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学年第二单元 地表形态的变化6 地震教案设计
展开1.通过学习,能明白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推测地震的成因。能用模拟实验感受地震产生的原因。
2.通过开展地震形成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概括、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通过学习,学会地震逃生技巧。
4.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古代对地震的探究,知道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地动仪。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开展地震形成的模拟实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概括、筛选信息、整体把握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学会地震逃生技巧。
教学准备:
1、反映地震及其它地震破坏情景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视频资料等。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和现代地震仪的资料。
3、地震中的逃生技巧资料。
4.分组实验材料:纸板、塑料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全球每年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有些地震会给地表造成破坏,给人类带来灾难。地震是怎样形成的?遇到地震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2.谈话: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板书课题:地震
二、科学实践:探究地震的形成原因
(一)推测地震形成的原因。
1.提问:搜集并整理关于地震的资料,说一说大地震发生时地表形态会有哪些变化?根据这些变化,推测地震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生:地震发生时,建筑物会晃动。
生:大地震发生时,地表会出现裂缝。
生:我推测地震可能是地下的岩石断裂形成的。
(二)分组实验,探究地震成因。
1.提问:大地震的“力量”是很强的,这个力量可能来自哪里?
生:可能是地球内部压力不同,受力不均。
生:可能是太阳、月球和地球相互吸引,导致地球内部的岩石层受力不均。
2.提问:我们怎样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呢?
3.学生结合书本第23面的内容,设计实验。
4.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师生共同补充、完善。
5.教师发放实验材料,学生分组实验。
6.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7.讨论:当实验中的现象在地壳中发生时,会给地表带来什么影响?
8.教师讲述:地球内部的物质在不停地运动着,地下的岩层很多地方都有裂缝,大的叫作断层。如果断层一侧或两侧的岩石发生突然移动,就发生了地震。地震会引发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三、科学实践:怎样避震
1.提问:为减轻地震造成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和地震发生时,我们应当怎么做?
2.学生阅读书本第24面,回答老师的提问。
3.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楼道等安全通道应避免放置杂物。地震发生时要互帮互助,协助受伤的人。震动间隙或停止时,应快速撤离到开阔地带。
四、拓展与应用
1.阅读书本第25面。
2.说一说张衡和地震仪的故事。
五、课后作业:尝试设计一个避震游戏。
六、板书设计 地震
地震成因:
地球内部的物质在不停地运动着,地下的岩层很多地方都有裂缝,大的叫作断层。如果断层一侧或两侧的岩石发生突然移动,就发生了地震。地震会引发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避震:在日常生活中,楼道等安全通道应避免放置杂物。地震发生时要互帮互助,协助受伤的人。震动间隙或停止时,应快速撤离到开阔地带。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下册7 火山喷发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下册7 火山喷发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提出问题,导入新课,科学实践,板书设计 火山喷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下册4 地表流水的力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下册4 地表流水的力量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科学实践活动,拓展与应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下册3 保护生物与环境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人教鄂教版 (2017)六年级下册3 保护生物与环境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科学实践,拓展与应用,板书设计 保护生物与环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