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 (新课标)历史必修3 文化史教案
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3 文化史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辉煌灿烂的文学,汉字与书法,绘画,京剧的出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辉煌灿烂的文学
1.诗经和楚辞: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2)楚辞:《离骚》《九歌》《天问》,“浪漫主义”。
2.汉赋和乐府诗:
“半诗半文”司马相如、张衡
3.唐诗繁荣:
(1)原因:开放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制的促进
(2)流派和著名诗人: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盛唐:边塞诗、山水诗;李白、杜甫;
中唐:白居易
晚唐:杜牧、李商隐
4.宋词和元曲
(1)原因: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
(2)特点:句式自由,便于抒发感情;题材广泛,生动活泼;雅俗共赏。
5.明清小说:
(1)渊源: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唐朝的传奇,宋代的话本
(2)小说创作蓬勃发展的原因:
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市民阶层扩大。
(3)代表作:四大古典名著、《聊斋志异》《儒林外史》
二、汉字与书法
1.汉字演变: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2.书法艺术:魏晋进入自觉阶段
三、绘画
1.战国时期:从萌芽走向成熟
2.魏晋时期:绘画理论发展
3.隋唐时期:吸收外来美术风格
4.两宋:宫廷画院活跃,画学兴起。风俗画为最大亮点。
5.元明清: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特点: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以写意画为代表。
四、京剧的出现
1.元杂剧
2.京剧:四大徽班进京(乾隆末年)
【重点难点解析】
1.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德国顾彬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文版序中谈到:“四十多年来,我将自己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中国文学之中!……从诗经到鲁迅,中国文学传统无疑属于世界文学,是世界文化遗产坚实的组成部分。同样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包括中国人)却不了解这一点。”
2.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原因
文学发展一方面遵循着自身的规律,一方面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每一种文学形式,在某个时代,会因为某些杰出文学家的贡献而取得辉煌的成就。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路走来。
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也对文学形式的创新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比如,因科举制提倡格律诗,成为唐朝格律诗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宋代以来,市民阶层的形成,推动了小说、戏剧的发展繁荣。
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形象生动的反映。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研究历史的风貌及变迁。
3.中国古代绘画
中国画的古代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从最初的人物画、花鸟画,到后来的风俗画、山水画。到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了画坛主流。中国画的特点,就是线条勾勒,散点透视,注重写意,抒发情感,寄托胸臆。不同于西洋画注重色彩、光线、焦点透视、写实的手法。
4.中国古代戏剧
中国古代戏剧,以京剧为例。我们也可以看出其特色:唱念做打的综合体。用脸谱强化人物的角色定位,用固定的程式来表演。西方的表演艺术有歌剧、舞剧、话剧等,分工十分明显。
【教学建议】
1.教师查找典型文学作品,以课件展示或朗读的办法,让学生总结文学形式的特点。
2.教师要指出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植于民族文化土壤之中,不单纯拘泥于外表形似,更强调神似。它以毛笔、水墨、宣纸为特殊材料,构筑了独特的透视理论,大胆而自由地打破了时空限制,具有高度的概括力与想象力,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京剧之所以被称谓为国粹,是因为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京剧经过历代艺人的千锤百炼,吸取了众多地方戏曲的精华,逐渐形成了固有的并具有综合性的一种表演程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京剧艺术是中国戏曲艺术,更广泛地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一种浓缩。另一种原因是因为它被梅兰芳等人传播到世界上,并被世界人民所认可和瞩目。
【高考真题】
1.(2014·重庆文综·1)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
A.《诗经》 B.《老子》 C.《庄子》 D.《离骚》
2.(2014·四川文综·3)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 )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 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 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3.(2014·广东文综·15)《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4.(2014·广东文综·12)“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
5.(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图4
6.(2011·安徽文综·13)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7.(2009·四川文综·12)图4、图5是甘肃嘉峪关、酒泉一带魏晋古墓中发现的以庖厨为题材的彩绘墓砖。这两幅图( )
图4 图5
A.反映了魏晋时期当地民族构成情况 B.证实了魏晋时期男女劳动分工状况
C.展现了魏晋时期当地动物养殖状况 D.有助于了解魏晋时期饮食生活状况
9、10
D
B
A
C
B
A
D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8课 新时期的理论探索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重点难点,知识要点,重点难点解析,教学策略,高考真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3 文化史第17课 毛泽东思想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革命道路的探索,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意义和影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要点,重点难点解析,教学策略,高考真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