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专题细练22新情景下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专题细练22新情景下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含解析第1页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专题细练22新情景下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含解析第2页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专题细练22新情景下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含解析第3页
    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专题细练22新情景下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专题细练22新情景下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共16题)
    1.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FeCl3溶液与Cu粉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实验记录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I、II、III中均涉及Fe3+被还原
    B.对比实验I、II说明白色沉淀的产生与铜粉的量有关
    C.实验II、III中加入蒸馏水后c(Cu2+)相同
    D.向实验III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饱和NaCl溶液可能出现白色沉淀
    2.室温下,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在通风橱中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 I 中浅红棕色气体为 NO2,由硝酸还原生成
    B.等质量的 Cu 完全溶解时, I 中消耗的 HNO3 更多
    C.换成 Fe 之后重复实验,依然是试管 II 中反应更剧烈
    D.试管 II 中反应后溶液颜色与试管 I 中的不同, 是由于溶有 NO2
    3.研究铜和铁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浓硫酸,可用铜制容器盛放浓硫酸
    B.②中铜丝或铁丝均有剩余时,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
    C.依据②,可推断出铜和铁与浓硫酸反应可生成SO2
    D.①②中现象的差异仅是由于温度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
    4.某小组比较Cl-、Br-、I- 的还原性,实验如下:
    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实验1中,白烟是NH4ClB.根据实验1和实验2判断还原性:Br->Cl-
    C.根据实验3判断还原性:I->Br-D.上述实验利用了浓H2SO4的强氧化性、难挥发性等性质
    5.探究金属与过量浓硫酸反应的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如下图所示。关于实验操作或叙述错误的是
    A.上下抽动铜丝,可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
    B.e中可以选用NaOH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
    C.其他条件不变,用铁丝代替铜丝,c、d中两次实验现象相同
    D.为确定a中白色固体是否是硫酸铜,可向冷却后的试管中注入水,振荡后观察现象
    6.某同学按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记录实验现象见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中白色沉淀是BaSO3
    B.①中可能有部分硫酸挥发了
    C.为确定①中白色固体是否为硫酸铜,可向冷却后的试管中注入水,振荡
    D.实验时若先往装置内通入足量N2,再加热试管①,实验现象不变
    7.已知SO2通入BaCl2溶液无明显现象。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SO2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的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e、f两管中的试剂可以分别是浓氨水和NaOH固体
    B.乙中产生的一定为氧化性气体,将BaSO3氧化为BaSO4沉淀
    C.玻璃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使空气中的氧气进入广口瓶,参与反应
    D.c、d两根导管都必须插入BaCl2溶液中,保证气体与Ba2+充分接触
    8.为证明稀硝酸与铜反应产物中气体为NO,设计如图实验(实验过程中活塞2为打开状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关闭活塞1,加入稀硝酸至液面a处
    B.在装置左侧稍加热可以加快稀硝酸与铜的反应速率
    C.通过关闭或开启活塞1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
    D.反应开始后,胶塞下方有无色气体生成,还不能证明该气体为NO
    9.某小组同学探究铁离子与硫离子的反应,实验操作及现象如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 )
    A.两次实验中,开始产生的黑色沉淀都为Fe2S3
    B.两次实验中,产生的黄色沉淀是因为发生了反应Fe2S3+4FeCl3═6FeCl2+3S
    C.向稀FeCl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Na2S溶液至过量最后生成的黑色沉淀为FeS
    D.在Na2S溶液过量的情况下,黑色沉淀中存在较多的Fe(OH)3
    10.某浅黄色固体XY和焦炭混合,加强热。发生如下反应:
    先通入氮气。然后点燃Ⅰ、Ⅲ酒精灯,实验中观察到Ⅰ生成银白色金属,Ⅱ、Ⅳ中溶液变浑浊。Ⅲ中黑色粉未变红色粉末。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开始通入氮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B.XY与焦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CO2和CO
    C.X可能是钠,Y一定是氧元素
    D.用燃烧法处理Ⅳ排放的尾气
    1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草酸分解的产物,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装置处的酒精灯,后点燃F装置处的酒精灯
    B.B 装置中的现象为蓝色粉末变白,说明分解产物中有水生成
    C.G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分解产物中有CO生成
    D.C、D、E装置中分别盛放澄清石灰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12.下列实验结论或推论正确的是
    13.由下列实验及现象不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14.下列实验操作对应现象的预测或描述正确的是
    15.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所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16.FeCl3的熔点为306℃、沸点为315℃,常用于污水处理、线路板蚀刻等,实验室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制备FeCl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瓶中加入浓盐酸宜先打开分液漏斗上端玻璃塞再旋开下端活塞
    B.X、Y试剂分别为饱和NaHCO3溶液、浓硫酸
    C.实验进行时存在安全隐患
    D.装置⑥中宜放入氯化钙
    二、实验题(共4题)
    17.化学小组实验探究SO2与AgNO3溶液的反应。
    (1)实验一:用如下装置(夹持、加热仪器略)制备SO2,将足量SO2通入AgNO3溶液中,迅速反应,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沉淀B。
    ①浓H2SO4与Cu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剂a是____________。
    (2)对体系中有关物质性质分析得出:沉淀B可能为 、Ag2SO4或两者混合物。(资料:Ag2SO4微溶于水;Ag2SO3难溶于水)
    实验二:验证B的成分
    ①写出Ag2SO3溶于氨水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②加入盐酸后沉淀D大部分溶解,剩余少量沉淀F。推断D中主要是BaSO3,进而推断B中含有Ag2SO3。向滤液E中加入一种试剂,可进一步证实B中含有Ag2SO3。所用试剂及现象是__________。
    (3)根据沉淀F的存在,推测的产生有两个途径:
    途径1:实验一中,SO2在AgNO3溶液中被氧化生成Ag2SO4,随沉淀B进入D。
    途径2:实验二中,被氧化为进入D。
    实验三:探究的产生途径
    ①向溶液A中滴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溶液中含有________: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Cl2溶液,未出现白色沉淀,可判断B中不含Ag2SO4。做出判断的理由:_______。
    ②实验三的结论:__________。
    (4)实验一中SO2与AgNO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物质性质分析,SO2与AgNO3溶液应该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实验一所得混合物放置一段时间,有Ag和生成。
    (6)根据上述实验所得结论:__________________。
    18.已知:NOx能与Na2O2反应;NO和NO2均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生成NO3ˉ和Mn2+。
    I.用下图所示装置(略去夹持仪器)可制得少量亚硝酸钠(2NO+Na2O2=2NaNO2)。
    (1)B、D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D的作用是________。
    (2)通NO前,需先通一段时间N2,目的是________,
    (3)E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4)常温下,测得实验前后C的质量差值为0.30g,则制得NaNO2________g。
    Ⅱ.NO2和Na2O2都有较强氧化性,为探究N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i.NO2氧化Na2O2;假设ii.Na2O2氧化NO2。
    甲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5)单向阀在实现气体单向流通的同时,还有一个作用是___________。
    (6)待试管G中收集满气体,向试管G中加入适量Na2O2粉末,塞紧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带火星的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木条复燃,甲同学据此认为假设i正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为达到实验目的,应在F、G之间增加一个M装置,M中应盛装__________(可供选择的试剂:碱石灰,浓硫酸饱和氯化钠溶液);乙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得到结论:假设ⅱ正确。
    请做出正确判断,写出NO2和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19.草酸是一种常用的还原剂,某校高三化学小组探究草酸被氧化的速率问题。
    (1)H2C2O4是二元弱酸,写出H2C2O4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实验I试管a中KMnO4最终被还原为M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瑛瑛和超超查阅资料,实验I试管c中H2C2O4与K2Cr2O7溶液反应需数月时间才能完成,但加入MnO2可促进H2C2O4与K2Cr2O7的反应。依据此资料,吉吉和昊昊设计如下实验证实了这一点。
    实验IV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睿睿和萌萌对实验II继续进行探究,发现溶液中Cr2O72- 浓度变化如图:
    臧臧和蔡蔡认为此变化是通过两个过程实现的。
    过程i.MnO2与H2C2O4反应生成了Mn2+。
    过程i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查阅资料:溶液中Mn2+能被PbO2氧化为MnO4-。针对过程i,可采用如下方法证实:将0.0001mlMnO2加入到6mL____________中,固体完全溶解;从中取出少量溶液,加入过量PbO2固体,充分反应后静置,观察到_______________。
    ②波波和姝姝设计实验方案证实了过程ii成立,她们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
    (5)综合以上实验可知,草酸发生氧化反应的速率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20.某化学课外小组在制备Fe(OH)2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生成的白色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一段时间后变为红褐色。该小组同学对产生灰绿色沉淀的原因,进行了实验探究。
    I.甲同学猜测灰绿色沉淀是Fe(OH)2和Fe(OH)3的混合物,设计并完成了实验1和实验2。
    (1)实验中产生红褐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1中加入维生素C溶液是利用了该物质的 ___ 性
    (3)实验2中加入的试剂a为 ___溶液,试剂b为____溶液。实验2的现象说明甲同学的猜测 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
    Ⅱ.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Fe(OH)2沉淀具有较强的吸附性,猜测灰绿色可能是Fe(OH)2吸附Fe2+引起的,设计并完成了实验3—实验5。
    (4)依据乙同学的猜测,实验4中沉淀无灰绿色的原因为_____。
    (5)该小组同学依据实验5的实验现象,间接证明了乙同学猜测的正确性,则实验5的实验现象可能为____。
    Ⅲ.该小组同学再次查阅资料得知当沉淀形成时,若得到的沉淀单一,则沉淀结构均匀,也紧密;若有杂质固体存在时,得到的沉淀便不够紧密,与溶液的接触面积会更大。
    (6)当溶液中存在Fe3+或溶解较多O2时,白色沉淀更容易变成灰绿色的原因为______。
    (7)该小组同学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结论:制备Fe(OH)2时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的适宜的条件和操作有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分析】
    Cu和FeCl3溶液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若铜过量,溶液黄色褪去,加入蒸馏水后生成白色沉淀,可能是发生了反应:CuCl2+Cu=2CuCl↓,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 实验I、II、III中的现象为溶液黄色变浅或溶液黄色褪去,说明Fe3+被Cu还原,故A正确;
    B. 对比实验I、II,实验I加入少量铜粉,铜粉消失,溶液黄色变浅,加入蒸馏水后无明显现象;实验II加入过量铜粉,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加入蒸馏水后生成白色沉淀;说明白色沉淀的产生与铜粉的量有关,故B正确;
    C. 对比实验II、III,参加反应的Fe3+的量相同,则生成的Cu2+应相同,但由于实验II生成CuCl,所以加入蒸馏水后c(Cu2+)不相同,故C错误;
    D. 实验III溶液为蓝色,含有Cu2+和过量的铜,向实验III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饱和NaCl溶液可能出现白色沉淀CuCl,故D正确。
    故答案选C。
    2.D
    【解析】A. 试管 I 中浅红棕色气体为NO和NO2的混合物,Cu与稀硝酸反应,硝酸被还原为NO,部分NO遇到空气中的氧气被氧化为红棕色的NO2,A不正确;B. 等质量的 Cu 完全溶解时, 因稀硝酸被还原为NO,N的化合价由+5降到+2,而浓硝酸被还原为NO2,N的化合价由+5降低到+4,故I 中消耗的 HNO3 较少,B不正确;C. 换成 Fe 之后重复实验,Fe遇浓硝酸发生钝化,试管 II 中无明显变化,C不正确;D.试管II中持续通入氮气后,可以把溶液中溶解的NO2带走,溶液由绿色变为蓝色,说明试管 II 中反应后溶液颜色与其溶解的NO2有关,D正确。本题选D。
    3.C
    【详解】
    A.常温下铁遇冷浓硫酸发生钝化,则可以用铁制容器盛放浓硫酸,故A错误;B.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Cu与稀硫酸不反应,而Fe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②中铜丝或铁丝均有剩余时,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可能相等,故B错误;C.②中在加热条件下,铜丝或铁丝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体,品红溶液褪色,说明反应中生成SO2,故C正确;D.温度升高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同时浓硫酸的氧化性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故D错误;故答案为C。
    4.C
    【分析】
    实验1,浓硫酸与氯化钠固体反应生成氯化氢气体;实验2,溶液变黄,说明有溴单质生成;②中溶液含有浓硫酸和溴单质,加入碘化钠生成碘单质,可能是浓硫酸把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实验1体现浓硫酸的难挥发性、实验2体现浓硫酸的氧化性;
    【详解】
    实验1,试管口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反应生成白烟氯化铵,故A合理;实验1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浓硫酸不能氧化氯离子,实验2溶液变黄说明浓硫酸能氧化溴离子,所以判断还原性:Br->Cl-,故B合理;②中溶液含有浓硫酸和溴单质,加入碘化钠生成碘单质,可能是浓硫酸把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不能得出还原性I->Br-的结论,故C不合理;实验1体现浓硫酸的难挥发性、实验2体现浓硫酸的氧化性,故D合理;选C。
    5.D
    【分析】
    由实验装置,a装置中铜丝与浓硫酸加热,发生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装置b中的浓硫酸可除去水蒸气,c装置中黑色的CuO固体颜色无明显变化,说明没有H2产生,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所以d装置中品红溶液红色褪去,e为尾气处理装置,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上下抽动铜丝,可控制浓硫酸与铜丝接触与否,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A选项正确;
    B.e为尾气处理装置,用于吸收SO2,SO2是酸性气体,具有还原性,可用NaOH溶液或酸性KMnO4溶液吸收,B选项正确;
    C.用铁丝代替铜丝,其他条件不变,铁丝与浓硫酸加热仍然产生SO2,不产生氢气,则c、d中两次实验现象相同,C选项正确;
    D.装置a中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浓硫酸,所以确定a中白色固体是否是硫酸铜时,应将a装置中试管内冷却的混合物沿杯壁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观察溶液是否变蓝,D选项错误;
    答案选D。
    6.B
    【分析】
    实验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装置1为发生装置,溶液仍为无色,原因可能是混合体系中水太少,无法电离出铜离子,有白雾说明有气体液化的过程,同时产生白色固体,该固体可能是无水硫酸铜;试管2、3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应为硫酸钡,说明反应过程有SO3生成或者硫酸挥发,3中沉淀较少,说明三氧化硫或挥发出的硫酸消耗完全;试管4中品红褪色说明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硫,浸有碱的棉花可以处理尾气,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 二氧化硫不与氯化钡反应,白色沉淀不可能是BaSO3,故A错误;
    B. 根据分析可知①中可能有部分硫酸挥发了,故B正确;
    C. 冷却后的试管中仍有浓硫酸剩余,浓硫酸稀释放热,不能将水注入试管,会暴沸发生危险,故C错误;
    D. 反应过程中SO3可能是氧气将二氧化硫氧化生成,若先往装置内通入足量N2,体系内没有氧气,则无SO3生成,试管2、3中将无沉淀产生,实验现象发生变化,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7.A
    【分析】
    SO2与BaCl2反应产生沉淀,溶液中必须存在大量的SO32-,右侧Y型管中应能生成碱性气体或氧化性气体,若是碱性气体,溶液中存在大量的SO32-,若是氧化性气体,溶液中可生成SO42-,则生成的沉淀可能为BaSO3或BaSO4;容器内压强增大,溶液倒吸,气体不容易导入,所以导气管A的作用是保持集气瓶内外气压平衡,以便左右两边产生的气体顺利导入,由此分析解答。
    【详解】
    A. 若是碱性气体,溶液中存在大量的SO32−,所以e、f两管中的试剂可以分别是浓氨水和NaOH,产生氨气碱性气体,故A正确;
    B. SO2与BaCl2不反应,氧化性气体将溶液中的亚硫酸根离子氧化成硫酸根离子,而不是将BaSO3氧化为BaSO4沉淀,故B错误;
    C. 玻璃管的作用是连通大气,平衡压力,以便左右两边产生的气体顺利导入,故C错误;
    D. 如果产生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为防止倒吸,所以不能插入BaCl2溶液中,故D错误;
    答案选A。
    8.A
    【详解】
    如果关闭活塞1,稀硝酸加到一定程度后,左侧液面将不再升高,即不可能加到液面a处,A错误。B正确。关闭活塞1时,产生的气体聚集在铜丝附近使得U形管液面左低右高,当左面铜丝接触不到硝酸后,反应停止;由于活塞2是打开的,打开活塞l后,两边液面恢复水平位置,继续反应,所以活塞l可以控制反应的进行,C项正确。胶塞下方有无色气体生成,此时还要打开活塞1使得该气体进入上面的球体里,看到有红棕色现象(生成NO2)才能证明生成的是NO气体,D正确。答案选A。
    9.D
    【分析】
    实验开始时,生成黑色沉淀为Fe2S3,由于硫化钠具有还原性,可与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黄色沉淀为S,硫化钠过量,最后生成FeS,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
    A.开始试验时,如生成硫,应为黄色沉淀,而开始时为黑色沉淀,则应为Fe2S3,故A正确;
    B.硫化钠具有还原性,可与铁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S,方程式为Fe2S3+4FeCl3═6FeCl2+3S,故B正确;
    C.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硫化钠过量,则生成FeS,为黑色沉淀,故C正确;
    D.在Na2S溶液过量的情况下,三价铁全部被还原,黑色沉淀为FeS,且Fe(OH)3为红褐色,故D错误。
    故选:D。
    10.C
    【解析】
    A由装置图分析.通入氮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故A正确;B. XY与焦炭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物通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在经过碱石灰后通过氧化铜粉末,粉末变红,在通澄清的石灰水又变浑浊,说明也有CO生成,故B正确;C.如果 X是钠,Y一定是氧元素XY就是NaO,这种氧化物不存在,不符合题意,故C错;D. 因为最后的产物中可能有CO气体,所以用燃烧法处理Ⅳ排放的尾气是正确的。答案:C。
    11.A
    【分析】
    草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和水,用硫酸铜固体检验水蒸气,然后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用浓硫酸吸收水蒸气,让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再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详解】
    A. 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装置处的酒精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一段时间后点燃F装置处的酒精灯,故A正确;
    B. B 装置中的现象应为白色粉末变蓝,说明分解产物中有水生成,故B错误;
    C. G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F中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二氧化碳,不能说明分解产物中有CO生成,应该在DE之间增加盛有石灰水的试剂瓶,证明二氧化碳被除尽,才可以证明后面,故C不正确;
    D.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C、D、E装置中分别盛放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浓硫酸,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实验分析题一定掌握实验的原理和关键,本题中草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和水,进行检验时注意三者之间的影响。一般先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水蒸气的存在,然后检验二氧化碳,并除去二氧化碳,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必先除尽二氧化碳才能证明后面的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
    12.C
    【解析】
    A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后,水层几乎呈无色是因为大部分的溴被苯从水溶液中萃取出来了,苯与溴没有发生反应,A不正确;B一小粒金属钠投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反应结束前一段时间,钠浮在乙醇表面,是因为钠表面有很多小气泡,从而使乙醇对钠产生的浮力变大了而上浮于液面,不能由此比较钠与乙醇的密度大小,B不正确;C分别向盛有KI3溶液的a、b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a中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有I2分子存在,b中产生黄色沉淀说明溶液中有I-存在,所以KI3溶液中存在可逆反应I3-I2 + I-,C正确;D分别向含Mn2+的草酸溶液X和不含Mn2+的草酸溶液Y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在溶液X中褪色较快,说明Mn2+可以催化草酸还原高锰酸钾的反应。D不正确。选C。
    13.B
    【解析】
    A. 用煮沸过的蒸馏水将Na2SO3固体样品溶解,加入足量稀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有硫酸根离子,Na2SO3样品己变质,A正确; B.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1滴酚酞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试管里出现凝胶,说明盐酸的酸性比硅酸强,但不能说明氯元素和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必须用高氯酸才能证明,B不正确; C. 向盛有浓氨水的锥形瓶中通入氧气, 并将灼热的铂丝置于液面上方,铂丝保持红热,且瓶内有白烟产生,说明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发生了催化氧化并放热,C正确; D. 将金属钠放入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SO2的集气瓶,产生大量黄色的烟,说明有硫生成,SO2被还原为S,所以SO2是氧化剂,SO2具有氧化性,D正确。本题选B。
    14.D
    【解析】
    氢氧化铝难溶于弱碱,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至过量,有白色沉淀生成,故A错误;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燃着的镁条不熄灭,故B错误;S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后不褪色,故C错误;向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放出氨气,故D正确。
    15.C
    【解析】
    【详解】
    A.应加入碱溶液将水解后的淀粉溶液调节成碱性,才可以产生红色沉淀,选项A错误;
    B、CH3COONH4溶液呈中性,取少量Mg(OH)2悬浊液,向其中滴加适量浓CH3COONH4溶液是由于铵根离子消耗氢氧根离子,使氢氧化镁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Mg(OH)2溶解,选项B错误;
    C、将浸透石蜡油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底部,加入少量碎瓷片并加强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石蜡油分解生成不饱和烃,选项C正确;
    D、灼烧成灰,加蒸馏水浸泡后必须加氧化剂氧化,否则不产生碘单质,加淀粉后溶液不变蓝,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16.C
    【分析】
    装置①制备氯气,装置②除去氯化氢,装置③干燥氯气,装置④制备氯化铁,装置⑤吸收氯化铁,装置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同时吸收尾气,据此解答。
    【详解】
    A.由于浓盐酸易挥发,烧瓶中加入浓盐酸宜先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然后再旋开下端活塞,A错误;
    B.除去氯化氢应该用饱和食盐水,即X、Y试剂分别为饱和食盐水、浓硫酸,B错误;
    C.由于FeCl3的熔点为306℃、沸点为315℃,因此生成的氯化铁容易堵塞导管口,所以实验进行时存在安全隐患,C正确;
    D.装置⑥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同时吸收氯气,其中宜放入碱石灰,D错误;
    答案选C。
    17.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浓硫酸或饱和的NaHSO3溶液 Ag2SO3+4NH3•H2O=2 Ag(NH3)2++SO32-+4H2O H2O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B中含有Ag2SO3 Ag+ 因为若含有Ag2SO4,加入BaCl2溶液会生成难溶的BaSO4白色沉淀 实验一中,SO2在AgNO3溶液中未被氧化生成Ag2SO4;实验二中,SO32-被氧化为SO42- 2Ag++SO2+H2O= Ag2SO3+2H+ 二氧化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银的速率大于生成银和硫酸根离子的速率,碱性溶液中亚硫酸根离子更易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
    【分析】
    本题的实验目的是探究SO2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实验过程先用铜片和浓硫酸反应制备SO2,再将SO2通入硝酸银溶液中,对所得产物进行探究,可依据元素化合物知识解答。
    【详解】
    (1)①铜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②由于烧瓶中的空气没有排出,反应生成的SO2可能会被氧气氧化为SO3,SO3会干扰后续的实验,所以试剂a应为除去杂质SO3的试剂,可以用饱和NaHSO3溶液;
    故答案为饱和NaHSO3溶液;
    (2)①Ag2SO3溶于氨水得到Ag(NH3)2+,离子方程式为:Ag2SO3+4NH3•H2O=2 Ag(NH3)2++SO32-+4H2O,
    故答案为Ag2SO3+4NH3•H2O=2 Ag(NH3)2++SO32-+4H2O;
    ②推测沉淀D为BaSO3,加过量稀盐酸溶解得滤液E和少量沉淀F,则E中可能含有溶解的SO2,可加入双氧水溶液,若加入双氧水溶液可以将亚硫酸或亚硫酸根离子氧化为硫酸根离子,从而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则证明B中含有Ag2SO3;
    故答案为H2O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B中含有Ag2SO3;
    (3)①加入过量盐酸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含有Ag+;B中不含Ag2SO4,因若含有Ag2SO4,加入BaCl2溶液会生成难溶的BaSO4白色沉淀,
    故答案为Ag+;因若含有Ag2SO4,加入BaCl2溶液会生成难溶的BaSO4白色沉淀;
    ②实验三的结论:实验一中,SO2在AgNO3溶液中未被氧化生成Ag2SO4;实验二中,SO32-被氧化为SO42-;
    (4)根据以上分析,二氧化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银沉淀,离子方程式为:2Ag++SO2+H2O= Ag2SO3+2H+,
    故答案为2Ag++SO2+H2O= Ag2SO3+2H+;
    (6)综合实验一、实验二和实验三的分析,可以得出该实验的结论为:二氧化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银的速率大于生成银和硫酸根离子的速率,碱性溶液中亚硫酸根离子更易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
    故答案为二氧化硫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银的速率大于生成银和硫酸根离子的速率,碱性溶液中亚硫酸根离子更易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
    18.(球形) 干燥管 防止水蒸气进入C装置 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4H++ 3MnO4 -+5NO=3Mn2++5NO3-+2H2O 0.69g 防止倒吸 浓硫酸 2NO2 + Na2O2=2NaNO3
    【详解】
    本实验分两部分,I的实验目的是制取少量亚硝酸钠,根据反应:2NO+Na2O2=2NaNO2,Na2O2可以与水反应,所以该实验的关键是完全干燥。
    (1)B、D的仪器名称是(球形) 干燥管,B、D的作用都是防止水蒸气进入C装置;
    (2)通NO前,需先通一段时间N2,就是要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去,因为产物NaNO2容易被氧化;故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3)装置E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完的NO,根据题中信息:NO和NO2均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生成NO3ˉ和Mn2+,故C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 3MnO4 -+5NO=3Mn2++5NO3-+2H2O;
    (4)常温下,测得实验前后C的质量差值为0.30g,根据反应原理:2NO+Na2O2=2NaNO2,装置增重即为NO的质量,故n(NO)=n(NaNO2)0.1ml,m(NaNO2)=0.69g;
    Ⅱ.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NO2与Na2O2反应的产物,NO2和Na2O2都有较强氧化性。
    (5)单向阀在G和H之间,单向阀内部有一个关键的圆锥状结构,实现气体单向流通的同时,还有一个作用是可以阻隔液体,防止倒吸;
    (6)待试管G中收集满气体,向试管G中加入适量Na2O2粉末,塞紧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带火星的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木条复燃,说明NO2反应完了,且生成O2,但可能是F中的水蒸气进入G,和NO2、Na2O2反应,故F、G之间增加一个M装置,用来吸收水蒸气,M中应盛装浓硫酸;用改进后的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说明反应了,但未生成O2,所以是Na2O2氧化NO2,将其氧化成NaNO3,故其反应方程式为:2NO2 + Na2O2=2NaNO3。
    19.H2C2O4HC2O4-+H+ 、HC2O4-C2O42-+H+ 5H2C2O4+6H++2MnO4-=10CO2↑+2Mn2++8H2O 排除实验II中MnO2直接还原重铬酸钾的可能 Mn2+可加快草酸与重铬酸钾的反应 0.1ml/LH2C2O4溶液(调至pH=2) 上清液为紫色 2mL、0.3ml/LH2C2O4溶液与4mL0.01ml/L K2Cr2O7溶液混合,调至pH=2,加入0.0001mlMnSO4固体(或15.1mgMnSO4),6min后溶液橙色变浅 氧化剂种类、溶液pH、是否有催化剂
    【分析】
    (1)H2C2O4是二元弱酸,分步电离;
    (2)酸性条件下,KMnO4最终被还原为Mn2+,草酸被氧化为二氧化碳;
    (3)实验IV与实验II、III区别是没有草酸;
    (4)分析曲线可知,开始时Cr2O72- 浓度变化缓慢,一段时间后变化迅速;
    ①由实验结论出发即可快速解题;
    ②由控制变量法可知,保持其他变量不变,将MnO2换成等物质的量的MnSO4固体即可;
    (5)注意实验的变量有:氧化剂种类、溶液pH、是否有催化剂。
    【详解】
    (1)H2C2O4是二元弱酸,分步电离,用可逆符号,则H2C2O4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2C2O4HC2O4-+H+ 、HC2O4-C2O42-+H+;
    (2)实验I试管a中,酸性条件下,KMnO4最终被还原为Mn2+,草酸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5H2C2O4+6H++2MnO4-=10CO2↑+2Mn2++8H2O;
    (3)实验IV与实验II、III区别是没有草酸,则实验IV的目的是:排除实验II中MnO2直接还原重铬酸钾的可能;
    (4)分析曲线可知,开始时Cr2O72- 浓度变化缓慢,一段时间后变化迅速,则可能是过程i.MnO2与H2C2O4反应生成了Mn2+。过程ii.Mn2+可加快草酸与重铬酸钾的反应;
    ①将0.0001mlMnO2加入到6mL 0.1ml/LH2C2O4溶液(调至pH=2)中,固体完全溶解,则说明MnO2与H2C2O4反应生成了Mn2+;从中取出少量溶液(含Mn2+),加入过量PbO2固体,充分反应后静置,观察到上清液为紫色,则说明溶液中Mn2+能被PbO2氧化为MnO4-,MnO4-显紫色;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过程ii成立,由控制变量法可知,保持其他变量不变,将MnO2换成等物质的量的MnSO4固体即可,即实验方案是2mL、0.3ml/LH2C2O4溶液与4mL0.01ml/L K2Cr2O7溶液混合,调至pH=2,加入0.0001mlMnSO4固体(或15.1mgMnSO4),6min后溶液橙色变浅;
    (5)综合以上实验可知,变量有:氧化剂种类、溶液pH、是否有催化剂,则草酸发生氧化反应的速率与氧化剂种类、溶液pH、是否有催化剂有关。
    20.4Fe(OH)2+2H2O+O2===4Fe(OH)3 还原 K3[Fe(CN)6](或铁氰化钾) KSCN(或硫氰化钾) 不正确 NaOH溶液浓度高,反应后溶液中Fe2+浓度较小,不易被吸附在Fe(OH)2表面 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中间过程无灰绿色出现 沉淀中混有Fe(OH)3,不够紧密,与溶液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吸附Fe2+ 向高浓度NaOH溶液中滴加FeSO4溶液 除去溶液中Fe3+和O2
    【详解】
    (1)实验1中产生红褐色沉淀是因为Fe(OH)2被氧化生成Fe(OH)3,反应方程式为4Fe(OH)2+2H2O+O2===4Fe(OH)3,故答案为:4Fe(OH)2+2H2O+O2===4Fe(OH)3;
    (2)实验1中加入维生素C是为了防止Fe2+被氧化,利用了其还原性,故答案为:还原;
    (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①中加入试剂出现蓝色沉淀,是在检验Fe2+,试剂a为K3[Fe(CN)6],②中溶液是否变红是在检验Fe3+,试剂b为KSCN,由于②中溶液没有变红,则不存在Fe3+,即灰绿色沉淀中没有Fe(OH)3,甲同学的猜测错误,故答案为:K3[Fe(CN)6](或铁氰化钾);KSCN(或硫氰化钾);不正确;
    (4)根据已知,Fe(OH)2沉淀具有较强的吸附性,灰绿色可能是Fe(OH)2吸附Fe2+引起的,而实验4中NaOH溶液浓度高,反应后溶液中Fe2+浓度较小,不易被吸附在Fe(OH)2表面,导致沉淀没有灰绿色,故答案为:NaOH溶液浓度高,反应后溶液中Fe2+浓度较小,不易被吸附在Fe(OH)2表面;
    (5)当实验5中的现象为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中间过程无灰绿色出现时,可说明白色沉淀上没有或很少附着有Fe2+,故答案为:白色沉淀变为红褐色,中间过程无灰绿色出现;
    (6)溶液中存在Fe3+或溶解较多O2时,O2能将Fe2+氧化成Fe3+,形成Fe(OH)3沉淀,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沉淀中混有Fe(OH)3,不够紧密,与溶液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吸附Fe2+,从而白色沉淀更容易变成灰绿色,故答案为:沉淀中混有Fe(OH)3,不够紧密,与溶液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吸附Fe2+;
    (7)根据上述实验可知道,当NaOH浓度高或者溶液中不存在Fe3+和O2时,制备Fe(OH)2时能较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其操作可以是向高浓度NaOH溶液中滴加FeSO4溶液或除去溶液中Fe3+和O2,故答案为:向高浓度NaOH溶液中滴加FeSO4溶液;除去溶液中Fe3+和O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与分析能力,同时对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难度较大,解题关键在于对题干信息的提取和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解答。序号
    I
    II
    III
    实验步骤
    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
    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
    充分振荡,加入2mL蒸馏水
    实验现象
    铜粉消失,溶液黄色变浅,加入蒸馏水后无明显现象
    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加入蒸馏水后生成白色沉淀
    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变成蓝色,加入蒸馏水后无白色沉淀



    铜丝表面无明显现象
    铁丝表面迅速变黑,之后无明显现象
    铜丝或铁丝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体,
    品红溶液褪色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装置
    现象
    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把蘸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产生白烟
    溶液变黄;把湿KI淀粉试纸靠近试管口,变蓝
    溶液变深紫色;经检验溶液含单质碘
    滴入FeCl3溶液立刻有黑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入FeC13溶液,黑色沉淀增多后又逐渐转化为黄色沉淀
    滴入Na2S溶液立刻生成黑色沉淀,沉淀下沉逐渐转化为黄色。继续滴入Na2S溶液,最后出现黑色的沉淀
    选项
    实验操作
    相应实验现象
    结论或推论
    A
    溴水中加入苯,充分振荡、静置
    水层几乎呈无色
    苯与溴发生了反应
    B
    一小粒金属钠投入装有无水乙醇的试管中
    反应结束前一段时间,钠浮在乙醇表面
    密度:乙醇大于钠
    C
    分别向盛有KI3溶液的a、b试管中滴加淀粉溶液和AgNO3溶液
    a中溶液变蓝,b中产生黄色沉淀
    KI3 溶液中存在:I3-I2 + I-
    D
    分别向含Mn2+的草酸溶液X和不含Mn2+的草酸溶液Y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高锰酸钾溶液在溶液X中褪色较快
    Mn2+也能还原高锰酸钾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用煮沸过的蒸馏水将Na2SO3固体样品溶解,加入足量稀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Na2SO3样品己变质
    B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1滴酚酞溶液,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
    试管里出现凝胶
    非金属性:Cl>Si
    C
    向盛有浓氨水的锥形瓶中通入氧气, 并将灼热的铂丝置于液面上方
    铂丝保持红热,且瓶内有白烟产生
    氨水易挥发
    D
    将金属钠放入燃烧匙中,点燃,迅速伸入集满SO2的集气瓶
    产生大量黄色的烟,且瓶内有白色颗粒生成
    SO2具有氧化性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的预测或描述
    A
    向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至过量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沉淀溶解消失
    B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
    燃着的镁条熄灭
    C
    把S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D
    向NH4Cl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逸出的气体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Cu(OH)2,加热
    没有出现砖红色沉淀
    淀粉没有水解
    B
    取少量Mg(OH)2悬浊液,向其中滴加适量浓CH3COONH4溶液
    Mg(OH)2溶解
    CH3COONH4溶液呈酸性
    C
    将浸透石蜡油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底部,加入少量碎瓷片并加强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石蜡油分解产物中含有不饱和烃
    D
    将海带剪碎,灼烧成灰,加蒸馏水浸泡,取滤液滴加硫酸溶液,再加入淀粉溶液
    溶液变蓝
    海带中含有丰富的I2
    实验Ⅰ
    试剂
    混合后
    溶液pH
    现象
    (1h后溶液)
    试管
    滴管
    a
    4mL0.01ml·L−1 KMnO4溶液,几滴浓H2SO4
    2mL0.3ml·L−1H2C2O4
    溶液
    2
    褪为无色
    b
    4mL0.01ml·L−1KMnO4溶液,几滴浓NaOH
    7
    无明显变化
    c
    4mL0.01ml·L−1 K2Cr2O7溶液,几滴浓H2SO4
    2
    无明显变化
    d
    4mL0.01ml·L−1 K2Cr2O7溶液,几滴浓NaOH
    7
    无明显变化
    实验II
    实验III
    实验IV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6 min后固体完全溶解,溶液橙色变浅,温度不变
    6 min后固体未溶解,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6 min后固体未溶解,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
    向2mL0.1ml·L-1FeSO4溶液中滴加0.1ml·L-1NaOH溶液(两溶液中均先加几滴维生C溶液)
    液面上方出现白色沉淀,一段时间后变为灰绿色,长时间后变为红褐色
    实验2
    取实验1中少量灰绿色沉淀,洗净后加盐酸溶解,分成两份。①中加入试剂a,②中加入试剂b
    ①中出现蓝色沉淀,②中溶液未变成红色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3
    向10mL4ml·L-1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ml·L-1FeSO4溶液(两溶液中均先加几滴维生素C溶液)
    液面上方产生白色沉淀(带有较多灰绿色)。沉淀下沉后,部分灰绿色沉淀变为白色
    实验4
    向10mL8ml·L-1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1ml·L-1FeSO4溶液(两溶液中均先加几滴维生素C溶液)
    液面上方产生白色沉淀(无灰绿色)。沉淀下沉后,仍为白色
    实验5
    取实验4中白色沉淀,洗净后放在潮湿的空气中
    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专题细练28物质性质探究型实验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专题细练28物质性质探究型实验含解析,共20页。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专题细练22新情景下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专题细练22新情景下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专题细练21物质性质探究型实验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2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实验专题细练21物质性质探究型实验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