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生物2019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整册试卷综合训练题
第四章达标检测-2022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人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第四章达标检测-2022版生物选择性必修2人教版(2019) 同步练习 (Word含解析),共19页。
本章达标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生态足迹是指要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和水域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态系统中某种个体存在数量的最大值,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通过物质循环有效减小生态足迹
B.生态足迹的大小只取决于人口规模
C.农牧业生产中延长食物链能增大生态足迹
D.培育良种、建设生态工程等措施可提高生态承载力
2.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酸雨会影响水生和陆生生物的生存
B.排放到水体中的大量化肥会造成富营养化
C.臭氧层变厚意味着人类更易遭受紫外线影响
D.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水泥的生产等过程导致大气中CO2浓度增加,加剧温室效应
3.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CO2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
B.防治酸雨的最有效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C.大量氟氯烃逸散将破坏大气层中臭氧的自然平衡
D.每一种野生生物的灭绝都意味着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消失
4.如图是梅托斯提出的“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的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毁林造田可能是a~b年粮食水平增长的原因之一
B.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引起粮食匮乏、自然资源衰竭等问题
C.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衰竭不是造成人口下降的原因
D.该模型未考虑人类的创造力和控制自身发展的能力
5.2020年新年前后,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烧毁了蓝山地区大片森林,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动物带来灭顶之灾,专家估计有超过2万只考拉丧生,考拉因大火成“濒危物种”。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考拉鼻子特别发达,形状各种各样,体长也有区别,这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B.蓝山地区山火期间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基本不变
C.对蓝山地区的考拉进行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它的最有效措施
D.刺鼻的烟味和火光给考拉传递了化学和物理信息,使一部分考拉逃生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保护和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B.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生物多样性
C.先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
D.建立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源消费之间的协调与平衡
7.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可以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提高
B.把沼泽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C.模仿蝙蝠发明雷达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
8.科学家在南极洲近海大陆架下850 m处的泥床盆地发现超过100万只巨型帝王蟹。在帝王蟹所在水域的上方,生活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其中棘皮动物包括海蛇尾、海百合和海参,这些棘皮动物都没有生活在帝王蟹所在水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南极水域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C.帝王蟹的入侵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D.要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不被帝王蟹破坏,可以采取合理的有计划的捕捞措施
9.生活在长江的“顶级”生物——江豚,在继白暨豚“功能性灭绝”后,也成为“极危”动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保护江豚的意义在于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白暨豚与江豚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实现基因交流
C.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在长江流域调查江豚种群密度
D.长江水域生态环境的直接价值远远超过了其间接价值
1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森林中的毒蛇与生物多样性没有直接关系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协同进化历程
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1.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孟子、庄子等人,曾提出“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体现出追求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想。下列不利于实现这一理想的是 ( )
A.围湖造田 B.退牧还草
C.建立自然保护区 D.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
12.某书中记载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的耕作方法:积极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以及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包括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残羹剩饭、河泥、炕土、老墙土以及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废弃物等,采用堆肥和沤肥等多种方式,把它们转变为有机肥料,施用到农田中。这种做法的优点是 ( )
①改善了土壤结构 ②培育了土壤微生物 ③实现了土壤养分的循环利用 ④改善了土壤酸碱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3.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应当根据当地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主要遵循了循环和整体原理
B.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循环经济,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
C.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
D.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是运用自生原理的典型实例
14.为应对“垃圾围城”危机,很多地方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并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对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废物资源化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B.对垃圾分类处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
C.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需要考虑微生物的种类以及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
D.该措施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展循环经济
15.某生态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四位工程师依次表达了自己的设计理念。
甲: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乙: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需要处理好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平衡与适应,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
丙:生态工程建设时,应尽量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程度,构建复合群落,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
丁:通过系统设计,使一个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以减少整个生产环节中废物的产生。
请问甲、乙、丙、丁四位工程师分别是根据哪个原理提出的自己的理念? ( )
A.整体、协调、自生、循环
B.整体、自生、协调、循环
C.循环、协调、自生、整体
D.循环、自生、协调、整体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6.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巨大的城镇人口规模和日益增长的城乡居民收入将对资源和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2015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将在2029年达到峰值,为人均2.9全球公顷(具体组分变化如图所示)。如果选择绿色发展道路,则中国可以在2026年达到人均生态足迹的峰值,为人均2.7全球公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碳足迹在生态足迹中所占比例最大
B.碳足迹主要指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海洋和森林面积之和
C.草地足迹增加是由于城镇化发展对木材、薪柴的需求增加
D.植树造林、绿色出行可以降低人均生态足迹
17.某农牧交错带的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后,农作物产量下降,弃耕后土地沙化。现有三片弃耕土地,分别采取围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人工种植乔木的恢复措施,灌木或乔木成活后该地自然恢复。十五年后进行调查,结果见表。节肢动物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该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土壤含
水量/%
土壤全氮/
(g·kg-1)
草本植物物种
数/种
节肢动物个体数/
(只·样本-1)
节肢动物多样
性指数
弃耕区域(对照)
0.26
0.09
1.1
3.1
0.6
围封禁牧区域
0.66
0.36
2.6
9.4
1.7
人工种植灌木区域
0.77
0.42
2.8
7.4
0.8
人工种植乔木区域
1.37
0.27
1.6
10.0
1.1
注:土壤全氮是指土壤中各种形态氮素含量之和;多样性指数综合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
A.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降低,物种丰富度下降
B.题述三种恢复措施都改良了土壤,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弃耕土地都发生了次生演替,围封禁牧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最高
D.自然恢复后,人工种植灌木区域中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比人工种植乔木区域中的复杂
18.塔式蚯蚓污水处理系统(如图所示)采用人造湿地原理,利用植物根系和蚯蚓等处理,通过泥土、沙、小石、大石四层过滤,这样重复几次后可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该生态系统的群落由植物和蚯蚓构成
B.该生态系统选用蚯蚓等生物,体现了协调原理
C.该生态系统的群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D.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其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
19.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我国北方农区的一种“四位一体”的生态家园示意图,其中沼气池、猪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保持了合理的结构和比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农村发展沼气有利于保护林草植被
B.该工程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等
C.各组分比例合理遵循协调原理
D.能量可随着沼气的使用而流入生物体内
20.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庭院生态系统的有效贡献是指该系统的总产出,包括农户自身消费和出售部分
B.我国的生态工程以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
C.生态恢复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整体原理、协调原理
D.“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9分)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设计和调控,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或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综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依据的基本原理主要是 、 。
(2)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是采用工程学和 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使受到干扰的湿地恢复,在湿地的周围还应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 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3)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植被恢复所必需的 的重建。植被恢复的措施是植树种草,而不是种植农作物,原因是 。
22.(14分)科研人员对某县的植物多样性及分布格局进行研究。该县海拔在110~2 427 m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整体上温和湿润,小气候复杂多样。
(1)对该县全域调查结果显示,该县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 883种,这是在物种多样性层次上进行的调查,生物多样性的其他两个层次是 。
(2)对该县野生种子植物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该地区的植物分布类型多
为 和 。该地区植物种类多样性程度较高,其主要原因是 。
植物分布类型
科数
占总科数比
属数
占总属数比
世界广布型
40
27.59%
54
7.65%
热带分布型
63
43.45%
242
34.33%
温带分布型
40
27.59%
379
53.76%
中国特有型
2
1.37%
30
4.26%
(3)野外调查中发现在海拔100~1 000 m范围内,一些山沟河谷等人迹罕至的地域尚残存有常绿阔叶林,但并未形成完整的常绿阔叶林带。该县种子植物的多样性指数变化(如图),随海拔升高呈现出 的趋势。请从人为和自然两个角度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4)为保护该地生物多样性应避免 等行为发生(至少写出两点)。
23.(10分)“海绵城市”是一种城市生态工程模式,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如图为“海绵城市”模式图。
(1)建设“海绵城市”的一个通常做法是做到雨水回收利用,城市蓄水池内不仅安装了现代化的雨水净化系统,还种植了许多水生植被辅助净化,这些植物的引种需遵循 原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的之一是“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体现了 原理。
(2)城市中的垃圾经过降解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能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
的 (成分)。根据生态工程方面的内容请你列举出一种城市垃圾的处理办法: 。
(3)以上实例说明生态工程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下列有关我国生态工程发展前景的说法正确的是 (多选)。
A.有了生态工程,就可以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路子
B.我国生态工程还存在一些不足
C.要解决我国面临的生态危机,需要生态工程发挥作用
D.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
E.未来生态工程发展前景广阔
24.(14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参观某市市郊建立的以沼气为中心、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猪—沼—鱼—肥—果”小型农业生态工程时绘制出了如下模式图。
(1)与传统的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具有 的特点,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达到 。
(2)图中的消费者有 ,分解者有 ,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 开始。
(3)沼气工程是鸡猪粪便等物质经过一系列的厌氧发酵过程,产生富含甲烷气体的燃料,沼渣又可被养猪场、鱼塘等利用。这样既可以为人类提供能源,还可以 ,其充分利用
了 原理。
25.(8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4)题。
梯级式人工湿地——生态塘
系统实现尾水深度处理
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量大、污染物含量较高,直接排放至天然水体易引起富营养化,因此对污水厂尾水的深度处理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梯级式人工湿地——生态塘系统利用坡地自上而下设置成“人工湿地—生态塘—人工湿地—生态塘……”的多级阶梯状组合系统。该系统不仅延伸了尾水的处理流程,还利用高度差将上一级湿地的出水以跌水的方式进入下一级生态塘进行复氧,跌水联同生态塘沉水植物的综合作用使得下一级湿地进水溶氧量大大提高,解决了单级人工湿地溶氧量低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此系统的人工湿地主要由基质(砾石、沙土等)、大型挺水植物(芦苇、菖蒲等)和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类)构成。排放到人工湿地的尾水缓慢流经基质的表层,部分水体悬浮物被截留和去除;基质中生长的植物通过发达的根系从尾水中汲取氮、磷,更为好氧微生物提供了附着点;微生物则通过分解作用降低尾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经一级人工湿地处理的尾水将会进入下一级的生态塘。生态塘中可种植粉绿狐尾藻、黑藻等沉水植物,水葫芦、菖蒲等挺水植物,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不但对水体中过量的氮、磷有更高的去除率,还能抑制尾水中藻类的生长。生态塘中还可放养鱼、鸭、鹅等动物,鲢鱼和鳙鱼主要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鸭、鹅喜食水生植物及鱼、虾等小动物。生态塘通过多条食物链形成纵横交错的食物网,建立良好的生态平衡系统,实现污染物的传递和转化,并且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相比单级人工湿地,梯级式人工湿地——生态塘系统对污水处理厂的尾水进行多级深度处理,在氮、磷及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
(1)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由该区域所有生物和 共同组成,具有涵养水源、物种储存、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2)结合文中信息说明梯级式人工湿地——生态塘系统相比单级人工湿地,在去除尾水中污染物的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至少写出两点)。
(3)请写出一条食物链,并据此从能量流动的角度说明梯级式人工湿地——生态塘系统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
(4)该组合系统中的人工湿地和生态塘除了具有生态保护、修复的功能,还兼具生态景观游憩休闲功能。要维护上述人工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从社会因素考虑应避免 (举两例)等行为的发生。
答案全解全析
1.B
2.C
3.B
4.C
5.D
6.C
7.B
8.A
9.D
10.A
11.A
12.A
13.D
14.A
15.A
16.AD
17.BD
18.BC
19.AB
20.BD
1.B 桑基鱼塘等生产方式能通过物质循环有效减少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等,从而有效减小生态足迹,A正确;生态足迹的大小取决于人口规模、物质生活水平、技术条件和生态生产力等,B错误;农牧业生产中延长食物链会增加能量的损耗,从而增大生态足迹,C正确;培育良种、建设生态工程等措施可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高生态承载力,D正确。
2.C 酸雨会影响水生和陆生生物的生存,A正确;排放到水体中的大量化肥,会造成水体富含N、P等元素,进而引起富营养化,B正确;臭氧层可保护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臭氧层变薄意味着人类更易遭受紫外线影响,C错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水泥的生产等过程导致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会使全球气候变暖,加剧温室效应,D正确。
3.B 地球升温的主要原因是CO2使地球的俘获热增加,导致温室效应,A正确;酸雨中所含的酸性物质主要是硫酸等,因此防治酸雨的最有效办法是限制二氧化硫等的排放量,B错误;大量氟氯烃逸散之后会使大气层中的臭氧量减少,C正确;每一种野生生物的灭绝都意味着一个独一无二的基因库消失,D正确。
4.C 粮食、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数量增加,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增大,而环境的变化又反过来限制人口数量的增多,结合题图分析,A、B正确,C错误。人类是具有控制自身发展能力和创造力的生物,通过采取科学措施,可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D正确。
5.D 考拉鼻子特别发达,形状各种各样,体长也有区别,这体现了遗传多样性,A错误;澳大利亚森林大火烧毁了蓝山地区大片森林,使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减少,故蓝山地区山火期间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减少,B错误;澳大利亚森林大火使考拉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需对蓝山地区的考拉进行易地保护,C错误;刺鼻的烟味属于化学信息,火光属于物理信息,D正确。
6.C 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需要考虑社会和环境效益,切不要走“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路子,C错误。
7.B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使其他物种的生存阻力减小,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提高,A正确;把沼泽改造成人造林降低了生物多样性,B错误;模仿蝙蝠发明雷达,这体现的是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正确;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对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D正确。
8.A 南极水域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了物种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A错误;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B正确;生物入侵可能会导致某些物种灭绝,使生物多样性减少,C正确;要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不被帝王蟹破坏,可以采取合理的有计划的捕捞措施,D正确。
9.D 江豚是一个物种,保护江豚的意义在于保护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A正确;白暨豚与江豚是两个物种,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能实现基因交流,B正确;江豚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在长江流域调查江豚种群密度,C正确;长江水域生态环境的间接价值远远超过了其直接价值,D错误。
10.A 森林中的毒蛇丰富了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有直接关系,A错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协同进化历程,B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奠定了人类文明形成的物质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教材第93页),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D正确。
11.A 人类干预生态系统如围湖造田、开垦草原,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想,A符合题意;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濒危动物繁育中心,是人类改善、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做法,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想,B、C、D不符合题意。
12.A 无废弃物农业能够改善土壤结构,①正确;种植能够固氮的豆科作物,收集一切可能的有机物质等措施能够培育土壤微生物,②正确;无废弃物农业实现了土壤养分如氮、磷、钾的循环利用,③正确;无废弃物农业不能改变土壤酸碱性,④错误,故选A。
13.D 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改善了农村的生活环境,实现了多种物质的循环利用,遵循了循环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遵循了整体原理,A正确;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循环经济,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B正确;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是植被恢复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这主要依靠人类的活动,C正确;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模式可以做到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因此其主要应用了循环原理,D错误。
14.A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不能循环利用,A错误;对垃圾分类处理中,可回收垃圾可以作为有效资源进行回收利用,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B正确;许多微生物都是分解者,由于不同微生物分解利用的物质种类不完全相同,所以利用它们的分解作用处理垃圾时需要考虑微生物的种类以及温度、水分等环境因素,C正确;对不同种类的垃圾采取不同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展循环经济,D正确。
15.A 甲:考虑了自然生态规律的同时,也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的影响力,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乙: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考虑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平衡与适应,考虑了环境容纳量,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丙:生态工程建设时,有效地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体现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丁:通过设计,考虑了物质循环再生,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循环”原理。A正确。
16.AD 据图分析可知:碳足迹在生态足迹中所占比例最大,A正确。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的森林面积,B错误。草地足迹增加是由于城镇化发展人类对牛、羊肉等的需求增加;城镇化发展对木材需求增加会导致林地足迹增加,C错误。植树造林、绿色出行,降低对碳的需求,可以降低人均生态足迹,D正确。
17.BD 农田连续耕作六年,主要的生物是农作物,生物种类单一,农产品输出导致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降低,物种丰富度下降,A正确;生物多样性能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属于间接价值,题中所述的三种恢复措施均可改良土壤,体现了其生态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弃耕土地发生了次生演替,根据题干信息:节肢动物的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该地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围封禁牧区域的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最高,生物多样性也最高,C正确;自然恢复后,人工种植乔木区域中的节肢动物多样性指数比人工种植灌木区域中的高,因此人工种植乔木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高,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复杂,D错误。
18.BC 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A错误;该生态系统选用蚯蚓等生物,增加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蚯蚓属于分解者,通过蚯蚓等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实现农村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体现了协调原理,B正确;任何一个群落中既有垂直结构也有水平结构,C正确;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中的能量之和,D错误。
19.AB 该工程利用沼气池处理种植蔬菜产生的叶子、养殖猪产生的粪便和人产生的生活垃圾等,产生沼气和沼液,然后进行循环利用,这是一种很好的沼气生态农业循环模式,在农村发展沼气有利于保护林草植被,有利于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体现了循环原理等,A、B正确;保持各组分比例合理,各组分之间构成有序的结构,体现整体原理,C错误;能量不能循环利用,沼气中的能量并没有流入生物体内,D错误。
20.BD 庭院生态系统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其有效贡献是指该系统的总产出,包括农户自身消费和出售部分,A正确;生态工程应该以自然、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B错误;生态恢复工程的设计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整体原理、协调原理,C正确;“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地区栽种”,这主要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D错误。
21.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整体原理(2分) 循环原理(2分) (2)生态学 自然演替 (3)土壤微生物群落 矿区废弃土地的水分状况很差,土壤极其贫瘠,还有可能含有重金属,不适合种植农作物(2分)
解析 (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布设多个环节,一个环节的废物可以成为下一个环节的资源,实现物质循环,符合循环原理;取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全面提高,符合整体原理。(2)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是采用工程学和生态学措施相结合的方法。为减少人类干扰,在湿地的周围还应建立缓冲带,使被破坏的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3)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在于植被恢复,以及植被恢复所必需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重建。矿区废弃土地的水分状况很差,土壤极其贫瘠,植被很难恢复,还有可能含有重金属,要想恢复植被,要先通过机械方法平整压实土地,人工制造表土,植树种草,因此不适合种植农作物。
22.答案 (每空2分)(1)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热带分布型 温带分布型 该县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整体上温和湿润,小气候复杂多样 (3)先升高后降低 低海拔地区人类干扰严重,导致低海拔地区物种数较少;高海拔地区受光照、降水条件以及地形、地貌限制,物种数较少 (4)践踏植被、过度放牧、旅游破坏、乱扔垃圾、乱砍滥伐、生物入侵
解析 (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分析表格可知,从科数方面看,热带分布型科数为63,占全部科数的43.45%;从属数方面分析,温带分布型属数为379,占全部属数的53.76%。所以,该地区的植物分布类型多为热带分布型和温带分布型。自然选择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该县地理位置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整体上温和湿润,小气候复杂多样,导致该地区植物种类多样性程度较高。(3)分析题图:随海拔升高多样性指数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低海拔地区人类干扰严重,导致低海拔地区物种数较少;高海拔地区受光照、降水条件以及地形、地貌限制,物种数较少。(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有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建立种子库、精子库、基因库,加强法制和教育管理等,故保护该地生物多样性的具体措施应为避免践踏植被、过度放牧、旅游破坏、乱扔垃圾、乱砍滥发、生物入侵等行为发生。
23.答案 (每空2分)(1)协调 整体 (2)分解者 改露天放置为掩埋处理,地表种植植物;垃圾分类处理后资源化利用等 (3)BCDE
解析 (1)植物的引种要注意种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以实现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遵循协调原理;“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构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体现了整体原理。(2)能降解垃圾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城市垃圾可以掩埋处理后地表种植植物,垃圾分类处理后资源化利用等。(3)“先污染、破坏,后治理”的路子不能走,不符合生态工程建设理念,A错误;我国生态工程还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定量化模型的指导等,B正确;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危机,已经不单纯是环境污染问题,而是与人口激增、环境与资源破坏、能源短缺等问题结合在一起的“并发症”,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生态工程发挥作用,C正确;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目标、新要求和新部署,D正确;结合以上分析,一方面需要生态工程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党和政府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未来生态工程发展前景广阔,E正确。
24.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1分)(1)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鸡、猪、鱼(3分) 蘑菇、沼气池中的微生物(2分) 水稻、大豆(生产者)固定太阳能(2分) (3)减轻环境污染 自生、循环、协调、整体(4分)
解析 (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2)由题图可知:图中的消费者有鸡、猪、鱼;分解者有蘑菇、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供生产者利用;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水稻、大豆(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3)沼气工程既可以为人类提供能源,还可以减轻环境污染;该过程中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兼顾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充分利用了自生、循环、协调、整体原理。
25.答案 (除标注外,每空2分)(1)生物生活的非生物环境(1分) 间接(1分) (2)基质中的植物通过发达的根系从尾水中汲取氮、磷,净化水质;植物为好氧微生物提供了附着点,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降低尾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 (3)浮游植物→鱼、虾等小动物→鸭、鹅→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经食物链传递到各个营养级,最后人们可以捕捞鱼类、养殖鸭、鹅获得经济利益 (4)外来物种入侵;人为伤害、捕捞人工湿地和生态塘中的生物
解析 (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为生态系统,故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由该区域所有生物和生物生活的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在调节生态系统的功能方面属于间接价值,如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2)由题可知,此系统的人工湿地主要由基质(砾石、沙土等)、大型挺水植物(芦苇、菖蒲等)和微生物(细菌和真菌类)构成,其中基质内生长的植物通过发达的根系从尾水中汲取氮、磷,净化水质;而且这些植物更为好氧微生物提供了附着点,而微生物能通过分解作用降低尾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达到去除尾水中污染物的目的。(3)由题可知,该生态塘中可放养鱼、鸭、鹅等动物,饲养这些动物能够使人类获得经济效益。由于鸭、鹅喜食水生植物及鱼、虾等小动物,而生态塘中还有浮游植物等,由此可写出一条食物链,即浮游植物→鱼、虾等小动物→鸭、鹅→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经食物链传递到各个营养级,鸭、鹅利用这些能量生长发育,最终人类可以捕获鸭、鹅获取经济效益。(4)由于该人工湿地和生态塘还兼具生态景观游憩休闲功能,所以会有游客休闲游玩,从这一方面考虑,应该避免人们随意放生,加入其他物种可能会影响生态塘内生物的生存;另外还需避免人们随意捕捞人工湿地和生态塘内的生物,避免造成该生态系统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