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案
展开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课程标准 | 核心素养目标 |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 1.结合材料,说明世界和我国的人口分布规律,了解世界主要的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区域认知) 2.结合图文材料,理解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综合思维) 3. 结合图文材料,理解人口分布对区域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4.调查当地人口分布特征,并结合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分析其原因。(地理实践力) |
一、世界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指一定时点上人口在地理空间中的分布状况。
2.主要特点:人口分布不均匀,具有地域差异。
3.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和稀疏地区
(1)稠密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北美东部和欧洲。
(2)稀疏地区:气候比较恶劣的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和山区。
[易错提醒] 人口密度不同于人口分布格局。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民的数目;人口分布格局指的是人口的实际分布状况。人口分布一般以人口密度作为衡量指标,但事实上,人口密度相同的地区,人口分布格局不尽相同。
二、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1.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分布的总特征
(1)从南北半球看:北半球人口多,南半球人口少。
(2)从各大洲看:亚洲人口数量最多、人口密度最大,大洋洲人口数量最少、人口密度最小,南极洲无人定居。
2.人口分布具有趋向性
三、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
(1)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等。
(2)实例:热带地区的亚马孙平原过于湿热,不适于人类生存,人口极端稀少。
2.社会经济因素
(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社会治安好、物质生活环境舒适的地方,往往会吸引更多人居住。
(2)历史因素:人口分布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并有其历史继承性。
(3)其他因素:人口分布还受文化传统、宗教、民族和政治等因素影响。
[图表点拨] 教材P9图1-1-6,该图展示出:
(1)长江三角洲地区不同城市之间经济发展存在差异,人口密度也存在差异。
(2)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密度大致呈正相关。
[特别提醒] 自然环境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通常,生产力水平越低,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明显,有时甚至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小。在人文因素中,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为显著。
(1)东亚人口稠密区包括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全部地区。 ( )
(2)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气温来体现的。 ( )
(3)所有的高原和山区都会因自然条件恶劣而人口分布稀疏。 ( )
(4)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内部不存在人口密度的差异。
( )
(5)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发达 B.开发历史早
C.气候条件优越 D.资源丰富
提示:(1)× 东亚人口稠密区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中南部等地区。
(2)× 气候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气温和降水来体现的。
(3)× 在热带地区,山区和高原地区因海拔高,气候凉爽,更适宜人类居住。
(4)× 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内部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其人口密度也存在差异。
(5)B [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较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区开发历史早,人口更稠密。]
世界人口的分布
材料 2017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人口过亿的国家共有13个,依次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墨西哥、日本、菲律宾、埃塞俄比亚。下图为世界人口的分布图。
问题1 (综合思维)世界人口稠密区有哪些?为什么这些地区人口稠密?
提示:人口稠密区有东亚、东南亚、南亚、北美东部和欧洲。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历史悠久。
问题2 (综合思维)世界上人口稀疏的地区主要有哪些?
提示:严寒的两极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山、高原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
问题3 (区域认知)人口第一大国的人口分布有何特征?
提示:人口第一大国是中国,中国的人口分布特征是东多西少。
1.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是分布不均衡和具有趋向性。
(1)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不均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地区。其分布特点如下:
①世界人口分布的总体格局
人口分布的总体格局从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和垂直分布三方面分析。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具体分析如下:
分布格局 | 主要原因 |
集中分布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 纬度适中,气候温和 |
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地区人口稀疏 | 沿海地区气候温和湿润,水热条件优越 |
集中于平原和低海拔地区 |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
②人口稠密区和人口稀疏区
| 主要分布区 | 原因分析 |
人口稠密区 | 东亚、南亚、东南亚 | 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
西欧 | 资本主义发展最早;商业贸易活动频繁;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 | |
美国东北部 (五大湖区) | 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 |
人口稀疏区 | 北美洲、亚洲的高山、高原地区和高纬度地区 | 高山、高原地区高寒、缺氧;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 |
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内陆地区 | 气候干旱,水源短缺 | |
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地区 | 气候过于湿热 | |
南极洲大陆区 | 纬度高,气候严寒 |
(2)人口分布趋向于气候温暖湿润地区、地势低平地区和沿河、近海地区。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1.目前,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读图,完成(1)~(2)题。
(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
(2)40°S~50°S范围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
(1)B (2)C [第(1)题,依据图片信息,20°N~30°N占全球人口比重为23.2%,是最大值。第(2)题,40°S~50°S之间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狭小,故人口稀少。]
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材料一 2020年广东常住人口总量为1.14亿,是我国常住人口第一大省,流动人口第一大省。
材料二 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问题1 (区域认知)广东省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但却成为我国常住人口最多的省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广东省气候温暖湿润,珠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问题2 (区域认知)影响图中乙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提示:乙地区位于我国的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其人口的分布主要受水资源的影响。
问题3 (区域认知)图中甲地区面积广大,但人口密度很小,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甲地区位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海拔高,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人类居住。
1.影响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各自然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自然因素 | 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 案例 | |
地形 | 平原和 低地 | 工农业生产大多集中在平原地区,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平原地区 | 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
高山和 高原 | 土壤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 | ||
气候 | 气温 | 北半球温带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80%的人口分布于这一地带 | 热带干旱地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气候凉爽、降水相对较多的高原、山地地区 |
降水 | 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降水少,人口稀疏 | ||
水资源 | 干旱地区的人类往往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区多依水源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 | 我国西北干旱区,人口集中分布在水资源充足的绿洲地区 |
2.影响人口分布的人文因素
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人口分布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还受社会经济条件、开发历史等人文因素的影响。
影响因素 | 人口分布 | 原因 |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活动方式 | 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 | 以农业经济为主 |
人口迅速向城市集中 |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 | |
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 | 生产力的发展,科技与管理技术的进步 | |
交通运输条件 | 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较多 | 交通对一地经济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
历史因素 | 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稠密 | 开发历史悠久往往经济较发达 |
政治、文化 | 人口大规模移动导致人口分布的变化 | 战争、宗教、文化习俗、政策等 |
3.影响人口分布因素的分析思路
(1)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
①自然条件: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充足。
②社会经济条件:开发历史较悠久,对外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高。
(2)人口稀疏的原因
①自然条件:山区面积广大,气候湿热(干旱、寒冷等),水源短缺。
②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晚,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
2.人口分布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有着密切关系。据此,完成(1)~(2)题。
(1)亚马孙河流域是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复杂 B.气候湿热
C.资源匮乏 D.地处内陆
(2)巴西高原东部是南美洲人口相对稠密地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①气候适宜 ②文化单一 ③地势平坦 ④水力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B (2)D [第(1)题,亚马孙河流域为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生存、居住。第(2)题,巴西高原东部虽处热带,但由于海拔高,气候较为凉爽,地势平坦,适宜人类生产生活,人口稠密。]
地理实践力——“胡焕庸线”
我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早在1935年就发现并提出:从黑龙江瑷珲(今黑河)到云南腾冲之间连接的直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此线形象地反映出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宏观格局,地理学界称其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宏观格局不仅没有改变,而且“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
中国人口分布(20世纪90年代)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人口密度图,图中虚线为黑河—腾冲线的一部分,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图中虚线段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地形 D.河流
(2)关于图中①区域人口稠密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历史悠久,开发时间长
B.地处山麓洪积扇,土壤肥沃
C.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气候适宜
D.位于陇海与京广铁路交会处,交通便捷
[素养立意] 本题组以部分胡焕庸线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地理实践力。通过图中河流、省界、人口密度等信息,判断该区域的位置,进而分析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1)B (2)A [第(1)题,从图中河流的形状可以判断出该图虚线段显示的人口地理界线位于我国的北方,基本与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界线相似,故影响其东西两侧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第(2)题,图中显示的①区域属于渭河平原,该区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故人口稠密。]
题组1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
读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回答1~2题。
1.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
A.大洋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2.图示信息显示,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是( )
A.集中于地势低平地区
B.集中于中低纬度地区
C.集中于沿海地区
D.集中于交通便利地区
1.A 2.C [第1题,读图可知,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大洋洲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高达90%左右,比例最大。第2题,读图可知,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均较高,这说明人口集中于沿海地区。]
题组2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下图是某年我国各省区某项指标统计地图(省区图幅面积大小表示该指标值的大小)。读图,回答3~4题。
3.(生活中的地理)该指标最可能是( )
A.人口数量 B.石油储量
C.耕地数量 D.年降水量
4.(生活中的地理)造成图中东部省区面积大于西部省区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B.矿产资源储量的差异
C.劳动力素质的差异
D.政治、文化的差异
3.A 4.A [第3题,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各省区面积与人口数量相符。第4题,我国东部地区具有临海、地形平坦、季风气候等优越的自然条件,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欠发达,人口较稀疏。]
教材P4探索
从纬度看,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原因是北半球中低纬度陆地面积较大,自然条件优越,人类活动历史悠久,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
教材P5思考
(1)世界人口分布不均衡。东亚、东南亚、南亚、北美洲东部和欧洲人口稠密;气候比较恶劣的高寒、干旱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和山区人口稀少。
(2)人口分布具有趋向性。世界人口分布趋向于气候温暖湿润地区,趋向于地势低平地区,趋向于沿河、近海地区。
教材P6活动
非洲和南美洲海拔1 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人口密度远大于其他大洲,主要原因是赤道横穿非洲和南美洲,热带面积大,低海拔地区气候炎热,不适合人类居住;高原地区气温和降水适中,而且由于其海拔往往超过疟蚊的分布线,可免受疟疾等疾病困扰,适宜人类生活居住。
教材P8思考
读图可知,人口密度大的地区,气温适宜,降水适中。
教材P8活动
1.俄罗斯西部地形平坦,降水较多,冬季气温相对较高,适合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人口较稠密;东部大部分是高原和山地,降水较少,冬季气温低,不适合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人口稀疏。
2.相同点:两国人口分布都不均衡。不同点:俄罗斯人口分布西密东疏,中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
教材P10思考
胡焕庸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原因: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地势平坦,多平原、盆地,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达,交通便利,故人口稠密;西北部气候干旱,降水少,有大面积的荒漠地区,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地形复杂,多高山、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故人口稀疏。
教材P11~12作业题
1.孟加拉国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河网稠密,灌溉水源充足。
2.(1)用箭头从右往左依次连接每个小五角星,绘图略。移动规律:先向西北方向移动,接着向西平行移动,再向偏西南方向移动。
(2)移动原因:先向西北移动是因为美国西部开发,接着向西平行移动是因为美国经济重心逐步西移,战争也是美国人口重心西移的原因之一。
3.绘图略。变化规律:先自西北向东南、后向西北、再向东北方向的中部并在中部小范围移动。
高中地理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一节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启发提问,全课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设计,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国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特点,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中图版 (2019)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中图版 (2019)第二节 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启发提问,教师讲解,教师小结,教师总结,全课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