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3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导学案
展开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一、速度
蜗牛要横向爬过一本教科书,至少得用2 min的时间。乌龟爬行1 m需要50 s,猎豹平均每秒可跑32 m。如何比较哪种动物运动得快呢?有几种比较方法?
提示:相同时间,比较位移;相同位移,比较时间。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大小: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3.表达式:v==。若物体沿直线运动,x1、x2分别为物体在t1、t2两时刻的位置,若x2>x1,说明物体的速度方向与Ox轴正方向相同,若x2<x1,说明物体的速度方向与Ox轴正方向相反。
4.单位:国际单位制单位: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或km·h-1)、厘米每秒(cm/s或cm·s-1)等。
5.矢量性: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二、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如何精确描述物体的快慢?如何粗略描述物体的快慢?
提示: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来精确描述物体的快慢;用某一段时间或某一段位移的速度,粗略描述物体的快慢。
1.平均速度:
(1)公式:=。
(2)矢量性: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Δt内发生的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3.速率和速度的区别:
速率与速度的表述,符合科学实际的有①③。
①瞬时速度的大小叫作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②速度是矢量,速率也是矢量。
③速率只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而速度却同时反映运动的快慢和运动的方向。
三、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
1.打点计时器及应用:
|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 电磁打点计时器 |
结构 图示 | ||
工作 电压 | 220 V交流电 | 6 V交流电 |
打点 方式 | 周期性产生电火花 | 振针周期性上下振动 |
打点 周期 | 0.02 s | 0.02 s |
记录 信息 | 位移、时间 |
2.利用纸带求平均速度:
(1)利用刻度尺测量两计数点间的距离Δx。
(2)根据打点周期求出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Δt。
(3)由公式v=求出两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
四、速度-时间图像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如图所示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
2.利用速度—时间图像求位移: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与t轴所围的矩形的“面积”表示物体对应时间内的位移。
知识点一 速度
1.速度定义式v=:
(1)公式v=中的Δx是物体运动的位移,不是路程。
(2)v=是速度的定义式,不是决定式,不能认为v与位移Δx成正比、与时间Δt成反比。
2.速度的矢量性:
(1)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
(2)比较两个速度是否相同时,既要比较其大小是否相等,又要比较其方向是否相同。
3.路程与速度的关系:
(1)物体在某一阶段的路程为零时,物体的速度一定为零。
(2)物体在某一阶段的路程不为零时,由于位移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所以物体的速度可能为零,也可能不为零。
情境:如图所示自行车、公共汽车、火车做直线运动
讨论:(1)如何比较A和B的运动快慢?
提示:它们经过的位移相同都是100 m,A用的时间长(20 s),B用的时间短(10 s)。在位移相同的情况下,时间短的运动得快,即公共汽车比自行车快。
(2)如何比较B和C的运动快慢?
提示:它们的位移不同,所用的时间也不同,要比较它们的运动快慢,需要计算它们平均每秒钟位移的大小。单位时间内位移大的运动得快。可算得公共汽车每秒位移大小为10 m,火车每秒位移大小为25 m,火车运动得快。
【典例】两个人以相同的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C行走,如图所示,当他们相遇时不相同的物理量是( )
A.速度 B.位移 C.路程 D.速率
【解析】选A。 当他们相遇时,两人的速度方向相反,速度不同,故A正确; 两人起点相同,终点相同,则位移相同,故B错误; 两人速率相同,运动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相同,故C错误;由题可知两人速率保持不变,速率相同,故D错误。
1.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表示运动的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解析】选B。 速度是矢量,正、负号不表示大小,代表方向,所以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表示运动的方向,故C不符合题意; 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s=2×10 m+4×10 m=60 m,故D不符合题意。
2.对速度的定义式v=,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x成正比,与运动的时间t成反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x和时间t都无关
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解析】选A。v=是计算速度的公式,适用于任何运动,C正确;此式只说明计算速度可用位移x除以时间t来获得,并不是说v与x成正比,与t成反比,A错误、B正确;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正确。
【加固训练】
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远近的物理量
B.物体某一时刻运动的方向就是该时刻速度的方向
C.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等于速度
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可以改变的
【解析】选B。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A错误;物体某一时刻运动的方向就是该时刻速度的方向,B正确;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为平均速度,而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为平均速率,C错误;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不变的,故其速度方向也是不变的,D错误。
知识点二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角度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比较
| 平均速度 | 瞬时速度 |
物理 意义 | 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和方向,与一段时间或位移对应 | 描述物体在某时刻运动的平均快慢和方向,与时刻或位置对应 |
大小 | 由=求出 | v=,其中Δt→0 |
方向 | 与位移的方向相同,不一定与物体瞬间运动的方向相同 | 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
联系 |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相等 (2)当位移足够小或时间足够短时,可以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瞬时速度 |
情境:某同学百米比赛用时12 s,前2 s内的位移为12 m,第2个2 s 内的位移为14 m,第3个2 s内的位移为16 m,第4个2 s内的位移为19 m,第5个2 s内的位移为20 m,第6个2 s内的位移为19 m。
讨论:(1)计算上述6个时间间隔内的平均速度,并说明哪段时间运动得最快?8 s末的速度一定等于12 s末的速度吗?
提示:第1个2 s内1==6 m/s
第2个2 s内2==7 m/s
第3个2 s内3==8 m/s
第4个2 s内4==9.5 m/s
第5个2 s内5==10 m/s
第6个2 s内6==9.5 m/s
第5个2 s内运动得最快。不一定。
(2)通过以上数据,你能知道这个同学的“起跑速度”“冲刺速度”以及“最大速度”吗?
提示:不能。
【典例1】小明骑自行车由静止沿直线运动,他在第1 s内、第2 s 内、第3 s内、第4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 m、2 m、3 m、4 m,则( )
A.他在第4 s末的瞬时速度为1 m/s
B.他在第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
C.他在4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
D.他在1 s末的瞬时速度为1 m/s
【解析】选C。知道的是每秒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不能确定具体的运动情况,所以不能确定瞬时速度的大小,所以A、D错误;第2 s内的位移的大小为2 m,时间为1 s,所以第2 s内的平均速度为2 m/s,所以B错误;4 s内的位移为总位移,为10 m,所以在4 s内的平均速度为 m/s=2.5 m/s,所以C正确。
判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方法
判断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时,主要看题目中给出的速度的对应关系,对应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为瞬时速度,对应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的为平均速度。
角度2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计算
1.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比较:
(1)定义:平均速度=,平均速率=。
(2)标矢性:平均速度是矢量,有方向;平均速率是标量,无方向。
(3)联系:在同一个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一般小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才等于平均速率。
2.求解平均速度的步骤:
(1)先找出平均速度对应的过程。
(2)再求解相应的位移(两种方法:几何法和坐标法)与时间。
(3)代入平均速度的公式。
【典例2】某人沿着平直公路由A点出发到达D点,前t1=5 s内向东运动了Δx1=30 m经过B点,又运动了t2=5 s前进了Δx2=60 m到达C点,在C点停了t3=4 s后又向西行,经历了t4=6 s运动了Δx4=120 m到达A点西侧的D点,其运动过程如图所示,求:
(1)全过程的平均速度。
(2)全过程的平均速率。
【思维·建模】
【解析】(1)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1.5 m/s
平均速度的方向向西。
(2)全程的平均速率为
v==10.5 m/s。
答案:(1)1.5 m/s,方向向西
(2)10.5 m/s
平均速度的易错理解
(1)认为平均速度就等于速度的平均值,即=(v1、v2分别是物体的初、末速度)。实际上这个式子对于极个别的运动适用,但对于一般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是不适用的。
(2)认为平均速度大小等于平均速率。在计算平均速度时,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去求解。而实际上平均速度必须依据其定义用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去求解,并且必须强调针对的是哪段位移(或哪段时间)。
1.(多选)下列关于速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平均速度即为速度的平均值
B.平均速率是指平均速度的大小
C.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
D.汽车以v经过某一路标,v是指瞬时速度
【解析】选C、D。平均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故A错误;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B错误;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故C正确;汽车经过某一路标时的速度为瞬时速度,故D正确。
2.甲、乙两辆汽车相距600 m,并分别以10 m/s和20 m/s的速度在一条平直公路上相向行 驶,在两汽车间有一只小鸟以20 m/s的速率往返飞翔,这只小鸟从汽车甲前端开始,飞向汽车乙,遇到汽车乙前端时又立即掉头飞向汽车甲,如此往返飞行,直到两汽车相遇,求:
(1)这只小鸟飞行的路程;
(2)这只小鸟飞行的平均速度。
【解析】(1)设两车相距d=600 m,v1=10 m/s,v2=20 m/s,相遇时间为t,则
d=v1t+v2t
这只小鸟飞行的路程为:
s=v3t
联立,代入数据可以得到:
s=400 m;
(2)小鸟飞行的位移等于甲车前进的位移,即:
x=v1t
则小鸟飞行的平均速度为:
v′=
代入数据整理可以得到:
v′=10 m/s。
答案:(1)400 m (2)10 m/s
【加固训练】
1.(多选)以往公路上用单点测速仪测车速,个别司机由于熟知测速点的位置,在通过测速点前采取刹车降低车速来逃避处罚,但却很容易造成追尾事故,所以有些地方已开始采用区间测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点测速测的是汽车的瞬时速率
B.单点测速测的是汽车的平均速率
C.区间测速测的是汽车的瞬时速率
D.区间测速测的是汽车的平均速率
【解析】选A、D。单点测速测的是汽车在测速点那一位置的速率,是瞬时速率,A正确,B错误;区间测速测的是汽车在一段路程内的平均速率,所以C错误,D正确。
2.物体沿半径分别为r和R的半圆弧由A点经B点到达C点经历的时间为t,如图所示,则它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分别是( )
A.;
B.,向东;
C.,向东;,向东
D.,向东;
【解析】选D。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则平均速度的大小=,其方向就是这段位移的方向,由A→C,即向东。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则平均速率的大小′===是标量,无方向,故D正确。
知识点三 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或电火花计时器)、学生电源、复写纸、导线、刻度尺、纸带、坐标纸。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1)了解打点计时器的结构,然后把它固定在桌子上。
(2)把电磁打点计时器的两个接线柱用导线与6 V的低压交流电源的接线柱相连接,让纸带穿过两个限位孔,压在复写纸的下面。
(3)接通电源,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
(4)重复步骤(2)(3),获得3~5条纸带。
(5)选择一条点迹清晰便于分析的纸带,从第一个能看清的点算起,往后数n个点,n个点之间的间隔数为(n-1),纸带从打第1个点到打第n个点的运动时间Δt=0.02(n-1) s。
(6)用刻度尺测量出第1个点到第n个点间的距离Δx。
2.数据处理:
(1)计算纸带的平均速度:从打第1个点到打第n个点,纸带的运动时间为Δt=0.02(n-1)s,纸带的位移为Δx,纸带的平均速度v=。把测量和计算的结果填入表中。
实验次数 | 点数 n | 点划分出的 间隔数n-1 | 运动时 间Δt/s | 位移 Δx/m | 平均速度 v/(m·s-1) |
1 |
|
|
|
|
|
2 |
|
|
|
|
|
(2)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
①选取一条点迹清晰便于分析的纸带。
②从能够看清的某个点开始,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5×0.02 s=0.1 s。在纸带上用O、A、B、C、D…标出这些“计数点”,如图所示。
用刻度尺依次测出OA、OB、OC、OD…的距离是s1、s2、s3、s4…,再利用x1=s1、x2=s2-s1、x3=s3-s2…确定出OA、AB、BC、CD…之间的距离x1、x2、x3、x4…
③A、B、C、D…各点的瞬时速度分别为
vA=、vB=、vC=、vD=…
(3)用vt图像描述物体的速度:
①以速度v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②根据不同时刻的瞬时速度值,在坐标系中描点。
③用平滑曲线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即得到vt图像。
情境:如图是用频闪照相的形式拍摄的“鸽子飞翔时”的照片,在这里连续的运动被分离成了离散的“景”,这就为研究鸽子的飞翔提供了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讨论:(1)在实验中我们如何记录很短的时间呢?
提示:用打点计时器、光电计时器等。
(2)利用记录的位移和时间能求出鸽子的平均速度吗?
提示:利用v=能求出鸽子的平均速度。
【典例】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出各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则:AC=______mm,AD=________mm。那么由此可以算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m/s,纸带在A、D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m/s。
【解析】 根据刻度尺对应的数据,则有:AC=14.0 mm,AD=25.0 mm。打点计时器是根据交变电流的电流方向随时间迅速变化而工作的,打点周期等于交流电的周期,为0.02 s;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得:在AC间的平均速度vAC== m/s=0.35 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vAD== m/s=0.42 m/s。
AC段时间比AD段时间更短,故AC段平均速度与B点瞬时速度更接近;即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0.35 m/s。
答案:14.0 25.0 0.35 0.42 0.35
某次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得到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这条纸带的情况如图所示,纸带上计时起点O点与刻度尺的0刻度线对齐,点A、B、C、D、E、F、G、H依次表示点O以后连续的各点。
计时点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时刻/s | 0.02 | 0.04 | 0.06 | 0.08 | 0.10 | 0.12 | 0.14 | 0.16 |
位置/mm |
|
|
|
|
|
|
|
|
瞬时速度/×10-1m·s-1 |
|
|
|
|
|
|
|
|
(1)由刻度尺读出A、B、C、D、E、F、G、H各点到点O的距离,并填入表格中。
(2)计算A、B、C、D、E、F、G各点的瞬时速度,并填入表格中。
(3)由表格中的数据在如图所示坐标系中作出vt图像,并说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是如何变化的。
【解析】(1)毫米刻度尺最小刻度为1 mm,估读到0.1 mm,各个位置读数如表:
计时点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时刻/s | 0.02 | 0.04 | 0.06 | 0.08 | 0.10 | 0.12 | 0.14 | 0.16 |
位置/mm | 1.5 | 6.0 | 13.0 | 26.5 | 43.0 | 63.0 | 87.5 | 115.0 |
(2)某点的瞬时速度可用含有该点的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代替,计算时所取位移的两端点离该点越近,平均速度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故
vA=OB==×10-3 m/s=1.5×10-1 m/s
vB=AC==×10-3 m/s=2.9×10-1 m/s
用相同的方法可求出其他点的瞬时速度:
计时点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时刻/s | 0.02 | 0.04 | 0.06 | 0.08 | 0.10 | 0.12 | 0.14 | 0.16 |
位置/mm | 1.5 | 6.0 | 13.0 | 26.5 | 43.0 | 63.0 | 87.5 | 115.0 |
瞬时速度/×10-1m·s-1 | 1.5 | 2.9 | 5.1 | 7.5 | 9.1 | 11.1 | 13.0 |
|
(3)由表格中速度及对应的时刻在坐标系中描点,用一条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便可得到物体的vt图像,如图所示。
由vt图像可知,物体的速度随时间逐渐增大,v与t之间基本上是线性关系。
答案:见解析
【加固训练】
1.(多选)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 )
A.无论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还是电火花计时器,都应该把纸带穿过限位孔,再把套在轴上的复写纸压在纸带上面
B.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
C.使用打点计时器时,拉动纸带的方向应与限位孔平行
D.打点计时器只能连续工作很短时间,打点完成后要立即关闭电源
【解析】选B、C、D。电磁打点计时器需要复写纸,电火花计时器不需要复写纸,选项A错误;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拉动纸带,可使纸带上打出更多的点,纸带的利用率更高,选项B正确;拉动纸带的方向与限位孔平行可减小摩擦,选项C正确;打点计时器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选项D正确。
2.如图所示是一条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0、1、2、3、4、5、6是七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各计数点到0的距离如图所示。求出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并画出速度—时间图像。
【解析】1点对应时刻是0、2之间的中间时刻,求出0、2间的平均速度,即可认为是1点的瞬时速度,同理2、3、4、5点的瞬时速度也可求出。而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
故v1== m/s=0.195 m/s
v2== m/s=0.40 m/s
同理v3=0.61 m/s
v4=0.69 m/s,v5=0.70 m/s。以O点为坐标原点,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速度,建立直角坐标系。根据前面计算出的结果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然后用平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得到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答案:见解析
【拓展例题】考查内容: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计算
【典例】有一辆汽车沿笔直公路行驶,第1 s内通过5 m 的距离,第 2 s 内和第3 s内各通过20 m的距离,第4 s内通过15 m的距离,第5 s内反向通过10 m的距离,求这5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及后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
【解析】在5 s内的位移为
Δx1=5 m+20 m+20 m+15 m-10 m=50 m
平均速度大小为:v1== m/s=10 m/s
在5 s内的路程为
l1=5 m+20 m+20 m+15 m+10 m=70 m。
平均速率为:v1′== m/s=14 m/s。
在后2 s内的位移及路程分别为
Δx2=15 m-10 m=5 m,l2=15 m+10 m=25 m
在后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及平均速率为
v2== m/s=2.5 m/s。
v2′== m/s=12.5 m/s。
答案:10 m/s 14 m/s 2.5 m/s 12.5 m/s
1.物理学中引入“平均速度”的概念,运用的方法是( )
A.控制变量法 B.观察、实验法
C.等效替代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解析】选C。平均速度是用物体经过的一段位移的大小与总时间的比值,是将物体的运动认为全都相同的运动,属于等效替代方法;故选项C正确。
2.(水平2)小李乘坐高铁,当他所在的车厢刚要进隧道时,看到车厢内显示屏上的示数为216 km/h,他立即观察手表秒针走动,经过20 s车厢出了隧道,则该隧道的长度约为(不考虑车厢长度)( )
A.600 m B.1 200 m
C.2 160 m D.4 320 m
【解析】选B。车速v=216 km/h=60 m/s,则位移x=vt=1 200 m。
【加固训练】
小球从离水平地板3 m高处沿竖直方向自由下落,被水平地板弹回,在离水平地板2 m高处被接住,共用时间1.25 s,则在这个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是( )
A.4 m/s,0.8 m/s B.4.8 m/s,0.8 m/s
C.3.2 m/s,0.8 m/s D.4 m/s,3.2 m/s
【解析】选A。小球从3 m高处开始落下,通过的路程是3 m,被水平地板弹回后于2 m高处被接住,又通过的路程是2 m,则总路程是5 m。起点与终点的线段长度是1 m,则位移大小是1 m,方向是从起点指向终点,即竖直向下,平均速度为== m/s=0.8 m/s,平均速率== m/s=4 m/s,故A正确。
3.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
(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________(选填“交流”或“直流”)电源。
(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有( )
A.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
B.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有滑轮的一端
C.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
D.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应使用低压6 V以下交流电源
(3)实验中,把打点计时器接50 Hz交流电,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未画出,各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则在打D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1)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为交流电源。(2)在释放小车前,小车要靠近打点计时器,选项A正确;打点计时器应放在长木板没有滑轮的一端,选项B错误;应先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选项C正确;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应使用220 V交流电源,选项D错误。(3)相邻两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则D点的瞬时速度为: vD== m/s=0.34 m/s。
答案:(1)交流 (2)AC (3)0.34
4.在上海的高架道路上,一般限速80 km/h,为监控车辆是否超速,在道路上设置了一些“电子警察”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路面下相隔L埋设两个传感器线圈A和B,当有车辆经过线圈正上方时,传感器能向数据采集器发出一个电信号;若有一辆汽车(在本题中可看作质点)匀速经过该路段,两传感器先后向数据采集器发送信号,时间间隔为Δt,经微型计算机处理后得出该车的速度,若超速,则计算机将指令架设在路面上方的照相机C对汽车拍照,留下违章证据。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试写出微型计算机计算汽车速度的表达式v=________。
(2)若L=5 m,Δt=0.3 s,则照相机将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工作。
【解析】(1)微型计算机计算汽车速度时是用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所以汽车速度的表达式v=;
(2)根据v=得:v= m/s=60 km/h<80 km/h,未超速,故照相机不会工作。
答案:(1) (2)不会
高中物理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综合与测试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综合与测试学案设计,共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加固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综合与测试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综合与测试导学案,共7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加固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教科版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教科版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学案,共1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加速度,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利用vt图像求加速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