概: 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3 三个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是指本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持续性原则:是指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共同性原则:是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发展的总目标,需要各国积极参与,采取全球共同的决策和行动。五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我国新版《生活垃圾分类标志》标准于 2019 年 12 月 1 日正式实施,生活垃圾类别调整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4 个大类。1.根据环境问题的性质分类,垃圾随意堆放主要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生态破坏问题 B.环境污染问题C.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D.自然资源衰竭问题2.下列关于垃圾分类处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回收物经处理后可进行利用 B.有害垃圾应特殊安全处理C.厨余垃圾主要用来填埋 D.其他垃圾可用来焚烧发电B C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如图为“北京空气质量指数播报图”。C D(1)北京市PM2.5的主要来源是(  )①固体垃圾 ②汽车尾气③沙尘 ④燃煤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下列可减轻北京市PM2.5污染的合理措施是(  )A.市中心垃圾外运 B.限制汽车工业发展C.大量使用洒水车 D.发展燃煤脱尘技术 亚洲象是非常珍稀的濒危物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与细甸、老树相邻的边境地区。我国在西双版纳划定了亚洲象自然保护区,但近年来保护区内的大象频频“出图”,2020年一个象群更是一路向北奔到昆明地区,同前已平安国归栖息地。图为表国野生亚洲象分布范围及北迁路线示意图。1.近年来,野生亚洲象频频“出圈”的原因可能是( )A.气候变化,适宜生存区缩小 B.象群数量增加,生存空间不足C.水源短缺,寻找充足水源地 D.保护区破坏严重,食物来源减少2.本次野生亚洲象能长距离“出圈”并平安回归栖息地主要得益于( )A.沿线食物充足 B.沿线地形平坦 C.人类保护加强 D.野象破坏较小 B C 水体溶解氧指在水体中溶解的氧气,数值主要受气温及气压影响。研究表明:缺氧环境会促进水库沉积物有机质的释放。某地理研究小组对江苏省常州市沙河水库进行研究后发现,其水体溶解氧具有分层现象,且季节性分层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1.水体溶解氧的主要来源为( )A.氧气溶解 B.光合作用 C.径流输入 D.水体扰动2.推测溶解氧分层现象最明显的季节是( )A.秋季 B.春季 C.夏季 D.冬季3.水体溶解氧季节性分层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是( )①水体表层藻类大量死亡 ②水体内部生物大量死亡③水体底部微生物活动加剧 ④水体底泥在季节更迭中受到扰动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B C A下图为“我国某地生态工业园区生产流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a,b,c,d依次为( )A.污水处理、服装生产、棉纺织、创意产业 B.棉纺织、创意产业、污水处理、服装生产C.创意产业、棉纺织、服装生产、污水处理 D.污水处理、棉纺织、创意产业、服装生产2.该园区( )A.属于高科技产业园 B.应布局在棉花产区附近C.生产过程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D.该园区不会产生任何污染D C 下图为某地生态产业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箭头( )A.①表示秸秆、沼气供给养殖业 B.②表示粮食、蔬菜等供给农户C.③表示果品、肉和蛋等供给食品加工D.④表示饲料、花卉和油料等供给市场2.实现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有( )①开垦草场,增加畜产品种类②使用化肥,提高农产品产量③发展食品加工业,延长产业链④采用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D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C A1.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A.a表示资源开发B.b表示生产活动C.c表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D.d表示废弃物排放2.属于a阶段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A.煤矿开采——地面沉降B.化工厂——水污染C.火电厂——大气污染D.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 湖泊叶绿素浓度能够反映浮游生物的分布规律,是藻种、水温、营养盐等多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下图为某年11月25日广东省某典型浅湖叶绿素浓度垂直方向变化示意图。1.该湖泊底层叶绿素浓度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叶绿素沉降 B.径流注入 C.底泥较肥沃 D.湖水污染2.若该湖泊表层叶绿素浓度急剧升高,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有( )①投放鱼苗②投撒化学药剂③注水稀释④封闭城市排污口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 B 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在经常困扰着我国很多城市,尤其是我国北方冬季,左图为某城市雾霾前后对比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的方向及大发小)。1.读图,下列序号所示环节对地面直接起保温作用的是A.① B.③ C.④ D.⑤2.雾霾天气对我们生产生活产生的主要不利影响有( )①雾霾天气出现后,能见度降低,交通事故增多②气温升高,农作物生长期延长③危害人体健康④易形成酸雨⑤迫使工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3.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的原因有( )①臭氧层的破坏 ②大量砍伐森林③工业生产向大气中排出过多的二氧化碳④太阳黑子的大爆发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D C B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