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8课 测试“过山车”》教案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274881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物体的运动《第8课 测试“过山车”》教案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274881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8.测试 “过山车”教案设计
展开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测试“过山车”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路线、快慢等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自制的“过山车”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运动路线。
2.能正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跟同伴合作探究。
2.形成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及时记录、乐于交流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继续体验工程项目的建成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融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描述小球的位置、运动路线,比较小球的运动快慢。
难点: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改进“过山车”。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各组制作好的“过山车”、秒表、软尺、方向盘、细绳、活动记录表。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大家的“过山车”都已经做好了,都符合设计要求吗?(预设:符合;一开始不符合,我们根据其他小组给出的评价和建议进行改进后就符合了。)
2.揭题:如果我们将小球当作小车,它会在过山车上怎样运动呢?让我们继续观察研究吧!(板书:测试“过山车”)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地引入,点明了本课主要任务是观察、描述、测量小球在“过山车”上的运动情况。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描述小球的位置
1.过渡:在前面的测试中,大家的“过山车”都能使小球顺利地通过,小球在“过山车”上的位置如何描述呢?
2.活动:给各组分发细绳、方向盘和软尺,指导学生测量并描述小球在轨道上的位置。
探索二:观察并描述小球的运动形式
1.过渡:“过山车”有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如果我们让小球从高处滚落,小球的运动形式是怎样的呢?让我们继续观察。
2.活动:引导学生组内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现象。
探索三: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
1.过渡:小球从“过山车”起点滚落下来时,除了运动路线在不断变化,还有什么在变化?(预设:运动的快慢在变化。)那么,小球在不同的“过山车”轨道上运动的快慢一样吗?谁的更快呢?我们比比看!
2.提问:我们要如何比较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小球的快慢呢?(预设:让小球运动相同的距离,比较运动的时间;让小球运动相同的时间,比较运动的距离。)我们需要什么器材帮助测量?(预设:秒表、软尺和细绳。)
3.活动:指导不同小组间进行小球运动快慢的比赛活动。
【设计意图】先回顾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再针对具体情况讨论如何进行比较,在“复习—应用”中巩固所学。
研讨汇报
拓展与小结
1.提问:(教学提示:将小球运动快慢差异最大的两个“过山车”摆放在一起。)相同的小球在这两个“过山车”上运动的快慢有这么大差异,请大家对比观察,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预设:“过山车”的坡度;“过山车”的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的分布;……)
2.追问:如果我们想要小球运动得更快,可以怎样改进“过山车”?(预设:增加“过山车”轨道起点的高度或降低终点的高度,使斜面的坡度变大;适当减少“过山车”的曲线轨道,增加直线轨道。)
3.拓展:指导学生合作改进各自小组的“过山车”,然后用小球进行检测。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发表对“过山车”的改进想法,培养学生有依据地做推断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让学生将想法付诸实践,重新搭建“过山车”轨道并进行检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是以观察、测量、比较“过山车”上小球的运动为主线开展的探索活动,即引导学生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描述小球的位置、观察和描述小球的运动路线、利用秒表和软尺等比较小球运动的快慢,在活动和研讨中总结、应用、内化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作品优化和改进。在活动中要提醒学生,合理分工、默契合作。如果学生在重复测量中获得了多个数据,也建议采用取中位数的方法来比较小球运动的速度。
课后作业
。
一、填空题。
1.在观察“过山车”运动的过程中,描述小球的位置时,要以________为中心,可以用________判断方向,用软尺测量距离。
2.让小球从高处滚落,小球的运动形式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二、判断题。
1.“过山车”完成制作后,可以用小球代替小车,进行观察和测试。( )
2.测量小球在“过山车”上的距离时,用软尺测量处于终点位置的小球与起点之间的直线距离。 ( )
3.测试了“过山车”之后,如果要让小球运动得更快,可以把“过山车”的终点设计得更高。 ( )
4.测试“过山车”上小球运动的快慢,可以比较相同距离内小球运动的时间。 ( )
参考答案
一、1.起点 方向盘 2.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二、1.√ 2.× 3.× 4.√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8.测试 “过山车”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a href="/kx/tb_c161556_t8/?tag_id=27" target="_blank">8.测试 “过山车”教案</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8.测试 “过山车”教案: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8.测试 “过山车”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8.测试 “过山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教科版 (2017)三年级下册8.测试 “过山车”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疑难解答,教学后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