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青岛版科学六三制(2017)五年级下册5.18《光合作用》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01](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274705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青岛版科学六三制(2017)五年级下册5.18《光合作用》表格式教案教学设计02](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1/5/1274705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青岛版 (六三制2017)第五单元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18 光合作用表格教案
展开课题
5.18《光合作用》
单元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道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料。
2.观察植物叶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提出叶子与植物生长有什么关系等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与绿叶的关系。
3.大胆质疑,能从不同视角研究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来自哪里;能采用新的方法开展探究,培养创新精神。
4.认识到人类、动植物、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重点
知道植物可以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并在绿色叶片中制造其生存所需的养料。
难点
观察植物叶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提出叶子与植物生长有什么关系等可探究的科学问题;运用分析、比较、推理等方法得出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与绿叶的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导入新课
师:一个人从小长大需要吃很多东西,那么一颗种子从发芽到长成一棵高大的植物也需要养料吗?它需要的养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学生交流。)
生:从土壤里来的。
师:其他同学同意这种说法吗?
生:同意。
师:大多数同学认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主要是从土壤里来的。人们在很早之前也是这样认为的。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来看看科学家们曾经做的几个著名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植物在不同季节生长状态的情景,引导学生关注叶子与植物生长之间的关系,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同时为下一步开展探究活动奠定基础。】
讲授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教师出示海尔蒙特的探究实验资料。
师:请大家阅读这段材料,看看你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阅读。)
师: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柳树刚开始是2.5kg,5年后增加了82kg。
师:柳树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生:柳树吸收营养了。
师:柳树吸收了养料,5年间长大了很多。你还获得哪些信息?
生:泥土5年的时间只减少了0.1kg,说明植物生长的养料不只是来自土壤。
师:你们觉得还来自哪里?
生:水,因为这5年他只浇水。
师:这位科学家也是这样认为的,即植株重量增加的部分来自水。大家再想想,他忽略了哪些因素?
(学生讨论。)
生:还有阳光、空气。
师: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阳光、空气这些因素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植物的营养器官有根、茎、叶,你们觉得会和哪个器官有关?
生:叶。
师:为什么是叶?
生:根吸收水分,茎运送物质,因此我认为和叶有关。
(二)实验探究。
1.证明绿叶制造淀粉实验。
师: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与绿叶有关,我们来做个实验吧。
(教师出示“方法指导”,并演示。)
师:课前,大家已经完成了前两步。把植物在黑暗处放置24小时有什么作用?
生:把养料都消耗尽。
师:叶片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是不是要做对比?
师:对,就是要形成对照组。
师:我们现在把叶子摘下来,放入锥形瓶中,加入酒精,用棉花堵住瓶口。为什么要用棉花堵住瓶口?
生:怕酒精“跑”出来。
生:加热的时候有保温作用。
师:刚才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我们把锥形瓶放入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这个过程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
师:在给叶片加热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还要观察叶片的变化。之后,要先把叶片放在清水中漂洗,再往叶片上滴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
师:好,下面请各组按分工完成实验,要注意纪律,做好记录。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汇报你们的现象?
生:加热的叶片变成了黄白色。用清水清洗后往上再滴碘液,发现有的地方变成了蓝色,有的地方还是黄白色。
师:其他小组也是这样的发现吗?
生:是。
师:叶片的哪部分变成了蓝色?
生:见光的部分。
生:没遮住的部分。
师:这部分为什么会变成蓝色?
生:淀粉使碘液变蓝色,说明这里有淀粉。
师:这说明什么?
(学生汇报。)
师:对,植物生长所需婴的养料绝大部分是由绿叶制造的。(教师出示有关光合作用的图片,并讲解。)
而:绿叶中含有很多叶绿体,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二氧化碳合成植物生长需要的养料,同时释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作光合作用。
2.证明绿叶能产生氧气实验。
师:为了更好地理解光合作用,科学家还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展示实验内容。)师: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有了植物和动物后,里面的空气循环了。
师: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最终,科学实验证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会排出二氧化碳,消耗氧气。
师:后来,有人重复他的实验,结果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失败了。你们觉得可能是哪个因素影响了实验结果?
生:光照。
师:我们应该怎样设计实验证明呢?
生:用有无光照作为变量,设计对比实验。
师:人们就是在不断质疑、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解开了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的奥秘。
(三)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教师出示有关合理密植的图片。
师:大家看,农作物为什么要这样种植呢?我们可不可以将植物种得密一些或稀一些呢?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如果种植过稀,会浪费土地,导致农作物不会高产;如果种植过密,植株叶片互相遮挡,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种植农作物时,既不能过稀,又不能过密,要合理密植。
师:通过增加二氧化碳浓度可以提高产量吗?
生:可以。
师: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们还知道其他方法吗?
生:不同季节种不同作物。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设计意图:借助科学史与“思维导航”,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探究植物生长所需养料来源的历程,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家探究中的数据变化,思考缘由,分析结果,意识到生活中的问题可以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借助“方法指导”,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通过实验验证科学家的猜想,增强学生的实证意识和科学探究精神。同时,在实验中借助“思维导航”,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小组内成员的合作意识,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
【设计意图:在认识了光合作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思考农业生产中有哪些利用光合作用原理提高产量的方法,学生懂得方法背后蕴含的科学道理,增强探究兴趣,拓宽知识面。】
课堂小结
三、课堂总结
师:想一想,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
生:我知道了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生:我知道什么是光合作用。
生:我知道科学要不断实验,用证据说话。
四、拓展延伸
师: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以科学家为榜样,不断去摸索,用事实说话,最终找到科学的真谛。课后,请大家查阅资料,了解植物光合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青岛版 (六三制2017)五年级下册20 食物链表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青岛版 (六三制2017)五年级下册20 食物链表格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探究新知,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26 照明拖鞋表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26 照明拖鞋表格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问题与需求,探究与实践,拓展与创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五年级下册25 展示创意表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2017)五年级下册25 展示创意表格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情境与问题,创意与展示,总结与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