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导练作业9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272738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最新部编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导练作业9辉煌灿烂的文学第2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272738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最新部编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同步导练作业9辉煌灿烂的文学第3页](http://m.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272738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0-2021学年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随堂练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随堂练习题,共11页。
作业9 辉煌灿烂的文学
1.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
A.《诗经》 B.《老子》
C.《庄子》 D.《离骚》
解析:从材料“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可以联想到《离骚》的特点,《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故选D项。[来源:zzste*@p.c^%o~m]
答案:D
2.下列文献中,现实感强,主要反映西周至春秋时期北方民族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
A.《诗经》 B.《道德经》
C.《离骚》 D.《子虚赋》
解析:《诗经》反映的是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道德经》记载的是春秋时期老子的思想;《离骚》反映的是战国时期楚国为中心南方社会的信息;《子虚赋》属于汉代的作品。
答案:A
3.她是诗歌的一种,是合乐的歌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她”是( )
A.北方民歌 B.骚体
C.宋词 D.明清小说[w*ww.z@%z~step.c^om]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获取能力。根据关键信息“歌词”“与唐诗、元曲斗艳”“一代文学之盛”即可判断材料评价的是宋词的地位。
答案:C
4.“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这首古代著名诗歌( )
A.反映了西周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中国教育*&出版@网~#]
B.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
C.透射出盛唐诗人气度的宏阔广大
D.表达了宋代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解析:从材料中“余既滋兰之九畹兮”“畦留夷与揭车兮”的句式可以看出,此种风格非常灵活,易于表达感情。这是屈原楚辞的特点,体现了楚国地方特色和浪漫风格。
答案:B
5.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来源:zz^step~@.&com*]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解析:文学是现实的反映,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是对生活的艺术加工。在历史研究中,我们虽然可以从文学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历史信息,但不能把文学作品当做信史。
答案:B
6.南宋后期著名的理论家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或问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严羽认为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是唐朝( )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
C.知识分子队伍空前壮大
D.士人群体的刻苦钻研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试题要求回答“严羽认为”唐诗繁荣的原因,而不是我们的观点。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说明唐朝以诗赋作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提高了知识分子对诗歌创作的热情。
答案:B
7.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其中“婉约细腻”的代表人物是( )
A.苏轼 B.辛弃疾[来#@源%:中&^教网]
C.柳永 D.关汉卿
解析:本题考查宋词的风格。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为柳永。苏轼和辛弃疾都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关汉卿是著名的元曲作家。
答案:C
8.中国古代有一部文学作品集,下图是其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下列诗句出自这一作品集的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国教@育&*出版#网~]
B.长门献赋汉相如,东篱赏菊陶元亮
C.汉代李将军,夺得匈奴马
D.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通过阅读题干中作品来源地域示意图,判断此文学作品的产生年代。根据图中所提供的历史信息,调动所学知识不难判断,此文学作品的年代应该是东周时期,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可知题中所言的文学作品集应该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诗经》里的诗句。由此得出正确结论。
答案:A
9.“秉持公心,指谛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鲁迅先生评论的这部小说是( )[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解析: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指谛时弊,……尤在士林”,说明这部小说对封建社会的科举、礼教和腐败现象进行揭露、批判。分析四部小说,C项符合要求。[来%#源*:中^&教网]
答案:C
10.《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问世后风靡全国,被誉为“四大奇书”。这些作品都是( )
A.适应当时市民生活的需要[来源:%&中#~教网*]
B.明末异端思潮的载体[中国%#教&@育*出版网]
C.正面刻画商人的群体形象[中国#*教%育出^版~网]
D.反映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集
解析:题干的文学作品大约出现在明末清初这一时期,风靡全国的原因是由于内容通俗易懂易于老百姓接受。其余选项均与史实不符。
答案:A
1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下图所示文句反映的主要内容与文学形式分别是( )
A.政令、诗 B.作战、词
C.纺织、诗 D.种植、词[中国%~教育*&出版@网]
解析:图中句子工整,不是长短句不齐的词,排除B.D两项;内容为“茧”“机杼”“织妇”,所以是纺织而不是政令。
答案:C
12.下表是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中的三部。其中表述完全正确的项目是( )
著作 | 体裁 | 作者 | 特点 | 评价 |
《诗经》 | 诗歌 | 屈 原 | 现实主义 |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
《红楼梦》 | 小说 | 曹雪芹 | 古典主义 | 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 |
《三国演义》 | 诗歌 | 施耐庵 | 古典主义 | 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
A.体裁 B.作者
C.风格 D.评价
解析:《诗经》相传由孔子编撰,作者并非屈原;《红楼梦》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三国演义》体裁是小说,作者是罗贯中。故只有评价全部正确。
答案:D
13.汉高祖刘邦受楚国文化影响极深。汉王朝建立后,在一次击破叛军回长安的路上他踌躇满志,纵情放歌。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吟唱的应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C.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
D.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解析:从时间上看,刘邦生活在秦汉时期,当时的文学形式应是楚辞占主流。楚辞的特点是采用楚国方言及用自由灵活的句式来表达感情,而且采用了大量的语气词“兮”。
答案:B
14.一位唐朝的书生乃是一“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是抄写下来。但他的“佳句集”不可能有(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解析:据题干时间“唐朝”,只能选唐朝及唐以前的文学作品,而D项为宋词。
答案:D
15.我国有许多以诗句写成的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历史名人的深切缅怀与崇敬之情。以下对联与相关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
A.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诸葛亮[来源~#@:*zzste&p.com]
B.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屈原
C.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欧阳修
D.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杜甫
解析:“一诗二表三分鼎,万古千秋五丈原”对应的历史人物是诸葛亮;“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对应的历史人物是欧阳修;“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对应的历史人物是杜甫;“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对应的历史人物是屈原。
答案:A[来源:zz~step.^c%&#om]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冯梦龙(1574—1646年)对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都进行了创作、搜集、整理、编辑。其作品除世人皆知的“三言”外,还有《新列国志》《古今烈女演义》等,以及许多解经、纪史、采风、修志的著作。他的那些记录当时历史事件的著作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新闻性;他的那些解说经书的辅导教材受列习科举的士子们的欢迎;他的那些供市井细民阅读的拟话本、长篇说部、小说类书,以及剧本民歌、笑话等有更大的读者群。冯梦龙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反对虚伪的礼教,表现了冲破礼教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特质。
——摘编自《中国古代作家简介》
材料二 塞万提斯(1547—1616年)生活的西班牙,天主教面临新教的挑战,从而使西班牙丧失了整个哈布斯王朝。为了阻止英国的崛起,腓力二世筹建了“无敌舰队”,结果几乎全军覆没。当时的西班牙,王权也善用骑士的荣誉和骄傲鼓动贵族去建立世界霸权,而美化封建关系、情节离奇的骑士传奇正适合他们的需要。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堂·吉诃德》谴责了贵族阶级的这种无耻行径,对人民的疾苦表示了深切的同情,歌颂了人们梦想中的社会理想目标。一个世纪后,塞万提斯被其他西方国家“发现”,《堂·吉诃德》作为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和赞赏。
——摘编自夏爱华《塞万提
斯的可贵坚持》[ww^w.~z*zs@tep.com&]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二人文学创作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的文学作品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答案:(1)背景:冯梦龙:明末君主专制加强,吏治腐败;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心学与批判主义儒学思想发展。
塞万提斯:新航路开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班牙封建集权加强,社会矛盾加深;文艺复兴发展和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2)影响:冯梦龙的作品一方面适应了当时读书人科举的需求,另一方面启发人们去冲破封建束缚,追求自由,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喜爱和传播,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进步以及出版业的发展。塞万提斯的作品揭露社会矛盾,宣扬人文精神,促进了西班牙文艺复兴的发展,为现代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文学价值在后世得以重新关注和赞赏。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当堂检测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太史公曰,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清代黄周星评论元曲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巩固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钱穆的《国史大纲·引论》认为,李清照南渡之后,建炎三年,“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说“诗言志,歌咏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11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测试题,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