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真题分类《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73669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真题分类《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73669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1真题分类《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73669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2022年春季学期泸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精品课件+预习练习卷+课后练习卷+教案【全册】
2021真题分类《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
展开这是一份2021真题分类《第9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 》,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燃烧、灭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安全警钟应时刻长鸣,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自然界碳循环如图所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十三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环境保护
考点1 燃烧与灭火(6年4考)
1.(2021·潍坊)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
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析】烟头可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进而引起火灾,故选D。
【答案】D
2.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
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
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
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产生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解析】将煤做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能使煤充分燃烧,故A选项说法错误;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使即将燃烧的火柴梗的温度容易达到其着火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故B选项说法错误;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当金属丝绕成的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时,金属丝迅速吸热,使燃烧产生的热量被快速吸走,将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使蜡烛火焰熄灭,故C选项说法错误;图d说明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则由镁燃烧产生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D选项说法正确。
【答案】D
- (2021·邵阳)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如图为某实验示意图,有关该实验说法错误的是( )
A.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B.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
C.热水的作用既提供热量又隔绝空气
D.升高水的温度,铜片上的红磷也能燃烧
【解析】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能燃烧,A正确;水中的白磷与氧气不能接触,不能燃烧,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能燃烧,B正确;烧杯中的热水可以为白磷的燃烧提供热量,还可以隔绝空气,使水中的白磷与氧气不能接触,C正确;此条件下水能达到的最高温度是100 ℃,此温度低于红磷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D错误。
【答案】D
4.(2021·衡阳)燃烧、灭火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楼起火,迅速坐电梯逃生
B.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C.蜡烛火焰可用嘴吹灭,是因为吹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D.白磷保存在水中,其目的是隔绝氧气,防止缓慢氧化引起自燃
【解析】火灾易造成停电,乘电梯逃生可能会被困于电梯中,所以高楼起火,不能坐电梯逃生,故A错误;图书、档案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能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故B错误;蜡烛火焰可用嘴吹灭,是因为空气流动带走热量使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故C错误;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容易缓慢氧化引起自燃,所以白磷常保存在水中,其目的是隔绝氧气,防止缓慢氧化引起自燃,故D正确。
【答案】D
5.(2021·怀化)下列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
A.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B.煤气泄漏迅速打开排气扇
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D.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
【解析】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隔绝氧气盖灭,A正确;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容易产生电火花,电火花会引发爆炸,B错误;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原理为隔绝氧气,C正确;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清除可燃物,可以控制火灾,D正确。
【答案】B
6.(2021·西安模拟)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B.可以用水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来灭火
C.厨房煤气泄漏,立刻开启排气扇排气
D.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则需要调小灶具的进风口
【解析】A项,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正确;B项,可以用水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灭火,错误;C项,厨房煤气泄漏,开启排气扇容易产生电火花,煤气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错误;D项,做饭时,若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燃气燃烧不充分,则需要调大灶具的进风口,错误。
【答案】A
7.按如图所示方案进行“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 ℃),观察到:甲中白磷燃烧,乙中白磷不燃烧。实验后,将甲中试管倒置于水中,去掉橡胶塞,发现水进入试管中。
(1)甲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甲中的X、乙中的Y分别为 、 。
(3)“水进入试管中”的原因是 。
【解析】(1)在点燃的条件下,白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2)甲中的白磷与氧气接触能燃烧,说明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所以甲中的X是40 ℃以上的热水;因为该实验是“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所以乙中试管内的Y是空气。(3)甲试管中的白磷燃烧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进入试管中。
【答案】(1)4P+5O22P2O5 (2)40 ℃以上的热水空气 (3)白磷燃烧消耗了试管内的氧气,导致试管内的压强减小
考点2 燃烧、爆炸和缓慢氧化
8.(2021·湘潭)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是( )
【解析】A项,该图标是“国家节水标志”,不符合题意;B项,该图标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符合题意;C项,该图标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不符合题意;D项,该图标表示“有毒品”,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9.(2021·荆州)安全警钟应时刻长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油锅着火,锅盖盖灭 B.燃气泄漏,点火检查
C.点燃氢气,提前验纯 D.面粉厂内,禁止吸烟
【解析】油锅着火,锅盖盖灭,灭火原理为隔绝氧气,A正确;燃气泄漏,点火检查容易引发爆炸,B错误;点燃氢气,提前验纯,防止气体不纯引起爆炸,C正确;面粉厂内,易发生粉尘爆炸,禁止吸烟,防止引起火灾,D正确。
【答案】B
10.(2021·成都)有关粉尘爆炸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剧烈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B.燃着的蜡烛可升高面粉着火点
C.鼓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D.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
【解析】剧烈燃烧发生在有限空间会引起爆炸,A错误;面粉着火点没有升高,B错误;鼓空气是为了增大面粉和空气的接触面积,C错误;面粉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面粉加工厂必须严禁烟火,D正确。
【答案】D
考点3 能源及其利用(6年5考)
11.(2021·天津)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为落实“绿色冬奥”的理念,冬奥会使用的汽车燃料从环保的角度考虑,最理想的是( )
A.氢气 B.天然气 C.酒精 D.汽油
【解析】氢气可用水为原料来制取,燃烧时释放出的热量多,燃烧的产物只有水,无污染,是最理想的燃料,A正确;天然气、酒精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加剧温室效应,B、C错误;汽油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二氧化硫排放会形成酸雨,D错误。
【答案】A
12.(2021·重庆A)石油古称“水”,《汉书》中“高奴县洧水可燃”、《梦溪笔谈》中“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下列关于“洧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具有可燃性 B.是一种黏稠状液体
C.是可再生能源 D.“其烟”的主要成分为炭黑
【解析】石油能燃烧,具有可燃性,A正确;石油是一种黏稠状液体,B正确;石油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C错误;“烟”是石油不完全燃烧生成的炭黑,D正确。
【答案】C
13.(2021·扬州)自然界碳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空气中排放CO2会形成酸雨 B.无机物和有机物不可相互转化
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CO2 D.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解析】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会形成酸雨,A错误;无机物和有机物可相互转化,如二氧化碳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B错误;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CO2,C正确;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D错误。
【答案】C
14.(2021·安徽)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好碳中和工作”。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B.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
C.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
D.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解析】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会加大树木的消耗,不利于吸收二氧化碳,A符合题意;使用新技术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B不符合题意;利用风能实现清洁发电,减少火力发电,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不符合题意;把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可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不符合题意。
【答案】A
15.(2021·西安未央区模拟)2020年12月《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公布,如图是中国能源消费结构(2012—2019年)。
(1)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逐年减小的原因是 。
(3)天然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4)写出一种非化石能源的名称: 。
【解析】(1)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使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逐年减小。(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混合物。(4)太阳能、风能等是非化石能源。
【答案】(1)不可再生 (2)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3)混合物 (4)太阳能
考点4 环境污染及防治(6年5考)
16.(2021·泰安)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美丽家乡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绿色出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
B.防治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变废为宝,回收利用废旧电池
D.布袋购物,努力减少“白色污染”
【解析】防治雾霾应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但是目前禁止使用化石燃料是不可取的,B项错误。
【答案】B
17.(2021·山西)珠穆朗玛峰是我国跨境四个县的自然保护区,它以独特的雪域冰川,使许多人心生向往。为保护其自然资源,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禁止破坏水源 B.提倡攀爬雪山
C.允许开矿寻宝 D.随意丢弃垃圾
【解析】A项,禁止破坏水源,可以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符合题意;B项,提倡攀爬雪山,会破坏环境,不符合题意; C项,允许开矿寻宝,会造成资源浪费,破坏环境,不符合题意; D项,随意丢弃垃圾,会污染环境,不符合题意。
【答案】A
考点综合提升
18.(2021·株洲)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二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解析】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才会发生爆炸,不是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A错误;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B正确;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说明此时氧气不足,燃气不完全燃烧,这时应调大进风口,C错误;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说明二者均含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氧元素,D错误
【答案】B
19.(2021·盐城)2020年10月,我国建成全球首套千吨级液态太阳燃料合成示范装置,其原理是①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②电解水获得H2,③H2与CO2反应合成绿色液态燃料CH3OH。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能是不可再生能源
B.H2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电解水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该装置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
【解析】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A错误;H2燃烧生成水,无污染,且热值高,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B正确;水通电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C正确;该装置将CO2转化为CH3OH,能捕获并资源化利用CO2,D正确。
【答案】A
20.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
【解析】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能支持某些物质的燃烧,二氧化碳分子中不含氧气,A错误;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玻璃棒不是可燃物,火柴棒是可燃物,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B正确;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空气中氧气浓度比纯氧中低,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C正确;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D正确。
【答案】A
21.“化学链燃烧”是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的燃烧,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在较低温度下燃烧的过程,该过程具有无火焰、低污染、高效率等特点。氧化镍(NiO)作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所示,与直接燃烧甲烷相比,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是( )
A.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高
B.较安全,减少爆炸风险
C.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的氧气较少
D.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解析】燃料不直接与空气接触,而是以载氧体在两个反应器之间的循环来实现燃料的燃烧,可以使反应更充分、能源利用率更高,A说法正确;较低温度下的燃烧可以减少爆炸的危险,较为安全,B说法正确;消耗等质量的甲烷,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不会改变,C说法错误;此操作装置的改变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D说法正确。
【答案】C
22.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两个支管中,管口系牢一小气球,将两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燃烧的是 (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
A.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 C.着火点升高
(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 (填名称)进入空气中,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3)热水的作用是 和 。
【解析】(1)a处的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又达到了着火点,所以a处的白磷能燃烧;b处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不燃烧;c处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没有与氧气接触,也不能燃烧。a处燃着的白磷很快熄灭,是因为氧气耗尽了。(2)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为了防止造成空气污染,可以在Y形试管口系上一个气球。(3)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
【答案】(1)aB (2)五氧化二磷 (3)提供热量隔绝氧气(或空气)
23.(2021·郴州)下图为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已知白磷有毒,且燃烧时产生的P2O5对环境有污染。
(1)对比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热水中的白磷的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图2和图1相比,图2的优点是 ;已知P2O5+3H2O=2H3PO4,请写出P2O5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图3中“水火相容”的壮观景象给我们启示,灭火时应选择合适的方法。下列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油锅着火:用水浇灭
B.室内起火:打开门窗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4)“纸火锅”是用纸来代替铁锅,纸不会燃烧的原因是 。
(5)经上述实验探究,请预测白磷在实验室的保存方法: 。
【解析】(1)铜片上的白磷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能燃烧,热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是与氧气隔绝,不能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2)图2和图1相比,图2的优点是更环保;已知P2O5+3H2O=2H3PO4,P2O5与NaOH反应生成磷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2O5+6NaOH=2Na3PO4+3H2O。(3)油锅着火,不能用水浇灭,是因为油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能够扩大燃烧面积,A错误;室内起火,打开门窗,氧气进入,促进燃烧,B错误;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既能灭火还能保护书籍,C正确。(4)“纸火锅”不会燃烧的原因是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5)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应该密封保存在冷水中。
【答案】(1)需要氧气 (2)更环保 P2O5+6NaOH=2Na3PO4+3H2O (3)C (4)温度未达到纸的着火点(5)密封保存在冷水中
24.(2021·衡阳)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越来越迫切的需求。请回答: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它们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充分燃烧1 k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图所示,则 燃烧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3)为缓解全球性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请举例一种新能源: 。
(4)一定量甲烷(CH4)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之比可能为 。
A.1∶1∶6 B.1∶2∶6 C.1∶3∶6 D.1∶4∶6
【解析】(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它们在短期内得不到补充,均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二氧化硫会造成酸雨,由题图知,煤燃烧更易导致酸雨。(3)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4)一定量甲烷(CH4)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前后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不变。设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的分子个数分别为x、y、z,则(x+y)∶2z=1∶4,则(x+y)∶z=1∶2。观察选项,B符合要求。
【答案】(1)不可再生 (2)煤 (3)太阳能(合理即可) (4)B
25.(2021·云南节选)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能源、环境息息相关。
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时,再次指出我国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是我国近15年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示意图(图甲)和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图乙)。
(1)依据图甲数据可知,2005—2020年底,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了 。
(2)化石燃料包括煤、 、天然气,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其燃烧产物是造成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因素。2015—2020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上升了5.8%,这与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发展密切相关。列举一种可再生能源: 。
(3)实现“碳中和”,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填标号)。
A.积极参与植树造林 B.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C.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 D.为增加节日气氛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解析】(1)依据题图甲数据可知,2005—2020年底,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了48.4%。(2)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常见的可再生能源有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3)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有利于实现“碳中和”,A合理;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减少因乘坐私家车造成的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B合理;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既能节约资源,又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C合理;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有利于实现“碳中和”,D不合理。
【答案】(1)48.4% (2)石油太阳能(合理即可) (3)D
26.(2021·安徽)关于燃烧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燃烧
(1)酒精、煤(含硫)、天然气是生活中常见的燃料,下列不属于三者燃烧共有的现象是 (填字母)。
A.发光 B.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放热 D.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写出酒精(C2H5OH)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任务二】探究燃烧的条件及质量变化
(3)该小组同学按下列实验步骤展开探究。
步骤1:室温下,按如图组装装置,装入药品,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1 g。
250 mL锥形瓶
步骤2:将锥形瓶浸入80 ℃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3: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打开止水夹K1和K2,从K1处缓慢通入约50 mL氧气,再关闭K1和K2,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2 g。
步骤4:将锥形瓶再次浸入80 ℃的热水中,观察现象。
步骤5:取出装置,恢复至室温并擦干锥形瓶,称量装置总质量为m3 g。
①通过上述实验,能证明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 。
②m1、m2、m3的大小关系是 。
【任务三】调控燃烧
(4)报道显示:国内外一些煤田因发生煤层自燃,带来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一旦煤层自燃,请给出一条合理的灭火建议: 。
【任务四】再探铁的燃烧
(5)查阅文献:颗粒直径为20~30 nm的铁粉,在空气中会发生自燃生成氧化铁。
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 、 (至少答出2点)。
②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不同,产物不同。若5.6 g铁与氧气反应可得a g产物,且铁无剩余,则a的取值范围是 。
【解析】(1)燃烧一般都会发光、放热,这3种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燃烧后都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酒精和天然气中没有硫元素,不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2)酒精燃烧是酒精与空气中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3)①步骤2中锥形瓶中充满了二氧化碳,白磷没有燃烧,而步骤4中通入了氧气,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说明燃烧需要氧气,②开始装置中充入的是二氧化碳时装置总质量为m1 g,通入50 mL氧气后,由于氧气的密度比二氧化碳的密度小,相同条件下,等体积的二氧化碳质量大于氧气,所以m1>m2,白磷燃烧是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装置的总质量没有发生变化,所以m2=m3 。(4)煤层自燃我们可以用隔绝空气的方法灭火,取土填埋,也可以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的原理,用水灭火等。(5)①影响铁燃烧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铁的表面积、氧气的浓度、温度等,②铁燃烧可能生成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氧化铁等,采用极端假设法,5.6 g铁燃烧完全生成以上三种物质的质量分别为
7.2 g、7.73 g、8 g,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7.2≤a≤8。
【答案】(1)B (2)C2H5OH+3O22CO2+3H2O (3)①步骤2中白磷未燃烧,步骤4中白磷燃烧,产生白烟 ②m1>m2=m3 (4)取土填埋,隔绝空气(合理即可) (5)①铁的表面积氧气的浓度(温度) ②7.2≤a≤8.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怀化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5化学与社会发展、实验基础,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甘肃金昌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06化学与社会发展,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重庆三年(2021-2023)中考化学真题分题型分类汇编-10化学与社会发展,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