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练习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757724/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练习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7577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2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练习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03](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27577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节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一课一练
展开基础巩固
1.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最基本部分。蛋白质分子镶在、嵌在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细胞膜的是( )
2.把苋菜放在清水中清洗,清水不会变成红色,但若放入沸水中烫一下,水很快就变成了红色,这是因为( )
A.在清水中生物膜没有选择透过性
B.在清水中没有物质出入细胞
C.色素分子在沸水中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D.沸水使生物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
3.透析袋通常是由半透膜制成的袋状容器。现将3%的淀粉溶液装入透析袋,再放于清水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30 min后,会发现( )
A.透析袋胀大B.试管内液体浓度减小
C.透析袋缩小D.试管内液体浓度增大
4.流动镶嵌模型是目前公认的生物膜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出入细胞的物质种类均由膜蛋白决定
B.细胞的识别功能与膜上多种成分有关
C.两层磷脂分子是生物膜的结构基础
D.膜中的胆固醇能限制磷脂分子的流动性
5.已知物质X与物质Y能产生蓝色反应,用含有X、Y的溶液作为材料来探究物质能否通过半透膜的实验,下列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对应错误的是( )
6.(2020嘉兴一中、湖州中学高二期中改编)膜蛋白对细胞膜功能的实现非常重要,下列不属于膜蛋白功能的是( )
A.控制某些分子和离子的出入
B.催化化学反应的进行
C.构成细胞膜结构的基本骨架
D.在细胞识别中发挥重要作用
7.下图是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磷脂分子
B.②是脂肪酸链
C.③表示一层生物膜
D.组成①和②的元素没有差异
8.(2020绍兴诊断)下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d代表不同分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与细胞识别有关
B.b赋予了细胞膜一定的“柔性”
C.c在不断移动
D.d含有脂溶性部分
9.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的细胞膜中都夹杂着胆固醇
B.整个镶在膜表面的蛋白质无脂溶性部分
C.细胞膜调控物质出入细胞的功能只与膜蛋白有关
D.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体现了膜具有流动性
10.下图为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模型,根据所学知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膜结构基础的数字编号是 ,其名称是 。
(2)图中的2、5、6是各种 。请说出其一个功能 。
(3)图中的3表示 ,它与 (功能)有关。
(4)如果上图为质膜,则表示细胞外侧的是 (填“A”或“B”)侧。
(5)质膜的结构特点是 ,功能特性是 ,磷脂分子 (填“头部”或“尾部”)是亲水端。
能力提升
11.下列关于细胞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菌、细菌及植物细胞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均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
B.植物细胞壁与选择透过性无关,所以小分子和无机盐离子不易通过细胞壁
C.任何细胞的细胞壁都有支持和保护作用,因此置于浓盐水中的根细胞不会死亡
D.细胞壁能参与细胞间的相互粘连,是激素等化学信号传递的介质和通路
12.下图表示将小白鼠细胞和人体细胞融合成杂交细胞的过程。图中的小球和小三角表示各自膜表面的蛋白质。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
B.适当提髙温度能加速图示细胞融合过程
C.该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组成细胞膜的元素主要包括C、H、O、N、P
13.水溶性染色剂(PI)能与核酸结合而使细胞核着色,因此,可将其应用于鉴别细胞的死活。将细胞浸泡于一定浓度的PI中,仅有死亡细胞的核会被染色,活细胞不会着色,但将PI注射到细胞中,则细胞核会着色。利用PI鉴别细胞死活的基本原理是( )
A.死细胞和活细胞的细胞膜结构不同
B.活细胞能分解染色剂PI
C.死细胞与活细胞的细胞膜成分含量不同
D.活细胞的细胞膜阻止PI的进入
14.
单纯的磷脂分子在水中可形成双层磷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如右图),它载入药物后可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下列关于脂质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a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B.在b处嵌入脂溶性药物,利用它的流动性将药物送入细胞
C.在a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D.在b处嵌入水溶性药物,利用它与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细胞
15.为探究植物细胞膜的透过性,某同学以红甜菜根(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进行下列实验。
实验步骤:
①用切片机将红甜菜根切成厚薄一致、大小相同的切片,然后将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 min后取出;
②再将切片放在10 ℃蒸馏水中浸泡1 h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③测量这些溶液的吸光度(吸光度与溶液中花青素浓度呈正相关),结果如图。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实验步骤①中,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的各组切片要求 。
(2)根据上图中的曲线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3)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后发现物质A也能促进细胞膜上运载花青素的载体的活性。请你借助上述材料设计实验证明该观点是否正确。
Ⅰ.材料用具:红甜菜根切片、清水、恒温水浴锅(花青素吸光度的测量方法不作具体要求)物质A溶液、烧杯、吸光度测量仪。
Ⅱ.补充完成实验思路:
① ;
② ;
③ 。
Ⅲ.请用合适的直方图呈现支持该观点的结果。
参考答案
第二节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基础巩固
1.B 解析 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磷脂分子亲水一端(头部)排在外侧,疏水的尾部排在内侧,蛋白质镶在、嵌在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
2.D 解析 放在清水中的苋菜,由于细胞膜和液泡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液泡中的色素分子不能排出细胞;但是如果将苋菜放入沸水中,高温使细胞膜和液泡膜的选择透过性功能丧失,变成全透性,因此水很快变成红色。
3.A 解析 根据渗透作用原理,由于试管内清水小于透析袋中3%的淀粉溶液的浓度,表现为试管内水分子进入到透析袋中,故透析袋胀大,A项正确,C项错误;淀粉溶液不能出透析袋,试管内液体浓度不变,B、D两项错误。
4.A 解析 出入细胞的物质种类由膜蛋白与磷脂分子共同决定,A项错误;细胞的识别功能与膜蛋白和细胞外被有关,B项正确;细胞膜的结构基础是磷脂双分子层,C项正确;胆固醇存在于磷脂分子尾部,具有限制磷脂分子流动性的作用,D项正确。
5.B 解析 Y能通过半透膜,烧杯内盛有X溶液变蓝,X不能通过半透膜,透析袋内盛有Y溶液不变蓝,A项正确;X和Y都不能通过半透膜,烧杯内盛有X溶液和透析袋内盛有Y溶液都不变蓝,B项错误;X和Y都能通过半透膜,烧杯内盛有X溶液和透析袋内盛有Y溶液都变蓝,C项正确;Y不能通过半透膜,烧杯内盛有X溶液不变蓝,X能通过半透膜,透析袋内盛有Y溶液变蓝,D项正确。
6.C 解析 膜上的转运蛋白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A项正确;膜上的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具有生物催化作用,B项正确;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不是膜蛋白,C项错误;某些膜蛋白在细胞识别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胰岛素受体,D项正确。
7.B 解析 ①表示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组成元素中含有N、P,②表示脂肪酸链,即磷脂分子的疏水性尾部,③表示磷脂分子,两层磷脂分子才能形成一层生物膜,组成①和②的元素有差异。
8.B 解析 a表示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A项正确;b表示胆固醇,在调节膜的流动性,增加膜的稳定性以及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使得“柔性”细胞膜有一定的“刚性”,B项错误;c磷脂分子在不断移动,C项正确;d蛋白质含有脂溶性部分,D项正确。
9.D 解析 动物细胞膜中一般有胆固醇,多数植物细胞膜中无胆固醇,A项错误;膜蛋白都有脂溶性部分和水溶性部分,整个镶在膜表面的蛋白质仍有脂溶性部分,B项错误;细胞膜调控物质出入细胞的功能不只与膜蛋白有关,也与磷脂有关,C项错误;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需要细胞膜包裹病原体,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项正确。
10.解析 (1)膜结构基础是磷脂双分子层,对应的数字编号是4。
(2)图中的2、5、6是各种膜蛋白,膜蛋白具有控制物质出入、作为生物催化剂等功能。
(3)图中的3表示糖蛋白,它与细胞识别有关。
(4)如果图示为质膜,3表示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则A表示膜外,B表示膜内。
(5)质膜的结构特点是流动性,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磷脂分子头部是亲水端。
答案 (1)4 磷脂双分子层
(2)膜蛋白 控制物质出入(生物催化剂等)
(3)糖蛋白 细胞识别(细胞保护)
(4)A
(5)流动性 选择透过性 头部
能力提升
11.D 解析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而原核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菌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A项错误;植物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小分子和无机盐离子易通过细胞壁,B项错误;任何细胞的细胞壁都有支持和保护作用,但置于浓盐水中的根细胞会因失水过多而死亡,C项错误;植物细胞壁组成成分中含有果胶等成分,可参与细胞间的相互粘连,细胞壁也是激素等化学信号传递的介质和通路,D项正确。
12.A 解析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不是蛋白质,A项错误;温度能使分子运动的速度加快,因此适当提高温度能加速图示细胞融合过程,B项正确;由题图可知,小白鼠细胞和人体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由集中状态到分布均匀状态,膜蛋白发生了运动现象,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项正确;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主要元素组成有C、H、O、N、P,D项正确。
13.D 解析 死细胞和活细胞的细胞膜结构相同,A项错误;染色剂PI对于活细胞来说是有害物质,细胞不会吸收,B项错误;死细胞与活细胞的细胞膜成分含量相同,C项错误;活细胞的细胞膜可以阻止对细胞有害的染色剂PI的进入,D项正确。
14.C 解析 球形脂质体的双层磷脂分子的亲水端朝磷脂双分子层外,疏水端朝磷脂双分子层内,所以图中a处可嵌入水溶性物质,b处可嵌入脂溶性物质;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图中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送入靶细胞内部。
15.解析 (1)设计实验时应遵循实验设计的等量原则。
(2)从坐标图看,10~50 ℃时,溶液中的花青素吸光度低且相同。50 ℃之后,膜的通透性增大,花青素透出细胞,溶液中的花青素吸光度增大。
(3)Ⅱ.根据实验目的及原理,可知实验步骤:①取两组等量的相同大小的切片,进行编号,一组加入物质A处理一段时间,另一组不做处理,作为对照;②将两组切片分别放在等量的清水中浸泡1 h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③测量两组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并进行比较。
Ⅲ.结果与结论:如果实验组的吸光度大于对照组,说明上述观点正确。具体图示见答案。
答案 (1)数量相等
(2)低于50 ℃温度处理后,膜的通透性变化不大,受50 ℃以上的温度处理后膜的通透性大大增加
(3)Ⅱ.①取两组等量的相同大小的切片,编号,一组加入A物质处理一段时间,另一组不作处理,作为对照
②将两组切片分别放在等量的清水中浸泡1 h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液
③测量两组溶液的花青素吸光度并进行比较
Ⅲ.
选项
烧杯内盛
有X溶液
透析袋内
盛有Y溶液
结 论
A
变蓝
不变蓝
Y能通过半透膜,而X不能
B
不变蓝
不变蓝
X能通过半透膜,而Y不能
C
变蓝
变蓝
X和Y都能通过半透膜
D
不变蓝
变蓝
X能通过半透膜,而Y不能
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节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节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一课一练,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对细胞起,下列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节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课后复习题: 这是一份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节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课后复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体细胞能将乙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第二节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章 细胞的结构第二节 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同步测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最可能构成细胞膜的一组元素是,下列关于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